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区一级土木建筑造价工程师考试真题例题及考点解析综合评述江津区作为重庆市的重要辖区,其一级土木建筑造价工程师考试严格遵循国家统一标准,同时紧密结合地区发展特点与行业实际需求。考试内容涵盖土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核心知识体系,重点考查考生在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造价管理、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真题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要求考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需具备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点分布广泛,从基本的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到复杂的合同管理与造价控制,均有所涉及。试题形式多样,包括选择题、案例分析题等,旨在全面评估考生的专业素养与应用技能。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可以发现考试越来越注重对政策法规更新、新技术应用以及全过程造价管理等现代行业热点的考查。
因此,备考者需系统复习权威教材,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并通过大量练习提升实战能力。
下面呢将通过典型例题与详细解析,深入探讨主要考点及备考策略。工程造价构成与计算

工程造价构成是土木建筑造价工程师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涉及建筑安装工程费用、设备工器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等多项内容。考试中常通过选择题或计算题形式考查考生对费用组成的理解及具体计算能力。

例题:某建筑工程分部分项工程费为2000万元,措施项目费率为分部分项工程费的10%,其他项目费为500万元,规费费率为分部分项工程费与措施项目费之和的5%,增值税税率为9%。试计算该项目的总造价。

考点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完整构成体系及其计算顺序。考生必须清晰掌握各项费用的计费基础与费率。

  • 计算措施项目费:2000万元 × 10% = 200万元。
  • 计算分部分项工程费与措施项目费之和:2000 + 200 = 2200万元,此即为规费的计费基础。
  • 然后,计算规费:2200万元 × 5% = 110万元。
  • 接着,计算税前造价(不含增值税的造价):分部分项工程费 + 措施项目费 + 其他项目费 + 规费 = 2000 + 200 + 500 + 110 = 2810万元。
  • 计算增值税和总造价:增值税 = 税前造价 × 税率 = 2810 × 9% = 252.9万元。总造价 = 税前造价 + 增值税 = 2810 + 252.9 = 3062.9万元。

易错点在于规费的计算基础容易遗漏措施项目费,以及混淆税前造价与税后总造价的概念。考生需熟记费用构成公式和计算流程。

工程量清单计价

工程量清单计价是现代工程造价管理的核心模式,考试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尤其集中在工程量计算规则和综合单价的组价上。

例题:根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编制某矩形柱的工程量清单。已知柱截面尺寸为600mm×600mm,柱高4.5m,共10根。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请计算其混凝土工程量,并简述综合单价应包含的工作内容。

考点解析:此题第一问考查的是基本工程量的计算,第二问则考查对综合单价构成的深刻理解。

  • 工程量计算:根据清单规范,混凝土柱的工程量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所占体积。单根柱体积 = 截面面积 × 高度 = 0.6m × 0.6m × 4.5m = 1.62m³。总工程量 = 1.62m³/根 × 10根 = 16.2m³。
  • 综合单价工作内容:对于现浇混凝土矩形柱,其综合单价通常应包括完成一个规定计量单位项目所需的人工费、材料费(混凝土、水等)、施工机具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和利润,并考虑一定范围内的风险费用。具体而言,工作内容涵盖:模板及支架的搭设与拆除、混凝土的制作、运输、浇筑、振捣、养护等全部工序。

考生需特别注意工程量计算规则的细节,例如高度算至板顶还是板底,以及综合单价是“成品”价格,包含了为完成该实体项目所必须的所有施工工序的费用。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此部分内容考查考生在招投标程序、合同类型选择、合同条款理解及工程变更、索赔处理等方面的应用能力,常见于案例分析题。

例题:某固定单价合同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发包人要求对部分装修材料进行变更,将原设计的大理石地面改为高级瓷砖。已知原投标报价中大理石地面综合单价为850元/m²,工程量200m²。发包人确认的新瓷砖价格为400元/m²,经发包人审核,铺贴瓷砖的人工、机械及管理费利润等费用合计为220元/m²。若施工方按变更指令完成施工,试问该项变更的工程价款应如何调整?

考点解析:本题核心考点是工程变更的价款确定原则,主要依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中的相关规定。

  • 对于已标价工程量清单中有适用于变更项目的,应采用该项目的单价。但本例中,材料品牌和种类发生根本性变化,原大理石单价已不适用。
  • 对于没有适用但有类似于变更项目的,可参照类似项目的单价。大理石和瓷砖虽同属地面铺装,但施工工艺、材料价格差异巨大,难以直接参照。
  • 因此,本题情形适用于“没有适用也没有类似于变更项目的”情况,应由承包人提出变更工程的单价,报发包人确认后调整。
  • 变更价款的计算:新的综合单价应基于成本加利润的原则确定。新材料价格(400元/m²)加上经发包人审核确认的配套费用(220元/m²),构成新的综合单价,即400 + 220 = 620元/m²。
  • 原合同该部分工程价款为:850元/m² × 200m² = 170,000元。
  • 变更后该部分工程价款为:620元/m² × 200m² = 124,000元。
  • 因此,该项变更导致合同价款减少:170,000 - 124,000 = 46,000元。此金额应在结算中进行扣减。

处理变更价款问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判断适用哪种定价原则,并遵循合同约定的程序。

建设项目投资估算与财务评价

此部分属于工程经济范畴,要求考生能够进行投资估算、计算各项财务指标,并对项目的经济可行性进行判断。

例题:某新建项目,其固定资产投资估算为8000万元,无形资产投资为500万元,流动资金估算为1000万元。项目计划建设期为2年,运营期为10年。预计投产后每年营业收入为5000万元,年经营成本(含税金)为3000万元。项目期末固定资产残值率为5%,无形资产在运营期内平均摊销,流动资金于期末全部回收。设基准收益率为10%。试计算该项目的静态投资回收期和财务净现值(FNPV),并判断其财务可行性。

考点解析:本题是典型的财务评价综合题,考查静态投资回收期和动态指标财务净现值的计算。

第一步:厘清现金流量。

  • 总投资 = 固定资产投资 + 无形资产投资 + 流动资金 = 8000 + 500 + 1000 = 9500万元。
  • 建设期2年,假设投资均匀投入,则每年现金流出现值需计算(对于FNPV)。
  • 运营期第1年至第10年:每年现金流入 = 营业收入 - 经营成本 = 5000 - 3000 = 2000万元。
  • 此外,运营期内每年有无形资产摊销:500万元 / 10年 = 50万元(摊销计入成本,但非现金流出,计算净现金流时需加回,故每年净现金流仍可视为2000万元,此处需注意)。
  • 期末回收残值和流动资金:固定资产残值 = 8000 × 5% = 400万元;回收流动资金1000万元。故期末现金流入 = 400 + 1000 = 1400万元。

第二步:计算静态投资回收期(Pt)。

  • 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累计净现金流量:
  • 第2年末(建设期末):累计 -9500万元。
  • 第3年末:-9500 + 2000 = -7500万元。
  • 第4年末:-7500 + 2000 = -5500万元。
  • 第5年末:-5500 + 2000 = -3500万元。
  • 第6年末:-3500 + 2000 = -1500万元。
  • 第7年末:-1500 + 2000 = +500万元。
  • 可见,投资回收期在6年到7年之间。精确计算:Pt = 6 + ︱-1500︱ / 2000 = 6 + 0.75 = 6.75年。

第三步:计算财务净现值(FNPV)。

  • 需将各年净现金流量折现到期初(第0年)。
  • 建设期投资:假设两年平均投入,即第1年和第2年末各投入4750万元。
  • 运营期现金流入:第3年至第12年末,每年2000万元。
  • 期末回收:第12年末1400万元。
  • FNPV = -4750/(1+10%)^1 - 4750/(1+10%)^2 + [2000×(P/A,10%,10)]/(1+10%)^2 + 1400/(1+10%)^12
  • 其中,(P/A,10%,10)为年金现值系数,等于6.1446。
  • 计算: = -4750/1.1 - 4750/1.21 + [2000×6.1446]/1.21 + 1400/3.1384
  • ≈ -4318.18 - 3925.62 + 12289.2/1.21 + 446.06
  • ≈ -4318.18 - 3925.62 + 10156.36 + 446.06
  • ≈ 2358.62万元 > 0

结论:该项目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为6.75年,财务净现值FNPV为2358.62万元大于零。
因此,从财务评价角度,该项目是可行的。考生需熟练掌握现值、终值、年金的相关计算公式及系数的运用。

建筑材料与施工技术对造价的影响

建筑材料的选择和施工技术的应用直接关系到工程成本、质量与工期,进而对项目总造价产生决定性影响。考题常通过判断、选择或案例分析的形式,考查考生对这方面知识的理解深度。

例题:在软土地基上建设大型储罐,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案有预应力管桩和水泥土搅拌桩。请从造价构成、施工工期、适用范围等方面对两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

考点解析:本题属于综合性较强的技术经济比较题,要求考生不仅了解施工工艺,更要能从造价角度进行分析决策。

  • 预应力管桩(PHC桩):
    • 造价构成:材料费(预制桩本身)较高,运输费用显著,施工机械(大型静压或打桩机)费用高,但施工速度快,人工费相对较低。单方承载力造价通常高于搅拌桩。
    • 施工工期:工厂预制,现场施工速度极快,能显著缩短工期。
    • 适用范围:适用于对承载力要求高、工期紧的项目,且对噪音和振动有一定容忍度的场地。处理深度较大。
  • 水泥土搅拌桩:
    • 造价构成:材料费(水泥、添加剂)相对较低,无成品桩运输费,施工机械相对简单便宜,但施工速度慢,人工消耗和机械台班消耗量大。单方承载力造价通常较低。
    • 施工工期:现场搅拌施工,速度慢,工期较长。
    • 适用范围:适用于处理软土地基、淤泥质土,对噪音和振动控制要求严格的区域。处理深度有一定限制。

对比分析:从纯造价角度看,对于承载力要求不极高的项目,水泥土搅拌桩方案可能更具经济性。若项目工期非常紧张,采用预应力管桩虽然直接工程成本可能更高,但其缩短工期所带来的间接效益(如管理费节省、提前投产收益)可能完全抵消甚至超过其成本劣势,从而使得项目总成本更低。
因此,造价工程师的分析不应局限于直接费的对比,必须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论证,考虑工期、质量、安全等综合因素对总造价的影响。

备考策略与复习建议

面对覆盖范围广、考查深度大的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制定科学的备考策略至关重要。

  • 系统学习教材:以全国一级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官方教材为根本,逐章系统学习,建立完整、扎实的知识框架。确保对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规定有准确的理解。
  • 深入研究规范:《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示范文本)》、《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等是命题的重要依据,必须反复研读,熟练掌握其中的强制性条文和关键条款。
  • 精练历年真题:真题是最有价值的备考资料。通过大量练习真题,可以熟悉题型、难度、命题思路和高频考点。对于每一道题,不仅要知其然(答案),更要知其所以然(考点、原理、陷阱)。
  • 强化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考试中的难点和决胜点。平时需加强训练,提高快速审题、逻辑分析、准确计算和规范书写的能力。学会将分散的知识点综合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 关注行业动态:造价行业政策、法规、定额、价格信息等处于不断更新中。考生需密切关注相关部门发布的最新文件和信息,特别是涉及增值税、计价政策、绿色建筑、BIM技术应用等热点内容。
  • 模拟实战演练:在复习后期,应定期进行全真模拟考试,严格控制时间,以适应考试的强度和节奏,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并进行针对性强化。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