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一级土木建筑造价工程师考试真题例题及考点解析综合评述山东作为我国的经济与建筑大省,其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尤其是在土木建筑专业领域,始终保持着高度的专业性与实践性,紧密对接国家最新规范与地方工程实际。考试内容不仅深度考察考生对造价管理、工程计价、技术与计量等核心理论体系的掌握程度,更着重检验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复杂工程场景,解决实际造价问题的综合能力。真题的命题风格体现出“基础与前沿并重、计算与识图结合、法规与实操交融”的鲜明特点。考点覆盖全面,从基本的工程构造识图、工程量清单计算规则,到复杂的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结算以及全过程造价管理,均有涉及。尤其注重对《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等核心权威文件的精准理解和灵活运用。对考生而言,深入剖析历年真题是把握命题规律、洞察核心考点、优化备考策略的最有效途径。
下面呢将通过典型例题的深入解析,系统梳理关键知识体系,为考生提供具有实战价值的备考指引。
一、 建筑工程构造与识图此部分是考试的基石,几乎所有计量与计价题目都建立在能够准确识读施工图的基础上。考题常通过给出剖面图、平面图或节点详图,要求考生辨识构件、理解工艺做法,并据此进行工程量计算。

真题例题示例:

某办公楼基础施工图显示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基础底面标高为-2.500m,土壤类别为三类土。基础平面布置图和剖面图标注了基础尺寸、垫层尺寸及厚度。问题:1) 依据《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列出计算该独立基础混凝土工程量时应考虑的组成部分。2) 计算该独立基础的挖土方工程量(需考虑工作面及放坡)。

考点解析:


1.混凝土工程量计算:此题考察对计算规则的熟悉程度。独立基础混凝土工程量应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和伸入承台基础的桩头所占体积。但需特别注意,垫层不属于基础本体,应单独列项计算。
因此,答案中应明确区分“独立基础”和“垫层”两个子项。


2.土方工程量计算:这是造价考试中的经典计算题型,综合性强。

  • 考点一:开挖深度。从基础底面标高(-2.500m)推算至室内地坪标高(通常为±0.000m),确定开挖深度H=2.5m。
  • 考点二:土壤类别。三类土的放坡起点深度、放坡系数与
    一、二类土不同,直接影响计算结果。
  • 考点三:工作面宽度。混凝土基础支模板,需在基础底部周边增加工作面,宽度需根据定额或规范规定取值(如300mm)。
  • 考点四:放坡系数。开挖深度超过放坡起点深度(三类土通常为1.5m)时,需计算放坡工程量。需根据土壤类别和开挖方式(人工或机械)确定放坡系数K。
  • 计算公式:挖土方体积 V = (A + 2C + KH)(B + 2C + KH)H + (1/3)K²H³。其中A、B为基础底宽,C为工作面宽度,K为放坡系数,H为挖土深度。考生必须熟练掌握此公式及其应用条件。

二、 建筑工程计量计量规则是造价工程师的核心技能,考试中比重极大。要求考生对《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中的计算规则烂熟于心,并能应对各种边界情况和复杂组合。

真题例题示例:

某建筑屋面如图所示,设计为水泥珍珠岩找坡,最薄处30mm,坡度i=2%。屋面平面尺寸为30m x 15m。问题:计算该屋面找坡层的平均厚度及总体积。

考点解析:


1.找坡层平均厚度计算:这是屋面工程中的常见考点。对于双向找坡(材料找坡),平均厚度的计算是关键。

  • 公式:平均厚度 = 最薄处厚度 + (坡度比例 × 坡面长度的一半)。
  • 计算:首先确定坡度i=2%的含义,即每100米长度,高度差为2米。坡面长度需取找坡方向的平均长度。对于矩形屋面双向找坡,通常取屋面宽度方向跨度L的一半。本题中,假设找坡方向为15m宽的方向,则坡面长度L=15m。平均厚度 = 0.03m + (2% × 15m / 2) = 0.03m + (0.02 × 7.5m) = 0.03m + 0.15m = 0.18m。
  • 易错点:混淆坡度比例与角度,未能正确理解“坡面长度的一半”这一概念。


2.找坡层体积计算:在得出平均厚度后,体积计算就变得简单。

  • 公式:体积 = 屋面水平投影面积 × 平均厚度。
  • 计算:体积 V = 30m × 15m × 0.18m = 81m³。

此题型考察考生对规范中计量规则的细节把握和数学应用能力。


三、 工程计价与清单编制此部分涵盖从定额套用、人材机价差调整到综合单价分析、招标控制价与投标报价编制的全过程,是考试的重中之重,也是难点。

真题例题示例:

根据给定的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如“砌筑页岩多孔砖墙,墙厚240mm”)、山东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当期市场价格信息(水泥、砂、砖、人工单价等)以及费用定额(管理费率、利润率等)。问题:1) 计算该清单项目的综合单价。2) 若招标文件规定材料价格风险幅度为±5%,基准单价为300元/千块,施工期间砖实际采购价为330元/千块,试问结算时如何调整。

考点解析:


1.综合单价计算:

  • 步骤一:套用定额。找到对应子目,得到完成单位工程量所需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消耗量
  • 步骤二:计算人材机费用。人工费 = Σ(人工工日消耗量 × 人工单价);材料费 = Σ(各种材料消耗量 × 相应材料单价);机械费 = Σ(机械台班消耗量 × 机械台班单价)。此步骤核心是区分“消耗量”(定额给定)和“单价”(当期市场信息或定价)。
  • 步骤三:计算管理费和利润。通常以“人工费+施工机具使用费”或“人工费”为取费基数,乘以给定的费率进行计算。山东省的计价程序有明确规定,考生必须掌握。
  • 步骤四:汇总综合单价。综合单价 = 人工费 + 材料费 + 施工机具使用费 + 管理费 + 利润。计算结果需考虑单价的小数位保留规则。


2.材料价格风险调整:这是合同价款管理中的核心考点,涉及《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相关条文。

  • 判断风险幅度:计算价格波动幅度。(330 - 300) / 300 × 100% = 10%,超出了合同约定的±5%的风险幅度。
  • 计算调整值:通常只对超出风险幅度的部分进行调整。基准价300元,风险幅度上限为300 × (1+5%) = 315元。实际价330元超过了315元,则结算时,发包人应承担的超支部分为:330 - 315 = 15元/千块。
    因此,在结算中,砖的材料单价应按315元进入综合单价,或对超出部分的15元/千块进行单独价差调整。
  • 此考点要求考生深刻理解风险分担原则和具体的调整计算公式。

四、 建设项目投资估算与财务评价本部分内容宏观,侧重于决策和设计阶段的造价确定与控制,考查计算能力和对评价指标的理解。

真题例题示例:

某拟建项目建设期2年,总投资3000万元,分年投入比例为第一年40%,第二年60%。项目运营期10年,预计年均营业收入1000万元,年均经营成本400万元。期末回收固定资产残值200万元,回收流动资金300万元。行业基准收益率为10%。问题:1) 计算项目运营期各年的净现金流量。2) 计算项目静态投资回收期。3) 试计算项目财务净现值(FNPV)并判断项目可行性。

考点解析:


1.现金流量表编制:考生需清晰划分计算期(建设期+运营期),准确识别各年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

  • 建设期:只有现金流出(投资)。第1年:3000万×40%=1200万;第2年:3000万×60%=1800万。
  • 运营期:第3年至第12年。现金流入:营业收入、回收残值、回收流动资金(仅最后一年)。现金流出:经营成本。净现金流量(NCF)= 现金流入 - 现金流出。
    因此,第3-11年:NCF = 1000 - 400 = 600万元;第12年:NCF = 1000 - 400 + 200 + 300 = 1100万元。


2.静态投资回收期(Pt)计算:

  • 原理:累计净现金流量首次为零或正值的年份。
  • 计算:
    • 建设期末(第2年末)累计净现金流:-1200 -1800 = -3000万元。
    • 第3年末:-3000 + 600 = -2400万元
    • 第4年末:-2400 + 600 = -1800万元
    • 第5年末:-1800 + 600 = -1200万元
    • 第6年末:-1200 + 600 = -600万元
    • 第7年末:-600 + 600 = 0万元
  • 因此,静态投资回收期 Pt = 7 - 1 + | -600 | / 600 = 6 + 1 = 7年(或直接看出第7年末刚好收回投资)。


3.财务净现值(FNPV)计算与可行性判断:

  • 公式:FNPV = Σ(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 × (1 + i_c)^-t),其中i_c为基准收益率。
  • 计算:这是一个折现过程,计算量较大。需将各年净现金流量(包括负的投资和正的收益)折现到第0年(建设期初)再求和。FNPV = -1200/(1+10%)^1 -1800/(1+10%)^2 + 600/(1+10%)^3 + ... + 600/(1+10%)^11 + 1100/(1+10%)^12
  • 判断:若计算出的FNPV ≥ 0,表明项目收益率达到或超过基准水平,项目财务上可行;若FNPV < 0,则不可行。此考点要求熟练掌握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并能灵活运用复利系数表或计算器功能。

五、 合同价款管理与工程结算该部分内容与实践紧密结合,考查考生运用合同条款解决结算争议的能力。

真题例题示例:

某固定单价合同工程,招标工程量清单中“花岗岩楼地面”工程量为1000m²。施工过程中,由于设计变更,该项工程量实际完成1200m²。合同约定:工程量增加超过15%时,超过部分的综合单价应予调低,调价系数为0.9。原综合单价为500元/m²。问题:计算该项“花岗岩楼地面”工程的结算价款。

考点解析:

此题为典型的工程量偏差引起的合同价款调整问题,核心是掌握规范规定的调价原则。

  • 步骤一:确定工程量偏差幅度。 (1200 - 1000) / 1000 = 20% > 15%,因此触发了对超过15%以上部分的调价机制。
  • 步骤二:划分工程量区间。
    • 原工程量1000m²的115%以内部分:1000 × (1 + 15%) = 1150 m²。这部分工程量仍执行原综合单价500元/m²。
    • 超过1150m²的部分:1200 - 1150 = 50 m²。这部分工程量的综合单价需要调整,新单价 = 原单价 × 调价系数 = 500 × 0.9 = 450元/m²。
  • 步骤三:分段计算结算价款。
    • 1150 m²的价款:1150 × 500 = 575,000元
    • 50 m²的价款:50 × 450 = 22,500元
    • 该项工程结算总价款 = 575,000 + 22,500 = 597,500元
  • 易错点:错误地将全部1200m²工程量都进行调整,或者错误地以超出原工程量1000m²的部分(200m²)全部进行调整,而未考虑15%的界限。必须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超过15%以上部分”进行计算。
通过对以上五大核心板块典型真题的解析可以看出,山东一级土木建筑造价工程师考试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理论根基、熟练的计算能力、精准的规则理解和灵活的实际应用能力。备考过程中,切忌死记硬背,应通过大量练习真题和模拟题,深入理解每一个考点背后的原理和规范依据,构建起系统化的知识网络和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框架,从而在考试中能够从容应对各种挑战。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