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一级土木建筑造价工程师考试真题例题及考点解析综合评述南充作为川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其建筑行业的发展对专业造价人才的需求持续旺盛。一级土木建筑造价工程师考试是行业内公认的高水平资格认证,考试内容涵盖广泛,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考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要求极高。考试真题通常紧扣当前行业规范、技术标准及实际工程中的难点,全面检验考生在工程造价管理、工程计价、工程技术与计量以及案例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从历年考试情况来看,考点分布既注重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如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构成等,也强调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如基于BIM的造价管理、合同价款调整、工程量偏差处理等。真题例题往往以实际工程场景为背景,要求考生具备精准的计算能力、严谨的逻辑分析能力和良好的法规理解能力。对南充考生而言,除了掌握全国统一的核心考点外,还需关注地区性材料价格信息、地方计价规定等特色内容。深入解析真题例题,把握核心考点,是考生系统复习、成功通过考试的关键。
下面呢将通过典型例题及详细解析,系统阐述一级土木建筑造价工程师考试的核心内容与备考要点。一、 土木建筑工程造价构成与计算例题1: 某南充地区住宅楼项目,采用清单计价方式。已知分部分项工程费为5000万元,其中人工费占比20%,材料费占比55%,机械费占比10%。措施项目费以分部分项工程费为基数,费率为5%。其他项目费暂列为300万元。规费以人工费为基数,费率为25%。增值税税率为9%,试计算该项目的招标控制价(要求列出详细计算过程)。考点解析:
本题核心考点是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构成与计算,这是造价工程师必须熟练掌握的基础知识。费用通常由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规费和税金组成。
解题步骤如下:
- 分部分项工程费:题目已直接给出为5000万元。
- 措施项目费:以分部分项工程费为基数,即5000万元 × 5% = 250万元。
- 其他项目费:题目给定为300万元。
- 规费:计算基数为人工费。需先计算出人工费总额:5000万元 × 20% = 1000万元。则规费为:1000万元 × 25% = 250万元。
- 税前造价:将前四项费用相加。5000 + 250 + 300 + 250 = 5800万元。
- 增值税:以税前造价为基数计算。5800万元 × 9% = 522万元。
- 招标控制价:税前造价与税金之和。5800 + 522 = 6322万元。
本题的难点在于各项费用的计算基数不同,考生必须清晰记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中的费用构成公式,避免混淆基数(如规费以人工费为基数,而非总价)。对于南充考生,还需注意四川省及南充市是否有特殊的规费计取规定或税率调整文件。
二、 工程量清单编制与计价例题2: 根据《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54-2013),试计算某办公楼现浇混凝土矩形柱的工程量。已知柱截面尺寸为600mm×600mm,柱高从基础顶面至三层楼板顶面,标高分别为:基础顶面-2.000m,一层板顶+3.500m,二层板顶+7.000m,三层板顶+10.500m。请列出计算式并说明计算规则。考点解析:本题考点是工程量计算规则的应用,这是造价工程师的核心技能。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项目投资的成败。
解题思路:
- 确定计算对象:现浇混凝土矩形柱,其工程量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所占体积。
- 确定柱高。柱高应自基础顶面算至柱顶,即从-2.000m至+10.500m。故柱总高度H = 10.500 - (-2.000) = 12.500m。
- 计算体积。体积V = 柱截面面积 × 柱高 = 0.6m × 0.6m × 12.5m = 4.5 m³。
易错点分析:考生可能错误地以层高分段计算,或者忽略了基础顶面的起始标高(误从±0.000开始计算)。必须严格按照计算规范,以设计图示尺寸为准。
除了这些以外呢,对于南充地区的项目,若图纸中对混凝土工程量计算有特殊说明(如对某些扣减项的规定),应优先遵循设计要求。
本题是合同价款管理中工程量偏差调整的典型考题,涉及合同纠纷的常见处理原则,实践性极强。
解题步骤:
- 第一步:判断工程量偏差幅度。偏差值 = (12000 - 10000) / 10000 = 20%,超过15%,因此需要调价。
- 第二步:计算各部分的工程量。
- 不予调价部分的工程量上限:10000 × (1+15%) = 11500 m³。
- 超过15%部分的工程量:12000 - 11500 = 500 m³。
- 第三步:分段计算工程款。
- 11500 m³以内的部分,执行原单价:11500 × 50 = 575,000元。
- 500 m³的部分,执行调整后单价:500 × 50 × 0.9 = 22,500元。
- 第四步:汇总工程款。575,000 + 22,500 = 597,500元。
此题考查了考生对合同条款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关键是要清晰掌握调整的分界点(15%)和调整规则(仅对超出部分调低)。在实际工作中,南充的造价工程师还需密切关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以及四川省高院关于建设工程纠纷的审理指南,这些文件对类似情况有更细致的解释。
四、 建筑材料与施工技术例题4: 在大型公共建筑的地基处理中,CFG桩复合地基是一种常用技术。请简述CFG桩复合地基的基本原理,并列出其工程造价的主要构成部分。考点解析:本题属于工程技术与造价结合的考点,要求造价工程师不仅会算量组价,还要懂技术原理,这样才能更准确地确定和控制造价。
基本原理:CFG桩是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简称。它通过钻孔、灌注混合料成桩,与桩间土和褥垫层一起构成复合地基。其原理是利用桩体的高强度承受大部分荷载,并通过褥垫层的调节作用,使桩和桩间土共同工作,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减小沉降。
工程造价主要构成部分:
- 1.成桩费用:包括机械成孔(如长螺旋钻机)费用、混凝土(或水泥粉煤灰碎石混合料)的材料费和灌注费。
- 2.桩尖费用:如需预制混凝土桩尖,需计算其制作和埋设费用。
- 3.钢筋笼制作安装费用:根据设计要求,CFG桩有时会配筋,需计算钢筋材料及安装费。
- 4.褥垫层费用:桩顶铺设的砂、碎石等垫层的材料费和铺设费。
- 5.措施项目费用:包括桩机进出场费、安拆费、泥浆处置(如有)费、试验检测费(如桩身完整性检测、复合地基静载试验)等。
对于南充地区,地处川中丘陵地带,地质条件可能变化较大。造价工程师在计算CFG桩造价时,必须依据详勘报告,充分考虑成孔难度、地下水情况、岩层深度等因素对施工效率和成本的影响。
五、 工程造价案例分析综合应用例题5: 【背景资料】某南充企业新建一生产车间,业主与施工单位签订了固定总价合同。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事件1:基坑开挖后,发现局部软土层,与地质报告不符,需要进行地基换填处理。事件2:应业主要求,对车间大门设计进行变更,增加了钢结构雨篷。事件3:由于全市重大活动,政府要求工地停工10天。【问题】请分别分析上述三个事件是否会导致合同价款的调整?并说明理由和调整依据。考点解析:本题是典型的综合案例分析题,全面考查考生对合同类型、风险分担、工程变更、索赔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 事件1分析:需要调整合同价款。理由:固定总价合同承包商承担了工程量清单错误和施工方案的风险,但通常不承担地质条件异常的风险。基坑开挖后发现软土层与地质报告不符,属于“业主提供的资料错误”或“不可预见的不利物质条件”。根据《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合同条款,承包人应及时通知监理人和发包人,发包人应承担由此增加的费用和延误的工期。调整依据:发包人指令下的工程变更,或根据合同条款中关于“发包人要求”和“不利物质条件”的约定进行索赔。
- 事件2分析:需要调整合同价款。理由:这是发包人(业主)主动发出的设计变更。固定总价合同是针对原合同范围内的工程,任何发包人提出的变更都意味着工程范围的改变,因此合同价款应相应增加。增加的费用包括雨篷本身的工程款以及可能引起的相关措施费。调整依据:直接按发包人签认的工程变更单计算增加的费用。
- 事件3分析:可能调整工期,但通常不调整合同价款(除非合同另有约定)。理由:政府因重大活动要求停工,属于不可抗力或政府行为。根据合同通用条款,因不可抗力导致的工期延误,发包人应给予工期顺延,但停工期间的承包人自身的损失(如人工窝工、机械闲置)通常由承包人自行承担。发包人只承担工程本身的损害和第三方损失。调整依据:合同条款中关于“不可抗力”或“工期延误”的约定。承包人可据此提出工期索赔,但费用索赔一般较难成立。
此案例要求考生准确把握固定总价合同的风险界限,熟悉各种事件的性质归属(是业主风险、承包商风险还是共同风险),并能准确引用合同条款作为支撑。在实际操作中,南充的造价工程师必须养成随时收集和保存会议纪要、联系单、变更指令、影像资料等证据的习惯,为可能的价款调整和索赔提供依据。
通过对以上五大类典型例题的剖析可以看出,一级土木建筑造价工程师考试注重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考生必须在熟练掌握《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建设工程计价》、《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三门基础学科知识的前提下,具备强大的案例分析能力。复习备考时,应坚持以历年真题为导向,深入理解每一个考点背后的原理和规范,并结合南充乃至四川地区的工程实践特点,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最终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准确进行工程计价,有效控制项目成本,妥善处理合同纠纷,成为一名合格的造价工程师。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