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造价工程师真题例题
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作为国家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资格认证,其难度和专业性在行业内备受认可。交通运输方向的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更是聚焦于公路、水运、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量清单计价以及竣工决算等全过程造价管理,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极高。宿迁作为江苏省的重要地级市,其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深入研究和分析历年真题,是把握考试脉搏、洞悉命题趋势、进行有效复习的关键策略。真题不仅是最权威的复习资料,更是检验知识掌握程度和应试能力的试金石。
通过对宿迁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一级交通运输造价工程师考试真题的梳理,可以发现其命题紧密结合当前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动态和技术规范,注重考核考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深度、对复杂工程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及对最新计价依据和政策的熟悉程度。考点覆盖全面,从基础的工程经济、法律法规,到核心的工程计量与计价实务,再到综合的案例分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考核体系。例题往往取材于真实的工程背景,要求考生具备将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而非死记硬背。
因此,对真题进行细致的例题剖析和考点解析,对于考生明确复习重点、优化学习方法、提升应试技巧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价值。它能够帮助考生跳出盲目刷题的误区,实现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跨越,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一、 工程经济与财务评价真题例题及考点解析
工程经济是造价工程师进行方案比选和投资决策的理论基础,在考试中通常以计算题和分析题的形式出现,占比不容小觑。
【典型例题】
某拟建高速公路项目,期初一次性投资为20亿元,预计运营期20年。运营期各年的净收益(运营收入-运营成本)预计前5年为每年2亿元,第6至第10年每年为2.5亿元,第11至第20年每年为3亿元。社会折现率取8%。
试计算:1.该项目的财务净现值(FNPV)。2.判断该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
【考点解析】
本题核心考查的是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以及财务净现值(FNPV)指标的应用。FNPV是指按行业基准收益率或设定的折现率,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折现到建设期初的现值之和。它是项目财务盈利能力的绝对指标。
解题步骤与要点:
- 第一步:绘制现金流量图。清晰标注出期初的投资(视为第0年,负值)和运营期各年不等的净收益(正值),这是正确解题的基础。
- 第二步:分时段折现计算。由于净收益分为三个不等时段,需分段计算其现值再求和。
- 前5年:每年2亿元,是等额年金,可用年金现值公式计算其在第0年的现值:P1 = A (P/A, i, n) = 2 (P/A, 8%, 5)。
- 第6至10年:每年2.5亿元,可先计算这5年年金在第5年末的现值,再将其折现到第0年:P2 = [2.5 (P/A, 8%, 5)] (P/F, 8%, 5)。
- 第11至20年:每年3亿元,可先计算这10年年金在第10年末的现值,再减去前5年(第6-10年)在第10年末的现值(即计算一个递延期为5年、年金为3亿元的递延年金现值),最后折现到第0年。或者先计算第11-20年年金在第10年末的现值,再将其折现到第0年:P3 = [3 (P/A, 8%, 10)] (P/F, 8%, 10)。
- 第三步:计算FNPV。FNPV = -初始投资 + P1 + P2 + P3。查复利系数表代入计算即可。
- 第四步:判断可行性。根据财务评价准则,若FNPV ≥ 0,表明项目的盈利能力达到或超过了预期收益率,项目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反之则不可行。
此考点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复利现值(P/F)、年金现值(P/A)的计算,并能灵活处理非标准年金、递延年金的折现问题。这是工程经济模块最核心的计算能力。
二、 工程计量与工程量清单计价真题例题及考点解析
工程计量与计价是造价工程师的核心技能,真题常围绕清单计算规则和组价过程展开,要求精准且符合规范。
【典型例题】
某高速公路路基工程,需进行软土地基处理,采用水泥搅拌桩。设计桩径0.5m,桩长10m,桩间距1.5m,按等边三角形布桩。某个横断面的处理宽度为20m,长度为100m。
试根据《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计量规则:1.计算该段落水泥搅拌桩的总根数。2.计算其总工程量(以延米计)。
【考点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地基处理工程的计量,重点在于布桩方式的理解和工程量计算规则的应用。计量规则通常规定,水泥搅拌桩按设计桩长以“米”计量,而根数的确定是计算总延米的基础。
解题步骤与要点:
- 第一步:确定单根桩的处理面积。等边三角形布桩时,单根桩所承担的处理面积A = (√3 / 4) S²,其中S为桩间距(1.5m)。
- 第二步:计算总处理面积。处理面积 = 处理宽度 处理长度 = 20m 100m = 2000 m²。
- 第三步:计算总桩数。总桩数N = 总处理面积 / 单根桩处理面积 = 2000 / A。计算时需注意小数进位取整,在实际工程中,通常会根据布桩图复核,但考试中按此公式计算即可。
- 第四步:计算总工程量(延米)。总工程量L = 总桩数N 设计桩长(10m)。
此考点要求考生不仅记住计量单位是“延米”,更要理解其背后的计算逻辑。混淆桩数计算规则(如误用正方形布桩公式)或直接用地面积乘以桩长是常见的错误。考生必须熟悉《公路工程工程量清单计量规则》中对不同子目的具体规定。
三、 交通运输工程造价构成与估算真题例题及考点解析
本部分考查对建设项目总投资的构成、各组成部分的计算方法以及投资估算的编制方法的掌握。
【典型例题】
某新建一级公路项目,已知建筑安装工程费为5000万元,设备购置费为800万元。经测算,土地使用及拆迁补偿费为300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不含土地费)按建筑安装工程费的8%计列。基本预备费费率取5%,建设期贷款利息估算为500万元。
试计算该项目的静态投资和动态投资。
【考点解析】
本题直接考查对我国现行建设项目总投资构成的理解,特别是静态投资与动态投资的区分与计算。这是进行任何项目经济评价和造价管理的基础。
解题步骤与要点:
- 第一步:厘清概念。
- 静态投资:指以某一基准年、月的建设要素的价格为依据所计算出的建设项目投资的瞬时值。它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包含土地费用)和基本预备费。
- 动态投资:指在建设期内,因建设期利息和国家新批准的税费、汇率、利率变动以及建设期价格变动引起的建设投资增加额。它包括静态投资、价差预备费和建设期利息。
- 第二步:计算静态投资。
- 工程费用 = 建筑安装工程费 + 设备购置费 = 5000 + 800 = 5800万元。
-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 土地使用及拆迁补偿费 + (建筑安装工程费 8%) = 3000 + (5000 8%) = 3400万元。
- 基本预备费 = (工程费用 +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费率 = (5800 + 3400) 5% = 460万元。
- 静态投资 = 工程费用 +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 基本预备费 = 5800 + 3400 + 460 = 9660万元。
- 第三步:计算动态投资。本题中,动态投资 = 静态投资 + 建设期利息 + 价差预备费。题目未提及价差预备费,故视为0。
- 动态投资 = 9660 + 500 + 0 = 10160万元。
此考点是必考内容,考生必须牢记总投资构成图,并能准确区分静态和动态部分。常见的错误是将基本预备费误计入动态投资,或遗漏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中的某项。
四、 招标投标与合同价款管理真题例题及考点解析
该部分涉及招投标程序、合同类型选择、价款约定、期中支付、变更与索赔等,实务性强,案例分析题频出。
【典型例题】
某公路桥梁施工招标,招标文件中公布的招标控制价为1.2亿元。某投标人经核算后其投标报价为1.15亿元。在评标过程中,发现该投标人的报价中,某项钢筋混凝土工程的综合单价为850元/m³,其定额人工费为120元/m³。已知工程所在地当期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发布的人工费调整系数为1.2,人工费占定额基价的比重为25%。
问题:请根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规定,判断该投标报价中的该项综合单价是否存在不平衡报价的风险?并说明理由。
【考点解析】
本题聚焦于不平衡报价的识别与评审,这是合同价款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旨在防止投标人通过畸高或畸低的单价在后期结算中获取不当利益。
解题步骤与要点:
- 第一步:理解不平衡报价的概念。不平衡报价是指投标人在投标总价基本确定的前提下,有意识地调整内部各项目的报价,既不提高总价,又不影响中标,目的是在结算时得到更理想的经济效益。
- 第二步:分析给定条件。关键在于判断850元/m³的综合单价是否“畸高”。题目给出了一个重要的参考基准——人工费及其调整信息。
- 第三步:计算与判断。
- 定额基价推算:人工费占定额基价的25%,已知人工费为120元,则定额基价 = 120 / 25% = 480元/m³。
- 人工费调整后基价:人工费调整系数为1.2,调整后的人工费 = 120 1.2 = 144元/m³。调整后的定额基价(仅考虑人工费调整) = 480 - 120 + 144 = 504元/m³。这只是人材机费用的基础,综合单价还应包括管理费、利润、风险费用等。
- 对比分析:投标综合单价为850元/m³,远高于调整后的基价504元/m³。即使考虑了一定的管理费、利润和风险,这个单价也显著偏高,偏离了正常水平。
- 第四步:得出结论。根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评标委员会应对投标报价进行合理性分析,发现某一子目的综合单价与依据上述方法得出的基准价格相比过高或过低,可以要求投标人作出书面说明并提供证明材料。若投标人不能合理说明,应视为不平衡报价,其投标可能被否决。
因此,该项综合单价存在被认定为不平衡报价的风险。
此考点要求考生熟悉评标过程中的清标环节,掌握识别不平衡报价的基本方法,理解综合单价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五、 交通运输工程技术与计量真题例题及考点解析
此部分考查对交通运输工程(公路、水运)的专业技术知识、施工工艺、材料及计量规则的掌握,内容庞杂,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
【典型例题】
某山区高速公路设计中,需要在挖方路段设置路堑墙以稳定边坡。已知墙后土体的内摩擦角φ=30°,填土与墙背的摩擦角δ=20°,土体重度γ=18kN/m³,墙后填土水平(β=0)。现拟采用重力式挡土墙,墙背倾斜角度α=10°(仰斜)。
试计算当墙后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于墙背上的主动土压力Ea的大小(可按库伦土压力理论计算)。
【考点解析】
本题属于路基防护与支挡工程的技术考点,考查对库伦主动土压力理论的应用能力。挡土墙设计是路基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土压力计算是设计的基础。
解题步骤与要点:
- 第一步:回忆库伦主动土压力公式。库伦理论适用于墙背倾斜、填土面倾斜且有摩擦的情况。其主动土压力系数Ka的计算公式为:Ka = [cos²(φ-α) / (cos²α cos(α+δ) [1 + √( sin(φ+δ)sin(φ-β) / (cos(α+δ)cos(α-β) ) ]² )
- 第二步:代入已知参数。题目中,φ=30°, δ=20°, α=10°(仰斜为负,但在库伦公式中通常代入正值计算), β=0°。将所有角度代入上述公式进行计算。计算过程较为复杂,需要细心。
- 第三步:计算土压力Ea。得到主动土压力系数Ka后,土压力合力Ea = (1/2) γ H² Ka。注意,本题中墙高H是一个未知量,但题目只要求计算Ea的大小,这本身是一个表达式。在实际考试中,可能会给定墙高H的具体数值,要求计算出具体的力值(单位kN/m)。本题更侧重于考查对Ka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此考点难度较高,综合了数学计算和专业知识。考生除了要记住公式,更要理解每个参数的物理意义(如α、β、δ的正负号规定)。在实际考试中,可能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或者提供公式要求代入数值计算。
六、 备考策略与复习建议
基于对上述真题例题和考点的深入分析,为备战宿迁一级交通运输造价工程师考试的考生提出以下策略建议:
- 1.立足教材与规范,构建知识体系。考试万变不离其宗,教材和最新版的《公路工程设计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等是国家指定的根本依据。必须通读、精读,建立起覆盖经济、计量、计价、管理、技术的完整知识框架。
- 2.精研真题,把握命题规律。将历年真题(不仅是宿迁,更包括全国卷)作为最重要的模拟练习材料。不仅要会做,更要分析每道题背后的考点、出题角度、常见陷阱和评分标准。通过真题反向定位自己的知识薄弱点,进行针对性强化。
- 3.强化计算能力,熟练应用公式。工程经济、工程计价、技术计量等模块包含大量计算题。必须熟练使用计算器,准确查复利系数表,记忆并理解核心公式(如资金时间价值、土压力、工程量计算等),做到灵活应用,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 4.注重案例分析,提升综合能力。案例分析科目是综合能力的试炼场。平时复习时就要有意识地将经济、计量、计价、合同等知识点串联起来,模拟解决一个完整的工程问题。多看实际的工程案例,学习解题思路和步骤,规范答题语言。
- 5.关注行业动态与政策法规。造价行业政策、规范更新频繁。考生务必密切关注考试年度内是否有重要的法规、计价依据、税率等发生变化,这些内容很可能成为考试热点。
- 6.模拟实战,合理分配时间。在备考后期,定期进行全真模拟考试,严格计时。锻炼在压力下快速审题、分析、计算和作答的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时间分配策略,确保能完成所有题目。
通过系统性的复习和针对性的练习,考生能够显著提升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应试能力,从而在一级交通运输造价工程师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