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表

综合评述河南土木建筑专业监理工程师考试,作为评估专业人才是否具备执业能力的关键环节,其真题及考点解析对于备考者而言具有极高的指导价值。该考试紧密围绕国家工程建设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以及监理实务操作,旨在选拔既懂技术又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从历年真题分析来看,考试内容全面覆盖《建设工程监理概论》、《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建设工程投资控制》、《建设工程进度控制》以及《建设工程监理案例分析》等核心科目。试题不仅考查考生对基础理论、强制性条文的记忆和理解,更侧重于考察其在模拟真实工程场景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案例分析题,往往涉及质量安全事故处理、合同纠纷调解、工程变更与索赔、进度计划调整等综合性难题,要求考生具备清晰的逻辑思维和扎实的专业功底。
因此,备考河南土木建筑专业监理工程师,绝不能停留在死记硬背层面,而应深入理解监理工作的内在逻辑,将分散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并通过大量练习历年真题和高质量模拟题,熟悉命题思路,提升应试技巧,方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河南土木建筑专业监理工程师考试真题例题及考点解析
一、 建设工程监理基本理论与相关法规
此部分是考试的基石,主要考查考生对监理制度、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的掌握程度。题型以单选题和多选题为主,考点分布广泛且细致。
真题例题示例(单选题):
根据《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T 50319-2013,下列不属于总监理工程师职责的是( )。
- A. 组织审查施工组织设计
- B. 组织召开监理例会
- C. 进行工程计量
- D. 签发工程开工令、暂停令和复工令
考点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监理人员的职责划分。根据《建设工程监理规范》,总监理工程师的职责是宏观的、决策性的,而专业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员则负责具体的执行工作。
- 选项A、B、D:均属于总监理工程师的核心职责。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是技术管理的关键,召开监理例会是协调各方的重要手段,签发开工、暂停、复工令是行使质量控制和合同管理权力的体现。
- 选项C:工程计量通常是由专业监理工程师负责具体审核,总监理工程师最终审定签认。
因此,“进行工程计量”更侧重于专业监理工程师的具体操作,不属于总监理工程师的直接职责。
本题的易错点在于混淆了不同层级监理人员的职责。备考时,考生必须清晰区分总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代表、专业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员各自的工作内容与权限。
该部分的其他高频考点还包括:
- 建设工程监理的性质和作用
- 项目监理机构的设立和人员配备
- 监理规划的编制与审批
- 《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中与监理相关的重要条款
- 建设工程质量保修制度
- 监理工程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二、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
合同是工程建设的核心,合同管理能力是监理工程师的核心能力之一。此部分考查考生对合同示范文本、风险分担、索赔处理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真题例题示例(多选题):
根据《标准施工招标文件》,下列情形中,承包人可以同时要求延长工期和补偿费用及利润的有( )。
- A. 发包人提供的基准资料错误
- B. 发包人原因造成工期延误
- C. 施工过程中发现文物、古迹
- D. 异常恶劣的气候条件
- E. 法律变化引起的价格调整
考点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施工合同条件下的风险分担和索赔原则。核心在于区分哪些风险由发包人承担(可索赔工期、费用和利润),哪些由发包人承担但不可索赔利润(如不可抗力中的部分情形),哪些由承包人承担。
- 选项A和B:由于是发包人原因直接导致的损失,属于发包人应承担的风险,因此承包人有权要求延长工期、补偿费用以及合理的利润。
- 选项C:施工中发现文物、古迹属于发包人应承担的风险,但根据合同条款,通常只补偿工期和费用,不补偿利润。
- 选项D:异常恶劣的气候条件属于不可抗力范畴,承包人可索赔工期,但费用一般各自承担,不能索赔费用和利润。
- 选项E:法律变化引起的价格调整,承包人可索赔费用,但工期通常不延长,也不索赔利润。
因此,正确答案是A和B。解答此类题目,要求考生对《标准施工招标文件》的通用合同条款有精准的记忆和理解,特别是关于发包人义务、承包人义务以及风险分担的具体规定。
三、 建设工程质量控制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线,质量控制是监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此部分内容实务性强,常与案例分析结合考查。
真题例题示例(案例分析题片段):
某住宅楼工程,在二层楼板混凝土浇筑后,监理人员在巡视中发现已浇筑的混凝土表面出现多处裂缝。经调查,施工当日气温较高,风速较大,混凝土浇筑后表面覆盖和洒水养护不及时。
问题:1.试分析该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2.作为监理工程师,应如何处理此事?
考点解析:
本题直接切入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考查考生的技术分析能力和监理程序应用能力。
问题1分析: 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需要结合材料、施工、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 直接原因:混凝土表面覆盖和洒水养护不及时。
- 环境因素:当日气温高、风速大,加速了混凝土表面水分的蒸发,导致干缩裂缝。
- 内在机理:混凝土在水化过程中产生大量水化热,内外温差大,加之养护不当,表面失水过快,收缩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从而产生裂缝。
问题2处理程序: 这考查的是监理工程师发现质量问题后的标准处理流程。
- 第一步:初步判断与制止:立即口头通知现场施工负责人暂停相关作业,并报告总监理工程师。
- 第二步:调查与取证:签发《监理通知单》,要求施工单位提交质量事故调查报告。
于此同时呢,监理方应独立进行记录、拍照等取证工作。 - 第三步:审查处理方案: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裂缝处理技术方案(如表面封闭法、低压注浆法等),确保方案可行、可靠。
- 第四步:监督整改:监督施工单位按批准的处理方案进行整改,并对处理过程进行旁站或巡视。
- 第五步:验收与闭合:整改完成后,组织相关方进行验收,并签署复查意见,实现问题的闭合管理。
该考点要求考生不仅要知道“是什么”,更要清楚“怎么办”,将质量控制的理论知识与现场实操紧密结合。
四、 建设工程投资控制
投资控制旨在将工程项目造价控制在预算范围内。此部分考查工程计价、计量、付款及变更价款确定等知识。
真题例题示例(单选题):
某工程合同价为1000万元,其中暂列金额为80万元。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一笔需要由发包人支付的专业工程费用50万元,该费用已包含在暂列金额内。则该笔费用支付后,合同的动态总投资为( )万元。
- A. 1050
- B. 1000
- C. 970
- D. 950
考点解析:
本题考查对暂列金额概念的理解。暂列金额是招标人在工程量清单中暂定的一笔款项,用于施工合同签订时尚未确定或者不可预见的所需材料、设备、服务的采购,以及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工程变更、合同约定调整因素出现时的工程价款调整等费用。
- 关键点:暂列金额本身已包含在合同总价中。当发生需要动用暂列金额的费用时,只是将这笔“暂定”的费用“落实”了,并未超出原合同总价的范围(除非动用金额超过暂列金额本身)。
- 计算过程:合同价1000万元已包含80万元暂列金额。实际发生50万元费用从暂列金额中支付,相当于使用了合同总价的一部分,并未增加新的投资。
因此,合同的动态总投资仍为1000万元。
如果题目中发生的50万元费用未包含在暂列金额内,属于新增项目,那么动态总投资就会变为1050万元。此题陷阱在于混淆“合同价”与“最终结算价”的概念,以及误解暂列金额的性质。
五、 建设工程进度控制
进度控制是确保工程按期交付的关键。此部分重点考查网络计划技术,特别是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中时间参数的计算和关键线路的判定。
真题例题示例(案例分析题片段):
某工程项目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图略)。施工过程中,由于业主原因,工作D延误了3周。
问题:1.指出原计划的关键线路并计算总工期。2.工作D延误后,对总工期有何影响?说明理由。
考点解析:
网络计划是进度控制的灵魂,也是考试的难点和重点。
问题1解答要点: 关键线路是指总持续时间最长的线路,其上各工作的总时差最小(通常为0)。考生需要通过计算各线路的持续时间或通过标号法、工作计算法来确定关键线路和总工期。
例如,假设原计划关键线路为A→C→F→I,总工期为20周。
问题2解答要点: 判断某一工作延误对总工期的影响,需要看该工作的总时差。
- 如果工作D的总时差大于或等于3周(例如TF=4周),则延误3周不会影响总工期,因为其有足够的机动时间。
- 如果工作D的总时差小于3周(例如TF=1周),则延误3周会使总工期延长(3-1)=2周。因为工作D的延误消耗了其原有的1周总时差,并进一步占用了后续关键工作的2周时间。
- 如果工作D本身就是关键工作(总时差为0),则其延误3周将直接导致总工期延长3周。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网络图中最早开始时间、最早完成时间、最迟开始时间、最迟完成时间以及总时差和自由时差的计算方法。
六、 建设工程监理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题是综合能力的终极检验,通常提供一个背景资料复杂的工程场景,要求考生综合运用前述五个部分的知识,识别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真题例题示例(综合案例):
【背景资料】某市政桥梁工程,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了固定单价合同。项目监理机构已进场。工程实施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1:基坑开挖后,发现地质条件与勘察报告严重不符,需进行基底换填处理。施工单位就此向项目监理机构提交了费用索赔和工期索赔申请。
事件2:为赶工期,施工单位未经监理单位批准,擅自将部分桩基工程分包给一家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公司,并已开始施工。
事件3:在墩柱混凝土拆模后,监理工程师发现局部存在蜂窝、麻面现象。
问题:
- 1.针对事件1,项目监理机构应如何处理施工单位的索赔申请?说明理由。
- 2.针对事件2,总监理工程师应采取哪些措施?
- 3.针对事件3,分析墩柱混凝土产生质量缺陷的可能原因(至少列出三条)。监理工程师应如何处理?
考点解析:
本案例综合考查了合同管理、质量控制、监理程序等多个维度。
问题1解析: 此事件涉及不可预见的地下障碍物风险。根据《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合同条款,这属于发包人应承担的风险。
因此,监理机构应首先审查索赔事件的真实性和依据的合理性。如果情况属实,应同意费用索赔(换填的人工、材料、机械费等)和工期索赔。处理程序包括:收集资料、审查索赔申请、与双方协商、签发索赔批复文件。
问题2解析: 此事件属于违法分包。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监理规范,总监理工程师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签发《工程暂停令》,停止桩基分包作业;向施工单位签发《监理通知单》,要求其提交关于分包情况的说明并限期整改,必须报监理审查同意后方可继续施工;将情况及时报告建设单位。如果施工单位拒不整改,应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问题3解析:
- 原因分析:可能原因包括:①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拌合不均;②浇筑时振捣不密实或漏振;③模板拼接不严,漏浆;④模板表面清理不干净,脱模剂涂刷不均。
- 处理程序:①要求施工单位停止相关工序,提交质量缺陷调查报告和处理方案;②审查处理方案(通常为按技术方案修复缺陷);③监督施工单位按方案修复;④修复完成后组织验收。
应对案例分析题,考生需培养清晰的解题思路:仔细审题、定位考点、分点作答、言简意赅,并注意答案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充分体现一名合格监理工程师所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和判断能力。
通过对以上各科目典型真题的解析可以看出,河南土木建筑专业监理工程师考试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清晰的法律概念和灵活的实务应用能力。备考过程中,深入研读教材和规范,结合历年真题进行针对性训练,不断总结归纳,是提升应试水平、顺利通过考试的有效途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