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表

不能为空
请输入有效的手机号码
请先选择证书类型
不能为空

综合评述丽水市作为浙江省的重要地级市,其城市建设与发展对一级土木建筑造价工程师有着持续且大量的需求。该考试是国家统一的执业资格考试,其命题、考试内容和评分标准全国一致,并不存在独立的“丽水真题”。
因此,本文所探讨的“真题例题”实质上是基于全国一级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土木建筑工程专业)的历年高频真题,结合丽水地区工程项目可能侧重的基础设施、山地建筑、水利工程等特点,进行的考点提炼与深度解析。考试的核心在于考察考生在建设工程造价全过程的计价、管理和控制能力,涵盖了从项目决策、设计、发承包到施工、竣工阶段的完整知识体系。其难点不仅在于对计算规则的精确掌握,更在于将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复杂的实际工程 scenario(情景)中,解决诸如合同价款调整、工程量清单计价纠纷、成本超支分析等现实问题。对于丽水考生而言,除了掌握通用考点外,还需特别关注山区地形带来的土石方、边坡支护、地基处理等特殊工程的计量与计价要点。本文将通过典型例题的逐步解析,深入剖析其背后的考点逻辑、易错点及解题策略,旨在为考生提供一份具有实战指导意义的复习资料,帮助其构建系统化的知识网络,提升应试能力与专业实务水平。


一、 建设工程造价构成

此部分是考试的基石,主要考查对我国现行建设工程总投资构成的深刻理解,以及各类费用的具体内容和计算方法。

考点解析: 核心在于掌握《建设工程造价构成标准》中的详细划分。重点包括:

  • 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的计算,特别是进口设备抵岸价的各项构成及其计算顺序。
  • 建筑安装工程费用按费用构成要素划分(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利润、规费和增值税)和按造价形成划分(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规费和增值税)两种方法的对应关系与区别。
  •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如建设用地费、建设管理费、可行性研究费、专项评价费等项目的具体内涵和计取基础。
  • 预备费的基本预备费和价差预备费的计算公式及应用条件。

典型例题:

某建设项目,拟购置一台进口设备,重量800吨,装运港船上交货价为500万美元。国际运费标准为350美元/吨,运输保险费率为3‰,银行财务费率为5‰,外贸手续费率为1.5%,关税税率为22%,增值税率为13%,人民币外汇牌价为1美元=7.0元人民币。该设备的国内运杂费率为2.5%。试计算该进口设备的购置费。

解析:


1. 计算货价(FOB): 500万美元 × 7.0 = 3500万元人民币。


2. 计算国际运费: 350美元/吨 × 800吨 × 7.0 = 196万元人民币。


3. 计算运输保险费: 运输保险费 = (货价 + 国际运费) × 保险费率 / (1 - 保险费率) = (3500 + 196) × 3‰ / (1 - 3‰) ≈ 11.12万元。


4. 计算到岸价(CIF): CIF = FOB + 国际运费 + 运输保险费 = 3500 + 196 + 11.12 = 3707.12万元。


5. 计算银行财务费: 银行财务费 = FOB × 费率 = 3500 × 5‰ = 17.5万元。


6. 计算外贸手续费: 外贸手续费 = CIF × 费率 = 3707.12 × 1.5% = 55.61万元。


7. 计算关税: 关税 = CIF × 税率 = 3707.12 × 22% = 815.57万元。


8. 计算增值税: 增值税 = (CIF + 关税) × 税率 = (3707.12 + 815.57) × 13% = 588.95万元。


9. 计算国内运杂费: 国内运杂费 = (CIF + 银行财务费 + 外贸手续费 + 关税 + 增值税) × 费率。此处需注意,国内运杂费的计取基础存在不同理解,常见有两种:一是以CIF价为基数;二是以设备原价(即抵岸价,包含CIF、银行财务费、外贸手续费、关税、增值税)为基数。根据题目通常默认的计取方式(以抵岸价为基数):抵岸价 = CIF + 银行财务费 + 外贸手续费 + 关税 + 增值税 = 3707.12 + 17.5 + 55.61 + 815.57 + 588.95 = 5184.75万元。国内运杂费 = 5184.75 × 2.5% = 129.62万元。


10.计算设备购置费: 设备购置费 = 抵岸价 + 国内运杂费 = 5184.75 + 129.62 = 5314.37万元。

易错点提示: 运输保险费的计算公式容易记错;银行财务费与外贸手续费的计算基数不同(FOB vs CIF);国内运杂费的计取基数需根据题目约定或常规理解确定。


二、 工程计价方法与依据

本部分考查对工程量清单计价和定额计价两种模式的理解与应用,重点是《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及其配套计算规范。

考点解析:

  • 工程量清单的构成: 分部分项工程项目清单、措施项目清单、其他项目清单、规费项目清单和税金项目清单。
  • 分部分项工程项目清单的“五统一”原则: 项目编码、项目名称、项目特征、计量单位、工程量。
  • 综合单价的组成与计算: 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利润以及一定范围内的风险费用。
  • 措施项目费的计价方式: 能计算工程量的措施项目(如模板、脚手架)宜采用综合单价计价;不宜计算工程量的措施项目(如安全文明施工费)按项计价,通常以定额基价或分部分项工程费为计算基础。
  • 定额的应用: 掌握预算定额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消耗量的确定方法,以及基价的换算。

典型例题:

根据《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54-2013,某工程基础土方开挖,清单工程量为1500m³。施工方案采用放坡开挖,工作面宽度为300mm,放坡系数为0.33。基础垫层底宽为2.0m,挖土深度为2.5m。经测算,实际开挖量为1800m³。双方合同约定,土方综合单价为50元/m³,当工程量偏差超过15%时,超过部分的综合单价应予调低,调整系数为0.9。试计算该土方工程的结算价款。

解析:


1. 判断工程量偏差: 清单工程量1500m³,实际工程量1800m³。工程量增加量 = 1800 - 1500 = 300m³。增加比例 = 300 / 1500 = 20% > 15%。
因此,需要对超过15%以外的工程量进行单价调整。


2. 计算不予调价部分的工程量上限: 1500 × (1 + 15%) = 1725m³。


3. 计算各部分工程价款:

  • 在1725m³以内的部分,按原综合单价结算:1725 × 50 = 86,250元。
  • 超过1725m³的部分(1800 - 1725 = 75m³),按调整后的单价结算:75 × (50 × 0.9) = 75 × 45 = 3,375元。


4. 计算结算总价款: 86,250 + 3,375 = 89,625元。

易错点提示: 准确理解工程量偏差调整规则中“超过15%”的计算基数是招标工程量清单中的工程量,而不是实际工程量。调整的对象是“超过部分的工程量”,而非全部工程量。


三、 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预测

此部分考查项目前期造价预测的能力,包括投资估算、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方法。

考点解析:

  • 投资估算的方法: 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生产能力指数法、系数估算法(设备系数法、主体专业系数法、朗格系数法)、比例估算法等。
  • 设计概算的编制与审查: 概算定额法、概算指标法、类似工程预算法。重点是概算的三级概算关系(单位工程概算、单项工程综合概算、建设项目总概算)。
  • 施工图预算的编制: 单价法(工料单价法、综合单价法)和实物量法。
  • 设计方案的评价与优化: 包括工程造价指标分析、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等。

典型例题:

已知建设一座年产30万吨化肥的化工厂的总投资额为60000万元。现拟建一座年产50万吨化肥的同类工厂,生产能力指数取0.7,综合调整系数为1.1。试采用生产能力指数法估算该拟建项目的静态投资额。

解析:

生产能力指数法的公式为:C2 = C1 × (Q2/Q1)^x × f

其中:C2为拟建项目投资额;C1为已建类似项目投资额;Q2为拟建项目生产能力;Q1为已建类似项目生产能力;x为生产能力指数;f为综合调整系数。

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C2 = 60000 × (50/30)^0.7 × 1.1

首先计算 (50/30) = 1.6667,然后计算 1.6667^0.7 ≈ 1.413(可使用计算器)。

则 C2 = 60000 × 1.413 × 1.1 = 60000 × 1.5543 ≈ 93258万元。

因此,该拟建项目的静态投资估算额约为93258万元。

易错点提示: 生产能力指数x的取值是关键,它根据项目的不同性质在0.5到0.9之间变化,题目通常会给出。综合调整系数f是考虑价格、地区、时间等因素差异的系数,不可遗漏。


四、 发承包阶段合同价款的约定

本部分是考试的重中之重,涉及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的编制,以及不同合同类型的风险分担和价款约定。

考点解析:

  • 招标控制价的编制原则与投诉处理: 掌握其编制依据和当投标人认为其编制错误时的投诉流程与时限。
  • 投标报价的策略与技巧: 不平衡报价法、多方案报价法、突然降价法等。
  • 合同类型的选择: 单价合同、总价合同、成本加酬金合同的适用条件和风险分担特点。
  • 《标准施工招标文件》中的合同条款: 特别是专用合同条款与通用合同条款的关系,以及关键条款如预付款、质量保证金、违约责任等。

典型例题:

某工程项目招标,招标文件中公布的招标控制价为8500万元。某投标人的投标报价为8300万元。在评标过程中发现,该投标人的报价中,某一项重要分部分项工程的综合单价明显高于招标控制价中相应项目的综合单价,但另一项分部分项工程的综合单价又明显偏低,使得其总报价仍在合理范围内。试分析该投标人可能采用了何种报价策略?这种策略的应用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解析:


1. 报价策略判断: 该投标人很可能采用了不平衡报价法


2. 策略原理: 在不提高总报价的前提下,通过调整内部各项目的报价,以期在早期结算时获得更多工程款,或对后期可能减少工程量的项目报低价,从而不影响最终收益,甚至增加收益。


3. 注意事项:

  • 单价高低的合理性: 单价过高或过低都可能被评标委员会认定为“不平衡报价”或“低于成本价竞标”,从而导致废标。调整幅度需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 对早期结算项目的判断: 能够早日结算的项目(如土方、基础工程)可以适当报高单价,以加快资金回收。
  • 对工程量可能变化的预测: 预计工程量会增加的项目报高价,预计工程量会减少的项目报低价。
  • 设计图纸不明确: 对设计图纸不明确、预计后续可能修改的项目,如果工程量可能增加,则报高价;如果工程量可能减少或内容取消,则报低价。

易错点提示: 需清晰区分不平衡报价与其他报价策略(如多方案报价、突然降价法)的适用场景和操作手法。


五、 施工阶段合同价款的调整与结算

此部分考查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事件导致合同价款发生变化时的调整计算,以及工程进度款、竣工结算款的支付。

考点解析:

  • 合同价款调整事项: 法规变化、工程变更、项目特征不符、工程量清单缺项、工程量偏差、计日工、物价变化、暂估价、不可抗力、提前竣工(赶工补偿)、误期赔偿、索赔等。
  • 价格调整公式(调值公式法): 掌握固定要素、可调要素及其权重、基期价格指数和现行价格指数的应用。
  • 工程变更价款的确定原则: 已有适用、类似、无适用或无类似单价时的处理办法。
  • 工程索赔的计算: 费用索赔(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管理费等)和工期索赔的计算方法,特别是网络计划技术在工期索赔中的应用。
  • 竣工结算的编制与审核: 质量保证金的扣留与返还。

典型例题:

某工程施工合同约定采用价格指数调整价格差额,权重系数如表所示。合同约定,承包人采购的钢材费用在结算时进行调整。已知签约合同价为5000万元,其中固定要素权重0.2。工程竣工时,各部分费用现行价格指数见下表。计算竣工结算时应调整的价款差额。

可调因素项目权重系数基期价格指数现行价格指数
变值因素A人工费0.3110121
变值因素B钢材费0.240004400
变值因素C水泥费0.3300330

解析:

价格调整公式为:ΔP = P0 [A + (B1×Ft1/F01 + B2×Ft2/F02 + ... + Bn×Ftn/F0n) - 1]

其中:ΔP为需调整的价格差额;P0为承包人应得的已完成工程量的金额(本题可视为签约合同价5000万元);A为定值权重(固定不调部分的权重,即0.2);B1, B2...Bn为各可调因子的权重;Ft1, Ft2...Ftn为各可调因子的现行价格指数;F01, F02...F0n为各可调因子的基期价格指数。

代入数据:ΔP = 5000 × {0.2 + [0.3×(121/110) + 0.2×(4400/4000) + 0.3×(330/300)] - 1}

计算各部分比值:

  • 人工费比值:121/110 = 1.1
  • 钢材费比值:4400/4000 = 1.1
  • 水泥费比值:330/300 = 1.1

计算括号内数值:0.2 + (0.3×1.1 + 0.2×1.1 + 0.3×1.1) - 1 = 0.2 + (0.33 + 0.22 + 0.33) - 1 = 0.2 + 0.88 - 1 = 0.08

计算价格差额:ΔP = 5000 × 0.08 = 400万元。

因此,竣工结算时应调增400万元。

易错点提示: 公式中A + (B1+B2+...+Bn) 应等于1,用于验算权重是否正确。计算时需注意各价格指数的基期和现行时点。


六、 竣工决算的编制和新增资产价值的确定

本部分考查项目完成后,从筹建到竣工投产全过程的实际总投资决算,以及新增资产价值的分类与确定方法。

考点解析:

  • 竣工决算的内容: 竣工财务决算说明书、竣工财务决算报表、工程竣工图、工程造价对比分析。
  • 新增资产价值的确定:
    • 固定资产价值: 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工器具购置费、待摊投资(如建设单位管理费、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等)的分摊。
    • 无形资产价值: 如土地使用权、专利技术等。
    • 流动资产价值: 如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工器具、现金、存货等。
    • 其他资产价值: 如开办费。
  • 待摊投资的分摊方法: 按概算数比例分摊或按实际数比例分摊。

典型例题:

某工业建设项目及其总装车间的竣工决算资料如下:建设项目竣工决算总投资为25000万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10000万元,设备工器具费12000万元,待摊投资1500万元(包含建设单位管理费500万元)。总装车间的建筑安装工程费为2000万元,设备工器具费为4000万元。试计算总装车间新增固定资产价值。

解析:


1. 计算待摊投资分摊率: 待摊投资分摊率 = (待摊投资总额 - 可直接分摊部分) / (建筑工程费 + 安装工程费 + 需安装设备价值) × 100%。本题中,未提及可直接分摊部分,故按常规方法,以建筑安装工程费和需安装设备价值之和为基数分摊。假设所有设备均需安装。 分摊基数 = 建筑安装工程费 + 设备工器具费 = 10000 + 12000 = 22000万元。 待摊投资分摊率 = 1500 / 22000 × 100% ≈ 6.818%。


2. 计算应分摊到总装车间的待摊投资: 总装车间应分摊的待摊投资 = (总装车间建筑安装工程费 + 总装车间设备工器具费) × 分摊率 = (2000 + 4000) × 6.818% ≈ 6000 × 0.06818 = 409.08万元。


3. 计算总装车间新增固定资产价值: 总装车间固定资产价值 = 总装车间建筑安装工程费 + 总装车间设备工器具费 + 应分摊的待摊投资 = 2000 + 4000 + 409.08 = 6409.08万元。

易错点提示: 待摊投资的分摊基数在不同情况下可能不同,需根据题目条件或相关规定确定。通常,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不计入固定资产分摊基数。

通过对以上六个核心章节的典型例题与考点解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级土木建筑造价工程师考试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精准的计算能力和灵活的实务应用能力。复习时,不应满足于死记硬背公式和条文,而应深入理解其原理,并通过大量练习将知识内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丽水地区的考生,在掌握全国通用考点的同时,应主动结合本地区多山地形、常见工程类型(如公路、桥梁、水利、地质灾害治理等)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化学习,这样才能在考试和未来的执业生涯中游刃有余。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我要报名
返回
顶部

课程咨询

不能为空
不能为空
请输入有效的手机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