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表

汕头二级水利工程造价工程师考试真题例题及考点解析综合评述汕头二级水利工程造价工程师考试作为评价专业人才技术水平的重要依据,其命题紧密围绕水利工程造价实践,重点考察考生对造价管理理论、计算方法、行业规范及地方应用的综合掌握能力。真题内容通常涵盖工程定额应用、工程量清单编制、造价构成分析、合同价款调整等核心领域,尤其注重结合广东省及汕头市的水利工程特点,如沿海地区防洪排涝、水闸泵站等常见工程类型的造价管控难点。考点解析不仅要求考生熟记基础公式和法规条文,更强调在具体案例中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应对材料价格波动、处理工程变更索赔等场景。从历年真题趋势看,考试逐渐加强了对全过程造价管理、BIM技术应用等现代化手段的考察,反映出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考生需深入理解定额说明、熟练操作造价软件,并关注地方政策动态,方能高效备考。汕头二级水利工程造价工程师考试真题例题及考点解析一、工程定额与工程量清单编制例题1:某汕头地区水闸工程需浇筑C30混凝土闸墩,设计工程量为150m³,根据《广东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试计算该分项工程的直接工程费(不含措施费)。已知定额编号为“2-35”,单位10m³,人工费为1200元,材料费为3800元,机械费为800元;汕头地区人工单价调整系数为1.1,材料价差按当期信息价调整,其中水泥预算价为350元/吨,信息价为380元/吨,定额水泥消耗量为3.5吨/10m³。
解析:
本题考点为定额应用与价差调整,重点考察考生对定额基价组成、地区系数调整及材料价差计算方法的掌握。
- 步骤1:计算定额基价
定额基价(10m³)=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1200+3800+800=5800元 - 步骤2:调整人工费
汕头地区人工费调整后=1200×1.1=1320元 - 步骤3:计算材料价差
水泥价差=(信息价-预算价)×消耗量=(380-350)×3.5=105元/10m³ - 步骤4:计算调整后定额单价
调整后单价=人工调整价+材料费+机械费+材料价差=1320+3800+800+105=6025元/10m³ - 步骤5:计算总直接工程费
总费用=(6025÷10)×150=90375元
此題需注意:材料价差仅计算价差部分,而非直接替换材料费;人工调整仅针对人工费而非总价。
例题2:编制某泵站工程的工程量清单时,关于土方开挖项目,应如何区分清单项目特征?试列举关键特征描述内容。解析:
本题考点为工程量清单编制规范,要求考生熟悉《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及水利行业特殊要求。
- 土壤类别:根据地质报告区分一、二类土或岩石等,影响开挖难度和定价;
- 开挖深度与坡度:深基坑需考虑放坡或支护措施,需在特征中明确;
- 地下水位条件:汕头沿海地区常遇地下水,需注明是否需排水措施;
- 弃土运距:明确场内转运或外运距离,涉及费用计算;
- 施工环境:如临近建筑物、管线等,可能涉及安全防护要求。
清单特征描述不准确可能导致投标报价差异或施工索赔,因此需严格依据设计文件及现场实情编写。
二、造价构成与费用计算例题3:某堤防工程分部分项工程费为2000万元,其中安全文明施工费费率为2.5%,其他项目费为150万元,规费费率为8%(以人工费为基数,人工费占分部分项工程费比例为20%),增值税税率为9%。试计算该工程总造价。解析:
本题考察建筑安装工程费构成及计算顺序,需熟练掌握费用组成公式和计算逻辑。
- 步骤1:计算安全文明施工费
安全文明施工费=分部分项工程费×费率=2000×2.5%=50万元 - 步骤2:计算规费
人工费=2000×20%=400万元
规费=人工费×费率=400×8%=32万元 - 步骤3:计算税前造价
税前造价=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本题仅安全文明施工费)+其他项目费+规费=2000+50+150+32=2232万元 - 步骤4:计算增值税
增值税=税前造价×税率=2232×9%=200.88万元 - 步骤5:计算总造价
总造价=税前造价+增值税=2232+200.88=2432.88万元
注意:措施项目费除安全文明施工费外还可能包含夜间施工、二次搬运等,本题未提及故仅计算一项;规费计算基数需根据地区规定(通常为人工费)。
例题4:汕头某水利项目在施工期间因台风导致停工5天,发包方要求承包方赶工。承包方提交了赶工费用索赔,其中包含人工降效费、机械闲置费和管理费。试问哪些费用可合理索赔?依据是什么?解析:
本题考点为合同价款调整与索赔管理,涉及《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及水利工程特殊风险分担原则。
- 可索赔费用:
- 机械闲置费:按机械台班折旧费或租赁费计算,因不可抗力导致停工属实;
- 赶工措施费:如发包方正式要求赶工,可计算加班人工费、额外机械投入等;
- 管理费:若停工导致工期延长且管理成本增加,可按比例索赔。 - 不可索赔费用:
- 人工降效费:台风属不可抗力,承包人自身效率问题通常不纳入索赔范围; - 依据:
- 合同条款中不可抗力责任划分:工程损坏、停工损失由发包人承担;
- 《水利工程施工合同条件》规定: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停工损失,承包人可索赔合理成本,但不包括利润。
汕头地区台风频发,考生需熟悉不可抗力与索赔的关联性,并注意索赔证据的完整性(如天气记录、发包方指令等)。
三、合同管理与价款支付例题5: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采用单价合同,清单中“帷幕灌浆”项目综合单价为300元/米,实际完成工程量比清单工程量增加20%。合同约定:工程量增加超过15%时,超过部分综合单价调价系数为0.9。试计算帷幕灌浆项目最终结算价(清单工程量为1000米)。解析:
本题考点为工程量偏差下的合同价款调整,需掌握调价规则的应用。
- 步骤1:判断工程量偏差
实际工程量=1000×(1+20%)=1200米
偏差率=(1200-1000)/1000=20%>15%,需调价 - 步骤2:计算调价范围
不调价部分工程量=1000×(1+15%)=1150米
调价部分工程量=1200-1150=50米 - 步骤3:计算结算价
原单价部分费用=1150×300=345,000元
调价部分费用=50×300×0.9=13,500元
最终结算价=345,000+13,500=358,500元
注:调价仅针对超过幅度部分的工程量,而非全部工程量;系数应用需参照合同具体约定。
例题6:工程竣工结算时,发包方对承包方提交的结算书中“材料价差调整”提出异议,认为部分材料未按合同约定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试问材料价差调整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解析:
本题考察价差调整的合同依据及计算方法,需结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和广东省水利工程相关规定。
- 合同优先原则:首先按施工合同专用条款约定执行,无约定时参考行业规范;
- 加权平均法适用:对于施工周期长、材料用量大的项目(如水泥、钢筋),通常按施工期信息价与预算价的加权平均计算价差;
- 调整范围限制:仅对主材(如钢材、水泥、沥青等)进行调整,辅助材料一般不调整;
- 证据完整性:需提供采购发票、进场验收记录等证明实际采购时间和数量;
- 时间节点确认:材料采购时间需与工程进度匹配,避免超前或滞后采购导致的价差争议。
汕头地区材料价格受汛期及台风影响波动较大,价差调整是结算争议高发区,考生需熟练掌握常见计算方法。
四、水利工程特殊考点例题7:汕头某沿海挡潮闸工程需考虑氯离子侵蚀问题,因此在混凝土结构中采用防腐措施。试问该措施费用应计入哪部分造价?如何确定其计价依据?解析:
本题结合汕头地域特点,考察特殊施工措施的造价处理方式。
- 费用归属:
- 若设计文件明确要求防腐措施(如添加防腐剂、提高混凝土标号),应计入分部分项工程费;
- 若属施工方提出的技术优化,且经发包方认可,可计入措施项目费或按签证处理; - 计价依据:
- 参考《广东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中“防腐工程”相关子目;
- 无直接定额时,可按市场询价或成本分析计算,需提供材料检测报告及施工方案;
- 沿海地区类似工程案例可作为参考。
此类问题凸显水利工程的环境适应性,考生需了解汕头沿海工程抗腐蚀、抗台风等特殊要求及其造价影响。
例题8:在BIM技术应用的水利工程造价中,哪些环节可实现造价数据自动计算?试分析其对传统造价模式的影响。解析:
本题聚焦行业技术发展趋势,考察BIM在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场景。
- 自动计算环节:
- 工程量自动统计:BIM模型可直接提取构件工程量,减少人工算量误差;
- 成本实时监控:模型与造价软件联动,实现进度款自动申报;
- 变更影响分析:设计变更时,模型自动更新工程量及费用; - 对传统模式的影响:
- 提升精度:避免人工计算疏漏;
- 提高效率:缩短预算编制时间;
- 促进全过程管理:从设计阶段开始控制造价;
- 要求造价人员掌握跨学科技能(如模型审核、数据交互)。
BIM技术虽未完全普及,但已是行业发展方向,考生需关注其基本原理及在水利工程中的试点应用。
通过以上例题及解析可见,汕头二级水利工程造价工程师考试注重实践性与地域性结合,要求考生既熟记规范公式,又能灵活应对工程实景问题。备考中需强化定额应用、价款调整、索赔管理等核心能力,并密切关注地方政策及技术动态。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