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表

松原二级水利工程造价工程师考试真题例题及考点解析综合评述松原二级水利工程造价工程师考试作为评价专业人员技术水平与执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其考试内容紧密围绕水利工程造价的实际工作需求,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广度。考试真题不仅是对考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更是对其综合应用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以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全面考察。从历年真题分析来看,考试重点突出,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造价的构成与计算、定额的应用、工程量清单计价、合同价款调整、竣工结算等核心模块。这些考点既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如熟悉《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等核心规范,又要求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进行实际案例的计算与分析,例如准确进行土方工程、混凝土工程等关键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计算与费用核定。真题例题通常以工程实践中的典型场景为背景,设置计算题、案例分析题及综合论述题,旨在考查考生在成本预测、成本控制、造价确定等关键环节的专业能力。
因此,备考过程不能仅停留在死记硬背,必须深入理解造价管理的原理与方法,并通过大量练习真题来熟悉题型、把握命题规律、锻炼解题思维,从而提升应试通过率与未来的实际工作能力。水利工程造价构成与计算水利工程总造价通常由工程部分、移民和环境部分两大部分构成。工程部分投资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费、独立费用、预备费和建设期利息。这是考试中的基础考点,要求考生不仅记住费用的名称,更要理解每一项费用的具体内容和计算方法。
一道典型的真题例题可能是:某水库工程,已知直接工程费为5000万元,措施费费率为10%,企业管理费费率为8%,利润率为7%(以直接费为计算基础),税金率为9%。试计算该工程的建筑安装工程费。
考点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建筑安装工程费的逐级计算能力。建筑安装工程费由直接费、间接费、利润和税金组成。
- 计算直接费。直接费由直接工程费和措施费组成。直接工程费已知为5000万元,措施费 = 直接工程费 × 措施费率 = 5000 × 10% = 500万元。
因此,直接费 = 5000 + 500 = 5500万元。 - 计算间接费。此处企业管理费即为间接费的一种,以直接费为基数计算。企业管理费 = 直接费 × 费率 = 5500 × 8% = 440万元。
- 接着,计算利润。利润 = (直接费 + 间接费) × 利润率 = (5500 + 440) × 7% = 5940 × 7% = 415.8万元。
- 然后,计算税前造价。税前造价 = 直接费 + 间接费 + 利润 = 5500 + 440 + 415.8 = 6355.8万元。
- 计算税金及建筑安装工程费。税金 = 税前造价 × 税率 = 6355.8 × 9% = 572.022万元。
因此,建筑安装工程费 = 税前造价 + 税金 = 6355.8 + 572.022 = 6927.822万元。
解题关键在于清晰掌握费用构成层次和计算基数,任何一步基数用错都会导致最终结果错误。
定额应用与工程量计算定额是确定工程造价的重要依据,其应用能力是考核的重中之重。考试中会考查对预算定额的套用、换算以及工程量计算规则的理解。真题例题可能如下:某水利工程现浇C25混凝土挡墙,设计工程量为100m³,根据施工图纸计算所得模板接触面积为450m²。已知预算定额中,每100m³C25混凝土挡墙消耗定额人工为120工日,混凝土材料为103m³,机械台班为15台班;模板部分每100m²接触面积消耗人工为20工日,板材0.8m³。人工预算单价为150元/工日,混凝土材料价格为450元/m³,机械台班费为500元/台班,板材价格为1800元/m³。试计算该挡墙的直接工程费(仅考虑人工、材料、机械费)。
考点解析:此题综合考查了定额套用和分项工程量计算。挡墙费用由混凝土浇筑和模板制作安装两部分费用组成,需分别计算后汇总。
- 混凝土浇筑部分:工程量为100m³,直接套用定额。
- 人工费 = 定额人工消耗量 × 工程量 × 人工单价 = (120工日/100m³) × 100m³ × 150元/工日 = 18000元
- 材料费(混凝土)= (103m³/100m³) × 100m³ × 450元/m³ = 46350元
- 机械费 = (15台班/100m³) × 100m³ × 500元/台班 = 7500元
- 混凝土部分小计:18000 + 46350 + 7500 = 71850元
- 模板部分:工程量为450m²,需换算为100m²的倍数。
- 人工费 = (20工日/100m²) × (450m² / 100) × 150元/工日 = 20 × 4.5 × 150 = 13500元
- 材料费(板材)= (0.8m³/100m²) × (450m² / 100) × 1800元/m³ = 0.8 × 4.5 × 1800 = 6480元
- 模板部分小计:13500 + 6480 = 19980元
- 该混凝土挡墙的直接工程费 = 混凝土部分费用 + 模板部分费用 = 71850 + 19980 = 91830元。
本题难点在于准确区分两个不同的定额子目,并正确理解其工程量的计量单位(混凝土是体积,模板是面积),然后分别计算并汇总。
工程量清单计价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是现行主流计价方式,要求考生掌握综合单价的组成及计算,并能处理清单量与定额量之间的差异。例题:某渠道开挖分项工程量清单量为5000m³(自然方)。投标人根据施工方案,预计实际开挖工程量为5200m³(自然方),采用1m³反铲挖掘机挖装土方,自卸汽车运输3km弃置。已知定额规定,土方开挖、运输的损耗率为4%,土的松散系数为1.2。请计算:(1)投标人填报该清单项时,应考虑的定额计价工程量为多少(实方)?(2)若挖装、运输的定额基价为25元/m³(自然方),仅考虑此部分,填报的综合单价是多少?
考点解析:此题深入考查清单计价中投标价的组价过程,涉及实际施工工程量、损耗、换算等多重概念。
- 问题(1)计算定额计价工程量。清单工程量是设计图纸净量(自然方),而投标人报价时需要根据施工方案和定额规则计算实际要发生的“计价工程量”。
- 考虑施工方案量。预计实际开挖自然方量为5200m³,这考虑了放坡、操作面等施工因素,大于清单量。
- 考虑运输工程量。定额中土方运输通常按碾压后的实方体积计算,但消耗量标准是针对自然方的。运输的实体方量(实方)应与清单量一致,即5000m³(实方)。挖装和运输过程中存在损耗(4%)和体积变化(松散系数1.2)。
- 计价工程量的计算应以定额计算规则为准。通常,运输的定额工程量可按以下公式计算:运输工程量(自然方) = 清单工程量(实方) × (1 + 损耗率) × 松散系数。
因此,运输的计价工程量 = 5000 × (1 + 4%) × 1.2 = 5000 × 1.04 × 1.2 = 6240 m³(自然方)。 - 挖掘机挖装的工程量则应考虑施工方案量5200m³(自然方)和损耗,但通常定额挖装工程量已包含一定损耗,此题中投标人预计量5200m³可能已包含,具体需视定额说明而定。但结合题干“定额计价工程量”,通常指直接用于套定额计算总价的数量,即6240m³(自然方)。
- 问题(2)计算综合单价。综合单价 = (定额计价工程量 × 定额基价) / 清单工程量
- 总费用 = 计价工程量 × 基价 = 6240 m³ × 25元/m³ = 156000元。
- 综合单价 = 156000元 / 5000m³(清单工程量) = 31.2元/m³(实方)。
此题的核心在于理解清单量与定额量之间因施工工艺、损耗、土体状态变化而存在的差异,并能进行准确换算。
合同价款调整水利工程施工周期长,过程中常出现物价波动、工程变更等情况,导致合同价款需要调整。这是考试中的高频难点。真题例题:某水利工程施工合同约定,钢材、水泥可调价,采用价格指数法调整。合同规定:钢材费用占合同总价的比重系数为0.2,水泥为0.15。基准日期价格指数均为100。工程结算时,钢材的现行价格指数为125,水泥的现行价格指数为110。本期完成合同价款为1000万元。计算本期应调整的价款差额。
考点解析:此题考查价格指数调整法的应用。这是一种常用的应对物价波动的调价方法。
- 价格调整公式通常为:△P = P₀ [A + (B₁×F_{t1}/F_{01} + B₂×F_{t2}/F_{02} + ... + B_n×F_{tn}/F_{0n}) - 1]
- 其中,△P为需调整的价款差额;P₀为当期完成合同价款(1000万元);A为定值权重(不调部分),本题未给出,通常需计算:A = 1 - (Σ可调因子权重) = 1 - (0.2 + 0.15) = 0.65;B₁、B₂为各可调因子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2和0.15;F_{t1}、F_{t2}为各可调因子的现行价格指数,分别为125和110;F_{01}、F_{02}为各可调因子的基本价格指数,均为100。
- 将数据代入公式: △P = 1000 × [0.65 + (0.2×125/100 + 0.15×110/100) - 1] = 1000 × [0.65 + (0.2×1.25 + 0.15×1.1) - 1] = 1000 × [0.65 + (0.25 + 0.165) - 1] = 1000 × [0.65 + 0.415 - 1] = 1000 × [1.065 - 1] = 1000 × 0.065 = 65万元
因此,本期应调增价款65万元。解题关键是熟悉调价公式,准确识别和代入各项参数,特别是定值权重A的计算。
竣工结算与造价审核竣工结算是造价控制的最后环节,要求考生能够全面审核结算文件,发现并纠正错误。例题:审核某堤防工程竣工结算书时发现,其中一项“土方填筑”的结算量为15000m³(压实方),综合单价为80元/m³。经查,该项目的工程量清单描述为“碾压填筑土方”,对应的施工图纸设计工程量为12000m³(压实方)。
除了这些以外呢,合同约定,工程量偏差超过15%时,超过部分的综合单价应予以调低,调整系数为0.9。请计算此项土方填筑的最终结算价款应为多少?
考点解析:此题考查工程量偏差超过合同约定范围后的价款调整原则,这是结算审核的常见问题。
- 第一步:确定工程量偏差。清单设计工程量为12000m³,实际结算工程量为15000m³。
- 偏差幅度 = (15000 - 12000) / 12000 = 3000 / 12000 = 25% > 15%。
因此,需要调整单价。
- 偏差幅度 = (15000 - 12000) / 12000 = 3000 / 12000 = 25% > 15%。
- 第二步:划分工程量的两个部分进行调整。
- 第一部分:在允许偏差范围内的工程量。上限为:12000 × (1 + 15%) = 13800m³。这部分工程量仍按原综合单价80元/m³结算。
- 第二部分:超出允许偏差范围的工程量。15000 - 13800 = 1200m³。这部分工程量的综合单价应调低为:80 × 0.9 = 72元/m³。
- 第三步:计算最终结算价款。
- 第一部分价款:13800m³ × 80元/m³ = 1,104,000元
- 第二部分价款:1200m³ × 72元/m³ = 86,400元
- 最终结算价款 = 1,104,000 + 86,400 = 1,190,400元
如果不进行调整,结算价将是15000 × 80 = 1,200,000元。审核后核减了1,200,000 - 1,190,400 = 9,600元。此题考核对合同条款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分部分项计算的能力。
通过对以上几个核心考点的真题例题及解析可以看出,松原二级水利工程造价工程师考试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熟练的计算能力以及灵活应用规范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养。备考者应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反复演练,吃透每一个考点背后的原理和方法,从而在考试和实际工作中都能做到游刃有余。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