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表

不能为空
请输入有效的手机号码
请先选择证书类型
不能为空

北京二级水利工程造价工程师考试真题例题及考点解析综合评述北京二级水利工程造价工程师考试是针对在京从事水利工程造价专业技术人员设立的一项重要的职业水平评价考试。该考试紧密围绕北京地区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与实际需求,旨在检验考生是否具备独立完成水利工程项目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量清单计价、工程结算以及成本控制等全过程造价管理工作的能力。真题作为反映考试风向与核心要求的最直接材料,其例题与考点解析对于考生备考具有极高的指导价值。通过对历年真题的梳理与分析,可以发现考试内容全面覆盖水利工程造价的基础理论、法规政策、计价依据、实操计算及案例分析等多个维度。考题不仅注重对《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等核心法规文件的精准理解,更强调在具体情境下的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结合北京地区的人工、材料、机械市场价格信息以及特定的水文地质、施工环境等因素进行造价确定与控制的能力。案例分析题通常占据重要分值,其特点是综合性强、实践性突出,要求考生能够融会贯通各知识点,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备考过程中,深入研习真题,理解其背后的考点逻辑、解题思路和评分要点,是提升应试水平、顺利通过考试的关键一环。
下面呢将结合典型例题,对高频考点进行详细解析。
一、 水利工程造价构成与费用计算

此部分是考试的基础,涉及工程总投资的分项构成、各项费用的计算基数和计算方法。考生必须对造价的“解剖图”了如指掌。

例题示例:某北京市山区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其建筑安装工程费为5000万元。试计算该工程的设备购置费、独立费用和基本预备费(给出计算过程),并说明各项费用的含义。(已知条件:设备购置费率按相关规定取定,独立费用中包含建设管理费、工程建设监理费等,基本预备费率根据工程类型和阶段确定)。

考点解析

  • 考点一:工程总造价构成。水利工程总投资通常由工程部分投资(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购置费)、移民与环境部分投资(如征地移民补偿、环境保护投资等,本题未涉及)以及预备费建设期利息等组成。本题主要考察工程部分投资中的核心费用。
  • 考点二:设备购置费计算。设备购置费并非简单地在建筑安装工程费上乘以一个固定费率。它需要根据设计文件列出的设备清单,按设备原价、运杂费、运输保险费、采购及保管费等项分别计算。在考题中,若未给出详细清单,则会提示按“相关规定取定”,此时考生需根据记忆中的费率区间或题目隐含条件进行计算。其计算基数可能与工程一至四部分建安工作量之和有关,而非仅仅是本题中的“建筑安装工程费”。
  • 考点三:独立费用构成与计算。独立费用是指不属于建筑工程、安装工程、设备购置费三项,但又构成工程总投资所必需的费用。主要包括:建设管理费(如项目法人管理费、招标业务费等)、工程建设监理费科研勘测设计费其他税费等。每项费用都有其特定的计算方法,例如建设管理费常采用分档定额计费或按建安工程费的一定费率计算。考生需清晰掌握各项独立费用的名称和计费基础。
  • 考点四:基本预备费计算与用途。基本预备费是为解决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因自然灾害、设计变更、工程量变化等可能增加的投资而预留的费用。其费率根据工程类型、设计阶段和风险程度有所不同。计算基数通常是工程部分静态投资(即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购置费、独立费用三者之和)。基本预备费与价差预备费(应对物价上涨)需区分开来。

解题关键在于准确识别各项费用的计算基数和方法,并理解其在工程投资中的意义,避免张冠李戴。


二、 工程量清单计价与应用

工程量清单计价是当前水利工程招投标和工程价款结算的主要模式,是考试的重中之重,尤其注重综合单价的组价分析。

例题示例:根据给定的工程量清单项目“土方开挖(一类土,深度2m内)”,列出其综合单价应包含的各项费用组成,并简要说明若施工中遇到地下水位较高,需要增加排水措施,此项费用应如何在计价中体现。

考点解析

  • 考点一:综合单价组成。综合单价包括完成一个规定清单项目所需的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利润,以及一定范围内的风险费用。考生需要完整列出这五大项,不能遗漏。其中,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消耗量可依据水利工程预算定额确定,其单价则需参考北京地区的市场价格信息或信息价。
  • 考点二:措施项目费与施工条件变化。本题的难点在于施工条件变化(地下水位高)的处理。常规土方开挖的综合单价是基于正常施工条件制定的。当出现招标工程量清单描述不符或未预见的地下条件时,涉及的排水措施费用通常不属于原清单项目综合单价的内容。这笔费用应归入措施项目费中。具体处理方式有两种:若招标时已预见并列出“施工排水”等措施项目,则投标人据此报价;若属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新增措施,则应通过工程变更程序,另行办理签证和费用结算。
  • 考点三:风险分担原则。此题也隐含考察了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风险分担原则。一般而言,投标人承担综合单价的风险,发包人承担工程量的风险。但对于施工条件的变化,特别是地质条件与招标文件出入较大时,风险往往由发包人承担,相关费用应予以补偿。

应对此类题目,要求考生不仅会算,更要理解清单计价的规则和风险内涵,能够灵活处理工程实际问题。


三、 工程定额的理解与套用

定额是确定工程造价的基础依据,准确理解和套用定额是造价人员的基本功。考试中常出现定额换算、补充定额编制等题型。

例题示例:某河道护坡工程采用M10水泥砂浆砌筑块石,设计厚度为40cm。已知水利工程预算定额中“浆砌块石”子目按厚度30cm编制,定额单位为100立方米砌体。若完成100立方米设计厚度为40cm的浆砌块石护坡,试计算其需调整的主要材料(块石、砂浆)用量,并说明理由。

考点解析

  • 考点一:定额的换算。当设计要求的施工内容、工艺、材料规格等与定额子目条件不完全一致时,需要进行定额换算。本题是典型的厚度换算。定额中30cm厚是一个标准计量单位下的消耗量,当厚度增加至40cm,完成100立方米实体工程量所需的块石和砂浆的净用量理论上是成比例增加的。但需注意,定额消耗量中已包含了施工损耗。
  • 考点二:材料净用量的计算。关键是要理解,定额中的材料消耗量 = 净用量 × (1 + 损耗率)。对于厚度变化,主要是净用量发生变化。完成100立方米40cm厚的砌体,其砌体体积仍然是100立方米,但构成这100立方米实体的块石和砂浆的净体积会因厚度增加(意味着灰缝可能的变化,但通常近似按比例计算)而改变。更精确的做法是分析单位面积的材料净用量随厚度的变化关系。简化的处理是认为每立方米砌体的材料净用量与厚度成正比,因此40cm厚砌体的主材净用量应是30cm厚定额净用量的 (40/30) 倍。然后再考虑损耗率,计算出调整后的定额消耗量。
  • 考点三:对定额精神的理解。定额换算不是简单的数学乘法,必须符合施工工艺和实际情况。考官希望通过此类题目,考察考生是否真正理解定额消耗量的构成原理,而非机械套用。

掌握定额换算,需要对定额说明、工作内容、计量规则有深入的研读。


四、 设计概算与施工图预算的编制

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是工程建设不同阶段造价控制的重要文件,考试中常考察其编制依据、方法、深度要求以及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例题示例:简述在设计概算阶段,采用“扩大指标法”进行投资估算的适用情况及其优缺点。并对比说明施工图预算与设计概算在项目划分和工程量计算精度上的主要区别。

考点解析

  • 考点一:概算编制方法。设计概算的编制方法主要有单价法、指标法和百分率法。其中,扩大指标法(属于指标法的一种)适用于可行性研究阶段或初步设计深度不够,无法详细计算工程量的情况。它是依据已建成的类似工程的单位造价指标(如每千瓦电站投资、每库容立方米水库投资)或主要材料、设备用量指标,乘以本工程的相应规模来快速估算总投资。
  • 考点二:不同编制方法的优缺点分析。扩大指标法的优点是简便快捷,能在资料不全时快速给出投资估算。缺点是精度较低,因其对工程的具体条件、技术方案、地区差异等因素考虑不足,可靠性依赖于所选参照工程的相似度。
  • 考点三:概算与预算的深度差异。这是高频考点。
    • 项目划分:设计概算的项目划分较粗,一般按扩大项目或单项工程进行编制;而施工图预算的项目划分非常细致,必须严格按照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或预算定额的章节子目进行,对应到分部分项工程。
    • 工程量计算精度:设计概算的工程量主要依据初步设计图纸、设备材料清单进行估算,允许有一定的概略性;施工图预算的工程量必须根据详细的施工图纸、标准图集等,严格按照计算规则逐项精确计算,精度要求极高。

此部分考察的是对造价管理全过程的宏观理解,考生需清晰把握不同阶段造价文件的功能定位和编制要求。


五、 合同价款管理与工程结算

此部分内容实践性强,涉及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价款调整、变更、索赔、结算等,常以小型案例题形式出现。

例题示例:某水利工程施工合同约定,主要材料价格波动超过±5%时,超出部分的价格风险由发包人承担。工程投标报价时钢筋基准价为4000元/吨。施工期间,钢筋市场价格上涨至4600元/吨。经核实,施工期间实际使用钢筋1000吨。试计算发包人应补偿承包人的钢筋价差金额。

考点解析

  • 考点一:价格调整公式的应用。这是合同价款管理中常见的价差调整问题。首先判断价格波动是否超过合同约定的风险幅度(±5%)。计算波动幅度:(4600 - 4000) / 4000 = 15%,超过了5%的风险阈值。
  • 考点二:风险幅度的计算。发包人承担的是“超出部分”的风险。计算步骤如下:
    1. 风险幅度范围内的价格风险由承包人承担:4000 × 5% = 200元/吨。这意味着,在4200元/吨(4000+200)以内的部分,价差由承包人自负。
    2. 超出风险幅度的价差由发包人承担:4600 - 4000 - 200 = 400元/吨。或者可以理解为,超过基准价5%以上的部分,即从4200元到4600元的部分,价差为400元/吨。
    3. 总补偿金额 = 单位价差 × 实际用量 = 400元/吨 × 1000吨 = 400,000元。
  • 考点三:对合同条款的理解。考题的核心是检验考生能否准确理解并应用合同中的价格调整条款。需注意计算基数是“基准价格”,风险幅度是相对值,补偿范围是“超出部分”的用量。

此类题目要求考生细心审题,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逻辑进行计算,是检验实务能力的重要方式。


六、 案例分析综合题

案例分析题是试卷中分值最高、综合性最强的部分,通常提供一个背景资料较长的工程 scenario,要求考生综合运用上述所有知识解决问题。

例题示例(简述):背景材料给出一个北京地区的小型水闸改建工程的简要设计说明、部分图纸、合同条款摘要、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若干事件(如设计变更导致工程量增加、遭遇异常恶劣天气导致工期延误、发包人指令增加临时道路等)。要求:
1. 审核给定的工程量清单计价表,指出错误或不妥之处。
2. 计算因设计变更和新增项目调整的合同价款。
3. 分析工期延误和新增道路的费用责任归属,判断是否构成索赔事件,如构成,计算可索赔的费用和工期。
4. 编制该工程的竣工结算价框架。

考点解析

  • 考点一:信息提炼与问题识别。考生需从冗长的背景材料中快速提炼出关键信息,如合同类型(单价合同还是总价合同)、关键条款内容(变更程序、价格调整、索赔时限等)、事件发生的逻辑顺序和责任主体。
  • 考点二:多知识点融合应用。一道案例题可能涉及造价构成、清单计价、定额套用、合同管理、工程变更、索赔计算等多个方面。需要考生具备系统性的知识框架,能够将孤立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解决复杂问题。
  • 考点三:计算与论述相结合。不仅要求计算出正确的结果,还需要写出计算过程,并对责任归属、索赔成立与否的理由进行清晰的论述,体现专业判断能力。
  • 考点四:程序性与规范性
    例如,工程变更和索赔的处理都有严格的程序要求(提出意向→提交报告→监理审核→发包人确认),在答题中需要体现出对这些程序的了解。竣工结算的编制也需要遵循一定的格式和内容要求。

备考案例分析,最好的方法是大量练习历年真题和模拟题,熟悉出题套路,锻炼快速分析、准确计算和条理清晰表达的能力。

通过对以上六大类典型例题及考点的深入解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北京二级水利工程造价工程师考试注重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考生在备考时,应立足于对基本概念、法规政策的扎实掌握,熟练运用各种计价方法和工具,并通过大量练习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尤其要关注北京地区的定额标准、造价信息和行业动态,使自身的知识体系与地方实践紧密结合,从而在考试和未来的工作中都能做到游刃有余。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我要报名
返回
顶部

课程咨询

不能为空
不能为空
请输入有效的手机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