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表

不能为空
请输入有效的手机号码
请先选择证书类型
不能为空

连云港二级土木建筑造价工程师考试真题例题及考点解析综合评述连云港作为江苏省重要港口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区域,其二级土木建筑造价工程师考试紧密围绕地区建设特点和行业规范要求命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地域适应性。考试内容以《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及相关计量计价规范为核心,重点考查考生在工程估价、成本控制、合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能力。从近年真题来看,试题设计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尤其突出对工程量清单编制、综合单价分析、建材价格调整等实操技能的检验。典型题型包括计算题、案例分析题及概念辨析题,要求考生不仅掌握计算规则,还需理解条款背后的逻辑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场景。考点分布上,土木建筑工程量计算规则、造价形成机制、招标投标定价规范等是重复出现的重点,部分题目会结合连云港当地材料市场价或典型工程案例设置条件,考验考生的知识迁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面呢通过具体例题和解析,系统梳理常见考点及备考要点。
一、建筑工程量清单编制专题

建筑工程量清单编制是二级造价工程师的核心技能之一,其考点贯穿于多数计算和案例分析题中。考生需熟练掌握《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及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的相关规则。

例题1:某连云港地区办公楼项目,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现需计算一层楼板的混凝土工程量。已知楼板厚120mm,轴线尺寸为30m×15m,板内设有井字梁,梁截面尺寸为250mm×500mm,井字梁网格间距为5m。请列出混凝土工程量计算式并写出结果(不计损耗)。

考点解析:

  • 此题考查平板的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根据规范,现浇混凝土板工程量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及单个面积≤0.3m²的孔洞所占体积。
  • 关键点在于准确理解“平板”与“有梁板”的区分。若井字梁为主梁或次梁体系,则板应按有梁板计算,梁板体积合并;但若井字梁属于密肋板或井字板结构,则执行平板规则。本题中网格间距5m,梁截面较大,通常按有梁板处理,但题干明确要求计算“楼板”工程量,暗示仅计算板部分。
  • 计算步骤:先计算楼板总体积,再减去井字梁所占体积。总体积 = 30 × 15 × 0.12 = 54m³;井字梁长度需计算纵横梁总长,横向梁根数 = (15/5)+1=4根,长度各30m;纵向梁根数 = (30/5)+1=7根,长度各15m;梁总体积 = [4×30 + 7×15] × 0.25×0.5 = (120+105)×0.125 = 28.125m³;故楼板混凝土净量 = 54 - 28.125 = 25.875m³。
  • 易错点:考生常忽略梁板分类规则,直接计算平板面积乘厚度,导致错误;另外,梁的数量计算需注意轴线间距和根数关系,避免漏算。

例题2:某工程外墙贴面砖,墙面高度4.2m,长度25m,墙面设有塑钢窗5樘,每樘尺寸1.5m×1.8m。试计算面砖工程量(不考虑门窗侧壁)。

考点解析:

  • 本题考查墙面装饰工程量计算。规则规定,墙面贴块料面层按设计图示尺寸以面积计算,扣除门窗洞口所占面积。
  • 计算过程:墙面毛面积 = 4.2 × 25 = 105m²;门窗洞口面积 = 5 × (1.5×1.8) = 13.5m²;故面砖工程量 = 105 - 13.5 = 91.5m²。
  • 延伸考点:若要求计算门窗侧壁面积,则需按洞口周长乘宽度计算,但本题明确不予考虑。
    除了这些以外呢,不同地区定额可能对梁侧、柱侧拼接有细化规则,需结合当地定额说明。

二、综合单价组价分析专题

综合单价分析是造价编制的另一重点,要求考生理解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消耗量确定方法以及管理费、利润的计取基础。

例题3:某项目使用预拌混凝土C30,当地信息价为450元/m³,运距15km,运费为25元/m³,泵送费为20元/m³。已知税率9%,试计算C30混凝土的含税综合单价(其他费用暂不计)。

考点解析:

  • 此题考查材料预算价格的组成及计税方法。材料综合单价通常包括材料原价、运杂费、运输损耗费、采购保管费等。本题中信息价一般视为出厂价,需叠加运费、泵送费等。
  • 计算步骤:材料基价 = 信息价 + 运费 + 泵送费 = 450 + 25 + 20 = 495元/m³;含税单价 = 基价 × (1+税率) = 495 × 1.09 ≈ 539.55元/m³。
  • 注意点:若题目要求计算除税单价,则需按“裸价”加各项费用后计税。泵送费属于施工措施费,但为简化常直接计入材料价。实际组价中还需考虑损耗率及采购保管费率。

例题4:根据某地定额,铺设地砖人工消耗量为0.45工日/m²,人工单价为120元/工日;地砖损耗率5%,地砖单价180元/m²;水泥砂浆材料费为15元/m²;机械费忽略。管理费按人工费的20%计取,利润按人工费和机械费之和的15%计取。试计算地铺设地砖的综合单价。

考点解析:

  • 本题全面考查综合单价的组成与计算顺序。需依次计算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管理费、利润,最后汇总。
  • 计算过程:人工费 = 0.45 × 120 = 54元/m²;材料费 = 地砖净用量 × (1+损耗率) × 单价 + 砂浆费 = 1 × 1.05 × 180 + 15 = 189 + 15 = 204元/m²;机械费 = 0;管理费 = 人工费 × 20% = 54 × 0.2 = 10.8元/m²;利润 = (人工费+机械费) × 15% = 54 × 0.15 = 8.1元/m²;综合单价 = 54 + 204 + 0 + 10.8 + 8.1 = 276.9元/m²。
  • 常见错误:考生易忽略材料损耗的计算,直接使用图纸净量;管理费和利润的计取基数需严格按题目给定规则,不可混淆。

三、合同价款调整专题

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价款调整是造价控制难点,考试常涉及价格指数调整法、工程量偏差超过15%的处理规则等。

例题5:某固定单价合同,工程量清单中钢筋综合单价为5000元/t,投标期钢筋指数为100,施工期间指数为115。合同约定:材料涨跌幅超过5%时可调整,按指数法调差。已知当期完成钢筋工程量200t,求应调整的价款。

考点解析:

  • 本题考查物价变化引起的合同价款调整。指数法调差公式为:△P = P₀ × [A + (B₁×F_t1/F_t0 + B₂×F_t2/F_t0 + ... + B_n×F_tn/F_t0) - 1],其中A为不调部分权重,B为可调因子权重。
  • 为简化,假设钢筋为单一可调材料且权重B=1(题目未说明权重时常视为全部可调)。涨幅比例 = (115-100)/100 = 15% > 5%,故可调。调差金额 = 完成量 × 综合单价 × (当期指数/基期指数 - 1) = 200 × 5000 × (115/100 - 1) = 200 × 5000 × 0.15 = 150,000元。
  • 注意:若题目给定权重A和B,则需按完整公式计算;基准价格一般为投标价,非信息价。

例题6:某土方工程,招标工程量清单中挖方量为10000m³,综合单价为50元/m³。实际完成工程量12000m³。合同约定:工程量增加超过15%时,超过部分单价调低10%。求结算款。

考点解析:

  • 此题考查工程量偏差导致的单价调整。规则依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第9.6.2条:当工程量增加15%以上时,超过部分的综合单价应予调低。
  • 计算:招标量10000m³,15%上限为11500m³;实际12000m³,超过上限500m³。故结算款 = 11500 × 50 + 500 × 50 × (1-10%) = 575,000 + 22,500 = 597,500元。
  • 易错点:考生常直接对全部增量部分调价,而非仅对超过15%的部分调整;另外,若工程量减少超过15%,剩余部分单价应调高。

四、招标投标与计量支付专题

该部分涉及招标控制价编制、投标报价策略、进度款支付等应用场景,要求熟悉相关法规和流程。

例题7:某项目招标控制价中暂列金额为80万元,某投标人投标报价为2000万元(含暂列金额)。请问该投标人报价中是否应包含暂列金额?为什么?

考点解析:

  • 本题考查暂列金额的处理方式。根据规范,暂列金额是招标人在工程量清单中暂定并包括在合同价款中的一笔款项,用于施工合同签订时尚未确定或不可预见的材料、设备、服务采购等。
  • 投标人应将暂列金额按招标清单所列金额直接计入投标总价,不得变动。故报价中必须包含80万元暂列金额。
  • 理由:暂列金额属于招标人支配的备用金,投标人无权修改其金额;否则可能被视为未实质性响应招标文件。

例题8:某工程合同价3000万元,预付款比例为20%,主要材料及构件比重为50%。工程进度款按月支付,根据已完成工程价值的90%支付。某月完成产值400万元,求该月应签发付款金额(不考虑扣预付款)。

考点解析:

  • 本题考查进度款支付计算。预付款起扣点计算通常为:T = P - M/N,其中P为合同价,M为预付款额,N为主要材料比重。
  • 但本题不需计算起扣点,仅要求进度款支付:应签发款 = 完成产值 × 支付比例 = 400 × 90% = 360万元。
  • 若问题涉及预付款抵扣,则需先计算起扣点:预付款总额 = 3000×20% = 600万元;起扣点 T = 3000 - 600/50% = 3000 - 1200 = 1800万元。当累计完成产值超过1800万元时,开始从进度款中按材料比重抵扣预付款。

五、土木工程特殊考点 regional adaptation

结合连云港地区特点,考题可能涉及港口工程、滩涂地基处理、抗腐蚀混凝土等区域性内容。

例题9:连云港某滨海项目需进行软基处理,采用堆载预压法,设计预压荷载为80kPa,预压期6个月。试简述该方案的造价审查要点。

考点解析:

  • 区域性考点强调因地制宜的造价管理。堆载预压法造价审查需关注:堆载材料(如土石方)的来源及运输费用;预压期监测费用(沉降观测、孔隙水压力检测等);卸载及二次搬运费用;设计参数是否合理,如预压期和荷载值直接影响成本。
  • 连云港地区软土深厚,需注意对比其他方案(如真空预压、水泥搅拌桩)的经济性。造价人员应熟悉当地地质条件及常用工法的人工、材料、机械消耗标准。

例题10:某码头工程使用抗硫酸盐水泥混凝土,设计强度C40。试分析其综合单价 compared with 普通混凝土。

考点解析:

  • 抗硫酸盐水泥因添加剂和工艺要求,价格通常高于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中水泥用量可能增加,导致材料费上升。
  • 施工中需严格控制搅拌时间和养护条件,人工费和机械费可能略有增加。组价时应采用专用定额子目或调整普通混凝土配合比及单价。
  • 连云港地区海洋环境腐蚀性强,此类工程常见,考生需了解特殊材料的计价方法。
通过以上例题及解析可以看出,连云港二级土木建筑造价工程师考试注重基础规则的准确应用和区域实践的灵活应对。考生应深入理解清单计量规则、单价组成原理、合同调价机制,并通过大量练习培养快速准确的计算能力。
于此同时呢,关注江苏省及连云港市造价管理最新政策、材料市场价格信息及典型工程案例,将有助于提升应试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我要报名
返回
顶部

课程咨询

不能为空
不能为空
请输入有效的手机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