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造价真题考点
因此,对真题考点的解析不应停留在简单的答案求解层面,而应深入挖掘题目背后的考核意图、知识关联、常见陷阱以及海南地域特色,从而构建起系统、立体、贴合实际的知识体系,为顺利通过考试并胜任未来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
一、 交通运输工程造价构成与计算核心考点解析
交通运输工程造价的构成是考试的基础,也是所有计算的出发点。考生必须熟练掌握建设投资的详细组成,并能根据给定条件进行准确计算。
核心考点一:总投资的构成
交通运输项目总投资通常由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包括基本预备费和价差预备费)以及建设期贷款利息等部分构成。考题常要求考生判断某项费用应归属于哪一类,或者根据部分数据反算总投资。
- 例题模拟:某海南高速公路项目,已知建筑安装工程费为25亿元,设备购置费为3亿元,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为5亿元,建设单位管理费按相关规定计算为0.8亿元,基本预备费率取5%,价差预备费暂不计,建设期贷款利息为1.2亿元。试计算该项目的静态投资和动态投资分别为多少?
- 考点解析:
- 解题关键:清晰区分静态投资与动态投资。静态投资 = 工程费用 +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 基本预备费。动态投资 = 静态投资 + 价差预备费 + 建设期贷款利息。
- 计算步骤:工程费用 = 建筑安装工程费 + 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 = 25 + 3 = 28亿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 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 + 建设单位管理费 = 5 + 0.8 = 5.8亿元。然后,基本预备费 = (工程费用 +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 费率 = (28 + 5.8) × 5% = 1.69亿元。静态投资 = 28 + 5.8 + 1.69 = 35.49亿元。动态投资 = 静态投资 + 价差预备费 (0) + 建设期贷款利息 = 35.49 + 0 + 1.2 = 36.69亿元。
- 易错点:混淆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的具体内容,将预备费计算基数弄错(必须是工程费用与其他费用之和),以及忘记将建设期贷款利息计入动态投资。
核心考点二: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按费用构成要素划分)
此部分要求考生熟记人、材、机、企管费、利润、规费、税金的构成细节。海南考试可能会结合本地的人工单价调整、增值税税率变化等政策进行考查。
- 例题模拟:海南某桥梁工程,采用一般计税方法。已知分部分项工程费中人工费为500万元,材料费为1200万元(其中含可抵扣进项税的材料费为1000万元),施工机具使用费为300万元。企业管理费费率为20%(以人工费为基数),利润率为15%(以人工费+机械费为基数),规费综合费率为25%(以人工费为基数),增值税税率为9%。请计算该桥梁工程的建筑安装工程费(含税)。
- 考点解析:
- 解题关键:分步计算,先计算各项费用,最后计算增值税。注意进项税的抵扣处理在计算过程中通常不直接体现现在分部分项工程费的计算中,而是在最后计算应纳税额时考虑,但题目若明确给出可抵扣额,有时会要求计算应纳增值税。本例中,为简化,我们按常规方式计算含税造价。
- 计算步骤:
- 人工费 = 500万元
- 材料费 = 1200万元
- 施工机具使用费 = 300万元
- 企业管理费 = 人工费 × 20% = 500 × 20% = 100万元
- 利润 = (人工费 + 施工机具使用费) × 15% = (500 + 300) × 15% = 120万元
- 规费 = 人工费 × 25% = 500 × 25% = 125万元
- 分部分项工程费 + 措施项目费 + 其他项目费(本例假设为0)之和(即税前造价)= 500 + 1200 + 300 + 100 + 120 + 125 = 2345万元。
- 增值税 = 税前造价 × 9% = 2345 × 9% = 211.05万元。
- 含税建筑安装工程费 = 税前造价 + 增值税 = 2345 + 211.05 = 2556.05万元。
- 易错点:企业管理费、利润、规费的计算基数混淆;忘记最后计算增值税。
二、 工程定额应用与工程量计算规则深度剖析
定额是造价计算的基石,能否正确套用和调整定额是衡量造价人员专业水平的重要标准。海南二级考试尤其注重对公路工程预算定额、概算定额的应用能力考查。
核心考点一:定额的套用与调整
考题常给出具体的工程部位和施工条件,要求考生选择正确的定额子目,并对定额中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消耗量或单价进行调整。
- 例题模拟:海南某滨海旅游公路的路基工程,需进行软土地基处理,采用抛石挤淤法。设计抛石厚度为1.5米,工程量10000立方米。查《公路工程预算定额》,抛石挤淤的定额编号为[1-3-5],定额单位为1000m³,基价XXX元。其人工消耗量为50工日,片石消耗量为1150m³,中型机械台班消耗量为10台班。已知海南地区人工单价较定额基期上涨30%,片石市场价为85元/m³(定额价为60元/m³),机械台班单价上涨15%。试计算调整后的该分项工程的直接工程费。
- 考点解析:
- 解题关键:理解定额调整的“量价分离”原则。先计算实物量,再按现行价格计算费用。调整的是单价,而不是消耗量(除非施工工艺有重大变化)。
- 计算步骤:
- 计算工程量为10000m³,对应10个定额单位(1000m³/单位)。
- 计算每个定额单位调整后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
- 人工费调整:假设定额人工单价为A元/工日,则调整后人工费 = 50工日 × [A × (1+30%)]。
- 材料费调整:片石费用 = 1150m³ × 85元/m³。(直接用市场价计算)
- 机械费调整:假设定额机械台班单价为B元/台班,则调整后机械费 = 10台班 × [B × (1+15%)]。
- 计算一个定额单位的调整后基价 = 调整后人工费 + 调整后材料费 + 调整后机械费。
- 计算该分项工程总直接工程费 = 调整后基价 × 10(定额单位数量)。
- 易错点:未将工程量转换为定额单位数量;混淆消耗量与单价在调整时的作用;材料费调整时,对于主材(如片石)通常采用市场价全面替换,而非仅计算价差。
核心考点二:复杂条件下的工程量计算
海南地形地貌特殊,考题常涉及土石方工程、排水与防护工程在复杂条件下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如利用方、借方、弃方的计算,以及路基横断面面积的计算(平均断面法、棱台体公式法等)。
- 例题模拟:某海南山区公路,一标段路基工程,已知挖方(天然密实方)为150000m³,其中可利用于填方的土方(天然密实方)为100000m³,填方(压实方)需要180000m³。土方换算系数:天然密实方:压实方 = 1.15:1。试计算该标段的借方(压实方)和弃方(天然密实方)数量。
- 考点解析:
- 解题关键:牢牢掌握土石方“虚实方换算”关系。所有计算必须在同一状态下进行对比,通常将挖方(天然密实方)换算成压实方,再与需要的填方(压实方)比较。
- 计算步骤:
- 将可利用挖方(天然密实方)换算成压实方:100000m³ / 1.15 ≈ 86956.52 m³(压实方)。
- 计算需要的填方总量(压实方)为180000 m³。
- 借方(压实方)= 需要填方总量 - 利用方压实方 = 180000 - 86956.52 = 93043.48 m³(压实方)。
- 弃方(天然密实方)= 总挖方 - 利用方挖方 = 150000 - 100000 = 50000 m³(天然密实方)。
- 易错点:直接用天然密实方的挖方量与压实方的填方量相加减,未进行单位换算;混淆利用方、借方、弃方的概念。
三、 工程量清单计价与招标控制价编制核心要点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是现行工程计价的主要方式。考试重点考查对《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理解和应用,特别是综合单价的组成与计算,以及招标控制价的编制原则。
核心考点一:综合单价的计算
综合单价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企业管理费、利润,并考虑一定范围内的风险费用。考题常给出清单项目的工作内容,要求考生根据定额组合出完整的综合单价。
- 例题模拟:某工程量清单中,“C30混凝土桥墩”项目,工程量为500m³。根据施工方案,完成该清单项目需要套用以下定额子目:(1)现浇混凝土桥墩(定额编号:X-X-X),基价...,消耗量...;(2)混凝土运输(定额编号:Y-Y-Y),基价...,消耗量...;(3)泵送混凝土(定额编号:Z-Z-Z),基价...,消耗量...。已知企业管理费费率为10%,利润率为8%,均以人工费+机械费为计取基数。不考虑风险费用。试计算“C30混凝土桥墩”项目的综合单价。
- 考点解析:
- 解题关键:清单项目的综合单价由其包含的所有定额子目的费用汇总后,再分摊到清单工程量上。需要先计算完成一个单位清单项目所消耗的各定额子目的数量。
- 计算步骤:
- 分析清单项目所包含的施工过程,确定各定额子目的消耗量关系。
例如,浇筑1m³桥墩混凝土,需要1m³的现浇混凝土定额,相应距离的运输定额,以及泵送定额。 - 计算完成1m³清单项目所需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之和(即直接工程费)。
- 计算企业管理费和利润 = (人工费 + 机械费) × (10% + 8%)。
- 综合单价 = (直接工程费 + 企业管理费 + 利润) / 1m³ (因为计算的是1个清单单位的费用)。
- 分析清单项目所包含的施工过程,确定各定额子目的消耗量关系。
- 易错点:未能正确组合定额;企业管理费和利润的计算基数选择错误;忘记将汇总后的总费用除以清单工程量来计算单价。
核心考点二:招标控制价的编制与审查
招标控制价是招标工程的最高限价。考试会考查其编制依据、原则,以及常见的错误类型。在海南背景下,需特别注意岛外材料设备运杂费的合理计取。
- 例题模拟:在评审一份海南某港口项目的招标控制价时,发现其中一项“大型港口起重机”的单价组成为:设备原价(上海港船上交货价FOB)500万元,国际运费及保险费50万元,从上海港至海南海口港的国内海运杂费80万元,港口装卸及场内运输费20万元。招标控制价中直接以此总和650万元计入设备购置费。请分析此计价是否存在问题,并说明理由。
- 考点解析:
- 解题关键:掌握进口设备抵岸价和国内设备购置费的完整构成。对于从岛外购入的重大设备,其运杂费的计取必须完整、合理。
- 分析要点:
- 存在问题。该计算不完整,漏项了关键费用。
- 理由:对于进口设备(FOB价),其完整抵岸价(CIF)应包括:货价(FOB)、国际运费、运输保险费。
除了这些以外呢,还需计算进口从属费,如银行财务费、外贸手续费、关税、增值税等。题目中只提到了国际运费和保险费,但未计任何进口从属费,这是重大漏项。 - 即便视为国内采购,从上海运至海南,其运杂费的构成(海运杂费、装卸费等)是否合理,费率是否符合行业标准或市场行情,也需要复核。
- 正确的做法是: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计价办法,完整计算进口设备的抵岸价或国内设备的完整购置费(设备原价+运杂费+采购保管费等),确保招标控制价的准确性。
- 易错点:混淆进口设备与国内设备购置费的构成;忽略进口环节税费;对远距离运输的杂费估算不足。
四、 海南地域特色与交通造价实践的结合
此部分是海南二级考试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特色所在,充分体现了考试与地方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核心考点一:热带海洋环境对造价的影响
海南高温、高湿、高盐、多台风的气候对交通工程的耐久性、施工措施、材料选择提出了特殊要求,直接影响工程造价。
- 考点体现:
- 材料方面:要求使用耐腐蚀钢筋、高性能海工混凝土、防腐涂层等,这些材料的单价高于普通材料。
- 施工措施方面:雨季施工需增加排水、防雨措施;夏季施工需采取降温养护措施;台风季节需有防风应急预案,这些都会增加措施项目费。
- 定额调整:可能需要根据实际的施工降效情况,对定额中的人工、机械效率进行调整。
- 例题方向:可能要求考生判断在海南特定气候条件下,哪些费用需要增列或调整,并估算其影响。
核心考点二:岛外资源调入的运杂费计算
海南本地建材资源有限,大量建材(如钢材、水泥、特定规格的沥青、大型设备)需从岛外调入。运杂费的计算成为影响造价的关键因素。
- 考点体现:
- 考题会提供某种材料在岛外的出厂价或交易价,以及运输距离、运输方式(海运为主)、保险费率、装卸次数等信息,要求考生计算该材料运至海南工地现场的预算价格。
- 需要熟练掌握各种运输方式的运价标准、杂费计算规则,以及采购及保管费的计取方法。
- 可能会结合价格指数或价差调整的相关规定,考查对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的处理。
核心考点三:自贸港政策下的投融资与造价管理新趋势
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深入,PPP模式、EPC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等新型项目管理模式在交通领域应用增多。考试可能会涉及这些模式下的造价管理特点。
- 考点体现:
- 考查对PPP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理解,包括建设成本、运营成本、维护成本的估算和折现。
- 考查EPC总承包模式下,总价合同或目标价合同中,造价控制的重点和风险分担。
- 可能以简答题或案例分析题的形式,要求考生分析在特定政策背景下,如何进行更科学、更前瞻的造价管理。
五、 造价软件应用与数据分析能力
现代造价工作离不开专业软件。考试虽不以直接操作软件为主,但会考查对软件计算原理、操作流程和输出结果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核心考点:软件输出结果的审核与利用
考题可能给出一份软件生成的预算书或结算报告的部分表格(如费用汇总表、人材机价差表),要求考生判断其合理性,或根据表中的数据发现潜在问题。
- 例题模拟:下表是某公路项目造价软件输出的主要材料价差分析表(部分)。请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模拟表格)
材料名称 | 单位 | 预算用量 | 预算价格 | 实际采购价格 | 价差 | 价差合计
钢筋 | t | 1000 | 4000元 | 4500元 | +500元 | +500,000元
水泥 | t | 5000 | 350元 | 400元 | +50元 | +250,000元
中粗砂 | m³ | 8000 | 80元 | 150元 | +70元 | +560,000元 - 考点解析:
- 解题关键:不仅看数字计算是否正确,更要分析数据背后的逻辑合理性。
- 分析要点:
- 计算无误:价差 = 实际价 - 预算价,价差合计 = 价差 × 预算用量。
- 问题分析:中粗砂的价差幅度最大(87.5%),且价差合计金额最高。海南本地砂石资源紧张,价格波动大,此情况可能属实,但需要重点复核:① 预算价格80元/m³是否符合编制期海南市场的实际情况?若严重偏离,则预算编制不准确。② 实际采购价150元/m³的合理性,是否有三家以上比价或采购依据?③ 是否存在因价格过高而考虑使用机制砂等替代材料的可能性?
- 结论:软件输出结果在算术上正确,但其中“中粗砂”的价格数据可能存在较大风险,需要进一步调查和核实其合理性,这体现了造价人员不能完全依赖软件,必须具备数据分析和判断能力。
六、 合同价款管理与工程结算疑难问题处理
此部分考查造价人员在项目施工阶段和竣工阶段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涉及合同条款的理解、变更、索赔、价差调整、结算审核等。
核心考点一:工程变更价款的确定
当工程设计变更导致工程量或施工条件发生变化时,如何确定变更项目的价款。
- 例题模拟:某施工合同约定,工程量清单中有适用于变更工程的单价,按合同已有价格计价。现因设计变更,需增加一项原清单中没有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项目。施工单位报送的单价组成为:材料费+施工费+管理费+利润,其中管理费利润费率较高。作为造价工程师,应如何审核或确定该变更项目的单价?
- 考点解析:
- 解题关键:掌握变更估价的三原则:(1)有适用,按适用;(2)有类似,参照类似;(3)无适用或类似,由承包人提出,发包人确认。
- 处理步骤:
- 首先确认清单中确无完全适用或类似的单价。
- 审核施工单位报送的单价组成是否合理。其成本构成(人、材、机)应参考现行定额或市场行情,其管理费和利润的费率不应超过投标报价时的平均水平。
- 可以要求施工单位提供详细的组价依据(如定额套用、市场询价单等),或自行组织测算,提出一个合理的单价,与施工单位协商后报发包人确认。
- 若双方无法达成一致,可按合同约定的争议解决方式处理。
- 易错点:盲目接受施工单位报价;缺乏依据自行定价;忽略合同约定的程序。
核心考点二:材料价格波动引起的价差调整
工程建设周期长,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如何分担是合同管理的重点。海南地区由于大部分材料外购,价格风险更为突出。
- 例题模拟:某公路项目合同约定,主要材料(钢筋、水泥、沥青)的价格波动风险由发包人承担,调整范围是波动幅度超过基准价±5%的部分。已知钢筋基准价为4000元/吨,施工期间某批次采购价为4600元/吨,该批次用量为200吨。请计算发包人应补偿施工单位的价差款项。
- 考点解析:
- 解题关键:准确理解“风险幅度”和“调整范围”。只调整超出约定幅度以外的部分。
- 计算步骤:
- 计算波动幅度:(4600 - 4000) / 4000 = 15%,超过了5%的约定幅度。
- 计算不予调整的风险范围:4000 × 5% = 200元/吨。即4000元至4200元之间的价差由承包人承担。
- 计算应予调整的价差:4600 - 4000 - 200 = 400元/吨。或者 (15% - 5%) × 4000 = 400元/吨。
- 计算补偿总额:400元/吨 × 200吨 = 80,000元。
- 易错点:错误地将全部价差(600元/吨)都予以调整;或者错误地只调整超出5%比例对应的金额(15%对应的600元减去5%对应的200元,直接得400元,但此方法概念不清,推荐使用分步计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