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评述遂宁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对一级交通运输造价工程师的需求持续旺盛。该考试是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在交通运输工程(包括公路、水运、铁路、民航等)造价领域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准,其难度和专业性备受关注。真题例题及考点解析是考生备考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通过对真题的深入剖析,不仅能帮助考生熟悉考试题型、难度和命题趋势,更能精准把握核心考点的内在逻辑与解题技巧。本文旨在结合交通运输工程造价实践,对一级交通运输造价工程师考试中可能出现的典型真题例题进行模拟与深度解析,涵盖从基础知识到综合应用的多个层面。解析将不仅限于给出答案,更着重于阐述解题思路、方法选择依据以及常见易错点的规避,旨在为遂宁及周边地区的考生构建一个系统、实用的复习框架,提升解决复杂造价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明确的是,考试真题通常不对外公布,以下内容是基于考试大纲、权威教材和普遍行业实践进行的模拟与提炼,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遂宁一级交通运输造价工程师考试核心考点与例题解析
一级交通运输造价工程师考试涵盖知识面广、专业性强,要求考生不仅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具备将理论灵活应用于复杂工程实践的能力。考试内容通常围绕工程造价管理、工程计价、工程技术、工程项目管理以及交通运输行业相关法规标准等核心模块展开。
一、 工程造价构成与计算此部分是考试的基础,涉及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等不同阶段的费用构成与计算。考点精细,要求考生对各项费用的内涵、计算基数和方法了如指掌。
例题1:公路工程建筑安装工程费计算【背景资料】某遂宁地区新建一级公路项目,其中一段路基工程的直接工程费(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之和)经计算为5000万元。根据《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及相关地区规定,已知:
- 措施费费率为直接工程费的8%。
- 企业管理费费率为直接工程费与措施费之和的7%。
- 规费费率为人工费的25%(该工程人工费占直接工程费的15%)。
- 利润率为直接工程费、措施费、企业管理费与规费之和的5%。
- 综合税率为3.41%。
【问题】试计算该段路基工程的建筑安装工程费。
【考点解析】本题核心考点是建筑安装工程费的组成及其逐项计算顺序。建筑安装工程费由直接费、间接费、利润和税金四大部分组成。解题的关键在于严格按照费用项目划分和计算程序进行,避免顺序错误导致连锁计算失误。
- 解题步骤:
- 计算直接工程费:题目已给出为5000万元。
- 计算措施费:措施费 = 直接工程费 × 措施费率 = 5000 × 8% = 400万元。
- 计算直接费:直接费 = 直接工程费 + 措施费 = 5000 + 400 = 5400万元。
- 计算企业管理费:企业管理费 = (直接工程费 + 措施费) × 企业管理费率 = 5400 × 7% = 378万元。
- 计算规费:首先计算人工费 = 直接工程费 × 人工费占比 = 5000 × 15% = 750万元。然后规费 = 人工费 × 规费率 = 750 × 25% = 187.5万元。
- 计算间接费:间接费 = 企业管理费 + 规费 = 378 + 187.5 = 565.5万元。
- 计算利润:利润计算基础 = 直接费 + 间接费 = 5400 + 565.5 = 5965.5万元。利润 = 计算基础 × 利润率 = 5965.5 × 5% = 298.275万元。
- 计算税前建筑安装工程费:税前建安费 = 直接费 + 间接费 + 利润 = 5400 + 565.5 + 298.275 = 6263.775万元。
- 计算税金:税金 = 税前建安费 × 综合税率 = 6263.775 × 3.41% ≈ 213.55万元(保留两位小数)。
- 计算建筑安装工程费:建安工程费 = 税前建安费 + 税金 = 6263.775 + 213.55 ≈ 6477.33万元。
- 易错点提醒:
- 规费的计算基数是人工费,而非直接费或直接工程费,此处极易混淆。
- 利润和税金的计算基础是前几项费用的累加值,必须按顺序计算准确。
- 在实际考试中,需注意题目给出的费率是基于哪个基数,不同版本的编制办法可能略有差异。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是当前工程招投标和价款结算的主流方式,其应用是考试的重中之重。考点包括清单编制、综合单价分析、工程量计算规则、合同价款调整等。
例题2:土方工程综合单价组价【背景资料】某遂宁高速公路路基土方工程,招标工程量清单中“挖一般土方”项目,预计工程量为100000m³。根据施工组织设计,采用1.0m³挖掘机挖装土方,8t自卸汽车运土,平均运距5km。已知:
- 人工单价:120元/工日。
- 1.0m³挖掘机台班单价:1000元/台班,台班产量定额为80m³。
- 8t自卸汽车台班单价:800元/台班,台班产量定额为40m³(含装、运、卸、空回)。
- 管理费按人工费与施工机具使用费之和的15%计取。
- 利润按人工费、施工机具使用费与管理费之和的7%计取。
- 不考虑规费、税金及风险费用。
【问题】试计算“挖一般土方(运距5km)”项目的综合单价(元/m³)。
【考点解析】本题考核的是综合单价的组成和计算,特别是施工机具使用费的测算。综合单价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和利润,并考虑一定范围内的风险费用。
- 解题步骤:
- 确定完成单位工程量所需的人工和机械台班消耗量:
- 挖掘机台班消耗量:1 / 80 = 0.0125 台班/m³。
- 自卸汽车台班消耗量:1 / 40 = 0.025 台班/m³。(因为汽车台班产量已综合了运输环节)
- 本题未明确给出人工配合机械作业的工日消耗,可假设为0或根据经验给定一个小值,此处为简化,暂按纯机械施工考虑,人工费为0。
- 计算单位工程量的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
- 人工费 = 0元/m³。
- 材料费 = 0元/m³(土方开挖无材料消耗)。
- 施工机具使用费 = 挖掘机台班费 + 自卸汽车台班费 = (0.0125 × 1000) + (0.025 × 800) = 12.5 + 20 = 32.5 元/m³。
- 计算企业管理费:管理费 = (人工费 + 施工机具使用费) × 管理费率 = (0 + 32.5) × 15% = 4.875 元/m³。
- 计算利润:利润 = (人工费 + 施工机具使用费 + 企业管理费) × 利润率 = (0 + 32.5 + 4.875) × 7% ≈ 2.616 元/m³。
- 计算综合单价:综合单价 = 人工费 + 材料费 + 施工机具使用费 + 企业管理费 + 利润 = 0 + 0 + 32.5 + 4.875 + 2.616 ≈ 39.99 元/m³。
- 确定完成单位工程量所需的人工和机械台班消耗量:
- 易错点与深化理解:
- 台班产量定额的理解:自卸汽车的台班产量定额40m³,是指一个台班能完成包括装、运、卸、空回在内的40m³土方运输,因此其台班消耗量直接为工程量的倒数。若分别给出装、运、卸的定额,则需要分别计算。
- 人工费的考虑:实际施工中,机械作业通常需要人工配合(如指挥、清理等),若题目给出人工消耗定额,则需计入。
- 运距影响:本题运距固定为5km。若运距可变或要求计算基价及超运距调整,则需运用定额中的“基价+增运”模式进行计算。
此部分考查考生对公路、桥梁、隧道、水运等专业工程的施工工艺、材料、技术标准以及工程量计算规则的熟悉程度。特别是针对遂宁地区的丘陵地貌,路基土石方、桥涵、隧道工程的计算是常考点。
例题3:路基土石方工程量计算与调配【背景资料】某遂宁丘陵区二级公路改造项目,一路段桩号K1+000至K1+200的横断面设计资料如下(简化示意):原地面线近似水平,设计路基为填方路堤,路基宽度10m,边坡坡度1:1.5。通过断面法计算得到相邻桩号的填方面积分别为:K1+000:50m², K1+200:30m²。
【问题】1.采用平均断面法计算该路段的填方体积。2.简述路基土石方调配的基本原则。
【考点解析】本题第一问考核的是工程量计算中的常用方法——平均断面法。第二问考核对工程经济和施工组织的理解,即土石方调配的优化。
- 解题步骤(问题1):
- 平均断面法公式: V = L × (A1 + A2) / 2。其中,V为体积,L为两断面间距,A1、A2为两断面的面积。
- 代入计算: L = 1200 - 1000 = 200m。 A1 = 50m², A2 = 30m²。 V = 200 × (50 + 30) / 2 = 200 × 80 / 2 = 8000 m³。
- 因此,该路段填方体积为8000m³。
- 问题2答案要点:
- 挖填平衡,就近利用:尽量减少借方和弃方,降低运输成本。优先将挖方段的土石方横向或纵向调配至邻近的填方段。
- 合理确定运距:根据施工方案和经济比较,确定合理的土石方调配方向和运输距离,使总运输成本(吨公里)最小。
- 考虑施工顺序和地形:调配方案应便于施工机械展开作业,避免相互干扰。对于遂宁这样的丘陵地区,要特别注意利用地形,避免过大的高差运输。
- 物理力学性质匹配:用于填方的土石料应满足设计要求的CBR值、压实度等指标,不适宜的材料不应调配用于填方。
- 保护环境:合理安排弃土场和取土坑,减少对耕地、植被和水源的破坏。
本模块涉及工程招投标、合同类型、工程变更、价格调整、索赔处理、工程结算与决算等全过程造价控制内容。要求考生具备法律意识和合同管理能力。
例题4:工程变更价款处理【背景资料】某遂宁桥梁工程项目施工合同中约定,综合单价在合同约定工程量增减超过15%时,其超过部分的工程量应调整单价。某钢筋混凝土墩柱项目的投标综合单价为800元/m³,招标工程量为1000m³。施工过程中,因设计变更,该墩柱的最终实际完成工程量为1400m³。目前市场上该项目的综合单价为750元/m³。
【问题】根据合同约定,计算该墩柱项目最终的结算价款应为多少?
【考点解析】本题是典型的合同价款调整问题,考点在于对工程量偏差超过约定幅度时,单价调整规则的理解和应用。
- 解题步骤:
- 判断工程量偏差幅度: 实际工程量1400m³ - 招标工程量1000m³ = 400m³。偏差幅度 = 400 / 1000 = 40% > 15%,因此需要调整单价。
- 确定不调整单价的部分: 根据“超过15%”进行调整的规则,原单价适用的工程量范围为:1000m³ × (1 + 15%) = 1150m³。即,从0到1150m³的工程量,仍按原投标单价800元/m³结算。
- 确定调整单价的部分: 超过1150m³的工程量为:1400m³ - 1150m³ = 250m³。这部分工程量的单价应调整为当前市场价或合同约定的新单价,本题给定为750元/m³。
- 计算结算价款:
- 1150m³部分价款:1150 × 800 = 920,000元。
- 250m³部分价款:250 × 750 = 187,500元。
- 最终结算价款 = 920,000 + 187,500 = 1,107,500元。
- 易错点与规则辨析:
- 关键要理解“超过15%”是指超出部分调整,而非全部工程量调整。常见的错误是将1400m³全部按新单价或全部按原单价计算。
- 新单价的确定依据是合同约定。如合同无规定,一般由承发包双方协商确定,或参照类似价格,本题直接给出以简化计算。
- 此规则是为了平衡合同双方的风险。当工程量大幅增加时,承包商可能因规模效应降低成本,但当工程量大幅减少时,承包商固定成本分摊会增加,此规则提供了补偿或调整机制。
此部分关注项目前期的经济评价,如投资估算、财务评价、不确定性分析、价值工程等。虽然不像计量计价那样直接计算,但却是体现造价工程师宏观视野和决策支持能力的关键。
例题5:方案比选与净现值分析【背景资料】为连接遂宁两个重要乡镇,拟新建一条公路,有A、B两个建设方案。A方案初始投资8000万元,年维护费用100万元,预计每年带来的区域经济收益折合为800万元。B方案初始投资6000万元,年维护费用120万元,预计每年带来的区域经济收益折合为650万元。项目寿命期均为20年,社会折现率取8%。
【问题】仅从经济角度出发,采用净现值(NPV)法比较A、B方案的优劣。(已知:(P/A, 8%, 20) = 9.8181)
【考点解析】本题考核的是项目经济评价的核心方法——净现值法。NPV是将项目寿命期内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收益-成本)按设定的折现率折算到建设期初的现值之和。NPV >= 0 项目可行,且NPV越大,方案越优。
- 解题步骤:
- 计算各方案的年度净收益(年金):
- A方案年净收益 = 年收益 - 年维护费 = 800 - 100 = 700万元。
- B方案年净收益 = 650 - 120 = 530万元。
- 计算各方案的净现值(NPV):
- 公式:NPV = -初始投资 + 年净收益 × (P/A, i, n)。其中(P/A, i, n)为年金现值系数。
- A方案NPV = -8000 + 700 × 9.8181 = -8000 + 6872.67 = -1127.33万元。
- B方案NPV = -6000 + 530 × 9.8181 = -6000 + 5203.59 = -796.41万元。
- 方案比较与结论:
- A方案NPV = -1127.33万元 < 0。
- B方案NPV = -796.41万元 < 0。
- 两个方案的净现值均小于零,说明从纯粹的经济效益角度看,该项目投入大于产出,不具备经济可行性。但如果必须二选一,B方案的净现值(-796.41万元)大于A方案的净现值(-1127.33万元),即B方案的经济损失小于A方案,因此B方案相对更优。
- 计算各方案的年度净收益(年金):
- 深化理解:
- 此类题目常出现在决策阶段造价分析的考题中。在实际项目中,公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往往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不能仅凭财务净现值否定项目,还需进行国民经济评价。
- 若题目中给出的数据使得NPV为正,则直接比较NPV大小即可。
- 掌握年金现值系数(P/A)的查表或计算是基本功。
通过对以上五个核心领域典型例题的解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级交通运输造价工程师考试既要求考生对基础概念和计算规则有精准的把握,又要求具备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遂宁考生而言,结合本地多山丘陵的地理特点,深入理解路基土石方、桥隧工程的计量与计价,以及合同管理中的风险分担与价款调整,显得尤为重要。备考过程中,应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大量进行模拟练习,特别是对计算题的解题步骤和逻辑进行强化训练,同时关注行业最新政策法规和计价依据的变化,方能在考试中稳操胜券。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