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评述长寿区作为地区性航运枢纽,其一级港口与航道工程建造师的考试内容,深度结合了长江上游及内陆河流通航特点,对考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考试真题不仅覆盖了国家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的通用大纲,更在细节上融入了对本地水文地质条件、通航标准、环保要求及特殊施工技术的考察。真题例题通常呈现出综合性、实践性强等特点,往往以一个复杂的工程背景为依托,串联起技术、管理、法规等多个维度的知识点。考点解析则重在揭示题目背后的设计逻辑和考核意图,帮助考生理解如何将分散的理论知识整合应用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例如,关于高桩码头施工的题目,可能同时涉及桩基选型、水流作用下的稳定性计算、施工期通航安全保障以及混凝土耐久性控制等多个环节,要求考生具备系统性思维和跨章节知识点的融会贯通能力。
因此,对长寿区一级港口与航道工程建造师考试的准备,绝不能停留在对教材的死记硬背,而必须通过深入研究真题,把握核心考点,并结合区域实际工程案例,提升综合分析能力和实战应变水平,方能在竞争激烈的考试中脱颖而出。长寿区一级港口与航道工程建造师考试真题例题及考点解析
一、 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专题

该部分是考试的基础,侧重于考察考生在港口与航道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经济分析能力和项目管理水平。

真题例题示例:

某长寿区长江岸线拟新建一个5000吨级多用途泊位,设计年吞吐量为80万吨。项目总投资估算为5亿元人民币,建设期2年,运营期20年。预计运营期初年营业收入为8000万元,年经营成本为3000万元(不含折旧摊销)。项目资本金比例为30%,其余为银行贷款,年利率为5%,按年等额还本付息。社会折现率取8%。

问题:


  • 1.试计算该项目的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FNPV),并判断其财务可行性。

  • 2.简述在长寿区进行此类港口建设项目,除财务评价外,还需进行哪些方面的评价?

  • 3.为确保项目按期完工,作为建造师,请列出施工阶段进度控制的关键措施。

考点解析:


1.核心考点一:动态经济评价指标的计算与应用

此题第一问直接考核财务净现值(FNPV)的计算。FNPV是反映项目在计算期内盈利能力的核心动态指标。解题关键在于:

  • 准确识别现金流:包括建设期的初始投资现金流(注意资本金和贷款的处理),以及运营期的净现金流(营业收入 - 经营成本 - 借款利息 - 本金偿还 - 税金等)。在实际计算中,为简化,常采用(营业收入 - 经营成本 - 营业税金及附加)作为运营期净现金流,但需注意利息对所得税的影响。
  • 理解折现原理:将各年净现金流按社会折现率(此处为8%)折现到建设期初,并求和。
  • 判断准则:FNPV ≥ 0,项目财务上可行;FNPV < 0,则不可行。

此考点要求考生熟练运用资金时间价值公式,并能清晰列出计算过程。


2.核心考点二:项目决策的综合性评价体系

第二问考察考生对项目评价体系的全面理解。港口工程,特别是位于长江这样的黄金水道,其影响远超项目本身财务盈亏。除财务评价外,必须考虑:

  • 国民经济评价:从国家整体角度分析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例如评估其对区域物流成本降低、产业带动效应、就业促进等方面的价值,可能使用影子价格、影子工资等参数。
  • 社会评价:分析项目对当地社会发展目标的影响,如移民安置、社区关系、文化遗产保护等。长寿区作为历史悠久的地区,此项评价尤为重要。
  • 环境影响评价(环评):这是港口航道工程的强制性前置程序。需重点评估施工和运营对水环境(水质、水生生态)、声环境、大气环境、岸线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措施。
  • 航道通航安全影响评价:评估项目建设期和运营期对长江航道通行能力、通航安全的影响,需与海事、航道管理部门充分协调。


3.核心考点三:施工进度控制方法

第三问聚焦项目管理中的进度控制。关键措施包括:

  • 计划编制与优化:运用网络计划技术(如双代号时标网络图)编制详细的施工总进度计划和年、季、月、周计划。针对关键线路上的工作,进行资源优化和工期-成本优化。
  • 动态监测与对比:通过日常巡查、例会、进度报表等方式,持续收集实际进度数据,与计划进度进行对比(如采用S曲线法、香蕉曲线法),及时发现偏差。
  • 纠偏措施:分析进度偏差产生的原因(技术、组织、管理、资源、外部环境等),采取针对性措施,如增加资源投入、改进施工方法、加强协调等。
  • 风险管理:识别影响进度的风险因素(如长寿区常见的汛期、雾天、复杂地质条件等),制定应急预案,预留一定的时间储备。
  • 合同与信息管理:严格按合同条款处理工期索赔,利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信息传递和决策效率。

二、 港口与航道工程技术专题

此部分是考试的重中之重,涉及大量的专业计算、规范理解和工程实践。

真题例题示例:

长江长寿段某港区拟建设一座高桩梁板式码头。码头设计水深为-10.5米(当地理论最低潮面)。地质勘察表明,码头区域覆盖层为粉质粘土,其下为强风化泥岩。该河段水流速度较大,年水位变幅超过15米,且受三峡水库调度影响明显。

问题:


  • 1.试为该码头选择合理的桩基类型,并阐述理由。

  • 2.简述高桩码头上部结构(横梁、纵梁、面板)施工的主要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要点。

  • 3.针对该河段大水位变幅的特点,码头施工期需采取哪些特殊的防洪度汛措施?

考点解析:


1.核心考点一:桩基选型与地质水文条件结合

桩基选型是码头设计的关键。解题需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结构要求和施工可行性。

  • 地质条件分析:粉质粘土覆盖层承载力一般,强风化泥岩可作为良好的桩端持力层。这就要求桩基必须穿越覆盖层,嵌入持力层足够深度。
  • 水文条件分析:水深较大、水流急、水位变幅大,对桩基的竖向和水平承载力、抗冲刷能力提出高要求。施工水域条件复杂。
  • 桩型选择与理由
    • 预应力混凝土大直径管桩(PHC桩)或钻孔灌注桩是常见选项。
    • PHC桩:工厂预制,质量易控,强度高,耐冲击,施工速度快。适用于穿透粉质粘土层并嵌入强风化岩层。但其施工需要大型打桩船,对水流和风浪较为敏感。
    • 钻孔灌注桩:可适应更大直径和深度,能更好地嵌入岩层,承载力高,施工噪音和振动小。但在水流急的河段,护壁难度大,水下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要求高。
    最终选择需结合具体尺寸、承载力计算、施工设备能力和成本综合比选。理由阐述应紧扣上述条件。


2.核心考点二:高桩码头上部结构施工工艺

此考点考察对具体施工工序的掌握程度。

  • 主要工艺流程: typically follows: 施工准备 → 测量放样 → 预制构件(横梁、纵梁、面板等在预制场制作) → 安装桩帽(或墩台) → 安装横梁(支承在桩帽上) → 安装纵梁(支承在横梁上) → 安装面板(支承在纵梁或横梁上) → 现浇接缝混凝土(使结构整体化) → 面层施工(磨耗层、系船柱、护舷等安装) → 验收。
  • 质量控制要点
    • 预制构件: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构件尺寸偏差、预埋件位置精度。
    • 安装阶段:桩帽顶面标高和平面位置控制;构件安装的标高、轴线位置、垂直度控制;接缝宽度控制。
    • 现浇接缝:接缝处老混凝土凿毛清理质量、接缝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
    • 测量控制:贯穿始终,确保整体线形和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3.核心考点三:特殊水文条件下的施工安全与措施

长寿区地处长江上游,受三峡水库蓄放水影响,水位陡涨陡落现象突出,防洪度汛是施工安全的生命线。

  • 水情信息监测与预警:与水文、气象、三峡调度部门建立紧密联系,实时获取水情预报,提前部署。
  • 施工进度安排:尽量将水下工程、低高程结构施工安排在枯水期进行。汛前完成受洪水影响部位的关键工序。
  • 临时工程防护:对施工平台、栈桥、围堰等临时结构进行加固,核算其抗洪能力。准备必要的防汛器材(如沙袋、钢丝网等)。
  • 设备与人员撤离预案:制定详细的船只、机械设备转移路线和方案,以及人员紧急撤离预案,并组织演练。
  • 汛期巡查与值班:汛期实行24小时值班和巡查制度,发现险情及时报告和处理。
  • 应急抢险准备:组建抢险队伍,储备抢险物资,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快速响应。

三、 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专题

本部分考察考生对行业强制性条文、合同法规、安全环保法规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真题例题示例:

在某航道整治工程护岸施工中,承包商为赶工期,未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的级配和厚度铺设护岸块石,导致部分岸坡在汛期被冲刷损坏。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导致了工程返工和工期延误。

问题:


  • 1.该承包商的行为违反了哪些法律法规或标准规范的原则性要求?

  • 2.作为项目建设单位(业主)的现场代表(建造师),发现此问题时,应如何处理?

  • 3.试述在港口与航道工程中,防治施工对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

考点解析:


1.核心考点一:工程质量责任与强制性标准

承包商的行为是典型的工程质量违规。

  • 违反《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了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不得偷工减料。
  • 违反《安全生产法》: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此处的质量隐患也可能演化为安全事故(如岸坡坍塌)。
  • 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相关水运工程施工规范中,对护岸结构的材料、规格、铺设方法等有强制性规定,必须严格执行。
  • 违反合同约定:施工合同通常明确要求承包人必须遵守规范,按图施工。


2.核心考点二:建设单位的项目管理职责

业主方建造师的职责是监督、协调,确保工程目标实现。

  • 立即制止:发现违规操作,应立即以书面形式(如监理通知单或工作联系单)通知监理单位和承包商,要求立即停止不合格部位的施工。
  • 调查与要求整改:会同监理、设计、施工四方对问题进行调查评估,明确质量问题范围和严重程度。要求承包商提交详细的整改方案,经监理和业主审批后实施。
  • 责任认定与处理:根据合同条款,明确由此产生的返工费用和工期延误由承包商承担。必要时,可依据合同进行违约处罚。
  • 报告与记录:将事件情况及处理过程向公司管理层报告,并做好所有相关文件的记录和归档,作为日后可能发生的索赔或争议的证据。
  • 加强后续监管:以此事件为戒,加强对后续施工质量的巡视和抽查力度,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3.核心考点三:水环境保护措施

港口航道工程毗邻水域,环保要求极其严格。

  • 防止悬浮物扩散:疏浚、抛填等作业时,采用防污帘(淤泥幕)包围施工区域,减少悬浮泥沙扩散。合理安排挖泥船位和抛泥路线。
  • 控制油污污染:施工船舶含油污水必须收集上岸,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严禁直接排入水体。加强机械设备维修保养,防止跑冒滴漏。
  • 生活污水与垃圾处理:船舶和陆域营地产生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应统一收集,运至岸上按规定处理。
  • 施工废水处理:混凝土养护废水、车辆冲洗废水等应设置沉淀池处理后回用或达标排放。
  • 化学品管理:严格管理油漆、燃料等化学品,防止泄漏入水。
  • 生态保护与补偿:避开鱼类产卵盛期等敏感时段施工。必要时采取人工增殖放流等生态补偿措施。

四、 综合案例分析专题

此类题目通常提供一个背景复杂的完整案例,要求考生运用多方面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真题例题示例:

长寿区某重要集装箱码头升级改造工程,需在原址拆除旧码头后建设新码头,工期紧,任务重。施工期间必须保证相邻泊位不少于50%的正常运营能力。工程涉及深水基坑开挖、大型沉箱预制与出运安装、旧码头结构拆除、以及复杂的管线迁改等工作。该区域地质复杂,且位于长江主航道边缘,通航安全压力大。

问题:


  • 1.试编制该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要点(不需全文,列出主要章节和核心内容)。

  • 2.针对“保证相邻泊位运营”的约束条件,分析本项目施工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

  • 3.如何在本项目中对大型沉箱安装施工进行风险管理?

考点解析:


1.核心考点一:施工组织设计的系统性编制

施工组织设计是项目实施的纲领性文件。

  • 工程概况与特点分析:清晰描述工程内容、规模、合同条件,重点分析本项目“边运营边施工”、“地质复杂”、“通航安全要求高”等特点和难点。
  • 施工总体部署:确定施工目标(质量、安全、工期、环保),划分施工阶段(如准备期、拆除期、基础施工期、主体结构施工期、安装调试期),规划施工总平面布置(特别是预制场、出运通道、临时码头、与运营区的隔离等)。
  • 主要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这是核心。需分项阐述旧码头安全拆除方案、深基坑支护与降水方案、沉箱预制、移运、浮游稳定计算、安装定位方案、以及保证相邻泊位安全的专项方案(如防撞、隔离措施)。
  • 施工进度计划:编制详细的网络计划,明确关键线路,处理好拆除与新建、各分项工程之间的逻辑关系,确保总工期。
  • 各项资源需求计划:包括劳动力、主要材料、船机设备(特别是大型起重船、打桩船、拖轮等)的需求与供应计划。
  • 各项管理保证措施:质量保证体系、安全保障措施(特别是防汛、防撞、水上作业安全)、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措施、成本控制措施、应急预案等。


2.核心考点二:复杂约束条件下的施工协调与安全保障

“保证相邻泊位运营”是最大的约束,带来多重挑战。

  • 挑战
    • 作业空间受限:施工区域与运营区域交叉,设备布置、材料堆放、交通组织困难。
    • 安全风险极高:施工活动(如起重、爆破拆除、船舶作业)可能对运营船舶、设施和人员构成威胁。
    • 相互干扰:施工噪声、粉尘、灯光可能影响运营效率;运营船舶的航行又会制约施工船舶的调动和作业。
    • 组织协调复杂:需要与码头运营方、海事部门、港调部门进行高频次、高难度的协调。
  • 应对策略
    • 物理隔离:设置坚固的隔离设施(如防撞桩、隔离网),明确划分施工区和运营区。
    • 时间错峰:与运营方协商,将高干扰性施工安排在运营低峰期或夜间进行。
    • 建立协同指挥系统:成立联合调度室,统一指挥施工船舶和运营船舶的航行与作业,确保信息通畅。
    • 制定专项安全协议:与运营方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双方安全责任和界面。
    • 加强预警与监护:在施工边界设置警示标志和监控设施,安排专人进行安全监护。


3.核心考点三:重大风险作业的风险管理流程

大型沉箱安装是典型的高风险作业,需系统化管理。

  • 风险识别:组织技术、安全、操作人员共同分析,识别从预制、移运、浮运到安装就位全过程中的所有潜在风险,如:沉箱预制裂缝、台车系统故障、溜放失控、浮运途中碰撞或沉没、着床时基底不平、安装位置偏差过大等。
  • 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的评估,确定重大风险源(如沉箱浮运稳定性和精确定位)。
  • 风险应对(措施制定)
    • 技术措施:进行详细的浮游稳定性计算和复核;选择经验丰富的施工队伍和性能优良的作业船舶;采用高精度的GPS-RTK等定位系统;对基床进行精确整平。
    • 管理措施: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对作业人员进行详细技术交底和安全培训;选择气象海况良好的窗口期作业;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
    • 监测与监控:全程监测沉箱的姿态、吃水、应力变化;指挥中心实时监控作业过程。
  • 风险监控与更新:在作业过程中,持续监控风险状况,如天气变化、设备状态等,及时调整作业计划或启动应急预案。作业完成后进行总结,更新风险数据库。
通过对以上四个专题的真题例题与考点解析的深入剖析,可以看出长寿区一级港口与航道工程建造师考试要求考生构建起一个从宏观经济决策、专业技术实践到法律法规管理的完整知识体系,并具备在复杂现实条件下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备考过程应注重理解而非记忆,强调联系而非孤立,通过模拟实战训练提升应试水平和执业能力。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