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表

清远一级土木建筑造价工程师考试真题例题及考点解析综合评述清远作为广东省的重要地级市,其一级土木建筑造价工程师考试严格遵循国家统一标准,考试内容既体现全国共性,又偶有结合地方实践的特色。考试核心聚焦于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程计价、技术与计量及案例分析四大科目,全面考查考生的理论功底、实操能力及综合应用水平。真题例题往往围绕实际工程场景设计,强调对清单计价规范、造价形成机制、合同管理与索赔、工程量计算规则等核心知识的深入理解与灵活运用。考点解析不仅需揭示题目背后的知识逻辑,更需点拨解题思路与方法,帮助考生举一反三。对清远考生而言,除掌握全国性权威教材和规范外,对广东省及清远本地可能涉及的计价政策、材料信息价应用等细微差异也应保持关注,这往往是应试与实战能力提升的关键。备考过程需以真题为镜,深化对核心概念和计算流程的理解,强化在复杂情境下的决策与分析能力。工程造价构成与计算
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中,工程造价的构成与计算是基础且至关重要的考点。该部分内容主要考查考生对建设项目总投资的组成、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划分的熟悉程度,以及进行具体费用计算的能力。
真题例题示例:
某清远市住宅楼工程,采用一般计税方法,已知分部分项工程费为5000万元,其中人工费占比20%,材料费占比50%,施工机具使用费占比15%,管理费以人工费和施工机具使用费之和为基数,费率为15%,利润以人工费为基数,费率为10%。措施项目费仅考虑安全文明施工费,其计算基数为分部分项工程费中的定额人工费,费率为10%。暂列金额为200万元,专业工程暂估价为300万元。试计算该工程的建筑安装工程费(均不含增值税可抵扣进项税额)。
考点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建安工程费用的计算程序,特别是管理费、利润、安全文明施工费的计算基数和方法。解题的关键在于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规定的计算流程进行。
- 核心考点一:费用构成与计算基数。管理费、利润、措施项目费中的一些项目(如安全文明施工费)均有其特定的计算基数,考生必须准确记忆。本题中,管理费基数为“人工费+施工机具使用费”,利润基数为“人工费”,安全文明施工费基数为“定额人工费”(此题中未单独给出,通常以分部分项工程费中的人工费估算或题目指定)。
- 核心考点二:计算逻辑顺序。建筑安装工程费的计算需要按照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规费、税金的顺序逐步汇总。本题未涉及规费和税金,但需计算其他项目费中的暂列金额和暂估价。
- 解题思路:1. 计算分部分项工程费:题目已直接给出为5000万元。2. 计算措施项目费:本题仅安全文明施工费。首先计算基数(定额人工费),可近似用分部分项工程费中的人工费(5000万 20% = 1000万元)。则安全文明施工费 = 1000万元 10% = 100万元。3. 计算其他项目费:暂列金额200万元 + 专业工程暂估价300万元 = 500万元。4. 汇总前三项费用:分部分项工程费5000万 + 措施项目费100万 + 其他项目费500万 = 5600万元。(注:此题为简化模型,未包含规费和税金,实际考试和工作中需完整计算)
该考点是考试的重中之重,贯穿于多个科目,尤其在案例分析中更是核心内容。主要考查对清单项目设置、项目特征描述、工程量计算规则以及综合单价组价的理解和应用。
真题例题示例:
根据《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清远某办公楼现浇混凝土矩形柱,截面尺寸为600mm×600mm,柱高4.5m,共计20根。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强度等级C30。请计算该矩形柱的清单工程量,并简述其综合单价应包含的工作内容。
考点解析:
本题看似简单,但涉及清单计价的多个基础且易错的知识点。
- 核心考点一:清单工程量计算规则。现浇混凝土柱的工程量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所占体积。型钢混凝土柱扣除构件内型钢所占体积。计算公式为:截面面积 × 高度 × 根数。考生需特别注意单位统一(将mm转换为m)。计算过程:0.6m × 0.6m × 4.5m/根 × 20根 = 32.4 m³。
- 核心考点二:项目特征描述与工作内容。项目特征描述是确定综合单价的前提。本题中“现浇混凝土”、“矩形柱”、“截面尺寸”、“混凝土强度等级”都是关键特征。综合单价所包含的工作内容通常包括:模板及支架(撑)制作、安装、拆除、堆放、运输及清理模内杂物、刷隔离剂等;混凝土制作、运输、浇筑、振捣、养护。这些内容虽不单独列项,但其费用应包含在综合单价内。考生需要清晰区分哪些工作内容含在综合单价中,哪些可能作为措施项目单独列项(如大型模板的安拆)。
- 易错点提醒:切勿将措施项目(如模板)的工程量与此处的实体项目工程量混淆。清单工程量计算规则与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有时存在差异,答题时必须依据题目要求的规范作答。
此部分内容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和《建设工程案例分析》科目中均占有极大比重。考题常以案例分析题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判断索赔事件的责任归属、计算索赔工期和费用,并审核索赔成立的条件。
真题例题示例:
清远某桥梁工程施工合同约定,工期为300天。施工过程中,遭遇持续一周的罕见特大暴雨(气象资料证实为50年一遇),导致工程停工7天,并造成现场部分已安装模板损坏。承包商据此向业主提出索赔:① 工期索赔7天;② 模板损失费用索赔;③ 停工导致的人员窝工和机械设备闲置费用索赔。试问承包商的索赔是否成立?为什么?
考点解析:
工程索赔问题的分析有固定的逻辑步骤:首先判断责任方,其次分析事件的影响,最后根据合同约定和法规确定索赔内容。
- 核心考点一:索赔责任的划分。不可抗力(如罕见暴雨、地震等)是一种特殊的风险承担原则。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因不可抗力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费用增加和(或)工期延误等后果,由合同当事人按以下原则承担:1. 永久工程、已运至施工现场的材料和工程设备的损坏,以及因工程损坏造成的第三人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由发包人承担;2. 承包人施工设备的损坏由承包人承担;3. 发包人和承包人承担各自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4. 因不可抗力影响承包人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已经引起或将引起工期延误的,应当顺延工期。
- 核心考点二:索赔费用的计算。停工费用(窝工、机械闲置)的承担需具体分析。对于不可抗力,承包人的施工机械设备损坏及停工损失由承包人承担。但停工期间的必要的管理人员和保卫人员的费用由发包人承担。
- 解题思路与应用:1. 责任判定:持续特大暴雨属于不可抗力事件。2. 索赔分析: 工期索赔(7天):成立。因为不可抗力事件导致的工期延误,应由业主承担,应予顺延工期。 模板损失费用索赔:需区分。模板如果是已安装并构成永久工程的一部分的损坏,费用由业主承担;若仅是临时支撑、未安装的模板损坏,则属于承包人施工设备的损失,由承包人自己承担。题目中“已安装模板”通常视为已构成工程实体,其损失费用索赔应向业主提出,成立。 停工导致的窝工和机械闲置费用索赔:原则上不成立。根据不可抗力风险分担原则,承包人的施工机械闲置损失和人员窝工损失应由承包人自己承担。但承包人可以索赔停工期间必须支付的现场必要管理人员的工资。
此考点主要分布在《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科目,要求考生熟悉各种建筑材料的性能、应用以及主要施工工艺流程,并能判断不同技术方案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真题例题示例:
在清远地区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中,相比传统的换填垫层法,采用水泥土搅拌桩进行地基处理可能会对工程项目造价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请从直接工程费和措施项目费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考点解析:
本题将施工技术与工程造价紧密结合,要求考生具备技术经济分析的思维,而不是孤立地记忆技术参数。
- 核心考点一:施工工艺的造价内涵。不同的施工技术方案,其资源消耗、施工效率、机械要求各不相同,直接决定了其工程成本的高低。
- 核心考点二:技术方案对造价构成的系统性影响。一个技术选择的影响是全局性的,不仅影响本身的分项工程直接费,还可能影响措施费、甚至工期进而影响管理成本。
- 解题思路:从直接工程费角度: 人工费:水泥土搅拌桩机械化程度高,所需人工可能少于大量依赖人力的换填法,人工费可能降低。 材料费:水泥土搅拌桩需消耗水泥等胶凝材料,材料费会显著增加;而换填法需要消耗大量的砂、石等垫层材料,材料费取决于当地材料价格。需进行具体对比。 施工机具使用费:水泥土搅拌桩需要专用的深层搅拌机械,其台班费用较高;换填法可能只需使用挖掘机、压路机等常见机械。机具使用费可能增加。从措施项目费角度: 可能影响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场及安拆费,专用搅拌桩设备的进出场费用可能更高。 可能影响降水、排水、基坑支护等费用。
例如,搅拌桩形成复合地基或连续墙可能兼有挡水功能,可能会减少基坑支护的工程量或难度,从而降低相应的措施费。而换填法开挖较深时,可能需要更强的基坑支护和降水措施,措施费可能增加。
随着行业发展,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已成为考试的新兴热点。考题可能考查BIM技术的基本概念、其在工程量自动计算、造价全过程管理中的优势以及面临的挑战。
真题例题示例:
简述BIM技术应用在清远地区大型公共建筑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主要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考点解析:
此题考查对新技术应用的理解,要求考生从理论认知上升到价值分析层面。
- 核心考点一:BIM技术的核心能力。即基于三维数字模型,承载并关联建筑项目的各类信息,实现信息的集成化和可视化。
- 核心考点二:全过程造价管理。需从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工程结算等不同阶段分析BIM技术的应用点。
- 价值体现分析:1. 投资决策与设计阶段:利用BIM模型进行多方案经济比选,快速输出概算工程量,提高估算和概算的准确性与效率,实现限额设计。2. 招投标阶段:自动统计工程量,减少人工算量错误和争议,生成更加精准的招标工程量清单和控制价。3. 施工阶段:通过模型与进度、成本计划关联(5D BIM),实现动态成本监控、变更管理可视化、材料计划精确管理,有效控制成本超支。4. 竣工结算阶段:模型与结算资料关联,快速完成工程量核对,简化结算流程,提高结算效率和质量。5. 整体价值:提升各阶段造价数据的传递和共享效率,减少“信息孤岛”,实现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可控和透明化管理。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