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考试真题例题
三亚作为我国重要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和战略支点城市,其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备受关注。一级交通运输造价工程师考试作为行业内的权威认证,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提出了极高要求。三亚地区的考试真题例题不仅紧密结合了当地独特的工程环境特点,如高温高湿气候、特殊地质条件、旅游交通流量季节性波动等,还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交通运输工程造价管理的最新政策导向和技术标准。这些真题通常涵盖公路、桥梁、隧道、港口、机场等多种工程类型,考查内容从基础的工程量清单计算到复杂的成本预测、风险控制和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深入剖析这些真题,不仅能帮助考生把握考试重点和难点,更能提升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复杂造价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交通运输造价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呢将通过典型例题的解析,系统梳理相关考点和备考策略。
交通运输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技术性、经济性、政策性和实践性极强的工作,它贯穿于工程建设的投资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结算等全过程。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正是对从业人员是否具备这种全过程造价管控能力的综合检验。三亚地区的真题设置,既遵循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核心要求,又不可避免地融入地域特色,例如海洋环境下的防腐措施造价、旅游高峰期交通疏导的临时工程成本、特殊地基处理技术(如软基、珊瑚礁地质)的计价等。这要求考生不仅掌握通用的造价理论和方法,还需具备灵活应用、因地制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真题例题类型与核心考点剖析
三亚一级交通运输造价工程师考试的真题题型稳定,主要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案例分析题和计算题。其考查的知识体系庞大,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核心模块:
- 工程造价构成与计价依据:考查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按构成要素划分与按造价形成划分)、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的构成、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的内容、预备费与建设期贷款利息的计算。此部分强调对《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以及相关行业定额(如公路工程预算定额、水运工程概预算定额)的深刻理解。
- 工程计量与工程量清单编制:这是考试的重中之重。真题常给出工程设计图纸或施工方案,要求考生准确计算土石方、路基路面、桥涵结构、防护工程等的工程量,并依据清单计价规范编制分部分项工程项目清单、措施项目清单和其他项目清单。考点细碎,规则性强,极易设置陷阱。
- 投资估算、设计概算与施工图预算:考查不同建设阶段造价文件的编制方法、精度要求及相互关系。常用考点包括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生产能力指数法、系数估算法等投资估算方法,以及概预算文件的审查内容与要点。
- 投标报价与合同价款管理:涉及投标报价的策略与技巧、不平衡报价法的应用与风险、合同类型的选择、工程变更与现场签证的价款调整、价格调值公式的应用、工程索赔费用的计算与审核等。此部分与合同法律知识紧密结合,实践性极强。
- 竣工结算与决算:考查竣工结算的编制与审核、新增资产的划分与核定、竣工决算说明书的编写等内容。要求考生清晰掌握项目从资金流入到形成固定资产的全过程。
典型真题例题详解(一):路基土石方工程计量与计价
【背景资料】 海南某旅游公路改建工程,K5+120 ~ K5+380段路基设计为整体式路基,宽度24.5m。原地面线经测量如图所示(略),设计路基高程、填挖方边坡坡率已知。本段路基以填方为主,需借方回填,取土场距工地平均运距5km。土质为普通土,压实方密度为1.28t/m³,天然密实方密度为1.15t/m³。
【问题】 1.请计算该路段路基的设计断面方数量、计价方数量及借方数量(压实方)。 2.若借方的开挖、运输、碾压的综合单价为65元/m³(压实方),试计算该段路基借方的总费用。
【考点解析】 本题核心考查路基土石方工程的计量规则和“方量换算”这一经典考点。
- 设计断面方:根据路基横断面设计图,按棱柱体法或平均断面法计算出的天然密实状态下的体积。它是设计工程量,不考虑任何施工因素。
- 计价方:施工单位实际完成工作、业主据此支付费用的工程量。对于填方路基,计价方是压实后的体积。
- 借方:当路基挖方(利用方)不足以满足填方需求时,需要从取土场获取的土方量。借方数量 = 填方计价方 - 利用方压实方。这里的关键在于不同状态土方量的换算。
【计算过程】 假设通过断面法计算得出:总填方(压实方)V填压 = 85000 m³总挖方(天然密实方)V挖天 = 20000 m³利用方(指本桩挖方利用部分)天然密实方V利天 = 15000 m³
将利用方的天然密实方换算成压实方:V利压 = V利天 × (天然密实方密度 / 压实方密度) = 15000 × (1.15 / 1.28) ≈ 13477 m³
则,借方数量(压实方)V借压 = V填压 - V利压 = 85000 - 13477 = 71523 m³
借方总费用 = V借压 × 综合单价 = 71523 × 65 = 4,648,995 元
本题的易错点在于直接使用挖方的天然密实方数量减去填方的压实方数量,而忽略了土方状态的换算。考生必须牢记“填方压实方”是计价的核心基准。
典型真题例题详解(二):桥梁工程措施项目费计算
【背景资料】 三亚某跨海大桥引桥工程,采用30m预应力混凝土T梁,每片梁重85t。施工方案采用跨墩门式起重机进行安装。已知:
- 门式起重机设备进场、安拆及退场的一次性费用为50万元。
- 该设备在工地使用时间为8个月。
- 本工程共需安装此类T梁120片。
【问题】 试计算该T梁安装工程中,“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场及安拆费”和“施工机械使用费”中关于此门式起重机的费用(分别列式计算)。
【考点解析】 本题考查措施项目费与施工机具使用费的区分,这是造价计算中的基础且易混淆的点。
- 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场及安拆费:属于措施项目费。它是指机械整体或分体自停放场地运至施工现场或由一个施工地点运至另一个施工地点,所发生的机械进出场运输及转移费用,以及机械在施工现场进行安装、拆卸所需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试运转费和安装所需的辅助设施的费用。其特点是一次性计取,与使用时间长短无关。
- 施工机械使用费:属于分部分项工程费或措施项目费(如脚手架、模板)的组成内容。它是指施工机械作业所发生的机械使用费以及机械安拆费和场外运费。但其通常以“台班”为单位进行计量,摊销到每个工程量中。在本题中,门吊的日常操作、消耗等费用应计入T梁安装的综合单价中,属于施工机械使用费。
【计算过程】1.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场及安拆费:根据背景,此为一次性费用,故该项费用为50万元。此项费用单独列于措施项目清单中。
2.施工机械使用费(针对此门吊):此项费用需摊销到每片梁的安装单价中。题目未给出台班单价和台班消耗量,因此通常会在综合单价分析表中体现。但本题意在考查概念区分,计算层面可能仅要求列出计算式或明确其归属。若需计算,假设门吊的台班单价为P元/台班,安装每片梁消耗N个台班,则:总施工机械使用费(门吊部分) = 120片 × N台班/片 × P元/台班这部分费用将构成T梁安装子目综合单价的一部分。
考生务必清晰,“安拆”的一次性行为属于措施费;而“使用”这个持续性的行为所发生的费用属于施工机具使用费。
基于三亚地域特色的考点延伸
三亚乃至海南地区的交通运输工程造价有其独特性,真题中常会隐含或明示这些地域条件,要求考生做出相应判断。
- 材料价格的特殊性:岛外采购的建材(如钢材、水泥、特种沥青)需计算高昂的海运费用和港口杂费。岛上自产材料(如砂石料)也可能因环保政策限制开采而导致价格波动剧烈。价格信息价的采用和运杂费的计算是重点。
- 气候与环境影响:高温、高盐分、强紫外线、台风、暴雨等气候条件,会导致施工降效、材料损耗增加、养护要求提高、施工措施(如防风、防雨、混凝土特殊养护)费用增加。在计算人工费、机械效率和措施费时,不能直接套用大陆地区的定额标准,需考虑调整系数或单独计算。
- 生态与环保要求:项目可能位于生态敏感区,对施工环保措施(如水土保持、噪声控制、珊瑚礁保护)要求极高,这部分措施费用往往占比大且计算复杂。
- 旅游交通影响:在已通车的旅游公路上进行改建或养护作业,通常需要制定复杂的交通组织方案(如分时段施工、修建临时便道),这会产生额外的措施成本和社会成本,在造价中需充分考虑。
备考策略与复习建议
面对内容庞杂、考查深入的考试,考生需制定科学的备考策略。
- 吃透基础理论,构建知识体系:切忌死记硬背。应深入理解工程造价的基本原理、费用构成、计价程序和依据,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图。这对解答综合性强的案例分析题至关重要。
- 精通计量与计价规则: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和各类工程定额(尤其是公路、水运工程)作为核心工具书,反复研读其中的计算规则、说明和附录。通过大量练习,做到对常见工程量的计算规则烂熟于心,对易错点保持警惕。
- 强化案例分析能力:案例分析是考试的难点和决胜点。平时练习时,要模拟考试环境,独立、完整地解答案例题目,不仅要求结果正确,更要求计算过程清晰、依据充分、书写规范。重点训练识别考点、分析题意、合理选用公式和数据的能力。
- 关注政策法规与行业动态:造价行业与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紧密相关。务必密切关注住建部、交通运输部等发布的最新政策文件、标准规范、示范文本等,特别是涉及增值税调整、工程造价改革、全过程工程咨询等热点内容。
- 结合地域特点进行专项复习:对于报考三亚或海南地区的考生,应有意识地收集和学习关于海岛、高温、高湿、高腐蚀环境下的施工工艺、定额补充规定和造价案例,弥补通用教材的不足。
成为一名合格的一级交通运输造价工程师,意味着承担起对工程项目投资效益进行精准管理和控制的重任。考试只是检验和提升的手段,其最终目的是将所学所得应用于如火如荼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实践中,为打造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贡献专业力量。这要求每一位从业者和考生,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严谨的态度和追求卓越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