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一级土木建筑造价工程师考试真题例题及考点解析综合评述延边地区作为吉林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级土木建筑造价工程师考试严格遵循国家统一标准,同时亦会结合地区特点在命题中有所体现。该考试是衡量专业技术人员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领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权威性考试,其真题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考试内容涵盖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法律及实务操作等多个维度,不仅要求考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强调对复杂实际问题的分析、判断与解决能力。真题例题通常围绕工程造价构成、计价依据、工程量清单编制、招标投标合同价款约定、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竣工结算等核心环节展开,并深度融合BIM技术、全过程工程咨询等行业发展新趋势。对历年真题的深入剖析,能够帮助考生精准把握命题规律、高频考点及难度分布,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备考。考点解析则重在揭示题目背后的知识逻辑、计算技巧和常见陷阱,旨在提升考生的应试能力和专业素养。
因此,结合实际情况对延边地区该考试真题进行研习,是考生成功通过考试并提升执业水平的关键路径。工程造价构成与计算
该部分是考试的基础与核心,涉及建设项目总投资的详细分解以及各项费用的计算规则。考题形式多为计算题或概念辨析题。
真题例题示例:某延边地区新建住宅项目,已知分部分项工程费为8000万元,措施项目费按分部分项工程费的12%计取,其中安全文明施工费费率为5%(以分部分项工程费为计算基数)。其他项目费为500万元。规费以人工费为计算基础,费率为20%,该项目人工费占分部分项工程费和措施项目费(不含安全文明施工费)之和的18%。增值税税率为9%。试计算该项目的招标控制价(要求列出计算过程)。
考点解析:
- 考点一: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构成。 考生必须清晰记忆建安工程费用的组成公式:工程造价=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规费+税金。任何一项的遗漏都会导致全盘错误。
- 考点二:各项费用的计算基数。 这是本题的难点和易错点。措施项目费的计算基数是分部分项工程费;而安全文明施工费作为措施项目费的一项,其计算基数题目明确为分部分项工程费,而非整个措施项目费。规费的计算基数是人工费,而题目中的人工费并非直接给出,而是需要通过一个比例计算出来。这要求考生仔细审题,准确确定每一步的计算基础。
- 考点三:计算过程的严谨性。 必须分步计算,清晰呈现:
- 步骤1:计算措施项目费(不含安全文明施工费部分)。首先计算安全文明施工费 = 8000万元 × 5% = 400万元。则其余措施项目费 = (8000万元 × 12%) - 400万元 = 560万元。措施项目费总额 = 400 + 560 = 960万元。
- 步骤2:计算作为规费计算基数的人工费。人工费 = (分部分项工程费 + 措施项目费中的其余部分) × 18% = (8000 + 560) × 18% = 8560 × 0.18 = 1540.8万元。
- 步骤3:计算规费。规费 = 人工费 × 20% = 1540.8 × 0.20 = 308.16万元。
- 步骤4:计算税前造价(即规费前的总和)。税前造价 = 分部分项工程费 + 措施项目费 + 其他项目费 + 规费 = 8000 + 960 + 500 + 308.16 = 9768.16万元。
- 步骤5:计算增值税。增值税 = 税前造价 × 9% = 9768.16 × 0.09 = 879.1344万元。
- 步骤6:计算招标控制价(建设项目造价)。招标控制价 = 税前造价 + 增值税 = 9768.16 + 879.1344 = 10647.2944万元(通常保留两位小数,约为10647.29万元)。
此題綜合考查了對費用構成、計算基數鏈條和細緻計算的能力,是典型的造價基礎題型。
工程量清单编制与计价本部分重点考查对《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理解和应用,包括项目编码、项目特征描述、工程量计算规则以及综合单价的组成。
真题例题示例:根据清单计价规范,编制现浇混凝土矩形柱(强度等级C30)的项目清单。已知信息:柱截面周长为1.8m,柱高4.5m,数量10根。施工采用复合木模板。请填写该项目的主要清单内容(项目编码、项目名称、项目特征、计量单位、工程量),并简述综合单价应包含哪些费用。
考点解析:
- 考点一:清单项目的准确描述。 项目编码需准确到前9位(如010502001XXX),后三位由编制人根据项目特点编排。项目特征描述是清单的核心,必须详细、准确,因为它直接决定了综合单价的组成。本题中特征至少应包括:混凝土种类(现浇)、柱形状(矩形)、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模板类型(复合木模板)等。
- 考点二:工程量的计算。 根据规范,现浇混凝土柱的工程量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所占体积。
因此,单根柱体积 = 截面面积 × 高度。但题目给出的是截面周长1.8m,需先计算出截面尺寸(假设为正方形截面,边长为0.45m),则单根体积 = 0.45m × 0.45m × 4.5m = 0.91125 m³。总工程量 = 0.91125 m³/根 × 10根 = 9.1125 m³(计量单位为立方米)。 - 考点三:综合单价的构成。 综合单价是一个完成清单项目所需的所有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利润,以及一定范围内的风险费用。对于混凝土柱项目,材料费就包括了混凝土、水、模板摊销等费用;人工费包括浇筑、模板安拆的人工;机具费包括振捣棒、塔吊等的费用。
此题要求考生不仅会计算,更要理解清单计价“量价分离”的原则和项目特征与价格之间的内在联系。
招标投标与合同价款约定此部分涉及招投标程序、招标控制价与投标报价的编制、不同合同类型的价款约定与调整,是管理与实务的结合点。
真题例题示例:某国有资金投资的延边地区办公楼项目采用公开招标。招标文件规定合同为单价合同,并给出了工程量清单。投标人A在投标报价时,发现招标工程量清单中某重要项目的工程量远小于根据图纸计算出的工程量。
- 问题1:投标人A应如何处理这一情况?
- 问题2:中标签订合同后,在施工过程中,发包人提出了一项新增工程,该工程与原合同工程性质、施工方法类似,但合同中无适用的综合单价可供参考。双方应如何确定该新增工程的单价?
考点解析:
- 考点一:投标人的策略与风险应对。 对于问题1,根据计价规范,投标人必须以招标人提供的工程量清单为准进行报价,投标人不得擅自修改工程量。对于工程量清单中的错误,投标人正确的做法是:向招标人发出书面疑问,要求澄清。如果招标人未作修改,则投标人应在投标报价中,综合考虑此工程量偏差可能带来的风险,通过调整该项目的综合单价(通常是提高单价)来平衡未来工程量增加带来的成本上升风险。盲目按自己算的工程量报价或者低价切入期望后期索赔,都是高风险行为。
- 考点二:合同价款调整的原则——单价确定的顺序。 对于问题2,这考查的是合同价款纠纷的解决依据。根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因工程变更导致新增项目,合同中有类似项目单价的,可以参照类似项目的单价。本题中已说明“性质、施工方法类似”,因此应首先参照合同中原有类似项目的综合单价。如果合同中无适用也无类似项目单价,则应由承包人提出合理的综合单价,报发包人确认后执行。确认的依据通常是企业定额、市场价格信息、或者参考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计价办法和消耗量定额。这个过程强调“有约从约,无约协商”的原则。
本部分考查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价款支付、变更、索赔、价差调整等活动的管理能力,以及最终办理竣工结算的流程和方法。
真题例题示例:某工程项目合同约定,材料价格波动超过±5%时,超过部分按实调整。投标截止日前一天造价管理机构发布的钢筋基准价格为4000元/吨。合同履行期间,某期工程款需结算钢筋100吨。当期造价管理机构发布的钢筋价格为4500元/吨。试计算该期钢筋材料价差调整金额。
考点解析:
- 考点一:价格调整公式的应用。 这是施工阶段最常见的动态调价问题。首先判断是否需要调整:价格波动幅度 = (4500 - 4000) / 4000 × 100% = 12.5%,已超过±5%的风险范围,故需要调整。
- 考点二:调整范围的计算。 调整的是“超过部分”。风险承担范围:4000元/吨的±5%,即3800元至4200元。当期价格4500元超过了4200元的上限。
因此,每吨应调整的价差 = 4500 - 4200 = 300元/吨(注意:不是4500-4000=500元,因为4000~4200元之间的200元价差由承包人承担)。 - 考点三:总调整金额的计算。 该期总价差调整金额 = 300元/吨 × 100吨 = 30,000元。此笔费用应计入当期工程进度款中予以支付。
此考点要求考生精确理解合同约定的风险分担机制,并能进行准确的计算。
前沿技术与综合实务随着行业发展,考试内容也越来越注重对BIM技术、全过程工程咨询、绿色建筑等新理念、新技术的考察,通常以案例分析题的形式出现。
真题例题示例:试述BIM技术在土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全生命周期(投资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结算)中的具体应用和价值。
考点解析:
- 考点一:对新技术宏观理解的系统性。 此题是论述题,考查考生对行业前沿技术的了解深度和系统化思维。不能只回答一两个点,需要覆盖全生命周期。
- 考点二:具体应用场景的阐述。
- 投资决策阶段: 利用BIM模型进行多方案比选,快速生成初步投资估算,提高估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 设计阶段: 运用BIM模型自动计算工程量,与造价软件对接,进行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的编制,实现“设计-算量-计价”一体化,有效控制设计阶段的造价。
- 招投标阶段: 招标人可利用BIM模型生成高质量的工程量清单,减少漏项和错算。投标人可利用模型进行精准算量和投标报价,并可进行施工模拟,优化方案,降低成本。
- 施工阶段: 基于BIM5D模型(3D模型+时间+成本),实现动态成本管理,对工程变更、计量支付、材料管理等进行实时监控和可视化分析,有效控制施工成本。
- 竣工结算阶段: 将施工过程中的变更、签证等信息关联到BIM模型中,模型与最终工程实体保持一致,可快速、准确地汇总结算数据,大大缩短结算时间,减少争议。
- 考点三:价值提炼。 最终要总结出BIM技术的核心价值:提高算量效率和准确性、加强全过程成本控制能力、提升各参与方之间的协同效率、实现数据的无缝传递和共享,最终达到节约投资、降低成本、提升项目整体效益的目标。
此类题目要求考生不再局限于传统计算,更要具备广阔的行业视野和技术洞察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