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表

营口一级水利工程造价工程师考试真题例题及考点解析综合评述营口作为辽宁省的重要沿海城市,其水利工程建设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一级水利工程造价工程师考试是国家对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能力的重要认证,考试内容紧密结合水利工程实践,重点考察考生在工程造价管理、计价依据应用、工程量清单编制、合同价款管理以及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真题例题通常来源于实际工程案例,涉及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招标控制价、工程结算等全过程造价管理内容。考点解析不仅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利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等核心法规和标准,还需具备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例如,考题常围绕营口地区常见的河道整治、海堤工程、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类型,融入地方材料价格、水文地质条件等具体因素,检验考生的实操能力和地域适应性。对考生而言,深入理解真题背后的考点逻辑、系统梳理知识体系并通过模拟练习强化应用,是通过考试的关键。
下面呢将通过典型例题的详细解析,系统阐述核心考点及备考策略。一、 水利工程总投资构成与估算考点解析
该考点是考试的基础与重点,要求考生不仅记忆总投资的构成项目,更要理解各项费用的计算基数和方法,并能根据给定条件进行完整计算。
例题:某营口地区新建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供水的小(1)型水库工程。已知工程部分投资为8500万元,征地移民补偿投资为2200万元,环境保护工程投资为580万元,水土保持工程投资为420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为450万元。试计算该工程的静态总投资和总投资。
考点解析:
- 水利工程总投资的构成:水利工程总投资由工程部分投资、建设征地移民补偿投资、环境保护工程投资、水土保持工程投资四部分静态投资,以及预备费和建设期利息等动态投资构成。静态总投资是前四项之和,总投资则是静态总投资、预备费与建设期利息之和。
- 解题思路:本题未涉及预备费,因此计算相对简单。静态总投资 = 工程部分投资 + 建设征地移民补偿投资 + 环境保护工程投资 + 水土保持工程投资。总投资 = 静态总投资 + 建设期贷款利息。
- 计算过程:静态总投资 = 8500 + 2200 + 580 + 420 = 11700万元。总投资 = 11700 + 450 = 12150万元。
- 易错点与深化:考生需注意,预备费(包括基本预备费和价差预备费)是高频考点。若题目中给出基本预备费率(如10%),则需以静态总投资为基数计算基本预备费,并计入总投资。价差预备费的计算则更为复杂,需根据分年度投资和价格指数进行计算。
此考点核心在于掌握建安工程费的组成,并能熟练运用定额进行单价分析或总价计算。
例题:营口某河道堤防加固工程,需浇筑C25混凝土防渗墙,设计工程量为1200m³。根据《辽宁省水利工程定额》,浇筑100m³ C25混凝土防渗墙的定额资料如下:人工消耗量 85工日,人工预算单价为125元/工日;材料费合计为28500元(已含混凝土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合计为3800元。已知其他直接费费率为5%,间接费费率为10%,企业利润率为7%,增值税税率为9%。试计算该防渗墙工程的建安工程费。
考点解析:
- 建安工程费的计算程序:通常遵循“基础单价→工程单价→合价”的顺序。本题给出了定额消耗量,需先计算完成100m³工程的直接费,再依次计算其他直接费、间接费、企业利润和税金,最后汇总得到工程单价,再乘以工程量得到总费用。
- 解题步骤:1. 计算直接费:人工费 = 85工日 × 125元/工日 = 10625元。材料费 = 28500元。机械费 = 3800元。直接费 = 10625 + 28500 + 3800 = 42925元。2. 计算其他直接费:其他直接费 = 直接费 × 费率 = 42925 × 5% = 2146.25元。3. 计算间接费:间接费 = (直接费 + 其他直接费) × 费率 = (42925 + 2146.25) × 10% = 4507.13元。4. 计算企业利润:企业利润 = (直接费 + 其他直接费 + 间接费) × 利润率 = (42925 + 2146.25 + 4507.13) × 7% = 49578.38 × 7% = 3470.49元。5. 计算税金(增值税):税金 = (直接费 + 其他直接费 + 间接费 + 企业利润) × 税率 = (49578.38 + 3470.49) × 9% = 53048.87 × 9% = 4774.40元。6. 计算100m³工程的工程单价:工程单价 = 直接费 + 其他直接费 + 间接费 + 企业利润 + 税金 = 42925 + 2146.25 + 4507.13 + 3470.49 + 4774.40 = 59823.27元/100m³。7. 计算总工程费用:总费用 = (59823.27元/100m³) × (1200m³ / 100m³) = 59823.27 × 12 = 717879.24元。
- 关键点:必须严格遵循费用计算顺序,各费用的取费基数不能混淆。同时要注意单位的转换(如100m³与总工程量的关系)。
该考点要求考生掌握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原则、计价方法,特别是综合单价的组成与计算,以及合同价款调整的相关规定。
例题:某水利工程招标,招标文件中工程量清单“土方开挖”项目编码为500101002001,工程量为50000m³,项目特征描述为:三类土、挖深3-4m、弃土运距1km内投标人自行考虑。某投标人根据施工方案,确定采用1m³反铲挖掘机挖装土方,8t自卸汽车运输1km。已知:人工费:无。材料费:无。机械费:1m³挖掘机台班费为850元/台班,产量定额为80m³/台班;8t自卸汽车台班费为600元/台班,产量定额为40m³/台班。管理费费率按直接费的12%计取,利润按直接费和管理费之和的8%计取。风险费用不计。试计算该土方开挖项目的综合单价(元/m³)。
考点解析:
- 综合单价的概念:综合单价是完成一个规定清单项目所需的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利润以及一定范围内的风险费用之和。
- 解题思路:先计算完成1m³土方开挖的“直接工程费”(本题仅为机械费),再以此为基础计算管理费和利润,汇总后即得综合单价。
- 计算过程:1. 计算机械台班消耗量:完成1m³土方挖掘机台班消耗 = 1 / 80 = 0.0125台班。完成1m³土方自卸汽车台班消耗 = 1 / 40 = 0.025台班。2. 计算直接工程费(机械费)/m³:机械费 = (0.0125 × 850) + (0.025 × 600) = 10.625 + 15 = 25.625元/m³。3. 计算管理费:管理费 = 直接工程费 × 费率 = 25.625 × 12% = 3.075元/m³。4. 计算利润:利润 = (直接工程费 + 管理费) × 利润率 = (25.625 + 3.075) × 8% = 28.70 × 8% = 2.296元/m³。5. 计算综合单价:综合单价 = 直接工程费 + 管理费 + 利润 = 25.625 + 3.075 + 2.296 = 30.996元/m³。可约为31.00元/m³。
- 考点延伸:此题是清单计价的简化模型。实际考试中,可能结合变更、索赔、价格调整等 scenario。
例如,若施工中弃土运距由1km变为3km,考生需知悉此变更是否属于“项目特征描述不符”从而应重新组价,或是合同约定范围内的风险。
本部分涉及工程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是考试中的难点和重点,侧重应用分析能力。
例题:某营口海堤工程,合同价为8000万元,其中材料预付款为合同价的20%(主要材料设备占比65%),工程预付款为合同价的10%。合同约定,工程预付款从进度款支付至合同价60%的月份起扣,按每月完成产值的25%抵扣。材料预付款从未施工工程尚需的主要材料设备价值相当于材料预付款数额时起扣,按月平均抵扣。工程各月实际完成产值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月份: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产值: 600 | 900 | 1200| 1500| 1400| 1000
试计算:(1)材料预付款和工程预付款的起扣点(以累计完成产值表示)。(2)计算7、8、9三个月每月应抵扣的工程预付款和材料预付款金额。(3)计算9月份实际应支付的工程款总额。
考点解析:
- 预付款的支付与抵扣:这是合同价款管理的核心流程。考生必须清晰区分工程预付款(用于前期准备)和材料预付款(用于购置材料)的不同起扣点计算方法和抵扣方式。
- 解题步骤:1. 计算预付款总额: 材料预付款 = 8000 × 20% = 1600万元。 工程预付款 = 8000 × 10% = 800万元。2. 计算起扣点: 工程预付款起扣点 T1 = 合同总价 × 起扣比例 = 8000 × 60% = 4800万元。 材料预付款起扣点 T2 = 合同总价 - (材料预付款 / 主要材料比重) = 8000 - (1600 / 65%) ≈ 8000 - 2461.54 = 5538.46万元。3. 计算累计产值并确定起扣月份: 4月累计:600 < T1 (4800) 5月累计:600+900=1500 < T1 6月累计:1500+1200=2700 < T1 7月累计:2700+1500=4200 < T1 (仍未达到工程预付款起扣点) 8月累计:4200+1400=5600 > T1 (4800) 且 > T2 (5538.46) 因此,工程预付款和材料预付款均从8月份开始抵扣。4. 计算7、8、9月抵扣额及支付款: 7月份:累计产值4200万元,未达到任何起扣点。故: 抵扣工程预付款 = 0 抵扣材料预付款 = 0 应支付工程款 = 7月产值 = 1500万元。 8月份:累计产值5600万元,超过T1和T2。 a. 抵扣工程预付款 = 本月产值 × 抵扣比例 = 1400 × 25% = 350万元。 b. 抵扣材料预付款 = 材料预付款总额 / 抵扣月数(通常为合同约定的主要材料设备供应期,本题未明确说明,一般可按平均抵扣,假设从起扣至竣工剩余4个月)则 1600 / 4 = 400万元。 c. 应支付工程款 = 本月产值 - 抵扣工程预付款 - 抵扣材料预付款 = 1400 - 350 - 400 = 650万元。 9月份: a. 抵扣工程预付款:截至8月底,已抵扣350万元,工程预付款总额800万元,剩余800-350=450万元。本月应抵扣 = min(本月产值×25%, 剩余预付款) = min(1000×25%=250, 450) = 250万元。 b. 抵扣材料预付款:继续平均抵扣,400万元。 c. 应支付工程款 = 1000 - 250 - 400 = 350万元。5. 9月份实际应支付总额:即上述计算的9月份应支付工程款350万元。(注意:此处通常还需考虑质量保证金扣留,但本题未给出条件,故忽略)。
- 难点:本题综合性强,需准确计算两个起扣点,并根据累计产值的动态变化确定起扣月份,同时还要掌握两种预付款不同的抵扣规则。材料预付款的抵扣月数是一个常见假设点,需根据题目语境判断。
随着BIM、装配式建筑等新技术在水利行业的应用,考试中也逐渐出现相关内容,考察考生的知识更新和应用能力。
例题:在营口某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中,计划采用BIM技术进行全过程造价管理。请简述BIM技术在该工程决策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阶段进行造价管理的主要应用点。
考点解析:
- 决策设计阶段:利用BIM模型进行多方案设计比选,快速生成工程量信息,辅助进行投资估算和设计概算,提高估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 招投标阶段:基于精准的BIM模型自动统计工程量,减少漏算和错算,生成高质量的工程量清单。
于此同时呢,模型的可视化有助于投标人更好地理解项目,减少后续争议。 - 施工阶段:
- 动态成本控制:将实际成本数据与BIM模型关联,实现成本数据的实时查询、统计和分析。
- 变更管理:任何设计变更可在模型中直观体现,并自动计算变更引起的工程量和造价变化,加快变更估价流程。
- 进度款支付:模型与进度计划关联,可自动计算某一时间段内完成的工程量,作为进度款支付的依据。
- 竣工阶段:利用完整的竣工BIM模型,快速准确地核算最终工程量,大幅提高竣工结算的效率和准确性,并形成包含几何信息、成本信息在内的数字化资产,为后续运营维护提供数据基础。
- 考察方向:此类题目多为简述题或案例分析题,不要求精确计算,但要求考生对行业前沿有基本了解,能够条理清晰地阐述BIM等新技术在造价各阶段的价值和应用场景,体现其数字化、可视化、协同化的特点。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