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表

综合评述山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水源涵养区,其水利工程建设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一级水利工程造价工程师考试,是衡量专业技术人员在水利工程造价领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关键标尺。针对山南地区而言,考试内容不仅涵盖通用的水利工程造价知识体系,更会紧密结合高海拔、生态脆弱区、特殊地质条件等地域特点,考察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题例题是备考过程中最宝贵的资源,通过对典型真题的深入剖析,考生能够精准把握命题规律、高频考点以及能力要求。考点解析则旨在帮助考生构建系统化的知识网络,理解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和应用场景,从“知其然”上升到“知其所以然”的层面。本文旨在通过模拟具有山南地域特色的真题例题,进行详尽的考点解析,不仅讲解解题步骤,更深入挖掘题目背后的理论支撑、规范依据和实务考量,为考生提供一份兼具深度和广度的备考指南,助力其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并为未来投身于山南乃至全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水利工程设计概算编制与审查
此部分是考试的核心与基础,贯穿于造价工作的全过程,涉及大量的计算、定额套用和费用构成理解。
例题模拟:
某山南地区中型水库工程,大坝为粘土心墙坝,坝高55米。已知工程所在地海拔3800米,年平均气温较低。根据设计图纸及地质资料,坝基开挖需进行深厚覆盖层处理,采用混凝土防渗墙方案,墙厚0.8米,平均深度35米。请计算该混凝土防渗墙的概算单价(不考虑增值税)。已知条件:人工预算单价按高原地区调整系数计取;主要材料预算价格:P.O 42.5水泥550元/吨,中砂120元/m³,碎石110元/m³,水5元/m³(已考虑高山取水难度);机械台时费按相关定额规定调整。施工方法为液压铣槽机成槽,泥浆护壁,导管法浇筑水下混凝土。
考点解析:
1. 定额的准确套用与理解: 本题的关键在于正确套用“深层混凝土防渗墙”的相关定额子目。考生需要明确,液压铣槽机成槽与传统的冲击钻、抓斗成槽在工效、机械配置和费用上存在显著差异,必须选择对应的先进工法定额。定额中通常已包含成槽、清孔、泥浆制备与循环、混凝土浇筑等全部工作内容。
2. 高原地区费用调整: 山南地区的高海拔和低温特点是必考点。本题明确要求考虑人工高原调整系数,考生需根据考试提供的《编规》或附录,查取海拔3800米对应的人工降效系数,对定额中的人工工时进行上调。
于此同时呢,机械台时费也需考虑高原降效,对柴油发动机等动力机械的台班费乘以规定的调整系数。
3. 基础单价计算: 这是构成工程单价的基础。本题已给出主要材料预算价格,但考生需注意材料价格是否已包含运至工地的全部费用(如采购、运输、保险、保管等)。对于混凝土防渗墙,需要根据设计标号,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材料费。
- 根据配合比计算水泥、砂、石、水的用量。
- 材料费 = Σ(材料用量 × 材料预算价格)。
4. 工程单价计算: 在套用定额后,进行单价分析。
- 人工费 = 定额人工工时 × 调整后的人工预算单价。
- 材料费 = 定额材料消耗量 × 材料预算价格 + 混凝土材料费(根据定额混凝土消耗量计算)。
- 机械使用费 = 定额机械台时 × 调整后的机械台时费。
- 其他直接费、间接费、利润、税金等按《编规》规定的取费基数和费率计取(本题要求不计税金)。
5. 特殊地质条件考量: 题目中“深厚覆盖层”暗示可能遇到复杂地层,如孤石、漂石等,若定额工作内容未完全包含处理这些异常情况的费用,可能需另行考虑或套用补充定额,这考察了考生对工程实际和定额适用性的理解深度。
二、 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
此部分侧重考察对法律法规、合同条款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尤其是在履约过程中处理变更、索赔等问题的能力。
例题模拟:
某山南地区河道治理工程采用公开招标方式。招标文件中工程量清单“生态护坡”项目特征描述为“采用预制混凝土空心砖护坡,砖内客土植草”。中标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项目所在地天然级配的砂砾石料场因环保政策被关停,最近的可利用料场运距增加60公里。施工单位据此向业主提出索赔,要求补偿增加的运输费用。
除了这些以外呢,在植草季节,因业主提供的草籽品种不适应高寒气候导致大面积死亡,施工单位要求业主承担重新采购草籽和补种的费用。请问:(1)砂砾石料场运距增加的费用索赔是否成立?为什么?(2)草籽死亡导致的费用索赔是否成立?为什么?
考点解析:
1. 承包商风险与业主风险的界定: 这是处理索赔问题的核心原则。
- 对于问题(1):砂砾石料是常规建筑材料,其采购和运输风险通常由承包商在投标报价时充分考虑,属于承包商风险。除非招标文件明确指定了唯一料场,且该料场因非承包商原因无法使用,否则因外部政策(环保关停)导致运距增加,一般视为承包商应预见的商业风险,索赔通常不成立。承包商应在投标前进行详细的现场调查和市场询价。
- 对于问题(2):草籽品种由业主提供,其质量要求(包括适应性)应由业主负责。项目位于山南高寒地区,草籽必须具备抗寒耐瘠薄特性。业主提供的草籽不适应环境而死亡,属于业主提供的材料不符合合同要求,由此造成的返工损失应由业主承担。
因此,这项索赔成立。
2. 合同文件优先顺序与项目特征描述: 处理此类问题需引用合同条款。通常合同文件会约定优先解释顺序,如中标通知书、投标函、专用合同条款、通用合同条款、技术标准、图纸、已标价工程量清单等。项目特征描述是工程量清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报价和履约的依据。草籽品种作为项目特征的一部分,其责任方明确。
3. 索赔程序与证据: 即使索赔成立,施工单位也需按照合同约定的程序,在规定时限内发出索赔意向通知,并附上详细的索赔报告和支撑证据,如料场关停的官方文件、运距变化的计算、草籽死亡的现场记录和检测报告等。此题虽未要求写出程序,但理解程序是正确分析的前提。
三、 工程计量与支付
此部分考察对工程量计算规则、支付条款的掌握程度,要求细致、准确。
例题模拟:
某山南地区引水隧洞工程,合同约定隧洞开挖工程量按设计开挖轮廓线计算,不计超挖量。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量按设计需要喷射的面积乘以厚度以体积计算。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围岩破碎,实际开挖轮廓线不平整,导致实测喷射混凝土工程量比按设计轮廓线计算的工程量增加了25%。施工单位要求按实测工程量进行支付。请问监理工程师应如何处理?
考点解析:
1. 计量规则的法律效力: 合同约定的计量规则是工程计量的最高准则。本题合同明确约定“按设计开挖轮廓线计算,不计超挖量”,这意味着无论实际超挖多少,开挖和与之相关的支护工程量都应以设计图纸为准。这是风险分配的体现,将超挖引起的成本增加风险转移给了承包商。
2. “按设计需要喷射的面积”的理解: 对于喷射混凝土,关键是对“设计需要喷射的面积”的解释。通常,这指的是设计图纸上标明的隧洞洞壁表面积,是基于设计开挖线计算的。
因此,即使实际表面不平整,计量基础仍是设计值。
3. 变更与索赔的触发条件: 如果实际围岩条件与招标时地质资料揭示的情况有重大差异,属于“不利物质条件”,承包商可以依据合同条款(如99版FIDIC或2013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提出索赔或工程变更。但这不是简单的工程量争议,而是需要证明业主提供的地质资料存在重大失误或未披露已知风险。监理工程师应首先驳回按实测工程量支付的请求,然后建议施工单位如认为围岩条件属“不利物质条件”,则应按合同约定的变更程序另行提出申请,并附上详细的地质证明资料。
4. 山南地区特殊地质的考量: 山南地区地质构造复杂,隧洞施工易遇到断层、涌水等,此题隐含了对高地应力、岩爆等特殊地质现象引发超挖的责任界定问题的考察,要求考生具备更全面的知识。
四、 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
此部分属于综合性、宏观性内容,考察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理念和方法。
例题模拟:
针对山南地区某拟建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请你从全过程造价管理的角度,论述在投资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决算各阶段,应分别采取哪些主要措施来控制工程造价,并特别说明如何考虑该地区生态保护的高要求对造价的影响。
考点解析:
1. 全过程造价管理思想: 要求考生系统阐述各阶段控制重点,体现“前期控制是关键”的理念。
- 投资决策阶段: 重视可行性研究的深度和准确性。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选,充分考虑高海拔施工的工效降低、材料运输成本增加、有效施工期短等因素。科学确定项目规模和建设标准。
- 设计阶段: 推行限额设计和标准化设计。优化设计方案,如坝型选择、建材就地取材可能性等。加强地质勘察,减少施工阶段的设计变更。
- 招投标阶段: 编制严密、清晰的招标文件和工程量清单,减少合同漏洞。选择合理的合同计价方式(如单价合同),引入有实力的承包商。
- 施工阶段: 严格审核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控制变更费用。做好工程计量与支付,防止超付。加强材料与设备的价格管理。
- 竣工决算阶段: 全面汇集整理造价资料,准确编制竣工决算,分析概算执行情况,为后续项目积累数据。
2. 生态保护对造价的专项影响分析: 这是贴合山南地区特点的加分项。
- 增加专项费用: 必须在概算中足额计列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专项投资。包括植被恢复、野生动物保护措施、水质监测、施工期污水处理、表土剥离与利用等费用。
- 影响方案选择: 生态红线可能限制料场、渣场、施工道路的选址,导致运距增加或需要更环保但成本更高的方案(如桥梁代替路基)。
- 施工工艺与工期: 为减少生态干扰,可能要求采用低噪声、低振动设备,避开动物繁殖期施工等,这些都可能增加成本和影响工期。
- 全生命周期成本: 不能仅追求建设期成本最低,要选择生态友好、利于长期维护的方案,虽然初期投资可能稍高,但能降低后期环境治理成本和运营风险。
通过对以上四个核心板块的真题模拟与深度解析,考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山南一级水利工程造价工程师考试不仅要求熟练掌握通用的造价知识、定额和规范,更强调将理论知识与高原、高寒、生态脆弱等地域实际相结合,具备分析、判断和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备考过程中,应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格外关注与西部地区、生态工程相关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和典型案例,方能做到胸有成竹,应对自如。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