交通造价真题例题

综合评述交通运输造价工程师,特别是二级造价工程师,是交通建设领域不可或缺的专业技术人才,其考试内容紧密围绕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强调实践应用能力。对于备考宜春地区乃至全国二级交通运输造价工程师的考生而言,深入研习历年真题例题是把握考试脉搏、提升应试能力的核心途径。真题不仅真实反映了考试的题型、难度和命题趋势,更是对考纲知识点的最直观诠释。围绕“交通造价真题例题”进行解析,其价值远超出单纯获取答案,关键在于通过例题剖析,掌握其背后的考点、解题思路以及常见的计算陷阱。

具体而言,此类真题例题通常涵盖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造价构成、定额应用、工程量清单编制、投标报价、工程结算与决算等多个核心模块。通过对宜春地区或类似二级考试真题的深入分析,考生可以清晰地识别出高频考点,例如路基土石方工程量的计算、路面结构层单价的确定、桥梁工程中钢筋与混凝土的计量与计价、隧道工程支护费用的核算等。这些考点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综合考查考生对工程造价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效的考点解析不应止步于给出正确答案,更应着重讲解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在考纲中的位置、相关公式和规范依据、解题的逻辑步骤,以及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误区。
例如,一道关于材料预算价格的计算题,解析需要从材料原价、运杂费、运输损耗、采购及保管费等构成要素入手,逐一分析题目给出的条件,并提醒注意单位换算、费率应用的准确性等细节。这种深度解析能帮助考生举一反三,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网,从而在面对新颖或复杂的实际问题时,能够迅速调动相关知识,找到解题突破口。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二级交通运输造价工程师考试真题例题进行模拟呈现与深度解析,系统梳理关键考点,提炼解题技巧,为备考者构建一个清晰、实用的复习框架,助力其顺利通过考试并提升专业实务能力。


一、 工程造价的构成与计算基础

工程造价的准确计算是造价工作的基石。二级考试中,对此基础的考查通常以概念题和简单计算题形式出现,要求考生深刻理解造价的组成部分及其计算方法。

核心考点解析:

  • 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 这是必考内容。考生必须熟练掌握按照《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文件划分的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利润规费税金这七大项。考题可能要求判断某项费用属于哪一类,或者给定费率计算某项费用的金额。
  • 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 重点掌握国产标准设备原价、进口设备抵岸价的构成计算,特别是货价国际运费运输保险费银行财务费外贸手续费关税增值税的计算公式和顺序。
  •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熟悉土地使用费、与项目建设有关的其他费用(如建设单位管理费、勘察设计费)、与未来生产经营有关的其他费用(如生产准备费)的主要内容。
  • 预备费: 区分基本预备费价差预备费的计算基数和计算公式。基本预备费针对工程量变更和一般自然灾害,价差预备费针对价格变动。

真题例题模拟:

【例题1】某交通工程项目,分部分项工程费为5000万元,措施项目费为分部分项工程费的10%,其他项目费为800万元。若规费费率为6%(以人工费为计费基础,该项目人工费占分部分项工程费与措施项目费之和的20%),增值税税率为9%。试计算该项目的招标控制价(单位:万元)。

考点解析:

  • 本题综合考查了工程造价的计算顺序和各项费用的计费基础。
  • 解题步骤:
    1. 计算措施项目费:5000 × 10% = 500万元。
    2. 计算分部分项工程费与措施项目费之和:5000 + 500 = 5500万元。
    3. 计算人工费:5500 × 20% = 1100万元。
    4. 计算规费:1100 × 6% = 66万元。
    5. 计算税前造价:分部分项工程费 + 措施项目费 + 其他项目费 + 规费 = 5000 + 500 + 800 + 66 = 6366万元。
    6. 计算增值税:6366 × 9% = 572.94万元。
    7. 计算招标控制价(含税总造价):6366 + 572.94 = 6938.94万元。
  • 易错点: 规费的计算基础是人工费,而非整个分部分项工程费或税前造价。必须准确找出题目中隐含的人工费信息。


二、 工程定额的应用与换算

定额是确定工程造价的重要依据。二级考试中,对定额的考查侧重于理解定额的组成、应用条件以及熟练进行定额换算。

核心考点解析:

  • 定额的分类与作用: 理解施工定额、预算定额、概算定额、概算指标、投资估算指标的区别和适用阶段。
  • 预算定额的组成: 熟悉定额的总说明、章节说明、工程量计算规则、定额表(包括工作内容、计量单位、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消耗量等)。
  • 定额的套用: 能够根据施工图纸和施工工艺,正确选择套用相应的定额子目。
  • 定额的换算: 这是高频考点和难点。主要换算类型包括:
    • 系数换算: 根据定额说明,对人工、材料、机械乘以规定的系数。
    • 材料价格换算: 将定额中的预算价格替换为当时当地的市场信息价或预算价。公式:换算后基价 = 原定额基价 + ∑(换算材料数量 × (新单价 - 原单价))。
    • 材料用量换算: 当设计要求的材料规格、强度等级与定额不同时,需按定额附录或说明进行用量调整。
    • 砂浆、混凝土强度等级换算: 保持原材料用量不变,只调整砂浆或混凝土的单价。

真题例题模拟:

【例题2】某路基工程需现浇C30混凝土基础(碎石最大粒径20mm),采用预算定额。查得定额子目“现浇混凝土基础”中混凝土为C20,消耗量为10.15m³/10m³实体,C20混凝土预算价为320元/m³。已知当地C30混凝土预算价为350元/m³,其他条件不变。试计算每10m³ C30混凝土基础的定额基价调整额。

考点解析:

  • 本题是典型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换算,属于材料价格换算的一种。
  • 解题步骤:
    1. 确定换算材料(C30混凝土)的定额消耗量:10.15 m³。
    2. 计算单位产品(每10m³实体)的材料价差:(350 - 320) 元/m³ = 30 元/m³。
    3. 计算基价调整额:10.15 m³ × 30 元/m³ = 304.5 元。
    4. 因此,套用该定额子目时,基价应在原基价基础上增加304.5元。
  • 易错点: 注意定额消耗量是“10.15m³/10m³实体”,意味着浇筑10立方米的实体结构,需要消耗10.15立方米的混凝土(考虑了损耗)。换算时必须以消耗量为准,而不是10立方米。


三、 工程量清单计价与应用

工程量清单计价是现行主流的计价模式。考试重点在于清单的编制规则和综合单价的计算。

核心考点解析:

  • 工程量清单的组成: 熟悉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措施项目清单、其他项目清单、规费项目清单和税金项目清单。
  • 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 掌握项目编码(五级十二位)、项目名称、项目特征、计量单位和工程数量的填写要求。项目特征是确定综合单价的关键。
  • 综合单价的组成与计算: 综合单价 = 人工费 + 材料费 + 施工机具使用费 + 企业管理费 + 利润 + 一定范围内的风险费用。计算通常基于企业定额或预算定额进行组价。
  • 措施项目费计算: 区分能计算工程量的措施项目(如模板、脚手架,宜采用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方式计价)和以“项”计价的措施项目(如安全文明施工费,按费率计算)。
  • 投标报价策略: 了解不平衡报价法的原理和应用场景。

真题例题模拟:

【例题3】根据招标文件及工程量清单,某桥梁桩基工程清单量为1000m³,项目特征描述为“陆上钻孔灌注桩,桩径1.2m,C30水下混凝土”。投标人根据施工方案和企业定额测算,完成每立方米清单工程量需消耗:人工1.5工日(单价120元/工日),C30水下混凝土1.2m³(单价450元/m³),其他材料费50元,机械使用费200元。企业管理费费率为15%(以人工费+机械费为计费基础),利润率为10%(以人工费+机械费+企业管理费为计费基础)。不考虑风险。试计算该桩基项目的综合单价(元/m³)。

考点解析:

  • 本题全面考查综合单价的构成和计算过程。
  • 解题步骤:
    1. 计算人工费:1.5工日/m³ × 120元/工日 = 180元/m³。
    2. 计算材料费:1.2m³/m³ × 450元/m³ + 50元/m³ = 540 + 50 = 590元/m³。
    3. 计算施工机具使用费:200元/m³。
    4. 计算管理费计费基础:人工费 + 机械费 = 180 + 200 = 380元/m³。
    5. 计算企业管理费:380 × 15% = 57元/m³。
    6. 计算利润计费基础:人工费 + 机械费 + 企业管理费 = 380 + 57 = 437元/m³。
    7. 计算利润:437 × 10% = 43.7元/m³。
    8. 计算综合单价:180 + 590 + 200 + 57 + 43.7 = 1070.7 元/m³。
  • 易错点: 企业管理费和利润的计费基础是常设的陷阱。必须严格按照题目给定的基数计算,不能想当然地以总成本为基数。
    于此同时呢,材料费中的混凝土消耗量是1.2m³,体现了施工损耗,不能直接用1m³计算。


四、 路基路面工程计量与计价

路基路面工程是公路工程的核心部分,其造价占比高,计量规则复杂,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

核心考点解析:

  • 路基土石方工程:
    • 工程量计算:区分挖方、填方、本桩利用、远运利用、借方、弃方等概念。掌握横断面法计算土石方量的原理。
    • 计价要点:区分土、石的类别(普土、硬土、软石、次坚石、坚石);注意压实方与天然密实方的体积换算系数;考虑碾压、洒水等施工工艺的费用。
  • 路面工程:
    • 工程量计算:按面积计算(m²),需明确是顶面面积还是平均面积(如沥青面层按顶面面积,基层垫层可能按平均面积)。
    • 计价要点:熟悉路面结构层(垫层、底基层、基层、面层)的定额套用和材料换算;注意混合料的运输、摊铺、碾压等费用。
  • 排水与防护工程: 掌握砌石护坡、挡土墙、边沟、排水沟等工程的计量规则和定额应用。

真题例题模拟:

【例题4】某公路路段需进行路基处理,设计为碎石垫层,厚度为0.5m,宽度为20m,长度为1km。施工图纸标明压实度要求为96%。根据工程量计算规则,该碎石垫层的清单工程量应为多少?若投标人测算,压实方与天然密实方的换算系数为1.15,则投标报价时,应考虑的碎石实际采购方量(天然密实方)约为多少?(不考虑损耗以外的其他因素)

考点解析:

  • 本题结合了工程量计算规则土石方体积换算两个考点。
  • 解题步骤:
    1. 计算清单工程量(压实后的体积):V清单 = 厚度 × 宽度 × 长度 = 0.5m × 20m × 1000m = 10000 m³(压实方)。
    2. 计算碎石实际采购方量(天然密实方):V天然 = V清单 × 压实系数 = 10000 m³ × 1.15 = 11500 m³。
  • 易错点: 清单工程量是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指的是压实后的体积。但在材料采购和成本核算时,需要将压实方体积换算成天然密实方体积,否则会导致材料采购量不足。考生需清晰区分“清单量”和“施工用量”的概念。


五、 桥涵工程计量与计价

桥涵工程结构复杂,专业性强,计量计价规则细致,是区分考生水平的关键部分。

核心考点解析:

  • 基础工程: 扩大基础、桩基础(预制桩、灌注桩)的工程量计算。灌注桩需区分桩身混凝土、钢筋、护筒、泥浆制作与处理、桩头凿除等不同子项。
  • 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工程:
    • 工程量计算: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实体体积计算,不扣除钢筋、预埋件所占体积。
    • 钢筋工程:区分不同型号(直径)计算重量,注意搭接长度、锚固长度、弯钩等增加的重量。预应力钢筋和高强钢丝需单独计算。
  • 模板工程: 通常作为措施项目,按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计算。
  • 钢结构工程: 按设计图示尺寸以质量计算,不扣除孔眼、切边、切肢的质量,焊条、铆钉、螺栓等不另增加质量。

真题例题模拟:

【例题5】某钢筋混凝土T型梁桥,其一片主梁的设计图纸标明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梁体混凝土净用量为50m³,梁内普通钢筋共计10吨。施工方案表明,施工损耗率为2%。根据定额规定,现浇混凝土T型梁的定额计量单位为“10m³实体”。试计算完成一片主梁的混凝土定额消耗量(m³)和钢筋的定额消耗量(t)。

考点解析:

  • 本题考查材料消耗量的计算,考虑了施工损耗。
  • 解题步骤:
    1. 计算混凝土定额消耗量:定额消耗量 = 净用量 × (1 + 损耗率) = 50m³ × (1 + 2%) = 51m³。注意,虽然定额单位是“10m³实体”,但计算消耗量时先得出总消耗量51m³,套定额时再按比例折算。
    2. 计算钢筋定额消耗量:定额消耗量 = 净用量 × (1 + 损耗率)。(假设钢筋损耗率题目给定或按常规取定,例如2%),则消耗量 = 10t × (1 + 2%) = 10.2t。
  • 易错点: 必须区分“工程实体净用量”和“施工消耗量”。定额中的材料消耗量已经包含了操作损耗、场内运输损耗等,计算时必须加上损耗率。
    于此同时呢,要看清定额的计量单位,确保最终结果的单位正确。


六、 隧道工程计量与计价

隧道工程具有隐蔽性、施工风险高等特点,其造价计算有特殊规则。

核心考点解析:

  • 洞身开挖: 按设计图示断面尺寸乘以长度以体积计算,区分不同围岩级别和开挖方式(如钻爆法、掘进机法)。
  • 支护工程: 包括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钢支撑等。喷射混凝土按面积计算,需注意回弹损耗;锚杆按长度或根数计算。
  • 衬砌工程: 混凝土衬砌按体积计算,模板按面积计算。防水板、止水带等按面积或长度计算。
  • 洞门与附属工程: 洞门砌筑、截排水沟等按相应规则计算。
  • 施工照明、通风、排水: 这些通常作为措施项目,需根据隧道长度、断面尺寸等单独计算费用。

真题例题模拟:

【例题6】某分离式隧道,V级围岩段采用新奥法施工,设计开挖断面面积为80m²,长度为100m。初期支护设计为:25cm厚C25喷射混凝土,系统锚杆长度3.5m,间距1.2m×1.2m梅花形布置。试计算(不考虑超挖):(1)该段隧道的洞身开挖工程量(m³);(2)喷射混凝土的工程量(m³);(3)系统锚杆的总长度(m)。

考点解析:

  • 本题综合考查隧道主要工程的工程量计算
  • 解题步骤:
    1. 洞身开挖工程量:V开挖 = 开挖断面积 × 长度 = 80m² × 100m = 8000 m³。
    2. 喷射混凝土工程量:V喷射 = 喷射厚度 × 喷射面积。喷射面积可近似为开挖断面的周长乘以长度。需先计算开挖断面周长(若题目未直接给出,需根据面积估算或理解题意),但本题更直接的算法是:V喷射 = 厚度 × 长度 × (考虑周长的计算,但若简化为平面问题,则需额外条件。更常见的考法是直接给出支护面积或按开挖断面周长计算)。 假设设计表明喷射混凝土覆盖整个开挖轮廓,则工程量 ≈ 0.25m × 80m² × (100m / 1m) ? 此计算有误。正确思路应为:喷射混凝土体积 = 喷射面积 × 厚度。喷射面积 ≈ 隧道开挖轮廓周长 × 隧道长度。若无法直接计算周长,此题可能旨在考查概念,即开挖量与支护量的区别。一个合理的简化计算是:V喷射 = 0.25m × 100m × L(周长)。由于L未知,此计算受阻。这表明在实际考题中,会给出足够参数。我们调整假设:题目意图是计算每延米或总体的混凝土量。若按开挖断面80m²,其周长假设为P米,则喷射混凝土工程量 = P × 100 × 0.25。由于P未知,此例题旨在提示考生明确计算依据。我们重新构造一个可计算的例子:若已知开挖断面周长P=32m,则V喷射 = 32m × 100m × 0.25m = 800 m³。
    3. 系统锚杆总长度:首先计算每延米隧道需要的锚杆数量。间距1.2m×1.2m,梅花形布置,可近似认为每平方米布置1根锚杆。则每延米锚杆数量 ≈ 80m² / (1.2m×1.2m) ≈ 55.56根,取整考虑布置为56根/延米。则总根数 = 56根/延米 × 100m = 5600根。总长度 = 5600根 × 3.5m/根 = 19600 m。(注:梅花形布置的实际数量计算更复杂,此为简化估算用于说明问题)。
  • 易错点: 隧道工程量计算需紧密结合设计图纸和计算规则。开挖量按设计图示尺寸,不考虑超挖。支护工程量的计算要准确理解其计量单位(体积、面积、长度、根数等)。锚杆数量的计算是难点,需理解“间距”和“梅花形布置”的含义,并能进行准确的数量统计。


七、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计量与计价

此部分包括安全设施、监控系统、收费系统、通信系统、照明系统等,虽然单项造价不高,但系统复杂,专业交叉多。

核心考点解析:

  • 安全设施: 护栏(按长度或立柱根数计算)、标志牌(按块或面积计算)、标线(按面积计算)、隔离栅(按长度计算)等。
  • 机电工程: 监控、收费、通信设备按台、套、系统计算。线缆按长度计算。注意设备安装、调试费用的计取。
  • 绿化工程: 按面积或种植株数计算。
  • 房屋建筑: 收费站、服务区等房建工程,参照建筑工程计量规范。

真题例题模拟:

【例题7】某高速公路项目,需设置波形梁钢护栏。设计文件表明,路基路段采用Gr-B-4E型护栏,长度为25公里。工程量清单项目编码为XXXXXX,计量单位为“m”。已知波形梁、立柱、防阻块等为主要材料。投标人询价得知波形梁综合单价为200元/m,立柱综合单价为300元/根,防阻块为50元/个。经测算,每延米护栏平均消耗波形梁1.01m,立柱0.25根,防阻块0.25个,其他材料费10元/m,安装人工机械费80元/m,管理费和利润按人工机械费的30%计取。试计算该波形梁护栏的综合单价(元/m)。

考点解析:

  • 本题是典型的综合单价组价问题,适用于交通工程设施。
  • 解题步骤:
    1. 计算材料费:
      • 波形梁费:1.01m/m × 200元/m = 202元/m。
      • 立柱费:0.25根/m × 300元/根 = 75元/m。
      • 防阻块费:0.25个/m × 50元/个 = 12.5元/m。
      • 其他材料费:10元/m。
      • 材料费小计:202 + 75 + 12.5 + 10 = 299.5元/m。
    2. 计算人工费+施工机具使用费:80元/m。(题目已合并给出)
    3. 计算管理费和利润计费基础:80元/m(人工+机械)。
    4. 计算管理费和利润:80 × 30% = 24元/m。
    5. 计算综合单价:材料费 + (人工+机械费) + (管理费+利润) = 299.5 + 80 + 24 = 403.5元/m。
  • 易错点: 材料消耗量是“每延米护栏”的消耗,例如“立柱0.25根/m”意味着平均每米护栏需要0.25根立柱(相当于4米一根立柱),计算时需准确乘上单价。管理费和利润的计费基础要看清题目约定。


八、 工程结算与决算

工程结算与决算是对项目实际造价的最终确定,涉及合同价、变更、索赔、价差调整等内容,实务性强。

核心考点解析:

  • 工程价款结算方式: 熟悉按月结算、竣工后一次结算、分段结算等。
  • 工程计量与价款支付: 掌握工程预付款、进度款的计算和扣回方法。
  • 工程变更价款确定: 合同中有适用或类似价格的,参照执行;没有的,由承包人提出,发包人确认。
  • 工程索赔: 理解索赔成立的条件、索赔费用的组成(人工费、设备费、材料费、管理费等)、索赔计算(网络计划分析中的工期索赔和费用索赔)。
  • 价格调整: 熟悉采用价格指数调整价格差额法和采用造价信息调整价格差额法。
  • 竣工结算与竣工决算的区别: 竣工结算由施工单位编制,反映承包项目实际造价;竣工决算由建设单位编制,反映项目从筹建到竣工交付使用的全部建设费用,是办理资产交付的依据。

真题例题模拟:

【例题8】某道路工程施工合同价为8000万元,主要材料及构件费用占合同价的比重为60%,预付款支付比例为20%。工程进度款按月支付,根据合同约定,当累计已支付工程款达到合同价的50%时,开始从当月进度款中抵扣预付款,抵扣方式为按进度款付款证书金额的30%扣回,直至扣完为止。开工后第3个月末,累计已完成工程价值3000万元,当月监理工程师核实的进度款为800万元。试计算(1)工程预付款总额;(2)第3个月末是否达到起扣点?(3)第3个月实际应支付施工单位的工程款为多少?

考点解析:

  • 本题综合考查预付款的支付与扣回。
  • 解题步骤:
    1. 计算预付款总额:P = 合同价 × 预付款比例 = 8000万元 × 20% = 1600万元。
    2. 判断起扣点:起扣点 T = 合同价 - 预付款 / 主要材料比重 = 8000 - 1600 / 60% = 8000 - 2666.67 ≈ 5333.33万元。
      第3个月末累计已完成工程价值3000万元 < 5333.33万元,因此未达到起扣点。
    3. 计算第3个月应支付工程款:由于未达到起扣点,无需抵扣预付款。
      因此,应支付工程款 = 当月核实的进度款 = 800万元。
  • 易错点: 起扣点的计算公式是关键。起扣点是指累计工程款达到一定数额后开始扣回预付款的时点,其计算与主要材料比重有关。必须准确判断当前累计工程款是否超过起扣点,才能决定是否进行抵扣。
通过对以上八个核心章节的真题例题模拟与考点解析,系统性地梳理了二级交通运输造价工程师考试的知识框架。备考的关键在于理解而非死记硬背,要通过大量练习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应反复研究真题,总结规律,查漏补缺,方能在考场上游刃有余。

宜春二级交通运输造价工程师考试真题例题及考点解析

综合评述宜春作为江西省的重要地级市,其二级交通运输造价工程师考试紧密围绕地区交通建设特色与全国统一大纲要求,旨在选拔具备扎实专业基础和实践应用能力的造价人才。真题例题不仅是对考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更是对江西省乃至全国交通运输行业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