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评述白山地区作为吉林省重要的交通节点和生态旅游城市,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发展,对专业的交通运输造价工程师需求旺盛。二级交通运输造价工程师考试是评价专业人员是否具备相应执业能力的关键环节,其真题例题及考点解析对于考生备考具有极高的指导价值。该考试不仅考查考生对造价管理基础理论、法律法规的掌握程度,更侧重于检验其在公路、水运、桥梁、隧道等具体交通运输工程项目中,进行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量清单计价、工程结算以及全过程造价控制的实际应用能力。真题通常紧密围绕吉林省及白山地区的工程特点,例如可能涉及寒区施工、山区公路、生态保护等特殊条件下的造价考量。考点解析则能揭示命题规律、难点分布和答题技巧,帮助考生从“知其然”上升到“知其所以然”,避免陷入死记硬背的误区。深入剖析真题,有助于考生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精准把握复习重点,提升解决复杂工程造价问题的综合能力,从而在白山地区乃至更广阔的市场中增强职业竞争力。
下面呢将结合考试大纲和实务要求,对典型真题例题及核心考点进行详细阐述。建设工程造价构成与计算
此部分是整个考试的理论基石,几乎贯穿所有实务题型。考题不会单纯考查概念,而是将其融入具体场景进行计算或判断。
例题示例:某白山地区新建一条二级公路,其建筑安装工程费中,直接工程费为5000万元,其中人工费占20%,材料费占60%,施工机械使用费占20%。措施费费率为10%,间接费费率为15%,利润率为5%(以直接费为计算基础),税金率为9%。试计算该项目的建筑安装工程费。
考点解析:
- 考点一:费用构成层次关系。 考生必须清晰掌握“直接费(直接工程费+措施费)→间接费→利润→税金”的逐级计算基础。本题中,直接工程费是已知的,需要先计算措施费,再求和得到直接费,然后依次计算间接费、利润和税金,最后汇总。
- 考点二:计算基础的准确判定。 题目明确指明措施费、间接费、利润的计算基础是“直接费”还是“人工费与机械费之和”等,这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中各项费用均以“直接费”为计算基础,相对简单。若基础不同,计算过程将更为复杂。
- 考点三:税金的计算。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税金计算需区分一般计税法和简易计税法。本题中给出的“税金率”可视为简化处理,其计算基础为“税前造价”(即直接费+间接费+利润)。
解题思路:
- 计算措施费:措施费 = 直接工程费 × 措施费率 = 5000 × 10% = 500万元。
- 计算直接费:直接费 = 直接工程费 + 措施费 = 5000 + 500 = 5500万元。
- 计算间接费:间接费 = 直接费 × 间接费率 = 5500 × 15% = 825万元。
- 计算利润:利润 = (直接费 + 间接费)× 利润率 = (5500 + 825) × 5% = 316.25万元。
- 计算税前造价:税前造价 = 直接费 + 间接费 + 利润 = 5500 + 825 + 316.25 = 6641.25万元。
- 计算税金:税金 = 税前造价 × 税金率 = 6641.25 × 9% = 597.71万元。
- 计算建筑安装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 = 税前造价 + 税金 = 6641.25 + 597.71 = 7238.96万元。
此考点要求考生对公式高度熟练,并具备严谨的计算能力。
工程定额的应用与换算定额是确定工程造价的标准依据,其应用与换算是实操能力的直接体现,考题形式灵活。
例题示例:根据吉林省建设工程计价定额,现浇C30混凝土矩形梁的定额基价为450元/m³,其中人工费为120元/m³,材料费为300元/m³,机械费为30元/m³。已知白山地区现行人工单价较定额基期上涨了20%,主要材料(混凝土)的市场信息价为350元/m³(定额取定为300元/m³),机械台班单价变化忽略不计。若施工组织设计表明该梁需采用复合木模板,而定额子目中是按组合钢模板编制的,查得模板摊销费的换算系数为1.2。试计算调整后的定额基价。
考点解析:
- 考点一:价差调整。 重点考查人工、材料、机械台班价格的动态调整。需根据题目给出的价差或价格指数,分别计算人工费价差、材料费价差等。
- 考点二:定额换算。 当施工工艺、使用材料等与定额条件不符时,需进行定额换算。本题涉及的是因模板种类不同导致的摊销费换算。
- 考点三:综合计算。 将价差调整和定额换算结合起来,求出符合当前市场和施工条件的综合单价。
解题思路:
- 计算人工费调整额:人工费价差 = 定额人工费 × 人工上涨幅度 = 120 × 20% = 24元/m³。调整后人工费 = 120 + 24 = 144元/m³。
- 计算材料费调整额:材料(混凝土)价差 = 市场信息价 - 定额取定价 = 350 - 300 = 50元/m³。调整后材料费 = 300 + 50 = 350元/m³。(注意:此题为简化,假设材料费调整仅考虑混凝土,实际可能涉及多种材料。)
- 计算机械费:本题中机械费不变,仍为30元/m³。
- 计算调整后的直接费基价(未考虑模板换算):调整后直接费基价 = 调整后人工费 + 调整后材料费 + 机械费 = 144 + 350 + 30 = 524元/m³。
- 考虑模板换算:模板摊销费通常包含在材料费或措施费中。题目给出换算系数为1.2,意味着因使用复合木模板,模板相关费用需乘以1.2的系数。但需要明确换算对象是全部基价还是部分费用。一种常见思路是,将原定额基价中的“模板费用”分离出来进行换算。假设原定额材料费300元/m³中,模板摊销费占50元(此为假设,实际需查定额明细),则:
- 原模板摊销费 = 50元/m³
- 换算后模板摊销费 = 50 × 1.2 = 60元/m³
- 调整后材料费(含模板换算)= 调整后主要材料费 + (换算后模板摊销费 - 原模板摊销费) = 350 + (60 - 50) = 360元/m³。或者,调整后材料费 = (350 - 50) + 60 = 360元/m³。(350元是已调整了混凝土价格的材料费,需扣减原模板费再加新模板费)
- 最终调整后定额基价 = 调整后人工费 + 调整后材料费(含模板换算)+ 机械费 = 144 + 360 + 30 = 534元/m³。
此题综合性强,要求考生深刻理解定额的组成和换算原理。
工程量清单计价这是当前工程发承包的主流模式,也是考试的重中之重,涉及编制和计价两方面。
例题示例:某白山地区桥梁工程招标,招标文件中提供了“挖基坑土方”的工程量清单项,项目编码为040101003001,工程量为1000m³。投标人根据地质资料和施工方案,确定采用机械挖土(坑内作业),放坡系数为0.33,工作面宽度每边增加0.3m,基坑底面尺寸为10m×5m,挖土深度为4m。土质为三类土。经计算,实际挖土方量为1500m³。投标人需考虑土方运输,运距为5km。已知:机械挖土(坑内)的人工费为5元/m³,材料费为1元/m³,机械费为15元/m³;自卸汽车运土(运距5km)的综合单价为10元/m³;管理费费率为20%,利润率为10%(均以人工费+机械费为计取基础)。试计算该“挖基坑土方”清单项目的综合单价。
考点解析:
- 考点一:清单工程量与施工工程量的区别。 清单工程量是按图示尺寸净量计算,而施工工程量需考虑放坡、工作面等施工因素。综合单价是基于施工工程量(或称组价工程量)来计算的。
- 考点二:综合单价的组成。 综合单价 = (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管理费+利润)/ 清单工程量。核心是掌握管理费和利润的计取基础。
- 考点三:组合计价。 一个清单项目可能包含多个定额子目的工作内容。本题中,“挖基坑土方”清单项下包含了“挖土”和“运土”两个施工过程,需要分别计算其费用后再汇总。
解题思路:
- 确定组价内容及工程量:该清单项目组价内容包括“机械挖土”和“土方运输”两部分。清单工程量为1000m³,但组价时应采用施工工程量1500m³。
- 计算“机械挖土”部分费用:
- 人工费 = 1500m³ × 5元/m³ = 7500元
- 材料费 = 1500m³ × 1元/m³ = 1500元
- 机械费 = 1500m³ × 15元/m³ = 22500元
- 管理费 = (人工费 + 机械费) × 管理费率 = (7500 + 22500) × 20% = 6000元
- 利润 = (人工费 + 机械费) × 利润率 = (7500 + 22500) × 10% = 3000元
- “挖土”部分总费用 = 7500 + 1500 + 22500 + 6000 + 3000 = 40500元
- 计算“土方运输”部分费用:
- 运输工程量同样为1500m³(全部挖出土方需外运)。
- 运输费用 = 1500m³ × 10元/m³ = 15000元 (此处的10元/m³已是综合单价,可能已含管理费利润,需根据题目表述判断。本题为简化,假设10元/m³为纯运输直接费,则需另计管理费和利润。但题目表述“综合单价为10元/m³”通常意味着是完成单位运输的全部费用。为准确计,我们按后者处理,即运输总费用=1500×10=15000元,此费用已含管理利润。)
- 计算清单项目总费用:总费用 = 挖土部分总费用 + 运输总费用 = 40500 + 15000 = 55500元。
- 计算综合单价:综合单价 = 总费用 / 清单工程量 = 55500元 / 1000m³ = 55.5元/m³。
此题完美体现了工程量清单计价“量价分离”和“综合单价”的核心思想。
公路工程施工图预算与审核此部分考查对设计图纸的识读能力以及运用定额、费用标准编制或审查预算的能力。
例题示例:审核某白山山区公路路面工程施工图预算时,发现其中“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厚5cm)”的工程量计算有误。设计图纸显示路面宽度为9m,路线长度为5km。预算编制人员直接按9m × 5000m × 0.05m = 22500m³计算了体积。请指出错误并给出正确计算方法。
考点解析:
- 考点一:工程量的计算规则。 不同分部工程有不同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路面工程中的沥青混凝土面层,通常按设计面积乘以厚度以“立方米”计算,但面积是路面的顶面面积,需考虑路拱坡度的影响。
- 考点二:图纸识读与工程实际结合。 山区公路通常设有路拱横坡,以保证排水。计算面积时不能简单地用宽度乘长度,而应考虑坡度导致的面积增加。
- 考点三:预算审核的要点。 预算审核需要发现工程量计算、定额套用、费用计取等方面的错误。本题聚焦于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
解题思路:
- 指出错误: 预算人员的计算方法忽略了路拱横坡。将路面视为矩形平面计算面积是错误的。
- 正确计算方法: 对于设有路拱横坡的路面,其面积应按照斜面积计算。假设该路面采用直线型路拱,横坡度为i(例如1.5%或2%)。
- 计算路拱高度:路面中心线与边缘的高差 h = (路面宽度/2) × 横坡度 i = (9/2) × i = 4.5i。
- 计算单侧斜面的长度:L_single = √((路面宽度/2)² + h²) = √((4.5)² + (4.5i)²) = 4.5√(1 + i²)。
- 计算整个路面的斜面积:S = 2 × L_single × 路线长度 = 2 × [4.5√(1 + i²)] × 5000 = 45000√(1 + i²) m²。
- 当横坡度i较小时(如i<5%),√(1+i²) ≈ 1 + i²/2。工程为简化计算,常直接采用一个经验系数(如1.0004 for i=1.5%)对平面积进行修正,或者在某些定额计算规则中明确规定了计算方法。最精确的方法是使用斜面积公式。
- 则正确的沥青混凝土体积 V = S × 厚度 = [45000√(1 + i²)] × 0.05 m³。
- 结论: 正确的工程量略大于22500m³。预算人员的算法漏算了因路拱坡度增加的面积,导致工程量偏小,从而使预算造价偏低。
此考点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工程识图和空间几何计算能力。
合同价款调整与工程结算此部分涉及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动态造价管理,是考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频区域。
例题示例:某白山公路项目施工合同约定,钢材价格波动超过±5%时,超出部分按实调整。投标报价时钢材基准价格为4000元/吨。施工期间,因市场原因,钢材价格持续上涨。某一时期承包人采购钢材用于工程的数量为100吨,实际采购均价为4500元/吨。同期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发布的信息价为4480元/吨。合同约定价格调整时采用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发布的信息价。试计算该批钢材的价款调整金额。
考点解析:
- 考点一:价格调整公式的应用。 掌握调价公式:价款调整额 = 数量 × [(结算期价格 - 基准价格 × (1±风险幅度))] 。注意是“超出”风险幅度的部分才调整。
- 考点二:价格基准的认定。 合同明确约定调整依据是“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发布的信息价”,而非承包人的实际采购价。这是防范不实报价的关键。
- 考点三:风险幅度的计算。 需先计算价格变化率,判断是否触发调价条件,再计算调整额。
解题思路:
- 确定结算期价格:根据合同,结算期价格应采用发布的信息价,即4480元/吨。
- 计算价格变化率并判断是否调价:(4480 - 4000) / 4000 = 480 / 4000 = 12%。12% > 5%(合同约定的风险幅度),故需要调整。
- 计算调整金额:
- 风险幅度内的价格由承包人承担或受益。风险上限 = 4000 × (1+5%) = 4200元/吨。
- 调整部分的价格 = 结算期信息价 - 风险上限 = 4480 - 4200 = 280元/吨。
- 价款调整额 = 数量 × 调整部分的价格 = 100吨 × 280元/吨 = 28000元。
- 结论:发包人应向承包人追加支付钢材价款调整额28000元。
此题型考查考生对合同条款的理解和执行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至关重要。
交通运输工程特殊考点(结合白山地区)针对白山地区的地理和气候特点,考试可能会设置一些特殊考点。
- 寒区施工增加费: 考题可能给出工程所在地的气温条件、冬季施工期长短,要求考生判断是否应计取寒区施工增加费,并可能涉及费率的选取或计算。
例如,计算因采取保温、防冻措施而增加的人工、材料和机械费用。 - 山区施工增加费: 针对白山多山的地形,考题可能涉及因场地狭窄、材料二次倒运、工效降低等引起的费用增加计算。可能会给定额子目,要求乘以其定的山区调整系数。
- 生态保护与水土保持: 作为生态敏感区,项目可能要求特殊的环保措施,如表土剥离、植被恢复、污水处理等。考题可能要求根据设计方案,计算这些环保措施的工程量及费用,或判断相关费用是否已包含在工程量清单或其他费用中。
- 大型临时工程(便道、便桥): 山区修路,便道、便桥的造价占比可能较高。考题可能要求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临时工程的预算,或审核其费用的合理性。
应对这些特殊考点,考生需要熟悉吉林省相关计价规定和补充定额,并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地方实际工程特点相结合。
通过对以上六大核心板块真题例题及考点的深入解析,可以看出白山二级交通运输造价工程师考试注重基础性、实用性和地域性的结合。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决不能停留在背诵概念的层面,必须通过大量练习,特别是对历年真题和模拟题的剖析,熟练掌握各种费用的计算流程、定额的灵活应用、清单计价的精髓以及合同价款的管理方法。于此同时呢,要密切关注吉林省及白山地区最新的工程造价政策、定额标准和市场价格信息,将所学知识融入具体的工程场景中,不断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方能在考试和未来的执业道路上取得成功。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