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表

关于保山一级水利水利工程造价工程师考试真题例题及考点解析的综合评述保山作为云南省水利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区,其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和重要性。一级水利工程造价工程师考试,是国家对从事水利工程造价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能力的重要认证,其考试内容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广度。对于备考的考生而言,深入理解历年真题所蕴含的考点、命题思路及解题技巧,是成功通过考试的关键一环。需要明确的是,官方通常不公布完整的历年真题,我们所能接触和分析的“真题”多来源于考生回忆整理,但其核心考点和考核方向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通过对这些例题的剖析,我们可以发现,考试不仅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建设工程计价》、《水利工程技术与计量》以及《水利工程造价案例分析》等核心科目的基础知识,更注重考查考生在复杂的工程背景下,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案例分析科目中,试题往往紧密结合像保山这样多山、多水系地区的水利工程特点,涉及高原峡谷地区的水库、堤防、引水隧洞等工程的造价确定与控制。考点覆盖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量清单计价、工程结算与决算的全过程,并对工程量计算规则、定额套用与调整、费用构成、价格指数调整、合同价款管理等核心内容进行深度考查。
因此,本解析旨在通过模拟典型例题,深入解读其背后的考点逻辑、常见陷阱及答题策略,帮助考生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提升应试水平,为投身于保山乃至全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事业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一、 水利工程造价构成与计算专题例题1:某保山地区中型水库工程的建筑及安装工程费计算背景资料:某水库大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高75米。已知分部分项工程费为85000万元,措施项目费费率为5%(以分部分项工程费为基数),其他项目费暂列金额为2000万元。规费计算基数为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与其他项目费之和,费率为6%。增值税税率为9%(简易计税方法)。试计算该项目的建筑及安装工程费。考点解析:
本题核心考查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完整构成体系及计算顺序。这是造价计算的基础,必须熟练掌握。
- 考点一:费用构成层次。建筑安装工程费按照“分部分项工程费 → 措施项目费 → 其他项目费 → 规费 → 税金”的顺序逐级计算。前一项是后一项的计算基础,顺序不可颠倒。
- 考点二:各项费用的计算基数。措施项目费的计算基数题目中明确给出是分部分项工程费,这是关键信息。而规费的计算基数通常是“分部分项工程费 + 措施项目费 + 其他项目费”,需牢记。税金(增值税)的计算基数是“分部分项工程费 + 措施项目费 + 其他项目费 + 规费”。
- 考点三:计算过程。
- 分部分项工程费 A = 85000 万元
- 措施项目费 B = A × 5% = 85000 × 0.05 = 4250 万元
- 其他项目费 C = 2000 万元
- 规费计算基数 D = A + B + C = 85000 + 4250 + 2000 = 91250 万元
- 规费 E = D × 6% = 91250 × 0.06 = 5475 万元
- 税金计算基数 F = A + B + C + E = 85000 + 4250 + 2000 + 5475 = 97725 万元
- 增值税 F = F × 9% = 97725 × 0.09 = 8795.25 万元
- 建筑安装工程费 = A + B + C + E + F = 85000 + 4250 + 2000 + 5475 + 8795.25 = 106520.25 万元
考生易错点在于混淆各项费用的计算基数,或计算顺序错误。务必按照规定的流程图进行。
二、 工程量清单计价专题例题2:关于土方开挖工程量清单计价的争议背景资料:某保山地区引水渠工程招标,工程量清单中“挖一般土方”项目特征描述为“土壤类别按三类土考虑,挖土深度3m以内,弃土运距自行考虑”。投标人A根据现场勘察和地质资料,认为实际土壤类别多为四类土,且在施工中发现部分区域存在孤石。施工过程中,承包人提出应按四类土及凿除孤石重新组价。作为造价工程师,应如何处理?考点解析:本题聚焦于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风险分担原则及合同价款调整的触发条件,是案例分析的常见题型。
- 考点一:工程量清单的风险分担原则。根据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和精神,招标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由招标人负责。但投标人负有核实的义务。对于项目特征描述,承包人应依据描述报价。若描述与实体不符,且该不符属于“发包人要求”或招标文件缺陷导致的,一般应由发包人承担风险。
- 考点二:项目特征描述的关键作用。清单项目特征是确定综合单价的关键依据。本例中,项目特征明确描述为“三类土”,这意味着无论实际土壤类别如何,承包人的报价应被视为已包含了在“三类土”条件下施工的全部费用。承包人依据自身经验或勘察报告认为可能是四类土,但未在投标前提出疑问,则视为其已接受此风险或将可能出现的差异费用计入报价。
- 考点三:合同价款调整的条件。只有当出现以下情况时,才可能调整价款:1.发包人提供的勘察资料严重失实;2.出现了超出合同约定的、不可预见的物质条件(如巨大的地下障碍物、文物等)。本例中,“部分区域存在孤石”是否属于“不可预见”,需要根据孤石的大小、数量、分布情况以及对施工的影响程度来判断。若只是零星孤石,通常认为属于承包商应预见的施工风险;若构成重大地质变化,则可能启动变更程序。
- 考点四:处理流程。作为造价工程师,应首先审查合同条款,然后调查实际情况,判断土壤类别差异和孤石出现是否构成变更或发包人应承担的风险。若构成,应发出变更指示,由承包人提交变更报价,审核后调整合同价。若不构成,则应驳回承包人的请求。
此考点要求考生不仅熟悉计价规范,更要理解合同精神,具备处理实际纠纷的能力。
三、 工程计量与定额应用专题例题3:隧洞工程开挖与衬砌工程量计算背景资料:某引水隧洞(圆形断面)设计开挖直径D=8m,衬砌厚度0.6m,隧洞长度L=1500m。超挖回填采用C15混凝土。施工图标明平均超挖厚度为0.15m。试计算:1.隧洞设计开挖工程量。2.隧洞C30混凝土衬砌工程量。3.超挖回填C15混凝土工程量。考点解析:本题考查水利工程中常见的隧洞工程量的计算规则,特别是如何区分设计工程量与超挖工程量。
- 考点一:设计开挖工程量的计算。设计开挖工程量按设计图示开挖断面积乘以长度计算。圆形断面面积公式为 πR²。开挖半径 R开 = D/2 = 8/2 = 4m。故设计开挖工程量 V设计开 = π × (4)² × 1500。
- 考点二:衬砌工程量的计算。衬砌工程量按设计衬砌后的实体体积计算。衬砌后的内径 d = D - 2×衬砌厚度 = 8 - 2×0.6 = 6.8m,内半径 r = 3.4m。衬砌工程量是开挖断面积减去衬砌后净空断面积,再乘以长度。即 V衬 = [π × (R开)² - π × (r)²] × L = π × (4² - 3.4²) × 1500。
- 考点三:超挖回填工程量的计算。这是本题的难点和易错点。超挖回填工程量不等于实际开挖量减去设计开挖量。因为实际开挖量中包含的设计开挖部分已经计入主体开挖,超挖回填特指“超出设计开挖轮廓线部分”的回填。题目已给出“平均超挖厚度”,这是一种简化计算方式。可以理解为在设计开挖轮廓线外包裹了一层平均厚度为0.15m的壳体。其工程量可近似计算为:设计开挖断面周长 × 平均超挖厚度 × 长度。圆形断面周长 = πD = π×8。故 V超填 = π × 8 × 0.15 × 1500。需要注意的是,此方法是近似计算,精确计算需根据实测断面图进行。
- 考点四:定额套用的区分。在套用定额时,设计开挖、衬砌和超挖回填属于不同的定额子目,其单价和消耗量不同,必须严格区分计算。超挖回填混凝土通常标号低于衬砌混凝土。
考生需熟练掌握各种断面形式的面积、周长计算公式,并清晰理解设计工程量与施工附加工程量的界限。
四、 合同价款管理与结算专题例题4:工程预付款、进度款与最终结算的计算背景资料:某保山水闸工程合同总价10000万元(含暂列金额500万元)。合同约定:1.工程预付款比例为20%,从进度款支付至合同价(扣除暂列金额)的30%时开始抵扣,每次抵扣进度款的25%。2.主要材料比重为60%。3.价格调整公式采用指数法,固定系数0.2。4.各月完成产值及价格指数如下表(假设):| 月份 | 完成产值(万元) | 材料指数 Ft || :--- | :--- | :--- || 基准日期 | - | 100 || 1月 | 1000 | 105 || 2月 | 1500 | 110 || 3月 | 2000 | 115 |...(后续月份略)试计算:(1)工程预付款总额;(2)起扣点;(3)第2个月应签发的进度款(考虑预付款抵扣和价格调整)。考点解析:本题是合同价款管理中的核心计算题,综合考查预付款、起扣点、进度款支付和动态调价。
- 考点一:工程预付款计算。预付款计算基数通常是合同价减去暂列金额。本例中,基数 = 10000 - 500 = 9500万元。预付款总额 = 9500 × 20% = 1900万元。
- 考点二:起扣点计算。起扣点是指累计已完工程价款达到某个数值时开始抵扣预付款。计算公式为:T = P - (M / N),其中P为合同价(扣暂列金),M为预付款总额,N为主要材料比重。本例中,T = 9500 - (1900 / 60%) = 9500 - 3166.67 = 6333.33万元。这意味着当累计支付的进度款达到6333.33万元时,开始从后续进度款中抵扣预付款。
- 考点三:进度款支付与预付款抵扣。首先计算累计产值。第1月累计1000万 < T,不抵扣。第2月累计1000+1500=2500万 < T,仍不抵扣。但题目要求计算第2个月应签发款,此时尚未达到起扣点,故不考虑预付款抵扣。应签发款为当月完成产值经过价格调整后的数额。
- 考点四:价格调整计算。这是难点。价格调整公式一般为:△P = P0 [A + (B1×Ft1/F01 + B2×Ft2/F02 + ...) - 1]。本例简化,假设只有一种材料,且B1=0.8(因固定系数A=0.2,可变部分总和为0.8)。则第2个月的价格调整额 △P = 1500 × [0.2 + (0.8 × 110/100) - 1] = 1500 × [0.2 + 0.88 - 1] = 1500 × 0.08 = 120万元。
因此,第2月考虑调价后的价款为1500 + 120 = 1620万元。此为应签发的进度款数额(尚未达到起扣点,不抵扣预付款)。
此考点计算链条长,逻辑关系复杂,考生需分步清晰计算,并准确理解起扣点的含义和调价公式的应用。
五、 建设项目投资估算与财务评价专题例题5:水利项目总投资构成与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背景资料:某新建保山地区水库工程,估算总投资为12000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8000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0000万元(含建设用地费15000万元),基本预备费费率10%,建设期贷款利息5000万元,流动资金1000万元。项目建成后,形成固定资产原值105000万元,预计净残值率5%,折旧年限40年。试计算:(1)项目总投资;(2)年折旧额。考点解析:本题考查项目总投资的完整构成以及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属于投资估算和成本管理的基础内容。
- 考点一:建设项目总投资的构成。总投资 = 固定资产投资 + 流动资金。而固定资产投资 = 工程费用 +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 预备费 + 建设期利息。需要注意的是,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中的建设用地费(征地拆迁费等)是形成资产的一部分。基本预备费的计算基数是“工程费用 +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 计算过程:
- 基本预备费 = (80000 + 20000) × 10% = 10000万元。
- 固定资产投资 = 80000(工程费) + 20000(其他费) + 10000(预备费) + 5000(建设期利息) = 115000万元。
- 项目总投资 = 固定资产投资 + 流动资金 = 115000 + 1000 = 116000万元。题目给出的120000万元可能是估算总额,具体计算应以构成项为准。
- 考点二:固定资产原值与折旧。并非所有投资都形成固定资产。流动资金不形成固定资产。形成的固定资产原值题目已给出为105000万元(此值通常由各项资产分摊确定)。
- 考点三:折旧计算。采用平均年限法。年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值 × (1 - 预计净残值率)] / 折旧年限。本例中,年折旧额 = [105000 × (1 - 5%)] / 40 = (105000 × 0.95) / 40 = 99750 / 40 = 2493.75 万元/年。
考生需清晰区分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原值等概念,并熟练掌握折旧公式。
通过对以上五个专题的例题与考点解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级水利造价工程师考试对考生知识体系全面性和应用能力的高要求。备考过程中,考生不应满足于死记硬背公式和规范,而应深入理解其原理和适用条件,并通过大量练习来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尤其要注重案例分析能力的培养,学会从复杂的工程背景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运用造价管理的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于此同时呢,密切关注行业最新政策法规和计价依据的变化,确保知识的时效性。对于保山地区的考生而言,结合当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山地施工难度大等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相关特殊工艺、措施费用计取的学习,将有助于在考试和未来的执业中占据优势。系统的复习、深入的理解和持续的练习是通过这项权威考试的不二法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