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表

西藏一级土木建筑造价工程师考试真题例题及考点解析综合评述西藏地区的一级土木建筑造价工程师考试,在遵循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了高原地区的特殊性与区域性建设需求。考试不仅考查考生对工程造价管理通用理论、法律法规、计量与计价规则的掌握程度,更着重检验其在高海拔、高寒、生态脆弱等特殊环境下,解决实际工程成本问题的能力。真题例题往往体现出对区域性定额应用、特殊施工措施费计取、材料运输与价格波动处理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成本考量等核心内容的深度考察。考点解析需穿透理论表层,深入剖析西藏工程项目在造价确定与控制中的独特逻辑,例如,如何合理确定因高原降效导致的工日消耗量调整,如何评估冻土施工、紫外线防护等特殊技术措施的费用构成。对考生而言,成功的关键在于将普适性的造价知识体系与西藏独特的自然、经济、政策环境进行有机融合,具备跨地域、多因素的综合分析与决策能力。
下面呢将通过典型例题的深入解析,系统梳理相关考点,为备考提供清晰的方向和坚实的理论基础。一、 西藏地区特殊性对造价影响的宏观考点分析
西藏自治区因其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在工程建设领域呈现出与内地显著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直接转化为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中的重要考点,要求考生必须具备宏观视野和区域适应能力。
1.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 高海拔与气候因素:高海拔导致的低气压、缺氧环境会直接降低施工人员和机械的工作效率,增加劳动保护投入和机械台班消耗。严寒、大风、强紫外线等气候条件对施工工艺、材料性能、养护措施提出了特殊要求,相应增加了措施项目费用。
- 地质条件复杂:广泛分布的冻土、地震活跃带、复杂地形等,使得地基处理、边坡防护、结构抗震等方面的技术方案更为复杂,造价不确定性增高。
- 生态环境脆弱:西藏生态承载力低,恢复能力弱。工程建设必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如植被保护与恢复、水土保持、野生动物保护等措施的成本必须纳入造价考量。
2.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
- 材料供应与运输:本地建材生产能力有限,大量建材需从内地长距离运输,运输成本高昂且受季节(如冬季封山)影响大。材料价格波动剧烈,对造价风险管控要求高。
- 劳动力市场特点:本地技术工人相对短缺,常需从内地引进,增加了人工成本和管理费用。同时需考虑高原补贴、医疗保障等特殊人工费用。
- 政策与定额特殊性:西藏自治区颁布有适用于本地区的建设工程计价定额、费用标准及相关政策性调整文件。考生必须熟悉并能够准确应用这些区域性计价依据。
此科目侧重于考查对造价管理全过程、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解,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掌握。
例题1: 在西藏某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的决策阶段,投资估算的编制需重点考虑哪些区域性因素?如何对这些因素进行量化或定性分析?
考点解析:
- 考点定位: 投资估算的编制依据及影响因素,特别是区域性特殊因素的识别与处理。
- 解析要点:
- 识别关键因素: 首先需系统列出西藏地区的特殊因素,如:高原施工降效增加的人工和机械成本;特殊地质条件(如冻土)带来的地基处理费用溢价;长距离材料运输及仓储费用;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专项费用;冬季施工措施费;以及可能存在的政策性补贴或特殊费用标准。
- 量化与定性方法: 对于可量化的因素,如运输费、高原降效系数,应参考西藏地区相关定额、运费标准及政策性调整文件进行计算。对于难以精确量化的因素,如特殊地质风险、极端天气影响,可采用类比法(参考类似地区同类项目)、专家调查法或风险准备金的形式进行估算。定性分析则侧重于说明这些因素对项目技术方案、工期和最终成本的潜在影响方向。
- 核心能力: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在项目前期对成本进行宏观预测和风险识别的能力,要求超越标准定额,具备结合实地情况进行分析判断的素养。
例题2: 根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及相关规定,在西藏地区的工程招标中,对于“暂估价”项目的设置和管理应特别注意哪些问题?
考点解析:
- 考点定位: 暂估价的概念、设置原则及后续管理流程,结合西藏材料设备供应特点。
- 解析要点:
- 暂估价设置的必要性: 由于西藏地区许多专业材料、设备或特殊工艺(如特殊的保温、防水材料,高效能施工机械)本地供应不足或品牌型号不确定,在招标时无法给出准确价格,必须设为暂估价。
- 管理注意事项:
- 明确范围与采购方式: 在招标文件中必须清晰界定暂估价项目的具体内容和范围,并约定后续的采购主体(发包人或承包人)和采购程序(如招标、询价等)。
- 关注采购成本构成: 对于需从区外采购的暂估价项目,不仅要考虑货物本身价格,还必须充分考虑运杂费、保险费、仓储费以及可能产生的资金占用成本。
- 价格确认与合同调整: 暂估价项目最终价格确定后,应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程序进行价格确认,并据此调整合同价款。过程中要注意资料完整性,如采购合同、发票、运输单据等。
- 核心能力: 考查对清单计价规范中暂估价条款的深入理解,以及将其应用于解决西藏实际供应链问题的能力。
此科目是考试的核心,重点考查工程量计算、综合单价组价、以及不同阶段的计价方法。
例题3: 计算西藏某地区办公楼土方工程工程量时,已知土壤类别为普通土,但现场勘察发现表层存在一定厚度的冻土层。请简述在计算挖土方工程量及综合单价时应如何处理冻土因素。
考点解析:
- 考点定位: 工程量的计算规则,综合单价的组成,特别是施工方案与措施项目对计价的影响。
- 解析要点:
- 工程量计算: 根据工程量计算规范,土方工程量通常按开挖前的天然密实体积计算。冻土层作为需要开挖的土体一部分,其体积应计入总挖方量。不能因为开挖难度大而随意扣除。
- 综合单价组价: 这是关键所在。普通土的定额单价不适用于冻土开挖。
- 人工/机械降效: 冻土开挖工效远低于普通土,需根据西藏地区计价依据中关于冻土开挖或高原施工降效的规定,调整人工和机械的消耗量。
- 施工措施费: 可能需要采取爆破、松土器等特殊方法开挖冻土,这些措施的费用应体现在综合单价中,或根据施工方案单独列入措施项目费。
- 材料费: 若需添加促融剂等材料,其费用应计入。
- 核心能力: 区分工程量与单价的不同属性,掌握根据实际施工条件调整定额消耗量、组价的方法,体现“量价分离”原则的真谛。
例题4: 针对西藏地区材料价格波动大的特点,在施工合同价款中通常采用哪种价格调整方式?试述其调整流程和注意事项。
考点解析:
- 考点定位: 合同价款调整中的物价波动调整条款,重点是价格指数调整法和造价信息调整法。
- 解析要点:
- 常用调整方式: 由于西藏材料价格风险较大,固定单价合同下通常约定价格调整条款。价格指数调整法和造价信息价格调整法是两种常见方式。西藏地区更倾向于依赖自治区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发布的定期造价信息(如《西藏建设工程造价信息》)作为调整依据。
- 调整流程:
- 合同约定调整的风险范围和调整周期(如按月或按季度)。
- 明确可调价材料的种类、基准价格(通常为投标报价期或基准日期的价格)。
- 在调整周期末,承包人收集当期官方发布的材料信息价。
- 计算材料价差:当期信息价 - 基准价格。
- 根据合同约定的公式计算调整金额(需考虑风险幅度,如价格波动超过±5%的部分才予以调整)。
- 将调整金额计入进度款支付或竣工结算。
- 注意事项: 必须使用合同指定的权威信息源;注意信息价是否为运抵工地的价格(包含运杂费);调整计算需符合合同约定的公式和程序,资料要齐全。
- 核心能力: 掌握动态管理造价的工具,理解如何通过合同条款合理分配发承包双方的价格风险,特别是在价格敏感地区。
此科目考查对工程构造、材料、施工技术的理解,是准确计量的基础。
例题5: 简述在西藏高烈度地震区进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时,在梁柱节点核心区应采取哪些抗震构造措施?这些措施在工程量计量与计价时如何体现?
考点解析:
- 考点定位: 建筑结构抗震构造知识,特别是关键部位的构造要求,及其与工程计量的联系。
- 解析要点:
- 抗震构造措施: 梁柱节点是抗震的关键部位。措施包括:节点核心区配置足够的箍筋(箍筋间距更密、直径可能更大);保证纵向钢筋的可靠锚固;可能采用节点加腋等加强做法。这些措施旨在提高节点的延性和抗剪能力。
- 计量与计价体现:
- 计量: 节点核心区的箍筋和纵向钢筋需按设计图示尺寸和规范要求,并入相应的钢筋工程量中计算。不能遗漏或简化。
- 计价: 由于节点区钢筋密集,施工难度大(绑扎困难、混凝土浇筑不易密实),其综合单价可能会高于普通部位。这体现在更高的人工消耗和可能的机械降效上。组价时应考虑施工方案,反映出实际的施工效率。措施项目费中也可能包含为保证节点区施工质量的特殊模板支撑或浇筑措施。
- 核心能力: 将专业技术知识转化为造价语言的能力,理解构造做法、施工难度与成本之间的内在联系。
此科目综合性强,通常以大型案例题形式出现,考查考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例题6: 某西藏公路项目,路线经过多年冻土区。招标工程量清单中包含了“路基换填(砂砾)”项。中标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设计图纸要求的换填深度不足以保证路基长期稳定,经业主、设计、监理同意,增加了换填深度。作为造价工程师,请分析此变更涉及的费用计算应包括哪些内容?并说明计算中需特别注意的西藏地区因素。
考点解析:
- 考点定位: 工程变更价款的处理,费用构成分析,结合区域性定额和施工条件。
- 解析要点:
- 费用构成:
- 分部分项工程费: 增加的换填体积对应的费用。包括挖除原有土方(冻土)、换填砂砾材料费、摊铺压实等工序的费用。
- 措施项目费: 因换填深度增加,可能导致基坑支护、排水降水等措施的变化,需计算相应增加的费用。
- 其他项目费: 可能产生计日工费用(如零星机械台班、人工)。
- 规费与税金: 以上费用为基础计算的规费和税金。
- 需特别注意的西藏因素:
- 冻土开挖单价: 挖除冻土的单价必须采用西藏定额中冻土开挖的子目,或根据规定对普通土开挖定额进行降效调整,不能直接套用普通土价格。
- 材料价格与运输: 换填所用砂砾材料的本身价格和从料场到工地的运杂费,需根据当地信息价或实际采购价确定,充分考虑长距离运输成本。
- 施工效率: 所有涉及人工和机械的工序,均需考虑高原降效影响,调整定额消耗量。
- 环保要求: 挖除的冻土废弃处理需符合环保规定,可能产生特殊的弃置费用。
- 核心能力: 系统性的变更索赔处理能力,能够全面识别费用组成,并精准应用区域性计价依据进行核算,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 费用构成:
通过以上对六个典型例题的深度解析,可以清晰地看到西藏一级土木建筑造价工程师考试的核心脉络:即在掌握全国通用造价知识体系的前提下,深度聚焦西藏的区域特殊性。考生备考时,决不能仅仅满足于书本上的理论公式和标准定额,必须主动研究西藏自治区发布的各类计价规定、定额解释、造价信息和相关政策文件。要培养将普遍原理与特殊情境相结合的系统思维,能够分析特殊自然条件如何影响施工方案,进而如何传导至工程成本。
于此同时呢,要强化案例分析能力,通过模拟实战,提高在复杂、不确定环境下进行造价确定与控制的决策水平。唯有如此,才能胜任在雪域高原这一特殊战场上的造价管理工作,为西藏的工程建设事业贡献专业力量。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