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洱二级安装工程造价工程师考试真题例题及考点解析的综合评述普洱市作为云南省的重要城市,其建筑市场的发展对专业造价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二级安装工程造价工程师考试是评价从业人员专业能力的关键环节,对于保障工程造价活动的科学性、准确性与规范性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明确的是,官方通常不会公布完整的历年考试真题,市面上流传的所谓“真题”多为考生回忆整理或培训机构根据考纲和常见考点编写的模拟题。
因此,本文所涉及的“真题例题”实质上是高度贴近普洱地区乃至云南省二级安装工程考试风格、深度和广度的典型例题,旨在通过剖析这些例题,帮助考生精准把握核心考点与解题思路。综合来看,该考试侧重于考查考生对安装工程造价的全面理解与实际应用能力,其考点覆盖广泛,从基础的工程计量与计价规范,到复杂的工程量清单编制、施工图预算审核、以及与时俱进的BIM技术应用和工程造价纠纷处理等均有涉及。试题不仅要求考生熟记理论知识,更强调在模拟实际工作场景中进行分析、判断和计算的能力。对考生而言,深入理解《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通用安装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等核心法规文件,并结合云南省及普洱市的工程特点、材料价格信息进行针对性练习,是备考成功的不二法门。
下面呢将通过典型例题的详细解析,系统梳理关键知识点,为考生提供一份实用的备考指南。
安装工程造价构成与计算
此部分内容是整个考试的理论基石,主要考查考生对安装工程费用组成的清晰认识以及各项费用的计算能力。
例题1:某普洱市的办公楼电气照明安装工程,分部分项工程费为180万元,其中定额人工费为40万元。措施项目费仅考虑安全文明施工费(费率为25%)、夜间施工增加费和二次搬运费(根据方案估算分别为2万元和1.5万元)。其他项目费暂不考虑。规费以人工费为计费基础,费率为30%。增值税税率为9%。请计算该项目的招标控制价。
考点解析:
- 考点一: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考生必须熟练掌握按照《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划分的费用构成: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规费和税金。任何一项的遗漏都会导致计算错误。
- 考点二:各项费用的计费基础与费率应用。这是本题的核心难点。
- 安全文明施工费:通常以定额人工费或“定额人工费+定额机械费”为计算基础。本题明确给出以定额人工费为基,费率为25%,故安全文明施工费 = 40万元 × 25% = 10万元。
- 措施项目费:需区分按项计取和按量计取的费用。本题中,安全文明施工费是按费率计算,而夜间施工增加费和二次搬运费是题目直接给出的估算值。
因此,措施项目费总额 = 10万元 + 2万元 + 1.5万元 = 13.5万元。 - 规费:同样以定额人工费为计算基础,规费 = 40万元 × 30% = 12万元。
- 考点三:税前造价与税金计算。税前造价 = 分部分项工程费 + 措施项目费 + 其他项目费 + 规费 = 180 + 13.5 + 0 + 12 = 205.5万元。税金 = 税前造价 × 税率 = 205.5 × 9% = 18.495万元。
- 考点四:最终造价汇总。招标控制价 = 税前造价 + 税金 = 205.5 + 18.495 = 223.995万元。
解题关键在于顺序清晰,基础识别准确,特别是计费基础不能混淆。在实际考试中,可能会给出更复杂的费用项,如总承包服务费、暂列金额等,考生需灵活应对。
工程量清单编制与计量
此部分考查考生对《通用安装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的熟悉程度和实际工程量计算的能力,是实务操作的重点。
例题2:根据某酒店客房部分的给排水施工图,需计算PP-R塑料给水管(De20,热熔连接)的工程量。已知图纸显示,从楼层立管三通处接出,水平敷设在吊顶内,长度为6.5米,然后向下穿过楼板至本层卫生间洗脸盆的角阀处,垂直高度为1.2米。管道需采用δ=20mm的难燃B1级橡塑管壳进行保温。请列出该给水管安装及保温的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项目,并计算其工程量。
考点解析:
- 考点一:工程量计算规则的掌握。给排水管道工程量按设计图示管道中心线长度以“米”计算,不扣除阀门、管件及附属构筑物所占长度。
因此,管道工程量 = 水平长度 + 垂直长度 = 6.5m + 1.2m = 7.7m。 - 考点二:清单项目的准确列项。根据计算规范,需要列出两个清单项目:
- 项目一:塑料管安装(PP-R管,De20,热熔连接)。项目编码应根据规范附录准确选择,如031001006001。
- 项目二:管道绝热(橡塑管壳,δ=20mm)。项目编码如031208004001。
- 考点三:计量单位的正确使用。管道安装的计量单位是“m”,而管道绝热的计量单位是“m³”。这是考生极易出错的地方。
- 考点四:绝热工程量的计算。管道绝热工程量计算公式为:V = π × (D + 1.033δ) × 1.033δ × L。其中D为管道外径,δ为绝热层厚度,L为管道长度。本题中,需要知道De20的PP-R管外径D(通常为25mm),然后代入公式计算体积。如果考试未提供外径,可能会作为已知条件给出或要求按惯例取值。计算过程考查考生的细致和公式应用能力。
此题型要求考生对安装工程各专业(给排水、采暖、电气、通风空调等)的计量规则有系统性的掌握,并能根据图纸信息正确分解和计算工程量。
施工图预算的审查与偏差分析
此部分考查考生对造价成果文件的复核能力以及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衡量其专业深度的重要标准。
例题3:审查一份关于普洱某医院中心供氧系统的施工图预算书时,发现其中“氧气管道(不锈钢管,氩弧焊,DN25)”的综合单价为350元/米。已知相关定额子目显示,完成每米管道安装所需的人工费为45元,材料费(不含主材)为15元,机械费为20元。当时当地不锈钢管(DN25)的市场信息价为150元/米。管理费费率按人工费的30%计取,利润费率按人工费的20%计取。请分析该综合单价是否合理,如不合理,请计算其正确价格并说明可能产生偏差的原因。
考点解析:
- 考点一:综合单价的组成与计算。综合单价 = 人工费 + 材料费 + 施工机具使用费 + 管理费 + 利润。首先计算定额基价(人+材+机)= 45 + 15 + 20 = 80元/米。注意,此处的材料费不含主材费。主材费需要单独计算并入。
- 考点二:主材费的计算。主材费 = 主材消耗量 × 主材单价。定额中通常会规定主材的消耗量(如1.02米/每米管道),本题为简化可暂按1.0米计算,则主材费 = 150元/米。
- 考点三:费率的应用。管理费 = 人工费 × 费率 = 45 × 30% = 13.5元。利润 = 人工费 × 费率 = 45 × 20% = 9元。
- 考点四:正确单价的汇总。正确的综合单价 = (人工费 + 辅材费 + 机械费) + 主材费 + 管理费 + 利润 = 80 + 150 + 13.5 + 9 = 252.5元/米。
- 考点五:偏差分析与判断。报审单价350元/米远高于计算出的252.5元/米,因此不合理。可能的原因包括:
- 主材价格取值过高,未采用信息价或市场询价;
- 错误重复计算了某项费用,如将主材费计算了两次;
- 采用了错误的、更高的费率;
- 在单价中考虑了不合理的风险费用。
此类题目不仅考查计算,更考查对造价审查流程和常见错误点的理解,要求考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合同价款调整与工程结算
此部分内容涉及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动态造价管理,是考试中难度较高、综合性较强的部分。
例题4:某普洱市的通风空调安装工程,固定单价合同。施工期间,发包人因功能需求变更,发出了一个工程指令,要求增加一套小型新风机组及其配套风管的安装。该变更工作超出了原工程量清单范围,且双方已就变更事项达成一致。已知:新增工作的综合单价经双方确认为28000元;由于此项变更,导致原合同中某项作业需要拆除返工,造成承包人的损失如下:人工窝工费5000元,机械台班闲置费3000元,已安装材料拆除报废损失8000元。合同约定,工程量清单项目的工程量增减超过15%时,其超过部分的综合单价应予以调低(或调高)。请问,在本工程结算时,应如何计算该变更事件引起的合同价款调整总额?
考点解析:
- 考点一:工程变更价款的处理原则。对于已标价工程量清单中有适用于变更工作的子目,采用该子目的单价;没有适用但有类似的,参照类似单价;没有适用也没有类似的,由承包人提出,发包人确认。本题已明确双方确认了新单价,故新增工程价款 = 1 × 28000 = 28000元。
- 考点二:变更引起的措施项目费调整。如果变更导致施工方案变化并引起措施项目费变动,应进行调整。本题未明确提及,可暂不考虑。
- 考点三:变更引起的索赔费用计算。因发包人原因导致的变更,并由此造成了承包人的损失,承包人有权提出索赔。索赔费用应合理计算。通常,人工窝工费和机械闲置费应按窝工单价和停滞台班费计算,材料报废损失按成本价计算。本题直接给出了损失金额,因此索赔费用 = 5000 + 3000 + 8000 = 16000元。
- 考点四:价款调整总额的汇总。本次变更引起的合同价款调整总额 = 新增工程价款 + 索赔费用 = 28000 + 16000 = 44000元。需要注意的是,题干中提到的“工程量增减超过15%调整单价”是针对清单内原有项目工程量的变化,与本例中新增清单外项目的情形不同,不应混淆。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考生清晰区分工程变更、现场签证、工程索赔等不同概念,并熟练掌握合同范本中关于价款调整的各项条款。
BIM技术在安装工程造价中的应用
随着技术的发展,BIM(建筑信息模型)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已成为考试的新兴考点,侧重于考查考生对新技术的认知和理解。
例题5:简述BIM技术在安装工程造价管理全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
考点解析:
- 考点一:BIM的基本概念与价值。BIM是一种包含建筑全生命周期各类信息的数字化模型,其核心价值在于信息共享、协同工作和过程模拟。
- 考点二:在设计阶段的应用。通过BIM模型进行碰撞检查,提前发现管道、桥架等之间的冲突,避免施工阶段的返工,从而节约成本。模型可直接生成工程量,提高算量效率和准确性,为概预算编制提供可靠依据。
- 考点三:在招投标阶段的应用。基于精确的BIM模型工程量,编制高质量的工程量清单,减少漏项和错算。投标人可利用模型进行施工模拟和资源计划,编制更合理的投标报价。
- 考点四:在施工阶段的应用。通过BIM进行5D模拟(3D空间+时间+成本),实现动态成本控制。对设计变更进行快速模型修改和工程量统计,及时评估变更对造价的影响。辅助工程款支付申请和审核。
- 考点五:在结算阶段的应用。利用记录有完整施工过程信息的竣工BIM模型,进行快速准确的竣工结算审核,减少争议。
此类简答题不要求复杂的计算,但需要考生对行业发展趋势有宏观把握,能够条理清晰地阐述技术应用点,体现知识的广度。
工程造价纠纷的防范与处理
此部分内容考查考生运用法律法规和合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高级专业能力的体现。
例题6:某安装工程合同约定,电缆主材价格波动在±5%以内由承包人承担,超出部分由发包人承担。施工期间,某种规格电缆的市场价格相比投标基准期价格上涨了12%。承包人据此提出价款调整申请。但发包人认为,承包人投标报价时该电缆的报价已明显低于当时的市场信息价,存在不平衡报价的嫌疑,因此拒绝调整。请问该如何处理此类纠纷?防范此类纠纷应在合同签订前采取哪些措施?
考点解析:
- 考点一:合同条款的优先解释原则。合同是双方权利义务的最高准则。只要合同条款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就应被严格遵守。本题中,合同明确约定了价格风险分担方式(±5%),且价格上涨12%的事实清晰,因此从合同角度,承包人要求调整超出5%的部分(即7%的部分)是合理的。
- 考点二:不平衡报价的界定与处理。不平衡报价是投标策略,未必违法或违约。发包人若认为是不平衡报价,需承担举证责任,证明承包人在投标时有意压低该项报价并计划在后期通过变更或索赔牟利。仅凭“报价低于信息价”难以构成充分证据。信息价是参考,市场投标价格围绕其波动是正常现象。
- 考点三:纠纷处理途径。双方应首先协商。协商不成,可按合同约定申请调解、仲裁或提起诉讼。裁判机构通常会依据合同约定进行裁决。
- 考点四:纠纷防范措施。
- 合同签订前:招标人应进行详细的清标工作,对明显偏离市场正常水平的报价要求投标人进行澄清说明,必要时可要求其提交单价分析表。在合同条款中,可以进一步细化对主要材料、设备的价格风险约定,例如明确调整的计算公式和价格信息来源。
- 建立清晰、双方认可的价格信息采集和发布机制。
通过对以上六大类典型例题的深入解析,我们可以看到,普洱二级安装工程造价工程师考试是对考生专业知识、实务技能和综合素养的全方位检验。备考者不应满足于死记硬背,而应注重理解原理、熟悉规范、加强计算练习,并关注行业最新动态,方能在考试中游刃有余,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