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造价师例题
因此,针对该地区的真题例题分析,远不止于对常规考点的梳理,更是对考生能否将造价理论与特定区域复杂工程实践相结合能力的一次深度检验。这些例题往往侧重于考查在生态环保要求、复杂地质条件、特殊施工工艺(如水上作业、软基处理)等约束下的造价确定与控制能力。考点解析则需深入剖析题目背后的计价依据、规范条文、工程量计算规则以及成本管理的核心思想,帮助考生举一反三,构建起完整的交通运输造价知识体系。对备考者而言,深入研究此类例题,是把握考试动态、提升实战能力、最终顺利通过考试并胜任未来崇明区乃至更广阔范围内交通运输造价工作的关键一环。
一、 交通运输工程造价概述与考试框架
交通运输工程造价,简而言之,是指完成一个交通运输工程项目从决策、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整个生命周期所预计或实际花费的全部费用。它不仅是工程价值的货币表现,更是项目投资决策、设计方案比选、施工成本控制以及工程结算的重要依据。一级造价工程师(交通运输工程)考试正是为了选拔能够熟练掌握这一系列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
考试内容通常紧密围绕住建部、交通运输部等主管部门发布的最新规范、标准、定额和计价办法。对于崇明区这样的特定区域,考生还需特别关注上海市及崇明区地方性的造价管理规定、补充定额以及针对生态保护、特殊工程(如跨江跨海桥梁、隧道、轨道交通)的计价政策。
考试框架一般涵盖以下四大核心模块:
- 工程造价管理基本理论与相关法规:包括造价管理的内涵、全过程造价管理、造价咨询制度、相关合同法、招标投标法等。
- 交通运输工程技术与计量:这是专业基础,涉及道路、桥梁、隧道、水运、轨道交通等工程的构造、材料、施工工艺和工程量计算规则。
- 交通运输工程计价:核心内容,包括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量清单计价、投标报价、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的编制与审核。
- 交通运输工程造价案例分析:综合应用模块,通过实际案例考查考生解决复杂造价问题的能力,是考试的重中之重和难点所在。
理解这一框架,有助于考生在复习和解题时有的放矢,明确知识点的归属和关联性。
二、 崇明区特色考点分析与例题精讲(道路工程篇)
崇明区地处长江入海口,软土地基分布广泛,地下水位高,生态环境敏感。这些地理地质特征直接影响了其道路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进而体现在造价考题中。
考点一:软土地基处理费用的精确计算
软基处理是崇明区道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和难点。常见方法包括排水固结法(塑料排水板、砂井)、复合地基法(水泥搅拌桩、CFG桩)、换填法等。考题不仅要求考生知道这些方法,更要求能根据地质报告和设计图纸,准确计算工程量并套用相应定额。
例题模拟:
某崇明区新建城市主干道,路基宽度40米,长度2公里。地质勘察报告显示,路段存在厚度6~8米的淤泥质软土层,设计采用直径50cm的水泥搅拌桩进行地基处理,桩长10米,桩间距1.5米,按等边三角形布置。试计算该路段水泥搅拌桩的总工程量(以延米计),并简述其造价组成。
考点解析:
- 工程量计算:此题考查的是在特定布桩方式下的根数计算。首先计算单根桩的工程量:10米/根。计算总面积内的布桩数量。等边三角形布置时,单根桩所占的面积为 (√3/4) (间距)^2。间距1.5米,则单桩占面积 ≈ (1.732/4) 2.25 ≈ 0.974平方米。路基处理面积 = 40m 2000m = 80,000平方米。则总桩数 ≈ 80,000 / 0.974 ≈ 82,135根。总工程量 ≈ 82,135根 10米/根 = 821,350延米。
- 造价组成:水泥搅拌桩的造价主要包括:① 成孔、喷浆、搅拌等机械台班费;② 水泥等主要材料费;③ 人工费;④ 其他材料费(如添加剂);⑤ 管理费、利润和税金。在套用定额时,需注意桩径、水泥掺入比等设计参数与定额子目的匹配性。
此题的关键在于对布桩规则的理解和面积换算,这是交通运输工程技术与计量科目的基础,也是计价的前提。
考点二:生态护坡与绿化工程的计价
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定位要求道路工程必须注重生态环保。传统的混凝土护坡可能被生态植草砖、三维网植草、椰纤维毯等生态护坡形式所替代。绿化工程也不再是简单的种草种树,可能涉及乡土植物选择、生态群落构建等。
例题模拟:
上述道路工程的路堑边坡设计采用生态袋护坡,坡长150米,坡比1:1.5,垂直高度5米。已知生态袋单价、填充物成本、施工人工定额等信息,要求计算该护坡的投影面积及直接工程费。
考点解析:
- 面积计算:坡比1:1.5意味着垂直高度每下降1米,水平距离伸出1.5米。
因此,斜坡的斜长 = √(垂直高度² + 水平距离²) = √(5² + (51.5)²) = √(25 + 56.25) = √81.25 ≈ 9.01米。护坡的投影面积(通常指斜坡面积)≈ 坡长 斜长 = 150m 9.01m ≈ 1351.5平方米。 - 计价要点:生态护坡的造价需考虑生态袋本身、袋内填充的种植土和草籽、铺设安装的人工机械费。可能还需要考虑后期的养护费用。计价时需查阅相关的生态护坡定额或市场价格信息。这体现了崇明区考题对新材料、新工艺计价能力的考查。
三、 崇明区特色考点分析与例题精讲(桥梁工程篇)
崇明区河网密布,桥梁工程众多,且往往涉及大跨度、深水基础等复杂情况,如连接上海市区的越江大桥。
考点一:深水基础施工措施费的计算
桥梁基础施工是造价的大头,尤其在崇明区的水网地带。围堰、钢护筒、水上作业平台、大型船舶机械的使用等措施费用非常高,且计算复杂。
例题模拟:
某跨河大桥主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径2.0米,桩长60米。河床标高-2.0米,常水位+3.0米,施工期间水位+4.0米。设计要求钢护筒顶高出施工水位1.5米,底端埋入河床以下稳定土层深度不小于3米。为完成桩基施工,需搭设水上钢栈桥及作业平台。已知相关定额,试分析该桩基施工中与水深相关的措施项目及其工程量计算思路。
考点解析:
- 钢护筒长度计算:护筒顶标高 = 施工水位+1.5m = +4.0+1.5 = +5.5m。护筒底标高需低于河床至少3米,假设稳定土层在-5.0米以下,则护筒底标高可取-5.0m。护筒长度 = 顶标高 - 底标高 = 5.5 - (-5.0) = 10.5米。这部分工程量以吨或延米计,需计算其重量或长度。
- 水上平台与栈桥:这属于大型临时工程,造价通常单独列项或计入措施费。工程量计算需根据平台面积、栈桥长度、结构形式(如贝雷架、钢管桩)等,套用专门的临时工程定额或进行独立费计算。考题可能要求判断哪些措施费应计入造价,以及如何合理确定其费用。
- 考点延伸:此类题目深度考查考生对施工组织设计与造价结合的理解。不同的施工方案(如采用筑岛围堰还是水上平台)会带来截然不同的造价结果。
考点二:大跨度桥梁上部结构施工与计价
对于悬臂挂篮施工、顶推施工等大跨度桥梁的施工方法,其造价计算涉及挂篮、导梁等专用设备的安拆、移动费用,以及节段施工的循环作业成本。
例题模拟:
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采用挂篮悬臂浇筑施工,主跨120米,共有10个节段。已知挂篮设备的摊销费用、每个节段的混凝土、钢筋、预应力钢材用量及施工周期。要求估算该主桥上部结构施工中,挂篮设备的摊销成本在每个节段造价中的占比,并分析影响该占比的主要因素。
考点解析:
- 计算思路:首先确定挂篮的总摊销费用(如购买价除以摊销次数或按折旧计算)。然后计算单个节段的建安费(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最后计算占比。但更重要的是因素分析。
- 影响因素:① 桥梁跨径和节段数量:跨径越大、节段越多,挂篮周转次数越多,摊到每个节段的费用越低。② 挂篮的设计与重量:轻型挂篮的初始投资和移动耗能可能更低。③ 施工周期:周期长,设备占用时间长,资金成本增加。④ 定额规定的摊销方式:需严格按照计价依据计算。此题考查的是对特殊施工工艺成本构成的深层理解,而非简单套算。
四、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核心考点
目前工程计价普遍采用工程量清单模式,这也是考试的重点。考生必须熟练掌握清单编制和报价的技巧。
考点一:清单项目特征描述与综合单价的关系
项目特征是确定综合单价的核心依据。描述不准确或不完整,会导致报价偏差或结算纠纷。
例题模拟:
根据招标工程量清单,项目“挖沟槽土方”的特征描述为:“土壤类别:综合,挖土深度:4m以内,弃土运距:投标人自行考虑”。现有A、B两个投标人。A投标人考虑到崇明区土质多为软土,且现场无处堆土,需外运20公里,据此报了较高的单价。B投标人按一般土质和就近弃土报价,单价较低。试从造价角度分析,谁的报价策略更合理?招标清单的特征描述存在什么问题?
考点解析:
- 合理性分析:A投标人的报价更符合实际情况和风险预判。因为特征描述中“土壤类别:综合”和“弃土运距:自行考虑”将土质判断和运距风险完全转移给了投标人。崇明区软土开挖难度和边坡支护成本高于普通土,长距离外运费用显著。A的报价虽高,但覆盖了成本。B的报价存在亏损风险。
- 清单问题:该描述过于模糊,违反了清单计价规范中“项目特征描述应清晰、准确”的原则。较好的描述应明确土壤类别(或提供地勘资料)、指定弃土点或运距范围,以减少投标人的不确定性,使报价更具可比性。
此题旨在考查考生对风险分担和清单编制质量的理解,是工程造价管理和计价知识的综合运用。
考点二:措施项目清单的计价方式
措施项目费分为可计量措施费(如模板、脚手架)和不可计量措施费(如安全文明施工费、夜间施工费)。
例题模拟:
在投标报价时,对于“混凝土模板及支架”这一措施项目,其费用应如何计算?对于“环境保护费”这一措施项目,其报价应注意什么?
考点解析:
- 模板及支架:属于可计量措施费。应根据混凝土构件与模板的接触面积,按照施工方案确定的模板种类和支撑方式,套用相应的定额子目计算综合单价,再乘以工程量得出总费用。施工方案的优劣直接影响此项费用。
- 环境保护费:通常属于不可计量措施费,按项计价。其费用通常按主管部门规定的费率,以分部分项工程费或人工费为计算基数乘以费率得出。需要注意的是,在崇明区这样的生态敏感区,环保要求可能高于一般地区,招标文件或地方规定可能对此项费用有最低限价或强制性标准,投标人不得随意降低。
五、 备考策略与复习建议
面对涵盖面广、注重实践的崇明区一级交通运输造价工程师考试,科学的备考策略至关重要。
1.夯实基础,精通规范
万变不离其宗。必须精读《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建设工程计价》等基础教材,以及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的《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教材。更重要的是,要熟练掌握《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系列)、交通运输工程预算定额、编制办法等核心计价依据。对上海市及崇明区的相关补充规定要格外关注。
2.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案例分析
死记硬背难以通过考试,尤其是案例分析科目。要多做真题和高质量的模拟题,特别是带有崇明区地域特色的题目。做题时不要只看答案,要深入理解解题思路、步骤和所依据的原理。尝试将自己置于实际造价工程师的角色,思考在真实项目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3.分模块突破,抓住重点难点
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专项练习。
例如,如果工程量计算是弱项,就集中练习各种工程(路、桥、隧)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如果计价不熟练,就反复练习清单编制和综合单价组价。将软基处理、深水基础、生态工程、大型临时设施等崇明区高频考点作为重中之重来复习。
4.关注行业动态,拓展知识广度
造价行业政策、规范、材料价格瞬息万变。在备考之余,应主动关注行业网站、期刊,了解最新的造价信息、技术发展和政策法规变化。这对于应对考试中可能出现的“新题型”和未来实际工作都大有裨益。
5.模拟实战,合理规划时间
在备考后期,要进行全真模拟考试,严格按照考试时间作答,训练答题速度和时间分配能力。案例分析题量大、耗时多,需通过模拟找到适合自己的答题节奏,先易后难,确保会做的题目都能拿到分。
攻克一级交通运输造价工程师考试,特别是应对像崇明区这样具有特定工程背景的考题,需要考生构建起扎实的理论基础、灵活的实践应用能力和持续学习的态度。通过对典型例题的深入剖析和举一反三,不断巩固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方能在考场上游刃有余,顺利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