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一级土木建筑造价工程师考试真题例题及考点解析综合评述承德地区作为河北省的重要地级市,其建筑行业的发展与全国保持同步,对一级土木建筑造价工程师的需求持续旺盛。该考试是国家统一组织的执业资格考试,承德考生参加的考试内容、命题方向与全国完全一致,均遵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制定的考试大纲。考试的核心在于考察应试人员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程计价、工程技术以及工程造价案例分析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尤其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真题是考生备考中最具价值的资料,通过对典型真题的深入剖析,可以有效把握命题规律、高频考点以及解题思路。考生需重点关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建设工程计价》、《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土木建筑工程)和《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土木建筑工程)四门科目。其中,《案例分析》科目难度最大,综合性强,常以计算题和论述题的形式,考察考生在招投标、合同管理、工程结算、成本控制等实际业务场景中的应用能力。理解并掌握这些真题背后的考点和解题技巧,对于承德考生系统构建知识体系、提升应试通过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一级土木建筑造价工程师考试真题例题及考点解析一、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科目真题解析该科目主要考察对工程造价管理基本理论、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的理解与掌握,题型以选择题为主。
例题1: 根据《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下列情形中,属于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的是( )。
A. 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由同一单位或者个人编制
B. 投标人之间协商投标报价等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
C. 投标人之间约定中标人
D. 属于同一集团、协会、商会等组织成员的投标人按照该组织要求协同投标
E. 投标人之间为谋取中标或者排斥特定投标人而采取的其他联合行动
考点解析:
本题的核心考点是《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中关于串通投标的认定标准。该知识点是法规部分的重点,几乎每年必考。选项A、B、C、D、E均直接来源于条例原文,均被明确列为视为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的行为。此题属于典型的法条记忆型题目,要求考生对关键法律法规的细节有准确的记忆。解题的关键在于熟读并记忆《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及其实施条例、《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文件中关于承发包、招投标、合同管理等环节的禁止性规定和法律责任。
例题2: 关于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各阶段的主要任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项目决策阶段:进行投资估算,作为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B. 设计阶段:进行概算造价和施工图预算造价的计算,实施限额设计
C. 发承包阶段:进行招标控制价和投标报价的编制,确定承包合同价
D. 施工阶段:进行工程结算,最终确定工程实际造价
考点解析:
本题考察对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理念的理解。全过程包括决策、设计、发承包、施工、竣工等阶段。选项A、B、C的描述都是正确的。选项D的错误在于,施工阶段进行的是工程价款结算(如期中结算、进度款支付),而最终确定工程实际造价是在竣工阶段通过编制竣工决算来完成的。竣工决算才是综合反映项目从筹建到竣工交付使用全过程各项资金的实际支出和投资效果的最终文件。此题提醒考生,必须清晰区分“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这两个易混淆的概念及其所属阶段。
二、 建设工程计价科目真题解析此科目是考试的计算基础,重点考察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的构成与计算、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应用、预算定额与概算定额的使用等。例题1: 某建筑工程分部分项工程费为8000万元,其中定额人工费为2000万元。措施项目费以分部分项工程费为计费基础,费率为10%。其他项目费为500万元。规费以定额人工费为计算基础,费率为20%。增值税税率为9%。则该建筑的工程造价为( )万元。
考点解析:
本题是典型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计算题,考察费用构成的完整计算流程。解题必须严格按照《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的规定顺序进行计算:
- 分部分项工程费:已知为8000万元。
- 措施项目费 = 分部分项工程费 × 费率 = 8000 × 10% = 800万元。
- 其他项目费:已知为500万元。
- 规费 = 定额人工费 × 费率 = 2000 × 20% = 400万元。
- 税前造价 = 分部分项工程费 + 措施项目费 + 其他项目费 + 规费 = 8000 + 800 + 500 + 400 = 9700万元。
- 增值税 = 税前造价 × 税率 = 9700 × 9% = 873万元。
- 工程造价 = 税前造价 + 增值税 = 9700 + 873 = 10573万元。
此题的易错点在于规费的计算基础是定额人工费,而非分部分项工程费。考生必须牢记各项费用的计费基础(是“费”还是“人工费”)。
例题2: 根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招标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应由( )负责。
A. 招标人
B. 投标人
C. 招标代理机构
D. 编制工程量清单的造价咨询人
考点解析:
本题考察对清单计价规范核心责任的把握。根据规范规定,招标人(或其委托的工程造价咨询人)应编制招标工程量清单,并对其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尽管清单可能由造价咨询人编制,但责任主体仍是招标人。投标人仅对自己所报单价和合价的正确性负责。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性考点,在案例分析的改错题中也经常出现。
三、 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科目真题解析该科目涉及土木建筑工程的专业技术知识,如工程构造、工程材料、施工技术等,是做好造价工作的技术基础。例题1: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为了防止裂缝的产生,常采用的外部养护措施是( )。
A. 掺入缓凝剂
B. 降低浇筑入模温度
C. 覆盖保温材料
D. 内部预埋冷却水管
考点解析:
本题考察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防裂技术。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主要是由于水泥水化热导致内外温差过大产生的温度应力所致。防裂措施分为内部措施和外部措施。
- 内部措施:掺入缓凝剂(A)、降低浇筑入模温度(B)、内部预埋冷却水管(D)等,目的是减少内部温升或加速内部散热。
- 外部措施:覆盖保温材料(C)、表面蓄水养护等,目的是降低混凝土表面散热速度,减小内外温差。
题目问的是“外部养护措施”,因此正确答案是C。此题要求考生不仅知道有哪些措施,还要能对其进行分类。
例题2: 根据《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54-2013),关于现浇混凝土柱的工程量计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梁板的柱高,自柱基上表面至上层楼板上表面之间的高度计算
B. 无梁板的柱高,自柱基上表面至柱帽下表面之间的高度计算
C. 框架柱的柱高,自柱基上表面至柱顶高度计算
D. 构造柱按全高计算,嵌接墙体部分并入柱身体积
考点解析:
本题精准考察工程量计算规则这一核心考点,计量科目大量题目源于计算规范。规则必须准确记忆:
- A选项错误,有梁板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或楼板上表面)至上一层楼板上表面之间的高度计算。
- B选项错误,无梁板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或楼板上表面)至柱帽下表面之间的高度计算。
- C选项错误,框架柱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至柱顶高度计算(注意:如果是楼层框架柱,则是从本层楼面上表面算至上一层楼面上表面)。
- D选项正确,构造柱的工程量按全高计算,嵌接墙体部分(马牙槎)的体积应并入柱身体积内计算。
此类题目要求考生对计算规范中的关键规则进行反复记忆和对比,区分不同构件、不同情况下的计算差异。
四、 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科目真题解析此科目综合性强,难度最大,通常以背景资料加提问的形式,考察造价管理的综合应用能力。例题背景:
某工程项目,发包人与承包人按《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签订了施工合同。合同约定:
- 签约合同价为8000万元(其中,安全文明施工费为200万元,暂列金额为500万元);
- 工程预付款为签约合同价(扣除暂列金额)的20%;
- 主要材料、构件所占比重为60%;
- 工程质量保证金为结算金额的3%,每月进度款支付中按比例扣留;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1:发包人要求对某部分工程进行设计变更,该变更导致造价增加150万元,工期延长10天。
事件2:由于发包人提供的基准标高错误,导致承包人返工,造成费用损失30万元,工期延长5天。
【问题】
1.计算该工程的预付款起扣点。
2.分别计算事件1和事件2中,承包人可提出的费用和工期索赔各是多少?说明理由。
3.工程竣工后,最终结算金额为8500万元(已含所有变更和索赔款项)。计算发包人应支付给承包人的最终竣工结算款是多少?
考点解析:
本题是案例分析中非常经典的题型,综合考察了预付款起扣点、工程索赔和竣工结算三个核心知识点。
问题1解析: 考察预付款起扣点计算。
- 预付款 = (签约合同价 - 暂列金额) × 预付款比例 = (8000 - 500) × 20% = 1500万元。
- 起扣点 T = 签约合同价 - (预付款 / 主要材料比重) = 8000 - (1500 / 60%) = 8000 - 2500 = 5500万元。
- 注意:计算起扣点时,合同价一般不扣除暂列金额,但计算预付款本金时需要扣除。
问题2解析: 考察工程索赔的责任划分原则。
- 事件1:发包人要求的设计变更,责任在发包人。
因此,承包人可提出费用索赔150万元和工期索赔10天。 - 事件2:发包人提供的基准资料错误,责任在发包人。
因此,承包人可提出费用索赔30万元和工期索赔5天。 - 答题时务必写明“理由:该事件责任在于发包方(或非承包人承担的风险)”。
问题3解析: 考察竣工结算款的最终支付计算。
- 最终结算金额已知为8500万元。
- 工程质量保证金 = 结算金额 × 保证金比例 = 8500 × 3% = 255万元。
- 假设预付款已在进度款中全部扣回,则:
- 发包人应支付的最终竣工结算款 = 最终结算金额 - 已累计支付金额 - 质量保证金。
- 这是一个简化计算,通常题目会假设除保证金外所有款项已按合同支付完毕。
因此,最终只需支付扣除保证金后的剩余部分:8500 - 255 = 8245万元。 - 更复杂的题目还会涉及预付款的扣回过程、进度款支付比例等,需要考生根据背景逐步计算累计已支付款。
通过这道题可以看出,案例分析要求考生具备将管理、计价、合同等知识融会贯通,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备考时需大量练习此类综合题,熟悉解题步骤和思路。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