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表

关于阳泉二级水利工程造价工程师考试真题例题及考点解析的综合评述阳泉市作为山西省重要的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地区,其水利工程建设与发展对于区域经济可持续性和生态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阳泉二级水利工程造价工程师考试紧密围绕地方实际,旨在选拔具备扎实专业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工程造价人才。该考试不仅是对国家统一考试大纲的贯彻,更结合了山西省及阳泉市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矿区水资源综合利用、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等特定领域的工程特点。真题例题作为备考的风向标,深刻反映了考试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察倾向:一是对水利工程概预算编制、工程量清单计价等核心理论知识的精准掌握;二是对山西省水利工程定额及相关计价规定的熟练运用能力;三是对项目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结算等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综合分析能力;四是解决因地形地质复杂、材料价格波动等引发的实际造价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历年真题例题的梳理与考点解析,考生可以清晰地把握考试重点,如建筑工程量计算、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费构成、独立费用与预备费的计取、以及基于工程量清单的投标报价策略等。深入剖析这些例题,不仅有助于考生熟悉题型和难度,更能引导其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将理论知识与阳泉及山西地区的水利工程实践紧密结合,从而有效提升应试通过率和未来的执业水平。
下面呢将结合典型例题,对核心考点进行详细阐述。一、 建筑工程量计算专项解析
建筑工程量计算是水利工程造价的基础,其准确性直接决定了工程总造价的可靠性。考题通常不会给出完整的施工图,而是选取典型构件或分部工程,考察考生对计算规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例题示例: 某黄土地区小型水库的溢洪道工程,其陡槽段底板设计为C25钢筋混凝土结构,厚度为40cm。根据给出的断面尺寸和长度,要求计算该段底板的混凝土工程量(不扣除钢筋所占体积)。
考点解析:
- 考点一:工程量计算规则的本质理解。 本题的核心考点在于对混凝土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的掌握。根据水利工程量计算规范,现浇混凝土工程的工程量应按构筑物或构件的实体体积计算,一般以施工图纸净尺寸为准,不扣除钢筋、预埋件和面积小于0.3平方米的孔洞所占体积。考生必须明确“不扣除钢筋”这一关键规则,避免进行不必要的扣减计算。
- 考点二:几何体积计算的准确性。 题目通常会提供溢洪道陡槽的断面形式(如矩形、梯形)、底宽、深度(或边坡系数)以及长度。考生需要根据这些尺寸,先计算出横截面积,再乘以长度得出体积。计算过程要求细致,单位换算(如厘米与米的转换)必须准确无误。这是对考生基本数学计算能力和严谨性的考察。
- 考点三:对工程实体的抽象能力。 考题描述的往往是工程的一部分,考生需要具备将文字描述转化为具体几何模型的能力。
例如,理解“陡槽段底板”指的是一个具有一定厚度、面积由断面尺寸决定的板状结构,其体积即为“面积×厚度”。
备考此类题目,考生应熟练掌握《水利建筑工程量计算规范》,并对土石方开挖、砌石工程、混凝土工程等主要分部的计算规则进行专项练习,做到举一反三。
二、 设备及安装工程费用构成深度剖析水利工程中,机电设备及金属结构设备费用占总投资比重较大,其安装工程费的计取也是考试重点。题目常以选择题或案例分析题的形式出现,考察对费用构成和计费基础的理解。
例题示例: 某泵站更新改造项目,需采购一台离心泵,其设备原价为50万元(含包装费),运杂费费率为2%,运输保险费率为0.4%。试计算该台离心泵的运杂费、运输保险费和设备费(设备原价+运杂费+运输保险费)。
考点解析:
- 考点一:设备费构成的清晰界定。 设备费通常由设备原价、运杂费、运输保险费、采购及保管费等组成。本题重点考察前三项。考生必须清楚每一项费用的计算基础:运杂费通常以设备原价为计费基础;运输保险费在国际标准或特定情况下可能以“设备原价+运杂费”为计费基础,但根据国内水利行业常见规定,有时也直接以设备原价为基數,考题会明确给出计费基础,需仔细审题。
- 考点二:费率计算的精确性。 计算过程相对简单,即“基础价格×费率”。但关键在于准确代入数据并完成计算。
例如,运杂费 = 50万元 × 2% = 1万元。运输保险费则需根据题目指明的基础计算,若以设备原价为基數,则为50万元 × 0.4% = 0.2万元。最终设备费 = 50 + 1 + 0.2 = 51.2万元。这考察了考生的基本计算能力和对百分数应用的熟练度。 - 考点三:安装工程费与设备费的关系。 更复杂的题目会进一步考察安装工程费。安装工程费一般由直接费、间接费、利润和税金构成。其中,直接费中的定额直接费(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需要根据安装定额计算,而装置性材料费和研究试验费等也可能单独计列。考生需要理解设备费本身不包含安装费用,二者是并列的工程项目投资组成部分。
独立费用和预备费是构成水利工程项目总投资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初步设计阶段的概算编制中至关重要。考题常要求考生根据给定条件计算各项费用。
例题示例: 某河道治理工程的初步设计概算中,第一部分建筑工程费用为2000万元,第二部分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费用为500万元,第三部分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费用为300万元。已知建设管理费费率为3%,工程建设监理费为80万元,科研勘测设计费为150万元。试计算该项目的建设管理费和一至三部分投资合计。
考点解析:
- 考点一:计费基础的确定。 建设管理费、联合试运转费等独立费用的计费基础通常是“一至三部分投资之和”(即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安装工程费之和)。
因此,解答此题的第一步是准确计算一至三部分投资合计:2000 + 500 + 300 = 2800万元。 - 考点二:费率法的应用。 建设管理费 = 一至三部分投资合计 × 费率 = 2800万元 × 3% = 84万元。此题提醒考生,必须熟记各类独立费用的计费基础和常见费率范围。不同阶段(可研、初设)、不同工程类型(水库、堤防)的费率可能不同,考题会明确给出。
- 考点三:预备费的区分与计算。 预备费包括基本预备费和价差预备费。基本预备费主要为解决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工程量变更、一般自然灾害处理等预留的费用,其计费基础通常是“一至五部分投资合计”(即一至三部分加上第四部分施工临时工程和第五部分独立费用)乘以一个基本预备费率。价差预备费则是对建设期内可能发生的材料、设备价格上涨的预留费用,计算相对复杂,涉及价格指数和复利计算思想。考题可能要求考生辨别二者区别或进行基本预备费的简单计算。
此部分常以案例分析题形式出现,综合性强,难度较大。题目会提供一个简化的工程量清单表,并设定一些背景条件,要求考生进行报价计算或策略分析。
例题示例: 某施工单位参与一护岸砌石工程的投标。招标工程量清单中,“M7.5浆砌块石护坡”项目工程量为1000立方米,综合单价为450元/立方米。施工单位根据自身施工方案测算,完成该项目的直接工程成本(人工、材料、机械)为400元/立方米,各项分摊费用和利润率为15%(以直接工程成本为计算基础),税金率为9%。试问:(1)该单位的报价是否合理?请计算其理论报价。(2)若想在保持总利润不变的前提下,通过调整单价争取中标,可以采用何种报价策略?并简述原理。
考点解析:
- 考点一:综合单价的组成与计算。 这是本题的核心计算考点。综合单价应包括直接工程费、间接费、利润和税金。计算步骤如下:
- 直接工程费 = 400元/立方米
- 利润 = 直接工程费 × 利润率 = 400 × 15% = 60元/立方米
- 含利润成本 = 直接工程费 + 利润 = 400 + 60 = 460元/立方米(此步骤可合并)
- 税金 = 含利润成本 × 税率 = 460 × 9% = 41.4元/立方米
- 理论综合单价 = 直接工程费 + 利润 + 税金 = 400 + 60 + 41.4 = 501.4元/立方米
- 考点二:不平衡报价法的理解与应用。 这是本题的策略分析考点。不平衡报价法是指在总价基本确定的前提下,调整内部各项目的单价,以期既不提高总价影响中标,又能在结算时获得更理想的经济效益。策略原理是:预计工程量最终会增加的项目,适当提高其综合单价;预计工程量会减少的项目,则适当降低单价。对于早期施工的项目(如土方开挖),可以适当报高单价,以尽早收回工程款;对于后期施工的项目,可适当报低。但调整需在合理范围内,避免被认定为废标。本题中,施工单位若通过优化施工组织等措施无法有效降低成本,则需考虑在总价不变前提下,分析清单中哪些项目可能在实际施工中工程量增加,调高其单价,同时调低其他项目单价进行平衡。
- 考点三:成本控制与风险管理意识。 本题隐含的考点是要求考生具备基本的成本测算能力和风险意识。如果自身成本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或招标控制价,需要反思是成本控制不力还是报价策略失误,这是造价工程师核心执业能力的体现。
水利工程施工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工程变更是常态。如何处理变更引起的价款调整是造价工程师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考试高频考点。
例题示例: 某引水隧洞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遇到未预见的不良地质条件,设计单位发出变更通知,将原设计的普通钻爆法开挖变更为采用钢支撑支护的特殊开挖方法。由此导致:(1)开挖工程量增加2000立方米;(2)新增钢支撑制作安装50吨。合同约定,已有相同项目的变更,按合同单价执行;新增项目,无适用单价的,由承包人提出综合单价报发包人确认。已知原合同土方开挖单价为80元/立方米,钢支撑为新增项目。试分析该变更事件下,合同价款应如何调整。
考点解析:
- 考点一:变更估价原则的应用。 此题考察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或水利行业标准合同中变更估价原则的掌握。对于增加的2000立方米开挖,虽然开挖方法变了,但工作内容本质上仍是“土方开挖”,合同中有相同项目单价(80元/立方米),因此应直接沿用合同单价进行价款增加计算:2000 × 80 = 160,000元。
- 考点二:新增项目单价的确定程序。 对于新增的“钢支撑制作安装”项目,合同中没有适用或类似的单价。此时,正确的程序是:由施工单位(承包人)根据定额、市场价格、施工方案等提出一个综合单价,并附上详细的组成说明,报送建设单位(发包人)审查确认。双方协商一致后,以此确认的单价作为结算依据。考题可能要求考生简述此程序或分析如果双方对单价有争议应如何处理(如参照定额和信息价、协商、调解等)。
- 考点三:变更处理的综合性与规范性。 实际变更处理还涉及变更指令的接收、变更方案的提出与审批、变更工程量签证等一系列程序性要求。考题通过此例,旨在培养考生严谨、规范处理工程变更的意识和能力,理解价款调整必须有合同或规范依据,避免随意性。
竣工结算和竣工决算是项目生命周期末尾两个关键环节,考生常易混淆。考题可能通过选择题或简答题考察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考点解析:
- 考点一:定义与编制主体的区分。 竣工结算是由施工单位编制,建设单位审查认可,用以反映承发包双方最终确定的工程合同价款的文件。其核心是确定工程最终的实际造价,是办理工程款支付的依据。竣工决算则是由建设单位(项目法人)编制,综合反映项目从筹建到竣工交付使用全过程全部实际支出费用和投资效果的总结性文件。其核心是核定项目的固定资产价值,是办理资产交付使用的依据。
- 考点二:内容与范围的差异。 竣工结算的内容主要局限于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购置费以及与工程建设直接相关的合同价款调整(如变更、索赔、价差调整等)。而竣工决算的内容要广泛得多,除了包含竣工结算的费用外,还包括项目建设单位管理费、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勘察设计费、联合试运转费等全部建设成本,即构成完整的“建设项目总投资”。
- 考点三:先后顺序与依据关系。 在流程上,先完成竣工结算,核定工程的实际建安成本;然后建设单位以此为基础,再汇集其他建设费用,编制竣工决算报告。
因此,竣工结算是编制竣工决算的重要基础和依据之一。理解这一点,对于把握项目投资控制的最终环节至关重要。
通过对以上六大核心考点的例题展示与深度解析,可以看出阳泉二级水利工程造价工程师考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求考生不仅熟记规章定额,更要具备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造价管理难题的能力。系统复习这些内容,将极大提升考生的应试能力和专业素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