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阳泉一级交通运输造价工程师考试真题例题及考点解析的综合评述一级交通运输造价工程师考试作为国家级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其含金量高、专业性强,对考生的知识体系、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水平提出了极高要求。阳泉地区的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除了掌握全国统一的考试大纲和教材内容外,深入研习具有代表性的真题例题,并精准把握其背后的考点与解析思路,是提升应试能力、取得理想成绩的关键路径。需要明确的是,官方通常不对外公布完整的历年真题,市面上流通的“真题”多为考生回忆版或培训机构根据考纲和命题趋势编写的模拟题,但这并不影响其作为重要备考资料的价值。这些例题能够真实反映考试的题型、难度、命题风格以及核心考点的分布规律。通过对例题的剖析,考生可以清晰地认识到,考试不仅考查对造价管理工程计价技术与计量等基础理论的记忆,更侧重于考查在复杂的交通运输工程(如公路、桥梁、隧道、铁路、水运等)背景下,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在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量清单计价以及合同价款管理等方面的综合应用。本解析将结合考试大纲和实际工程背景,对典型例题进行深入讲解,旨在帮助阳泉考生构建系统化的知识网络,掌握核心解题技巧,从而在考场上游刃有余。《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科目典型例题与考点解析例题1:关于合同价款调整的说法

题目: 根据《标准施工招标文件》,下列情形中,需要进行合同价款调整的有( )。

A. 法律法规变化引起工程造价增减

B. 承包人采购的材料价格波动超过5%

C. 发包人提供的基准资料错误导致承包人返工

D. 施工过程中发现文物、古迹

E. 承包人采用的施工方案优化,节省了成本

考点解析:

本题核心考点是合同价款调整的触发条件。这是《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发承包双方的切身利益。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记忆和理解《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及《标准施工招标文件》中关于合同价款调整的法定和约定情形。

  • 选项A:正确。 法律法规变化属于发包人应承担的风险,由此引起的工程造价增减,应按照省级或行业建设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发布的规定调整合同价款。
  • 选项B:需视合同约定。 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分担原则通常在合同中约定。若合同约定采用价格指数调整法或价格差额法,且波动超过约定幅度(如5%)时可调整,则B正确。但若合同约定为固定价格且不调整材料价差,则B不正确。在无特殊说明的情况下,通常按可调整的常规情形考虑,因此多数情况下视B为正确。
  • 选项C:正确。 发包人提供的基准资料错误属于发包人责任,由此造成的承包人损失和(或)工期延误,应由发包人承担,并调整合同价款和(或)工期。
  • 选项D:正确。 施工中发现文物、古迹属于不可预见的物质条件,承包人应采取合理保护措施,由此增加的费用和(或)延误的工期由发包人承担。
  • 选项E:错误。 施工方案优化带来的成本节约是承包人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体现,其收益应归承包人所有,不应因此调减合同价款。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通常为A、B、C、D。

例题2:关于造价工程师执业的说法

题目: 根据《注册造价工程师管理办法》,下列工作中,属于一级造价工程师执业范围的是( )。

A. 审核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B. 编制建设工程量清单

C. 审核工程变更价款

D. 办理工程结算

E. 仲裁工程经济纠纷

考点解析:

本题考点是造价工程师执业范围的界定。明确不同级别造价工程师的权利与责任边界,是合法、合规执业的基础。

  • 选项A:正确。 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的编制与审核均是一级造价工程师的核心执业范围。
  • 选项B:正确。 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的编制是造价工程师的基本业务。
  • 选项C:正确。 工程变更、签证及合同价款的调整和索赔费用的计算属于造价管理的重要环节,在一级造价工程师执业范围内。
  • 选项D:正确。 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的编制与审核也是一级造价工程师的重要工作。
  • 选项E:错误。 仲裁是法律赋予仲裁机构的权力,造价工程师可以作为专家提供鉴定意见,但无权直接进行仲裁。调解工程经济纠纷属于其业务范围,但“仲裁”一词具有特定法律含义,不属于执业范围。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

《建设工程计价》科目典型例题与考点解析例题1:关于材料单价的计算

题目: 某材料原价为350元/吨,运杂费为40元/吨,运输损耗率为2%,采购及保管费率为3%。则该材料的单价为( )元/吨。

考点解析:

本题是《建设工程计价》基础计算题,考查材料单价的组成与计算。这是编制预算单价、进行工程计价的基础。必须熟练掌握计算公式:

材料单价 = [(材料原价 + 运杂费)× (1 + 运输损耗率%)] × (1 + 采购保管费率%)

解题步骤:

  • 第一步:计算材料原价与运杂费之和。350 + 40 = 390元/吨。
  • 第二步:计算包含运输损耗的费用。390 × (1 + 2%) = 390 × 1.02 = 397.8元/吨。
  • 第三步:计算最终材料单价(包含采购保管费)。397.8 × (1 + 3%) = 397.8 × 1.03 ≈ 409.73元/吨。

因此,该材料的单价约为409.73元/吨。考生需注意计算精度,通常保留两位小数。

例题2:关于工程量清单计价

题目: 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投标人编制投标报价时,对招标人提供的工程量清单,其正确的做法是( )。

A. 不得变动清单中的工程量

B. 可以自行更改项目编码

C. 对清单项目内容有异议时,应以招标人解释为准

D. 可以根据施工方案调整清单项目的工程量

考点解析:

本题考点是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基本规则和投标人的权利义务。这是实行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核心原则。

  • 选项A:正确。 这是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基本原则之一。招标人对其提供的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投标人应以清单中的工程量为准进行报价,不得擅自变动。工程量结算时按实际完成量调整,但报价阶段必须使用给定工程量。
  • 选项B:错误。 项目编码是分部分项工程项目和措施项目清单名称的阿拉伯数字标识,有统一规范,投标人无权更改。
  • 选项C:正确。 投标人对招标文件(包括工程量清单)有疑问时,应在招标文件规定的时间内向招标人提出澄清要求,招标人的书面澄清或修改将作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投标人应以此为准。
  • 选项D:错误。 理由同A,投标人不能调整招标清单的工程量,但可以根据自身施工方案确定投标报价中的工、料、机消耗量。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和C。

《交通运输工程技术与计量》科目典型例题与考点解析例题1:关于隧道工程的计量

题目: 根据《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隧道洞身开挖的工程量,应按( )计算。

A. 设计图示轮廓线围成的面积乘以长度

B. 设计开挖线围成的面积乘以长度

C. 实际开挖的体积

D. 设计衬砌外轮廓线围成的面积乘以长度

考点解析:

本题考点是隧道工程量的计量规则,属于《技术与计量》科目中工程计量部分的细节考点。不同结构部位的计量规则差异很大,需要精确记忆。

  • 选项A: “设计图示轮廓线”表述模糊,不准确。
  • 选项B: “设计开挖线”通常指的是考虑超挖等因素后的线形,并非计量依据。
  • 选项C: “实际开挖体积”是施工中的实际数量,但工程清单计价一般按设计图纸计算,结算时再考虑超挖、变更等。
  • 选项D:正确。 根据《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的计量规则,隧道洞身开挖的工程量,应按设计图示所示洞身(含衬砌)开挖轮廓线围成的断面面积乘以长度计算,所得体积计量。这里的关键是“设计衬砌外轮廓线”,它明确了计量的边界。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

例题2:关于路基土石方工程

题目: 某高速公路路基工程,需要进行软土地基处理,下列方法中,属于排水固结法的是( )。

A. 水泥搅拌桩

B. 碎石桩

C. 塑料排水板

D. 强夯法

考点解析:

本题考点是特殊路基处理方法的分类与原理。要求考生不仅知道方法名称,更要理解其工作原理和适用条件。

  • 排水固结法的原理: 通过在地基中设置竖向排水体(如砂井、塑料排水板),并施加预压荷载(如堆载预压、真空预压),加速软土中孔隙水的排出,使土体固结压密,从而提高地基强度。
  • 选项A:水泥搅拌桩 属于复合地基处理方法,通过水泥与软土的物理化学反应形成加固体,不是以排水为主要目的。
  • 选项B:碎石桩 属于振冲置换法或沉管法形成的复合地基,兼具置换、挤密和排水作用,但其核心是置换和加筋,通常不归类为典型的排水固结法。
  • 选项C:塑料排水板 是典型的竖向排水体,与砂井作用相同,是排水固结法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因此,C是正确答案。
  • 选项D:强夯法 属于动力密实法,利用重锤夯击地基,使土体密实,不依赖于排水固结原理。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交通运输工程造价案例分析》科目典型例题与考点解析例题:综合案例题(背景材料简化)

背景: 某二级公路改建工程,合同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固定单价合同。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1:因地方政府规划调整,路线局部改线,导致新增一座中桥,发包人发出了工程变更指令。

事件2:在开挖路基时,遇到招标时未提及的软弱下卧层,需要进行换填处理。

事件3:施工期间,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发布了新的价格指数,主要材料价格上涨了8%。合同约定,材料价格波动超过±5%时,超过部分按价格指数调整法进行调整。

问题:


1.针对事件1,新增中桥的价款应如何确定?


2.针对事件2,软弱下卧层换填处理的费用应由谁承担?说明理由。


3.针对事件3,如何计算材料价差的调整额?

考点解析:

本案例综合考查了工程变更价款调整不可预见物质条件合同价款管理等多个核心知识点,是《案例分析》科目的典型命题方式。

问题1解析:

新增中桥属于工程变更。其价款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 合同中有适用或类似于新增项目的单价,应参照执行。
  • 合同中没有适用或类似的单价,由承包人提出适当的单价,报发包人确认后执行。承包人提出单价时,应参考合同单价的计算基础、当地造价管理机构发布的信息价、市场调查价格等。
  • 若双方不能达成一致,可按合同约定的争议解决方式处理。

关键点是变更价款的确定程序和有价依价、无价议价的原则。

问题2解析:

软弱下卧层属于不可预见的物质条件。根据《标准施工招标文件》的通用合同条款:

  • 承包人遇到不可预见的物质条件时,应采取适应措施,并及时通知监理人。
  • 因不可预见的物质条件增加的费用和延误的工期由发包人承担。
  • 理由是,发包人应对其提供的地质勘察资料的准确性负责,招标时未提及该软弱层,属于有经验的承包人也无法合理预见的风险,理应由发包人承担。

问题3解析:

材料价差调整涉及价格指数调整法。计算调整额的公式通常为:

△P = P0 [A + (B1×Ft1/F01 + B2×Ft2/F02 + ... + Bn×Ftn/F0n) - 1]

其中:

  • △P:需调整的价格差额;
  • P0:承包人应得的已完成工程量的付款金额(不包括价格调整、质量保证金扣留和支付、预付款的支付和扣回);
  • A:定值权重(不调部分占比);
  • B1...Bn:各可调因子的变值权重(可调部分占比),A+B1+...+Bn=1;
  • Ft1...Ftn:各可调因子的现行价格指数;
  • F01...F0n:各可调因子的基本日期价格指数。

根据题意,价格波动超过±5%才调整。计算时,应先计算当前指数与基本日期指数的比值变化幅度。若变化幅度超过5%,则对超过5%的部分进行调整。具体计算需根据合同约定的权重和指数进行。此题考查的是对调整原理和公式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备考一级交通运输造价工程师考试,是一场对毅力、方法和细节把握能力的综合考验。阳泉的考生应充分认识到真题例题解析的重要性,通过反复练习和深度思考,将分散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形成应对复杂案例的综合能力。在掌握上述核心考点和解题思路的基础上,还需密切关注行业最新政策法规、定额标准和计价规范的变化,将理论学习与阳泉乃至山西省的交通工程建设实践相结合,方能真正做到胸有成竹,在考场上取得优异成绩。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