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表

关于抚州二级水利工程造价工程师考试真题例题及考点解析的综合评述抚州二级水利工程造价工程师考试,作为江西省水利工程造价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认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考试内容紧密围绕水利工程建设全过程的造价管理实践,旨在检验考生是否具备独立承担中小型水利工程项目造价确定与控制的能力。考试真题通常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实践性和政策性特点,不仅要求考生掌握扎实的工程造价基础理论,更要求其深刻理解江西省及抚州当地的水利工程定额标准、计价规范、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常见工程类型的施工工艺与成本构成。真题的命题方向侧重于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工程量的准确计算、定额的合理套用与调整、材料价差的计算、各项费用的取定以及最终的工程总造价编制等。考点解析则是对这些真题背后所考察的知识点、技能点以及易错点的深入剖析,能有效帮助考生厘清思路,抓住复习重点,避免陷入死记硬背的误区。通过对典型真题例题的细致讲解,考生可以直观地把握考试难度、题型分布和命题规律,从而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备考。
下面呢将结合考试大纲与实际需求,模拟具有代表性的真题例题并进行深度解析,以期为考生提供切实可行的备考指导。一、 水利工程造价构成与计算方法专题
该专题是考试的核心基础,几乎贯穿所有计算题和案例分析题。考生必须熟练掌握水利工程总投资的构成,以及各部分费用的计算原理和方法。
例题模拟:
某抚州地区新建一座小型水库(Ⅲ等工程),其部分设计资料如下:建筑工程费经计算为8500万元,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费为1200万元,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费为800万元,施工临时工程费按永久建筑工程费的5%计取,独立费用中包括建设管理费、生产准备费等,经测算为1000万元。基本预备费费率取8%。试计算该水库的静态总投资。
考点解析:
1. 考察知识点: 本题直接考察水利工程静态总投资的构成与计算。静态总投资是项目在建设期内不考虑价格变动和贷款利息的总投资,其计算公式为:静态总投资 = 工程部分投资 + 建设征地移民补偿投资 + 环境保护工程投资 + 水土保持工程投资 + 独立费用 + 基本预备费。本题中,已给出了工程部分投资的主要构成和独立费用,但未提及建设征地移民补偿等专项投资,通常在此类简化计算题中,可视题目给出的条件为工程部分投资与独立费用之和作为计算基本预备费的基数。
于此同时呢,需注意施工临时工程费的计算基数是“永久建筑工程费”。
2. 解题思路与步骤:
- 第一步:计算工程部分投资。 工程部分投资 = 建筑工程费 + 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费 + 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费 + 施工临时工程费。其中,施工临时工程费 = 永久建筑工程费 × 费率 = 8500万元 × 5% = 425万元。
因此,工程部分投资 = 8500 + 1200 + 800 + 425 = 10925万元。 - 第二步:计算基本预备费的计费基数。 计费基数 = 工程部分投资 + 独立费用 = 10925万元 + 1000万元 = 11925万元。
- 第三步:计算基本预备费。 基本预备费 = 计费基数 × 费率 = 11925万元 × 8% = 954万元。
- 第四步:计算静态总投资。 静态总投资 = 计费基数 + 基本预备费 = 11925万元 + 954万元 = 12879万元。
3. 易错点提醒:
- 施工临时工程费的计算基数混淆: 容易错误地以“工程部分投资”或“建安工程费”作为基数,正确基数应为“永久建筑工程费”。
- 基本预备费计费基数遗漏: 必须包含“独立费用”,而不仅仅是工程部分投资。
- 专项投资的处理: 在实际考试中,若题目明确给出了建设征地移民补偿等费用,则必须将其纳入计费基数。本题未提及,故按常规简化处理。
此专题是考核考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点,涉及工程量计算规则、定额套用、换算以及清单综合单价的形成。
例题模拟:
根据《江西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及相关定额,现需对某河道堤防加固工程中的“土方开挖(三类土)”进行报价。已知招标工程量清单中该项工程量为5000m³,采用人工开挖,双轮车运土,平均运距150m。请计算该清单项目的综合单价(完成题目给定表格,需列出详细计算过程)。已知:人工单价为120元/工日,一类费用调整系数为1.0。
(附:需引用相关定额子目,例如人工挖三类土每100m³需20工日,双轮车运土每增运50m每100m³需增加2工日,基础运距为50m。)
考点解析:
1. 考察知识点: 本题综合考察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综合单价计算。核心在于正确套用定额、进行运距调整、计算人工费、并理解综合单价的组成(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管理费、利润等,本题主要涉及人工费)。
2. 解题思路与步骤:
- 第一步:分析工作内容,确定定额子目。 该项工作包括“挖土”和“运土”两个工序。需分别套用“人工挖三类土”定额和“双轮车运土”定额。
- 第二步:计算挖土所需人工工日。 挖土工程量5000m³,定额为20工日/100m³。挖土工日数 = (5000 / 100) × 20 = 1000工日。
- 第三步:计算运土所需人工工日。 首先确定增运距离:150m - 50m(基础运距)= 100m。增运次数:100m / 50m = 2次。运土定额(增运部分)为2工日/100m³/50m。运土工日数 = (5000 / 100) × 2 × 2 = 200工日。
- 第四步:计算总人工工日及人工费。 总工日 = 挖土工日 + 运土工日 = 1000 + 200 = 1200工日。总人工费 = 1200工日 × 120元/工日 = 144,000元。
- 第五步:计算综合单价。 综合单价 = 总费用 / 清单工程量 = 144,000元 / 5000m³ = 28.8元/m³。
3. 易错点提醒:
- 定额单位换算: 定额通常以“100m³”、“10m”等为单位,计算时必须先换算成与清单工程量一致的单位(1m³)。
- 运距调整: 必须清楚定额子目包含的基础运距,超出的部分按“增运”定额计算,增运距离需是定额步距(50m)的整数倍,不足一个增运单位时按一个单位计算(具体按定额规定)。
- 工作内容完整性: 不能遗漏“运土”这一关键工序,清单项目综合单价应包含为完成该清单项目所涉及的全部定额工作内容。
本专题涉及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价款结算,如预付款支付与扣回、进度款计算、材料调价、工程量偏差调整等,是案例分析题的常见载体。
例题模拟:
某水闸工程施工合同总价5000万元,合同约定:工程预付款为合同总价的20%,主要材料及构件价值占合同总价的比例为60%。工程进度款按月支付,根据已完成工程价款的90%支付。预付款从进度款支付累计超过合同价的30%后的下一个月起扣,按每月已完工程价款中主要材料及构件价值的比重抵扣,直至扣完为止。开工后第一个月完成工程价款400万元,第二个月完成800万元。请计算:(1)工程预付款总额;(2)起扣点;(3)第二个月应支付的工程进度款及应扣预付款。
考点解析:
1. 考察知识点: 本题考察工程预付款的计算、起扣点的确定以及扣回方法。这是合同管理中价款支付的核心环节。
2. 解题思路与步骤:
- (1)计算工程预付款总额: 预付款 = 合同总价 × 预付款比例 = 5000万元 × 20% = 1000万元。
- (2)计算起扣点: 起扣点(累计完成工程价款)= 合同总价 - (预付款 / 主要材料及构件比重) = 5000 - (1000 / 60%) = 5000 - 1666.67 ≈ 3333.33万元。或者,更常用的公式是:起扣点 = 合同总价 × (1 - 预付款比例 / 主要材料及构件比重) = 5000 × (1 - 20% / 60%) = 5000 × (1 - 1/3) = 5000 × 2/3 ≈ 3333.33万元。另一种理解方式是:当累计支付进度款达到合同价的某个比例时开始扣回。根据题意“进度款支付累计超过合同价的30%后”,这是一种简化的起扣点表述,但通常需要结合公式计算精确的起扣金额。本题应采用上述公式法。
- (3)计算第二个月应支付进度款及扣预付款:
- 计算累计已完工程价款:第一个月400万 + 第二个月800万 = 1200万元。
- 判断是否达到起扣点:1200万元 < 3333.33万元,因此第二个月尚未达到起扣点,不应扣预付款。
- 则第二个月应支付进度款 = 当月已完工程价款 × 支付比例 = 800万元 × 90% = 720万元。
- (补充情景:假设第三个月完成工程价款1000万元,则累计已完工程价款为1200+1000=2200万元,仍小于3333.33万元,不扣预付款,应支付1000×90%=900万元。假设第四个月完成1200万元,累计已达3400万元 > 3333.33万元,则第四个月开始扣预付款。应扣预付款 = (累计已完工程价款 - 起扣点) × 主要材料及构件比重 = (3400 - 3333.33) × 60% ≈ 40万元。第四个月应支付进度款 = 1200 × 90% - 40 = 1040万元。)
3. 易错点提醒:
- 起扣点公式混淆: 起扣点的计算公式有多种变形,必须准确记忆和理解其推导过程(即未完工程所需主要材料费等于预付款时)。
- 起扣判断错误: 起扣点是“累计完成工程价款”达到某个数值,而不是“累计支付进度款”。
- 扣回基数错误: 预付款扣回基数是“当月已完工程价款中的主要材料费”或“(累计已完工程价款 - 起扣点) × 主要材料比重”,而不是直接按工程价款比例扣。
此部分常以选择题或案例分析中的小问形式出现,考察对招投标程序、合同条款、风险分担、变更与索赔等知识的理解。
例题模拟(选择题/判断题):
1. 关于水利工程施工招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招标人设有最高投标限价的,可以不在招标文件中公布最高投标限价。
B. 投标保证金有效期应当与投标有效期一致。
C. 对于技术复杂的项目,招标人可以接受联合体投标。
D. 中标通知书发出后,招标人改变中标结果的,只需对中标人进行补偿,无需承担法律责任。
考点解析:
1. 考察知识点: 本题考察《招标投标法》及其实施条例中的关键规定。
2. 选项分析:
- A选项错误。 根据规定,招标人设有最高投标限价的,应当在招标文件中明确公布最高投标限价或者最高投标限价的计算方法。
- B选项正确。 投标保证金的有效期应当与投标有效期一致,这是法定要求。
- C选项正确。 对于技术复杂的大型工程,法律允许并鼓励联合体投标,以整合各方优势。
- D选项错误。 中标通知书对招标人和中标人具有法律效力。发出后招标人改变中标结果,或者中标人放弃中标项目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缔约过失责任),而非简单补偿。
因此,正确答案是B和C。
3. 复习要点: 此类题目要求考生对招投标各环节的法律规定有清晰的记忆,特别是时间节点(如投标截止时间、有效期)、程序要求(如公布限价、公示中标候选人)、以及法律责任等。
五、 水利工程特殊项目计价专题针对水利工程中常见的如施工导流、基坑排水、地基处理、沥青混凝土防渗等特殊施工项目,其计价有独特规则,是区分考生专业深度的重要考点。
例题模拟:
某水库大坝基础需要进行帷幕灌浆处理,设计灌浆总长度为3500米。根据地质条件和试验结果,确定平均每米灌浆孔消耗水泥量为150kg。已知水泥预算价格为450元/吨,帷幕灌浆定额中包括造孔、灌浆等全部工作内容,基价为85元/米(其中人工费25元,材料费30元,机械费30元),该定额是按水泥耗量120kg/m编制的。当水泥耗量与定额不同时,允许按设计用量调整材料费。请计算调整后的帷幕灌浆综合单价。
考点解析:
1. 考察知识点: 本题考察定额的换算,特别是当主要材料消耗量与定额基准不同时的调整方法。这是水利工程造价实务中的高频考点。
2. 解题思路与步骤:
- 第一步:计算材料费价差。 设计水泥用量与定额用量之差:150 kg/m - 120 kg/m = 30 kg/m。将水泥价格换算为单位价格:450元/吨 = 0.45元/kg。材料费价差 = 水泥量差 × 水泥单价 = 30 kg/m × 0.45元/kg = 13.5元/m。
- 第二步:计算调整后的材料费。 调整后材料费 = 定额材料费 + 材料费价差 = 30元/m + 13.5元/m = 43.5元/m。
- 第三步:计算调整后的综合单价。 调整后综合单价 = 人工费 + 调整后材料费 + 机械费 = 25元/m + 43.5元/m + 30元/m = 98.5元/m。
3. 易错点与深化理解:
- 单位统一: 必须确保水泥的单位(吨、公斤)与消耗量单位(kg)和价格单位匹配。
- 调整范围: 本题明确“按设计用量调整材料费”,故只调整材料费。有些定额调整可能涉及机械台班费的调整,需根据定额说明具体确定。
- 定额理解: 考生需熟悉定额手册的总说明、章节说明和定额表下的注释,这些是进行定额换算的根本依据。
通过对以上五个专题的真题模拟与考点解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抚州二级水利工程造价工程师考试要求考生具备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和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备考过程中,切忌脱离定额和法规空谈理论,应紧密结合《江西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江西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等权威依据,通过大量练习来熟悉计算规则、计价流程和常见题型的解题技巧。
于此同时呢,关注江西省水利工程造价管理站发布的最新政策动态和价格信息,也是应对考试中可能出现政策性题目的必要准备。唯有将理论、定额、实践三者融会贯通,方能在考试中游刃有余,顺利通过考核。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