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蚌埠一级通信与广电工程建造师考试真题例题及考点解析的综合评述一级通信与广电工程建造师考试,作为国家统一组织的执业资格考试,其标准和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是统一的。
因此,针对蚌埠地区考生的备考,核心在于深入理解全国统考的命题规律、核心考点以及实务操作的考察重点,而非寻求地域性的“特殊真题”。蚌埠作为皖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其通信与广电工程建设同样遵循国家规范,考生面临的考试内容与全国其他地区考生完全一致。本评述旨在澄清,所谓的“蚌埠真题”实质上是全国统一考试中可能涉及的高频考点与典型题型在本地考生备考视角下的解析。备考的关键在于掌握《建设工程经济》、《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三个公共科目以及《通信与广电工程管理与实务》这一专业科目的核心知识体系。实务科目尤为关键,它综合性强,紧密结合现代通信技术(如5G、光纤到户、数据中心)与广电技术(如数字电视、融媒体中心)的发展,要求考生不仅懂技术、会管理,还能进行成本控制、进度管理和合规性判断。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剖析,可以帮助蚌埠考生乃至全国考生厘清思路,把握复习方向,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应对复杂案例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下面呢内容将围绕高频考点,结合模拟例题形式进行深入解析,以助备考。一级通信与广电工程建造师考试核心考点与例题解析


一、 建设工程经济科目核心考点与例题

该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工程经济原理、资金时间价值、技术方案经济效果评价等内容的掌握程度,是进行项目决策和成本控制的基础。

核心考点聚焦:

  • 资金时间价值计算:现值(P)、终值(F)、年值(A)的等值换算,涉及一次支付和等额支付系列公式的应用。
  • 经济效果评价指标:净现值(NPV)、内部收益率(IRR)、投资回收期(静态与动态)的计算与决策准则。
  • 不确定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度分析,判断项目抗风险能力。
  • 设备更新分析:设备的经济寿命确定及更新方案比选。
  • 价值工程原理:提高价值的途径及在工程中的应用。

典型例题解析:

例题1:某通信工程公司计划投资一个光缆线路建设项目,初期投资为2000万元,预计每年末的净收益为500万元,项目的寿命期为6年,6年末的残值为100万元。若基准收益率为8%,试计算该项目的净现值(NPV),并判断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

考点解析:本题核心考察净现值的计算及经济可行性判断。净现值是将项目整个寿命期内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按一定的基准收益率折现到建设期初的现值之和。NPV ≥ 0时,项目可行。

解题思路:
1. 识别现金流量:初期投资2000万元为第0年的现金流出(可视为现值,不需折现)。
2. 第1年至第5年,每年末有500万元现金流入。
3. 第6年,有500万元现金流入和100万元残值回收,共计600万元现金流入。
4. 利用现值公式或查表系数进行计算: 每年500万元收益的现值:P1 = A × (P/A, 8%, 6) = 500 × 4.6229 = 2311.45万元。 注意:此计算将第1年至第6年的年金都折现到了第0年,但第6年的残值100万元已经包含在年金计算中了吗?没有。标准年金现值系数(P/A, i, n)计算的是从第1年到第n年年末的等额年金序列的现值。
因此,上述计算P1实际上是第1年至第6年每年500万元的现值。但题目中第6年的现金流入是500万+100万=600万,并非等额的500万。
因此,更严谨的做法是分开计算: 第1年至第5年每年500万元收益的现值:P1‘ = A × (P/A, 8%, 5) = 500 × 3.9927 = 1996.35万元。 第6年现金流入600万元的现值:P2 = F × (P/F, 8%, 6) = 600 × 0.6302 = 378.12万元。 总现金流入现值 = P1' + P2 = 1996.35 + 378.12 = 2374.47万元。
5. 净现值 NPV = 现金流入现值 - 现金流出现值 = 2374.47 - 2000 = 374.47万元。
6. 判断:由于NPV = 374.47万元 > 0,故该项目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例题2:在进行某基站建设项目方案比选时,有甲、乙两个技术方案。甲方案投资额为1200万元,年运营成本为400万元;乙方案投资额为1500万元,年运营成本为300万元。两方案寿命期均为10年,基准收益率为10%。试通过费用现值(PC)法选择最优方案。

考点解析:当方案产出相同时,可仅比较费用,费用现值小的方案更优。

解题思路:
1. 费用现值PC = 投资额现值 + 运营成本现值。
2. 投资额发生在初期,现值即为本身。
3. 年运营成本是等额系列支出,需折现。
4. 甲方案PC = 1200 + 400 × (P/A, 10%, 10) = 1200 + 400 × 6.1446 = 1200 + 2457.84 = 3657.84万元。
5. 乙方案PC = 1500 + 300 × (P/A, 10%, 10) = 1500 + 300 × 6.1446 = 1500 + 1843.38 = 3343.38万元。
6. 比较:乙方案的费用现值(3343.38万元)小于甲方案(3657.84万元),故应选择乙方案。


二、 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科目核心考点与例题

该科目考察工程建设领域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强调合规性管理。

核心考点聚焦:

  • 建设工程基本法律知识:法人制度、代理制度、物权制度、债权制度(合同、侵权)。
  • 施工许可法律制度:施工许可证的申领条件、开工报告制度。
  • 建设工程发承包法律制度:招标投标法、承包制度(总包、分包)、信用体系。
  • 建设工程合同和劳动合同法律制度: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转让、终止及违约责任;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解除及劳务派遣。
  • 建设工程施工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和文物保护法律制度
  •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
  • 建设工程质量法律制度:各方主体的质量责任、竣工验收、质量保修。
  • 解决建设工程纠纷法律制度:和解、调解、仲裁、诉讼。

典型例题解析:

例题1:根据《招标投标法》,下列哪些情形属于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

  • A. 投标人之间协商投标报价等实质性内容
  • B. 投标人之间约定中标人
  • C. 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由同一单位或者个人编制
  • D. 投标人之间约定部分投标人放弃投标或者中标
  • E. 不同投标人的投标保证金从同一单位或者个人的账户转出

考点解析:本题直接考察对串通投标行为的法律界定。需要区分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和视为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的情形。

解题思路:根据《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规定: 选项A、B、D是典型的投标人之间主动协商、约定的串通行为,属于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 选项C和E属于有证据证明即可“视为”串通投标的情形,是法律推定的串通行为。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E。

例题2:某广电中心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未经监理工程师同意,擅自修改了演播厅的钢结构施工方案,导致发生了坍塌事故。试分析施工单位在此事件中的法律责任。

考点解析:本题为案例分析题,综合考察安全生产责任、质量责任以及程序合规性。

解题思路:
1. 安全生产责任:施工单位是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擅自修改涉及关键工序的施工方案,且未报监理审批,属于严重违规作业,对事故的发生负有直接责任。将面临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法律处罚,包括罚款、停业整顿,甚至降低资质等级等。
2. 质量责任:施工单位对施工质量负责。擅自修改方案导致工程实体质量缺陷和事故,违反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必须承担返工、修理、赔偿损失等责任。
3. 程序责任: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的修改需经原审批单位(通常是监理和建设单位)同意。施工单位的行为违反了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和管理程序。
4. 刑事责任:如果事故造成重大伤亡或财产损失,相关责任人可能涉嫌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需承担刑事责任。


三、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科目核心考点与例题

该科目是建造师考试的核心,系统阐述工程项目从决策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管理,涉及成本、进度、质量、安全、合同、信息等多方面。

核心考点聚焦:

  • 项目管理的内涵和任务:全寿命周期管理、各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 成本控制: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考核。
  • 进度控制:进度计划的编制方法(横道图、网络计划技术)、进度计划的检查与调整。
  • 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思想、质量控制体系、施工质量验收。
  • 安全管理: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危险源控制、安全事故处理。
  • 合同管理:合同计价方式、工程变更、索赔管理。
  • 信息管理: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BIM)的应用。

典型例题解析:

例题1:某通信管道工程双代号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图中为示例,实际考题会附图),试计算工作B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并指出关键线路。

(假设网络图信息:A(3天) -> B(4天) -> D(5天); A-> C(2天) -> D; 起点到A,D到终点。)

考点解析:本题考察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是进度控制的基础。总时差是不影响总工期的机动时间;自由时差是不影响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的机动时间。

解题思路:
1. 计算最早时间:从起点开始,顺箭线计算。 ESA=0, EFA=0+3=3。 ESB=EFA=3, EFB=3+4=7。 ESC=EFA=3, EFC=3+2=5。 ESD = Max(EFB, EFC) = Max(7,5)=7, EFD=7+5=12。
2. 计算最迟时间:从终点开始,逆箭线计算。计划工期取EFD=12。 LFD=12, LSD=12-5=7。 LFB=LSD=7, LSB=7-4=3。 LFC=LSD=7, LSC=7-2=5。 LFA = Min(LSB, LSC) = Min(3,5)=3, LFA=3-3=0。
3. 计算时差: 工作B的总时差 TFb = LSb - ESb = 3 - 3 = 0天。 或 LFb - EFb = 7-7=0天。 工作B的自由时差 FFb = Min(ESd) - EFb = ESD - EFB = 7 - 7 = 0天。 (其紧后工作只有D)
4. 关键线路:总时差为0的工作连线即为关键线路。本例中A->B->D的总时差均为0,故关键线路为A-B-D。

例题2:某项目部在光缆敷设施工中,由于连续暴雨导致施工区域积水严重,无法按原计划进行沟槽开挖,造成工期延误5天。施工单位能否就此向建设单位提出工期索赔?请说明理由。

考点解析:考察工程索赔的成立条件,特别是不可抗力事件的合同责任划分。

解题思路:
1. 判断索赔事件性质:连续暴雨属于不可预见、不可避免且不可克服的自然事件,通常可认定为不可抗力。
2. 分析合同责任: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因不可抗力导致工期延误的,工期应予以顺延。即建设单位应承担工期延误的风险。
3. 结论:施工单位可以就此向建设单位提出工期索赔,要求顺延工期5天。
4. 补充说明:通常,不可抗力导致的工程本身损失、运至施工场地用于施工的材料和待安装的设备的损害,由发包人承担;承包人的施工机械设备损坏及停工损失,由承包人承担。本题仅涉及工期,故可索赔工期。


四、 通信与广电工程管理与实务科目核心考点与例题

此科目是专业能力的集中体现,技术性与管理性高度融合,内容更新快,紧跟技术发展。

核心考点聚焦:

  • 通信网基础:通信网的构成、功能、主要技术体制(SDH、PTN、IP RAN等)。
  • 光缆通信系统工程:光缆线路施工(敷设、接续、测试)、光传输设备安装调测。
  • 移动通信系统工程:5G/4G基站设备安装、天馈线系统、网络优化。
  • 核心网与数据通信:机房环境要求、设备安装、系统测试。
  • 广播电视系统工程:数字电视系统、广播发射台、有线电视网络、融媒体中心建设。
  • 施工现场管理:施工组织设计、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安全管理(特别是通信工程特有的高风险作业,如高空、带电、井下作业)。
  • 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广播电视工程施工规范》等强制性条文的理解与应用。

典型例题解析:

例题1(技术管理综合题):某施工单位承建一段长途直埋光缆线路工程,需要在公路上采用顶管方式穿越。作为项目经理,请阐述顶管施工前应做好哪些主要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哪些质量控制要点?

考点解析:本题考察对特定施工工艺的技术管理能力,包括施工准备和过程质量控制,属于高频考点。

解题思路:

施工前准备工作:

  • 技术准备:熟悉施工图纸和地质勘察报告,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报批(尤其需建设单位、公路管理部门审批),进行技术交底。
  • 现场准备:办理穿越公路的相关许可手续;测量放样,确定顶管入口工作坑和出口接收坑的位置;工作坑、接收坑的支护和降水措施;施工区域安全围挡和警示标志设置。
  • 物资设备准备:顶管机、钢管或PE管、千斤顶等设备进场、验收和调试;管材、润滑材料等检验合格。
  • 人员准备:特种作业人员(如机械操作、焊工)持证上岗,对全体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要点:

  • 轴线控制:全程监测顶进方向和标高,及时纠偏,确保符合设计轨迹。
  • 顶力控制:控制顶进速度,注意顶力变化,防止管节损坏或地面隆起/沉降。
  • 管节安装质量:管节接口处理严密,防水良好;管道顺直,无破损。
  • 注浆控制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