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表

海西一级土木建筑造价工程师考试真题例题及考点解析综合评述海西地区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其基础设施建设与土木建筑工程持续蓬勃发展,对一级土木建筑造价工程师的需求日益旺盛。该考试不仅是评价专业人才技术能力的关键标尺,更是保障工程投资效益与造价管理水平的核心机制。考试内容紧密围绕土木建筑造价实践,深度覆盖工程造价管理、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技术、工程财务及法律法规等多元知识体系,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深度融合。真题例题往往源于真实工程场景,侧重于考查考生在复杂条件下的造价确定、控制及管理能力,尤其是对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建设工程定额、招投标合同管理以及造价纠纷处理等核心知识的灵活运用。考点解析不仅揭示命题规律与趋势,更引导考生构建系统化的知识网络,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养。面对考试,考生需超越机械记忆,深入理解造价形成机理,掌握动态成本控制方法,并时刻关注行业政策法规的最新变化,方能从容应对挑战,展现出卓越的专业水准。工程造价构成与计算
该部分是考试的核心基础,主要考查对建设项目总投资的详细构成及其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考题通常不会直接询问某项费用的名称,而是通过设置具体的工程背景,要求考生判断某项费用是否应计入造价,或计算其具体金额。
例题示例:某海西地区新建工业厂房项目,采用一般计税模式。已知分部分项工程费为5000万元,其中人工费占比20%;措施项目费以分部分项工程费为基数,费率为10%;其他项目费暂列金额为300万元;规费以人工费为基数,费率为25%;增值税税率为9%。试计算该项目的招标控制价。
考点解析:此题综合考查了建安工程造价的完整计算流程。解题的关键在于清晰理解各项费用的计算基数和计取顺序。
- 计算基础把握:首先需明确各项费用的计算基础。分部分项工程费是已知的。措施项目费通常以分部分项工程费(或其中的人工费)为基数。规费的计算基础是人工费总额,因此需要从分部分项工程费中析出人工费(5000万×20%=1000万元)。其他项目费中的暂列金额是已知的。
- 计算顺序与增值税计取:正确的计算顺序是:先计算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然后计算规费,最后再计算增值税。增值税的计算基数是“税前工程造价”,即前四项费用(分部分项+措施项目+其他项目+规费)之和。许多考生容易犯的错误是将增值税也作为规费或措施费的取费基数,这会导致重复计税。
- 详细计算过程:1.分部分项工程费 = 5000万元2.措施项目费 = 5000 × 10% = 500万元3.其他项目费 = 300万元4.规费 = 1000 × 25% = 250万元5.税前工程造价 = 5000 + 500 + 300 + 250 = 6050万元6.增值税 = 6050 × 9% = 544.5万元7.招标控制价(工程造价)= 6050 + 544.5 = 6594.5万元
此考点要求考生不仅记忆公式,更要理解其经济学含义和计算逻辑,避免在复杂的实际案例中出错。
工程量清单计价本考点是造价工程师的看家本领,考试中占比极大。题目形式包括编制工程量清单、审核清单报价、处理清单漏项或项目特征不符引起的合同价款调整等。
例题示例:根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在招标工程量清单中,现浇混凝土矩形梁的项目特征应描述哪些内容?若招标清单中遗漏了“混凝土强度等级”这一特征,而中标施工单位的投标报价按C25混凝土计算,实际施工时施工图要求为C30混凝土。请问应如何调整综合单价?
考点解析:此题第一问考查对清单编制规范的熟悉程度,第二问考查合同价款调整的实际应用能力。
- 项目特征描述的完整性:根据规范,现浇混凝土构件(如矩形梁)的项目特征通常应包括:混凝土种类、强度等级、梁底标高、梁截面尺寸、施工部位、是否预埋铁件等。项目特征是确定综合单价的前提,描述不完整或错误会直接导致计价争议。
- 清单缺项的责任认定与价款调整:招标工程量清单是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其准确性和完整性由招标人(或受其委托的造价咨询人)负责。
因此,清单漏项属于招标人应承担的风险。 - 调整原则:当施工过程中发现招标工程量清单项目特征描述与设计图纸不符时,应按照实际施工的项目特征,按规范中工程变更的条款重新确定综合单价。本例中,承包人投标时按C25报价是基于(不完整的)招标清单,但实际需施工的是C30。C30混凝土的价格高于C25,因此应重新组价,计算C30混凝土梁的综合单价,并与原中标单价进行对比,对差额部分予以补偿。调整的综合单价应由承包人提出,经发包人确认后执行。
该考点要求考生深刻理解“量价分离”原则和“项目特征”的核心作用,并能熟练运用计价规范处理各种价款调整事件。
工程定额的应用与换算定额是确定工程造价的重要依据,考试中常考查在非标准施工条件下对定额子目的正确套用、换算以及人材机消耗量的分析。
例题示例:某地区预算定额规定,砌筑1立方米一砖厚标准砖墙需用标准砖532块,砂浆0.229立方米。现需砌筑一砖厚多孔砖墙,经测算,每立方米多孔砖墙需多孔砖320块,砂浆0.08立方米。已知标准砖价格为0.5元/块,多孔砖为1.2元/块;砂浆价格为300元/立方米。试计算砌筑1立方米多孔砖墙相对于标准砖墙的材料费价差。
考点解析:此题表面是计算价差,实则考查对定额核心——工料机消耗量——的理解,以及根据实际施工材料进行换算的能力。
- 理解定额消耗量与材料费构成:材料费 = ∑(材料消耗量 × 材料单价)。计算价差,就是计算两种不同做法下材料费的差值。
- 分项计算:1.标准砖墙材料费:砖费用 = 532块/m³ × 0.5元/块 = 266元/m³;砂浆费用 = 0.229m³/m³ × 300元/m³ = 68.7元/m³;材料费合计 = 266 + 68.7 = 334.7元/m³。2.多孔砖墙材料费:砖费用 = 320块/m³ × 1.2元/块 = 384元/m³;砂浆费用 = 0.08m³/m³ × 300元/m³ = 24元/m³;材料费合计 = 384 + 24 = 408元/m³。3.价差 = 408 - 334.7 = 73.3元/m³(即砌筑1m³多孔砖墙比标准砖墙材料费高73.3元)。
此考点要求考生不能死记硬背定额基价,而必须掌握其内在的消耗量构成,才能灵活应对各种材料、工艺变更下的造价计算问题。
建设项目投资估算与财务评价此部分侧重于宏观决策层面,考查考生在项目前期对总投资进行估算,并运用财务指标判断项目经济可行性的能力。
例题示例:某拟建项目,第一年年初投资2000万元,第二年年初投资3000万元,第三年年初投入流动资金500万元。项目从第三年末开始每年可获得净收益1200万元,项目寿命期为10年(从第三年初开始计算)。若行业基准收益率为10%,试计算该项目的财务净现值(FNPV),并判断项目是否可行。
考点解析:财务净现值是动态评价项目盈利能力的绝对指标。计算FNPV的关键是绘制正确的现金流量图,并将不同时点的现金流量折算到现值。
- 绘制现金流量图:时间轴(横轴)通常以年为单位。投资和流动资金投入是现金流出(负值),位于相应年份的年初(或可近似为上年末)。净收益是现金流入(正值),位于运营期各年年末。
- 折现计算:需利用复利现值系数(P/F, i, n)将各年净现金流量折算到“第零年”(项目开始之初)。计算过程如下:1.第0年(第一年初)现金流:-2000万元(无需折现,即为现值)2.第1年末(第二年初)现金流:-3000万元,折现到第0年:-3000 (P/F,10%,1) = -3000 0.9091 = -2727.3万元3.第2年末(第三年初)现金流:-500万元(流动资金),折现到第0年:-500 (P/F,10%,2) = -500 0.8264 = -413.2万元4.第3年至第12年末(共10年)现金流:每年+1200万元。这是一个递延期为2年、年金期为10年的递延年金。其现值 = 1200 (P/A,10%,10) (P/F,10%,2) = 1200 6.1446 0.8264 ≈ 1200 5.079 = 6094.8万元5.FNPV = 所有现值之和 = -2000 - 2727.3 - 413.2 + 6094.8 = 954.3万元
- 项目可行性判断:财务净现值(FNPV)≥ 0时,表明项目的收益率达到或超过了基准收益率,项目在经济上是可行的。本例中FNPV = 954.3万元 > 0,故该项目可行。
掌握此考点需要考生具备良好的资金时间价值观念和熟练运用各种复利计算公式的能力。
工程合同管理与价款结算该考点贯穿项目全过程,涉及合同类型选择、合同条款理解、工程变更、索赔、预付款、进度款、竣工结算等一系列内容的计算与分析。
例题示例:某工程施工合同采用单价合同, estimated工程量清单中土方开挖工程量为10000m³,综合单价为60元/m³。合同约定,工程款按月支付,支付比例为已完成工程价款的85%;价格调整采用价格指数法。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变化,实际完成土方量为12000m³,并经监理和业主确认。
于此同时呢,在施工当期,人工费指数上涨了15%,其占总费用的比重为30%,且合同约定人工费属于可调因素。试计算该土方开挖工程应结算的价款。
考点解析:此题综合考查了工程量偏差超15%后的单价调整、工程进度款支付以及采用价格指数法进行的价格调整。
- 工程量偏差超过15%的处理:根据规范,当工程量偏差超过15%时,超出部分的综合单价应予调低(或调高,具体看合同约定)。本例中,工程量增加(12000-10000)/10000 = 20% > 15%。1.正常部分工程量:10000 × (1+15%) = 11500m³,执行原单价60元/m³。2.超出部分工程量:12000 - 11500 = 500m³,综合单价需调整。假设合同约定超出部分调低系数为0.9,则新单价 = 60 × 0.9 = 54元/m³。3.考虑量差调整后的工程价款 = 11500 × 60 + 500 × 54 = 690,000 + 27,000 = 717,000元。
- 价格调整:因人工费上涨,需对上述价款进行调整。采用价格指数调整公式:调整后价款 = 717,000 × [0.7 + 0.3 × (1+0.15)] = 717,000 × [0.7 + 0.345] = 717,000 × 1.045 = 749,265元。(公式中0.7是不可调部分权重,0.3是可调部分权重,1.15是当期指数/基期指数)。
- 应付进度款:题目问的是“应结算的价款”,通常指建设单位应支付给施工单位的全部金额,即749,265元。若问“本月应支付的进度款”,则还需乘以支付比例85%,即749,265 × 85% = 636,875.25元。
此考点极其重要且复杂,要求考生对合同范本和计价规范中关于价款调整的各种情形有系统、清晰的认识,并能进行综合计算。
建筑材料与施工技术虽然造价工程师不直接负责施工,但扎实的材料与施工技术知识是准确计价的基础。考题常将技术与计价相结合,例如判断施工工艺的选择对造价的影响,或根据施工方案计算措施费用。
例题示例:在海西地区软土地基上建设大型储罐,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案有“预应力管桩复合地基”和“CFG桩复合地基”。请从造价构成的角度,简要分析这两种方案可能产生的主要费用差异。
考点解析:此题考查对不同技术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选的能力,这是造价工程师高阶能力的体现。
- 预应力管桩(PHC桩):其为工厂预制桩,强度高,质量稳定。主要费用包括:桩体本身的材料费和购置费、运输费、打桩(或压桩)机械台班费和人工费。施工速度快,但单方造价通常较高,且施工噪音和振动较大。
- CFG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其为现场灌注桩,材料为水泥、粉煤灰、碎石、砂和水。主要费用包括:成孔机械费(长螺旋钻机等)、混凝土(或混合料)的材料费和灌注费、人工费。材料成本相对较低,但现场作业工序多,质量控制点也多,间接费用和管理成本可能增加。
- 造价差异对比:两者的主要差异体现在:1.材料费:PHC桩为工业产品,CFG桩为现场拌合料,前者材料单价高但损耗小,后者材料单价低但用量大且可能有损耗。2.机械费:打桩机与钻机的台班费用不同,施工效率也不同,需具体对比。3.措施费:PHC桩施工可能需要更坚固的施工道路承载运桩车辆,CFG桩则需要泥浆处理或土方清运等费用。4.工期影响:工期长短会影响管理费、租赁费等间接成本。
解答此类问题,要求考生具备广泛的工程技术知识,能够洞察不同技术选择背后隐藏的造价影响因素,从而做出更科学的造价分析和决策。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