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铜川一级土木建筑造价工程师考试真题例题及考点解析的综合评述铜川市作为陕西省重要的能源和建材工业基地,其城市建设与土木工程发展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对于志在铜川地区执业的一级土木建筑造价工程师考生而言,深入理解考试的核心内容、把握命题规律,并结合当地工程实践进行备考,至关重要。需要明确的是,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为国家统一组织的执业资格考试,其真题具有高度的保密性,通常不会在考试结束后立即向社会公布完整的官方版本。
因此,我们所能接触和探讨的“真题”,多为通过考生回忆整理而形成的“回忆版”试题,其完整性和精确度可能存在一定偏差,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中提炼出高频考点和核心解题思路。基于对历年考试大纲和大量回忆版真题的分析,铜川考生在备考一级土木建筑造价工程师(土木建筑工程专业)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维度: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是理论基础,涉及法律法规、项目管理、经济等宏观知识,考查考生对造价全过程管理的系统性认识。建设工程计价是核心技能,聚焦于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量清单计价等,计算量大、规则性强,是考试的重中之重。再次,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土木建筑工程)科目,则直接考查工程地质、工程构造、工程材料、施工技术等专业技术知识,与铜川地区常见的边坡治理、地基处理、工业厂房建设等实务紧密相连。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是综合应用,通常以大型案例题的形式,将管理、计价、技术与计量等多科目知识融会贯通,考查考生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解析将围绕上述知识体系,结合考试常见题型,模拟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并进行深度的考点剖析与解题思路点拨,旨在帮助铜川考生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掌握有效的应试策略,提升实战能力。
一、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科目典型例题与解析

此科目侧重于考查考生对造价相关法规、管理制度和经济学原理的理解与应用,题型以单选题和多选题为主,虽不涉及复杂计算,但覆盖面广,需要准确记忆和深刻理解。

例题1(单项选择题):

根据《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下列情形中,属于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的是( )。

  • A. 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由同一单位编制
  • B. 投标人之间协商投标报价等实质性内容
  • C. 投标人之间约定中标人
  • D. 以上全部

考点解析:

本题核心考点是招投标法律法规中关于串通投标的认定。该知识点是管理科目的高频考点,对于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至关重要。选项A、B、C均是《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四十条明确列举的视为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的具体情形。
因此,正确答案为D。备考时,考生需熟记法律条文中的各种具体情形,并能准确区分“视为串通”与“属于串通”的细微差别。

例题2(多项选择题):

关于项目融资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 A. BOT方式中,私人部门在特许期内拥有项目所有权
  • B. TOT方式有利于盘活存量资产,为新建项目筹集资金
  • C. ABS方式是以项目所拥有的资产为基础进行融资
  • D. PFI方式的核心是公共服务提供的私营化
  • E. PPP模式强调政府与社会资本长期合作、利益共享

考点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项目融资模式的特点与区别。这是造价管理中的难点和重点。选项A错误,在BOT(建设-经营-移交)方式中,私人部门在特许期内通常只拥有经营权而非所有权,特许期结束后项目所有权移交政府。选项B、C、D、E的表述均符合TOT(移交-经营-移交)、ABS(资产证券化)、PFI(私人主动融资)和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基本特征。
因此,正确答案为B、C、D、E。考生需对各种融资模式的运作流程、权责关系、优缺点进行对比记忆。


二、 建设工程计价科目典型例题与解析

此科目是考试的难点和得分关键,涉及大量的计算规则、计价依据和方法。考生必须熟练掌握《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及相关定额。

例题3(计算题-工程量清单编制):

某铜川地区办公楼基础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垫层底宽1.5米,挖土深度2.0米,基础总长度100米,土壤类别为普通土,工作面宽度每边0.3米,放坡系数为0.33。试计算该基础土方开挖的工程量。

考点解析:

本题直接考查土方工程量计算,这是计价科目和案例科目的基础。解题关键在于明确开挖断面尺寸和适用公式。

  • 解题思路:

  • 1.确定挖土底宽:基础垫层底宽 + 两侧工作面宽度 = 1.5 + 0.3×2 = 2.1米。

  • 2.确定挖土上口宽:底宽 + 2 × 放坡宽度 = 2.1 + 2 × (2.0 × 0.33) = 2.1 + 1.32 = 3.42米。

  • 3.计算挖土断面面积:梯形面积公式,(上底 + 下底) × 高 ÷ 2 = (3.42 + 2.1) × 2.0 ÷ 2 = 5.52 平方米。

  • 4.计算土方体积:断面面积 × 长度 = 5.52 × 100 = 552 立方米。

因此,该基础土方开挖工程量为552立方米。考生务必牢记放坡、工作面等条件下的土方计算公式,这是铜川地区基坑、基槽工程中的常见计算。

例题4(综合应用题-工程量清单计价):

根据某项目的工程量清单,其中一项“实心砖墙”的项目编码为010401003001,工程量为200m³,综合单价分析表显示:人工费为80元/m³,材料费为300元/m³(其中标准砖消耗量为550块/m³,单价0.5元/块),机械费为10元/m³,管理费费率为人材机费用之和的12%,利润费率为人材机管费用之和的7%,增值税税率为9%。若施工期间,标准砖的市场价格上涨至0.6元/块,试计算由于材料价格变化,该项清单项目需要调整的价款差额。

考点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综合单价的组成以及价格调整的计算。这是合同价款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 解题思路:

  • 1.计算原综合单价中的材料费(标准砖部分):550块/m³ × 0.5元/块 = 275元/m³。

  • 2.计算原综合单价中除标准砖外的材料费:300 - 275 = 25元/m³。

  • 3.计算新材料费(标准砖部分):550块/m³ × 0.6元/块 = 330元/m³。

  • 4.计算新综合单价中的材料费总额:330 + 25 = 355元/m³。

  • 5.计算材料费差额:(355 - 300)= 55元/m³。

  • 6.计算需要调整的管理费、利润和税金。由于题目只问由于材料价格变化导致的价款差额,通常需要考虑其对后续取费的影响。调整价款 = 材料费差额 × (1 + 管理费率) × (1 + 利润率) × (1 + 税率) × 工程量。
  • 调整价款 = 55 × (1 + 12%) × (1 + 7%) × (1 + 9%) × 200 = 55 × 1.12 × 1.07 × 1.09 × 200 ≈ 14396.65元。

因此,需要调整的价款差额约为14396.65元。此题要求考生清晰理解综合单价的构成和价差调整的计算逻辑。


三、 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土木建筑工程)科目典型例题与解析

此科目与工程实践联系最为紧密,尤其对于铜川这样的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工程地质、施工技术等内容的考查更具实际意义。

例题5(单项选择题):

对于铜川地区常见的黄土边坡,下列边坡治理措施中,优先考虑的是( )。

  • A. 重力式挡土墙
  • B. 锚杆支护
  • C. 削坡减载
  • D. 抗滑桩

考点解析:

本题结合工程地质边坡治理技术,具有地域针对性。黄土具有垂直节理发育、遇水易湿陷的特性。对于黄土边坡,首要原则是“治坡先治水”,但选项未涉及排水。在结构措施上,削坡减载是通过降低边坡高度和坡度,从根本上减小下滑力,是经济且有效的首选措施。重力式挡土墙(A)适用于高度不大的边坡;锚杆支护(B)和抗滑桩(D)多用于下滑力较大、情况较复杂的边坡,成本较高。
因此,从安全和经济性综合考量,优先考虑C选项。考生需掌握不同岩土特性及对应的处治方法。

例题6(多项选择题):

关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下列技术措施中,旨在控制温度裂缝的有( )。

  • A. 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
  • B. 减少水泥用量,掺加粉煤灰等掺合料
  • C. 采用分层浇筑法,设置后浇带
  • D. 在混凝土内部预埋冷却水管
  • E. 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保持表面湿润

考点解析:

本题考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大体积混凝土因水泥水化热导致内外温差过大,易产生温度裂缝。控制措施主要从减少水化热、加速散热和加强养护三个方面入手。选项A(选用低热水泥)和B(减少水泥用量)是从源头减少水化热。选项C(分层浇筑、后浇带)和D(预埋冷却水管)是为了加速内部热量的散发。选项E(加强养护)主要是控制表面干缩裂缝,同时对防止表面温度骤降也有作用,因此也属于控制温度裂缝的范畴。故所有选项A、B、C、D、E均正确。此知识点是工业建筑基础、设备基础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关键。


四、 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科目典型例题与解析

案例分析科目是四科中最具综合性和挑战性的一科,通常以大型背景资料题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在有限时间内识别问题、分析条件、进行计算和决策。

例题7(综合案例题):

某铜川工业厂房项目,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了固定单价合同。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 事件1:因地质条件与勘察报告不符,遇到软弱下卧层,导致基础开挖深度增加2米。
  • 事件2:应建设单位要求,对厂房内部隔墙布局进行了设计变更,增加了部分墙体工程量。
  • 事件3:由于夏季连续暴雨,导致现场停工5天,并造成部分已进场材料受损。

问题:

  1. 针对事件1,施工单位应如何提出费用和工期索赔?说明理由。
  2. 针对事件2,该项变更应如何计价?
  3. 针对事件3,施工单位能否就停工损失和材料损失提出索赔?说明理由。

考点解析:

本案例综合考查合同价款调整施工索赔的处理原则,是案例考试的绝对核心。

  • 问题1解析: 事件1属于业主风险。地质条件与勘察报告不符,是建设单位应承担的风险。基础开挖深度增加,属于工程变更,施工单位有权就增加的土方开挖、支护、排水等工作量,依据合同单价或重新组价提出费用索赔
    于此同时呢,由于此项变更影响了关键线路工期,可提出工期索赔
  • 问题2解析: 事件2是建设单位直接要求的设计变更。对于变更增加的墙体工程量,其计价原则是:合同中有相同或相似项目的,参照合同单价;没有的,由施工单位提出适当的单价,经建设单位确认后执行。
  • 问题3解析: 事件3需区分情况。夏季连续暴雨通常被视为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可以预见的异常恶劣气候条件,因此导致的停工5天,施工单位一般只能索赔工期,不能索赔费用(除非合同另有约定)。而对于材料损失,需要看合同约定的材料风险承担范围。若材料已由施工单位采购并运抵现场,则其保管责任通常转移至施工单位,因此材料损失一般由施工单位自行承担,不能向建设单位索赔。

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必须熟练掌握《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中的相关条款,并能准确界定风险责任的归属。


五、 备考策略与答题技巧

基于以上例题分析,为铜川考生提出以下备考建议:

  • 构建知识体系: 切忌零散记忆,应将管理、计价、技术与计量三门基础课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系统框架,这对解答案例分析题至关重要。
  • 紧扣大纲和教材: 考试命题严格依据考试大纲和官方指定教材。所有复习都应围绕教材展开,确保覆盖所有考点。
  • 强化计算能力: 计价和案例科目计算量大,必须通过大量练习来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重点掌握工程量计算规则、清单计价、价款结算、索赔计算等。
  • 理论联系实际: 结合铜川地区的地质特点(如黄土、边坡)、常见的工程类型(工业厂房、道路、治理工程)来理解技术计量科目的内容,能加深记忆,提高解题灵活性。
  • 研究历年真题(回忆版): 虽然无法获取完整真题,但研究回忆版真题可以准确把握命题风格、高频考点和难度水平,使复习更有针对性。
  • 掌握答题技巧:
    • 客观题: 善于使用排除法、比较法。对于多选题,宁缺毋滥,没有十足把握的选项不选。
    • 案例题: 仔细审题,找出关键信息;计算步骤清晰,列出公式和过程,即使最终结果有误,过程分也可能拿到;答题要点明确,条理清晰。

一级土木建筑造价工程师考试是一场对知识、技能、毅力和心态的综合考验。对于铜川考生而言,立足国家考试要求,结合本地工程实践,进行系统、深入的备考,是成功通过考试的不二法门。通过剖析典型例题,深入理解考点背后的原理和逻辑,并辅以持之以恒的练习,考生定能夯实基础,提升应试能力,最终顺利通过考试,为铜川乃至更广阔领域的土木建筑事业发展贡献专业力量。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