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表

关于河源二级水利工程造价工程师考试真题例题及考点解析的综合评述河源二级水利工程造价工程师考试是广东省针对水利工程造价专业技术人员设立的重要职业水平评价考试,其命题紧密围绕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旨在考查考生在工程造价的编制、审核、管理和控制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考试内容不仅涵盖水利工程造价的基础理论、计价依据、费用构成等核心知识,还紧密结合当前行业发展趋势,注重对工程量清单计价、BIM技术应用、全过程造价管理等实践技能的考查。真题例题通常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和地域特色,常以广东省及河源地区常见的中小型水库、堤防、灌区、水土保持等工程为背景,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计算能力、精准的识图能力以及灵活运用定额和规范的能力。考点解析则深入剖析命题思路、知识要点和常见误区,对于考生把握复习重点、提升应试技巧具有极高的指导价值。通过对历年真题的深入研习,考生能够系统性地构建知识体系,精准定位自身薄弱环节,从而在备考过程中有的放矢,有效提升通过考试的几率。水利工程造价构成与计算
该部分是考试的核心基础,涉及工程总投资的组成、建筑安装工程费的计算、设备购置费的确定等。考题形式多为选择题和计算题,要求考生对费用构成有清晰的理解和准确的计算能力。
例题1:某河道整治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浇筑护坡,已知C25混凝土定额消耗量为1.02 m³/m³,商品混凝土到场价为350元/m³。试计算该混凝土的预算单价(不含措施费、规费和税金)。
考点解析:
- 考核核心:材料预算价格的计算。材料费是建筑安装工程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计算必须准确。本题重点考查对材料预算单价公式的应用。
- 知识要点:材料预算价格 = (材料原价 + 运杂费) × (1 + 运输损耗率) × (1 + 采购保管费率)。本题中,商品混凝土的到场价已经包含了原价、运杂费以及可能的损耗,因此可直接将其作为“材料原价”参与计算。但需注意,定额消耗量中已包含施工操作损耗,因此在计算单位工程量材料费时,只需用定额消耗量乘以材料预算单价即可,无需再额外考虑损耗。
- 解题思路:该混凝土的预算单价即为消耗量乘以到场价。计算式为:1.02 m³/m³ × 350元/m³ = 357元/m³。此题陷阱在于考生可能会纠结于是否要再次计算采购保管费等,但题目给定的“到场价”通常可视作已包含所有至工地仓库前的费用,直接使用即可。
- 常见误区:混淆材料原价与到场价;错误地重复计算损耗率;未能理解定额消耗量的含义。
例题2: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其建筑安装工程费为2000万元,设备购置费为500万元。根据现行《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试计算该工程的独立费用(暂不考虑价差预备费和建设期利息)。
考点解析:
- 考核核心:水利工程项目总投资的构成,特别是独立费用的计算基数。
- 知识要点:水利工程总投资由工程部分、移民和环境部分构成。工程部分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购置费、独立费用和预备费。独立费用包括建设管理费、工程建设监理费、科研勘测设计费等,其计算通常以“建筑安装工程费”与“设备购置费”之和作为取费基数,再乘以相应的费率。
-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计算独立费用,但并未提供具体费率。
因此,此题更可能是考查考生对独立费用计算基数的掌握。正确答案应指出:独立费用 = (建筑安装工程费 + 设备购置费) × 相应的费率。计算基数为2000 + 500 = 2500万元。具体数值需要根据题目提供的费率表进行计算。 - 常见误区:误将独立费用的计算基数仅认为是建筑安装工程费,遗漏了设备购置费。
该部分强调应用能力,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要求考生能够熟练识读施工图纸,依据《水利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准确计算工程量,并完成综合单价的分析与计算。
例题:根据给定的某灌区渠道断面施工图(示意图显示渠底宽2m,边坡系数1:1.5,渠深2.5m,渠长100m),请计算该渠道土方开挖的工程量(清单工程量)。
考点解析:
- 考核核心:水利工程土方开挖工程量的计算规则,特别是清单工程量与定额工程量的区别。
- 知识要点:根据《水利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土方开挖的清单工程量应按设计图示轮廓尺寸计算的有效自然方体积计量。这意味着不应计算放坡和工作面增加的开挖量,这些损耗应包含在综合单价中。
- 解题思路:首先确定渠道开挖后的断面是一个梯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为:S = (上底 + 下底) × 高 / 2。
- 渠底宽度(下底)b = 2m。
- 渠道深度 h = 2.5m。
- 边坡系数1:1.5表示每下降1m,水平方向放出1.5m。
因此,单侧放坡水平宽度 = 1.5 × 2.5 = 3.75m。 - 渠顶宽度(上底)B = 渠底宽 + 2 × 单侧放坡水平宽度 = 2 + 2 × 3.75 = 9.5m。
- 开挖断面面积 S = (2 + 9.5) × 2.5 / 2 = 14.375 m²。
- 清单工程量 V = 断面面积 × 渠道长度 = 14.375 m² × 100m = 1437.5 m³。
- 常见误区:错误地将放坡增加的工程量计入清单工程量;混淆梯形断面的上底和下底;计算单位错误。
定额是造价计算的基石。该部分考查考生对《广东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概算定额》、《广东省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预算定额》等本地定额的熟悉程度,特别是对定额说明、工作内容、以及换算方法的掌握。
例题:某堤防工程采用M7.5水泥砂浆砌石挡墙,但定额子目中仅为M5.0水泥砂浆砌石。已知M5.0砂浆单价为280元/m³,M7.5砂浆单价为300元/m³,定额中砂浆的消耗量为0.35 m³/每立方米砌体。试计算换算后的定额基价差。
考点解析:
- 考核核心:定额材料的换算。当设计要求的材料强度、规格、型号与定额子目不一致时,需进行换算。
- 知识要点:定额换算的原则是“换价不耗量”,即只调整材料的预算价格,而不改变定额中规定的材料消耗量数量。换算后的基价 = 原定额基价 + (换入材料单价 - 换出材料单价) × 定额消耗量。
- 解题思路:
- 换出材料(M5.0砂浆)费用:280元/m³ × 0.35 m³ = 98元。
- 换入材料(M7.5砂浆)费用:300元/m³ × 0.35 m³ = 105元。
- 定额基价差 = 105元 - 98元 = +7元(每立方米砌体)。
- 常见误区:试图调整定额消耗量;忽略“换价不耗量”的基本原则;计算过程中单位不统一。
此部分内容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考查考生在工程实施阶段处理价款调整、变更、索赔等问题的能力,涉及《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等的内容。
例题:某水利工程施工合同约定,钢材价格波动超过±5%时,超出部分可进行价差调整。投标报价时钢材基准价为4000元/吨,施工期间某月钢材信息价为4500元/吨。该工程钢材用量为100吨。试计算本月钢材价差调整金额。
考点解析:
- 考核核心:物价波动引起的价格调整计算,通常采用价格指数调整法或造价信息调整法。本题属于后者。
- 知识要点:首先计算价格波动幅度,判断是否达到调价条件。然后计算超出风险幅度(±5%)的部分,此部分方可进行调整。
- 解题思路:
- 计算价格波动比例:(4500 - 4000) / 4000 × 100% = 12.5%。此值已超过5%的风险幅度,需调整。
- 计算可调整的价格差:实际价与基准价的差额为500元/吨。但发包人只承担超出5%部分的风险。基准价的5%为4000 × 5% = 200元/吨。
因此,可调整的价差为:500 - 200 = 300元/吨(因为上涨,所以是发包人向承包人补偿)。 - 计算总调整金额:300元/吨 × 100吨 = 30,000元。
- 常见误区:错误地将全部价差500元/吨都纳入调整范围;在价格下跌时,计算方向错误;忽略了合同约定的风险幅度。
此部分涵盖项目前期和后期,包括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的编制,以及竣工结算和决算的编制与审核。要求考生具备全局观,理解各阶段造价文件的关系和作用。
例题:简述编制水利工程项目招标控制价的主要依据。
考点解析:
- 考核核心:对招标控制价编制规范性和权威性的理解。招标控制价是招标工程的最高投标限价,其编制必须科学、合理、有据。
- 知识要点:编制招标控制价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必须依据以下文件:
- 国家、行业及广东省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计价定额、计价办法和有关规定。
- 建设工程设计文件及相关资料、招标文件及其补充通知、答疑纪要。
- 与建设项目相关的标准、规范、技术资料。
- 施工现场情况、工程特点及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 当期当地的市场价格信息,如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价格。
- 《水利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及其配套文件。
- 解题思路:此题属于简述题,需条理清晰地将主要依据分点列出,表明其编制并非凭空想象,而是有严格的法规和事实依据。
- 常见误区:回答过于笼统,遗漏了关键依据如招标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等;与投标报价的依据相混淆。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