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表
综合评述福建一级交通运输造价工程师考试,作为国家统一考试在福建地区的具体实施,其核心地位与难度要求与全国保持一致。该考试旨在选拔具备深厚专业功底、精通交通运输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端人才。考试内容不仅深度覆盖公路、水运、桥梁、隧道等各类交通基础设施的造价计算、工程量清单编制、概预算审查、合同价款管理等传统核心知识,更紧密对接当前行业发展趋势,如BIM技术在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下的造价控制、基于大数据的造价指标分析、以及绿色建造、智能建造等新理念带来的成本影响。真题例题是考生洞察命题方向、检验知识掌握程度、适应考试节奏的最宝贵资源。对真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考点解析,不仅能帮助考生巩固基础知识体系,更能训练其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备考福建一级交通运输造价工程师,必须在扎实掌握考纲规定内容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对历年真题的研究与演练,深刻理解其背后的考核逻辑与能力要求。福建一级交通运输造价工程师考试真题例题及考点解析一、 考试整体概述与科目特点福建一级交通运输造价工程师考试设置四个科目,分别是《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建设工程计价》、《交通运输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和《交通运输工程技术与计量》。其中,《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和《建设工程计价》为基础科目,涉及通用的造价理论、法规、流程和方法;《交通运输工程技术与计量》和《交通运输工程造价案例分析》为专业科目,深度聚焦于公路、水运等交通领域的专业技术、工程计量规则及综合造价实务。
《交通运输工程造价案例分析》是公认的难度最高、最核心的科目,它综合考查考生在前三个科目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与实际应用能力。该科目题型为主观题,通常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根据给定的工程背景资料、图纸、合同条款等,完成工程量计算、费用编制、价款调整、索赔处理、方案比选等一系列复杂任务。
因此,对案例真题的剖析是备考的重中之重。
此部分是考试的基础,贯穿于所有科目,尤其在《案例分析》中会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
例题模拟:某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工程,采用分离式隧道。根据设计图纸,隧道洞身开挖土石方工程,其中Ⅲ级围岩段采用全断面法施工,设计开挖断面面积为85平方米,开挖长度为500米。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变化,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其中有100米段变更为Ⅴ级围岩,需采用台阶法施工,并增加了超前小导管支护措施。已知合同采用《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18年版),工程量清单中已有“洞身开挖”子目(按不同围岩等级和断面面积划分),但未单独列项“超前小导管支护”。
问题:1. 请计算本隧道洞身开挖的清单工程量。2. 对于地质条件变化导致的100米Ⅴ级围岩段,其造价应如何处理?特别是针对“超前小导管支护”这项新增工作,应如何计价?3. 简述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处理此类变更的基本程序。
考点解析:1. 清单工程量计算规则:本题考查对《公路工程工程量清单计量规则》的熟悉程度。隧道洞身开挖的工程量,按设计图示轮廓线乘以长度以体积计算,且不包含允许的超挖量。
因此,工程量应为:Ⅲ级围岩段:(500 - 100) m × 85 m² = 34000 m³;Ⅴ级围岩段:100 m × 85 m² = 8500 m³。合计清单工程量为42500 m³。考生需注意,不能将不同围岩等级的开挖量简单合并,因为在清单中它们是不同的子目,单价不同。
2. 工程变更与合同价款调整:这是案例分析的核心考点。地质条件变化属于业主风险,由此引起的施工方案改变和新增工作内容,应进行工程变更。
- 围岩等级变化:原合同清单中已有Ⅴ级围岩开挖子目,可直接采用该子目的单价进行计价。
- 新增工作(超前小导管支护):由于清单中无适用子目,也无类似子目单价可参考,此时应按照合同约定(通常是参照《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和《公路工程施工定额》等)由承包人提出新的综合单价,报发包人(或监理工程师)审核确认。新的综合单价应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管理费、利润以及一定范围内的风险费用。
3. 变更处理程序:考查对合同管理流程的理解。基本程序为:① 发包人提出或承包人提出变更建议→② 监理工程师或发包人审核变更必要性、技术可行性→③ 发出变更指示→④ 承包人提交变更价款报告(附支持资料)→⑤ 监理工程师或发包人审核确认变更价款→⑥ 调整合同价款。
此例题综合考查了计量、计价、合同管理等多个知识点,要求考生具备系统的知识框架和清晰的逻辑思维。
(二) 建设项目投资估算与概预算审查此部分主要在《建设工程计价》和《案例分析》中出现,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概预算编制办法和定额,对项目投资进行测算或审查。
例题模拟:某拟建跨海大桥项目,正在进行初步设计概算审查。审查中发现以下几个问题:A. 主桥墩基础采用大型钢围堰施工,概算中仅计列了钢围堰的制造费用,未计列其下沉、拆除及损耗费用。B. 引桥部分预应力混凝土T梁的预制安装费用,直接套用了邻近一个山区桥梁项目的定额,但本项目位于沿海,需考虑大型船舶吊装,而原定额是基于陆地架桥机编制的。C.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中,计列了一笔“生产准备费”,但计算基数包含了全部的设备购置费。
问题:请分别指出以上A、B、C三项概算编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说明正确的处理方法或审查要点。
考点解析:1. 问题A:费用计列不完整。考点在于对措施项目费构成的深入理解。大型钢围堰属于专项措施项目,其费用应包括制作、运输、下沉、围堰内施工、拆除、回收以及使用期间的维护和损耗等全部内容。仅计制造费是严重漏项。审查时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完整计算其摊销或一次性的全部费用。
2. 问题B:定额套用不合理。考点在于定额的适用性判断与调整。定额具有地域性和条件性。直接套用山区桥梁定额于沿海大型桥梁项目,未考虑施工环境、工艺工法(船舶吊装 vs. 架桥机)、工效差异等关键因素,会导致造价严重失真。正确的做法是:首先优先选用符合本项目特征的定额子目;若无完全适用的,应对相近定额进行定额换算或调整,主要调整机械台班类型、消耗量以及人工、机械降效系数等,必要时需编制补充定额。
3. 问题C:费用计算基数错误。考点在于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编制规定的掌握。根据《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建设概预算编制办法》等相关规定,“生产准备费”通常以设备购置费为计算基数,但可能有特定的范围或比例限制。审查时需要核对编制办法,确认计算基数是否准确,费率是否符合规定,避免重复计取或超标准计取。
此题考查了考生对概预算编制细节的把握能力和审查的严谨性,是体现专业深度的重要题型。
(三) 合同价款管理与工程索赔这是《案例分析》科目中难度最大、综合性最强的考点之一,常结合进度计划(如网络图)、工程量变化、价格调整、不可抗力等情景进行考查。
例题模拟:某施工单位承建一段一级公路路基工程,合同价为固定单价合同。招标图纸中标示的软土路基处理长度为2公里,采用水泥搅拌桩工艺。施工单位投标时据此报价。工程开工后,经详细勘察,发现实际软土路基长度增加至2.5公里。
于此同时呢,施工期间国家发布了新的环保政策,导致水泥价格在3个月内持续上涨,涨幅超过合同约定的投标基准价5%。施工单位为此向业主提出索赔。
问题:1. 针对软土路基长度增加,施工单位可以提出哪些费用索赔?为什么?2. 针对水泥价格上涨,施工单位是否可以索赔?请说明理由。如果可以,应如何计算索赔费用?3. 施工单位提交索赔报告时,应附哪些主要证据材料?
考点解析:1. 工程量偏差引起的索赔:根据《标准施工招标文件》通用合同条款,当工程量增加超过一定幅度(如15%)时,超出部分的工程量综合单价应予调低;反之,减少超过一定幅度时,剩余部分单价可调高。但本例中,关键在于工程量清单项目特征的变化。由于软土路基长度是核心特征,其大幅增加属于工程变更范畴,而非简单的工程量偏差。
因此,施工单位可以索赔:① 新增0.5公里水泥搅拌桩的工程款(按合同已有单价或新商定单价);② 因工程量增加可能导致的管理费、临设费等的摊销变化(如果合同约定可调整);③ 如果变更影响了关键线路工期,还可索赔工期及相关费用。
2. 物价波动引起的价款调整:这是典型的价格调整问题。固定单价合同一般在专用合同条款中会约定价格调整公式或方法。如果合同约定采用价格指数法调整,且水泥是可调因子,则施工单位可以就政策原因导致的价格上涨部分进行索赔。计算时,需依据合同约定的调价公式,计算定值权重和可调因子权重,使用官方发布的价格指数,计算调整差额。如果合同约定为完全固定价格不调整,则施工单位需自行承担涨价风险,除非能证明该政策属于不可预见的“法律变化”,且根据合同条款或法律规定应由业主承担。
3. 索赔证据:考查实务操作能力。索赔证据是支撑索赔成立的关键,必须真实、及时、关联。应包括:
- 索赔意向通知书及最终的索赔报告。
- 监理工程师确认的工程变更指令或会议纪要。
- 经确认的地质勘察报告,证明软土路基长度变化。
- 施工日志、监理日志、现场照片、录像等。
- 关于水泥价格上涨的官方文件、购货发票、付款凭证等。
- 费用计算书、工期计算资料(如网络图)。
此题全面检验了考生对合同条款的理解、风险分担原则的把握以及处理实际索赔问题的能力。
(四) 技术与计量中的难点与易错点《交通运输工程技术与计量》科目虽为客观题,但涉及大量专业技术和计量规则,细节繁多,容易失分。
例题模拟(选择题形式,此处解析其考点):考点示例1:关于公路工程路基土石方体积计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考点示例2:根据《水运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钢板桩围堰的工程量应( )计算。
考点解析:考点示例1解析:此题考查计量规则的精确性。路基土石方开挖、运输均按天然密实方计算,而填方则按压实方计算。由于土壤的可松性,天然密实方与压实方之间存在换算系数。这是一个经典易错点,考生必须清晰区分不同工序的计量标准,避免混淆。
考点示例2解析:此题考查水运工程特殊结构的计量规则。钢板桩围堰的工程量,通常按设计入土深度和露出水面(或地面)长度之和乘以桩的理论重量以质量计算,或者按设计所需钢板桩的轴线长度计算,具体需严格依据水运工程的计量规范。这与建筑工程中可能按面积或体积计量有所不同,突出了专业科目的特殊性。
备考此科目,必须反复精读《公路工程技术与计量》和《水运工程技术与计量》的官方教材,对每一个计量规则、材料特性、施工工艺要点都做到准确记忆和理解。
三、 备考策略与建议面对涵盖面广、深度大的福建一级交通运输造价工程师考试,科学的备考策略至关重要。
1.构建系统化知识体系切忌零散、碎片化学习。应以官方指定教材为根本,结合考试大纲,建立起覆盖四个科目的完整知识框架。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造价管理中的合同条款如何应用于案例分析的索赔问题,技术与计量中的施工工艺如何影响计价的准确性。
2.深入研究历年真题真题是最好的风向标。不应满足于知道答案,而要深入分析每道题背后的考点、出题思路、陷阱设置以及解题技巧。对于《案例分析》,要动手完整地写出解题步骤,训练计算速度、书写规范和逻辑表达能力。通过反复演练真题,把握高频考点和难度变化趋势。
3.关注行业动态与政策更新交通运输造价领域政策、规范、定额、计价办法等更新较快。考生需密切关注考试年度内是否有重要的新政策出台或旧规范修订,这些内容很可能成为当年考试的重点。
例如,全过程工程咨询、BIM技术应用、工程总承包(EPC)模式下的造价管理、绿色建筑及碳排放成本等行业热点,都可能融入考题。
针对《案例分析》科目,必须进行高强度的计算训练。包括但不限于:工程量的准确计算、定额的套用与换算、价差调整计算、资金时间价值计算、索赔费用计算等。可以借助实际工程案例或高质量的模拟题进行练习,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实战能力。
5.合理规划时间与心态调整备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并坚持执行。合理分配各科目的学习时间,确保薄弱环节得到加强。考前进行模拟考试,适应考试节奏和强度。
于此同时呢,保持积极平稳的心态,克服焦虑,对于顺利通过考试同样重要。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