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表
关于汕尾二级交通运输造价工程师考试真题例题及考点解析的综合评述二级交通运输造价工程师考试是广东省一项重要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对于规范交通运输建设市场造价管理、提升专业人员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汕尾市作为粤东地区的重要沿海城市,其港口、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对专业的交通运输造价人才需求旺盛。
因此,针对汕尾地区考生,深入剖析二级交通运输造价工程师考试的真题例题及核心考点,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本评述旨在综合阐述该考试的特点与备考方向。总体而言,二级交通运输造价工程师考试侧重于考查考生对交通运输工程造价基础理论、相关法律法规、计价依据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的掌握程度。考试内容紧密围绕公路、水运工程的造价构成、估算、概算、预算、结算、决算等全过程造价管理展开。真题例题通常具有鲜明的实践导向,往往以具体的工程背景资料为载体,要求考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考点解析不仅要求考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即不仅要掌握计算规则和公式,更要理解其背后的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及政策依据。对于汕尾考生而言,除了掌握全国统一的考试大纲内容外,还需特别关注广东省及汕尾市在交通运输工程建设领域的地方性法规、定额标准及计价规定,这些往往是命题中体现地域特色的关键点。备考过程中,考生应避免死记硬背,而应通过大量练习真题和模拟题,培养扎实的计算能力、严谨的逻辑思维以及对造价文件编制流程的熟悉度,从而在考试中能够灵活应对各种题型,顺利通过考核,为汕尾的交通事业发展贡献专业力量。
一、 考试整体框架与科目分析二级交通运输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设《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知识》和《交通运输工程造价实务》两个科目。其中,《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知识》为公共科目,与土木建筑、安装工程等专业共用;《交通运输工程造价实务》为专业科目,深入考查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的特有知识。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知识》科目主要考查内容包括:
- 工程造价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与制度:如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合同法、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中与造价相关的条款,以及工程造价咨询管理制度、造价工程师执业制度等。
- 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项目的组成与分类、建设程序、项目管理目标与任务、承发包模式等。
- 工程造价构成:详细剖析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等构成要素。
- 工程计价方法及依据:工程计价的基本原理、方法(定额计价与工程量清单计价),以及工程定额体系、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工程造价信息等计价依据的应用。
- 工程决策和设计阶段造价管理: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的编制与审查。
- 工程施工招投标阶段造价管理:招标工程量清单与招标控制价的编制、投标报价的编制与策略、合同价款的约定。
- 工程施工和竣工阶段造价管理:合同价款调整、工程计量与支付、竣工结算与决算的编制与审核。
《交通运输工程造价实务》科目则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主要考查:
- 专业基础知识:公路、水运工程的分类、分级、技术标准、设计基础(如平面、纵断面、横断面)、施工工艺与流程等。
- 工程计量:依据交通运输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对路基、路面、桥涵、隧道、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港口、航道等工程进行准确的工程量计算。
- 工程计价:运用交通运输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相关定额(如《公路工程预算定额》、《水运工程预算定额》等)及费用标准,完成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投标报价、竣工结算等的编制。
- 案例分析:综合运用前述知识,解决交通运输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如定额套用与调整、材料价差计算、变更估价、索赔费用计算等。
(一) 工程量计算类例题
例题模拟:某二级公路路基工程,其中一段需进行土方开挖。根据设计图纸,该段为梯形断面,路基宽度为10m,挖方边坡坡度为1:1.5,原地面线测量标高与设计路基标高之差(中心挖深)为4m,路基长度为200m。试计算该段路基的挖方体积(不考虑松方系数)。
考点解析:
- 考点1:路基土石方工程量的基本计算方法。此类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路基横断面面积计算和利用平均断面法或棱台体法计算体积的掌握程度。本题中,由于是规则梯形断面,可直接计算断面面积后乘以长度。
- 考点2:横断面尺寸的确定。关键在于根据中心挖深和边坡坡度计算出梯形断面的上底宽度。边坡坡度1:1.5意味着垂直向下1米,水平向外放出1.5米。
因此,单侧放坡宽度为 4m × 1.5 = 6m。故梯形断面的上底宽度 = 路基宽度 + 两侧放坡宽度 = 10m + 2×6m = 22m。 - 考点3:断面面积与体积计算。梯形断面面积 = (上底 + 下底) × 高 / 2 = (22m + 10m) × 4m / 2 = 64 m²。挖方体积 = 断面面积 × 长度 = 64 m² × 200m = 12800 m³。
- 备考提示:考生必须熟练记忆常见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公式,并能根据工程图纸准确提取计算参数。对于不规则断面,需掌握平均断面法的应用。
除了这些以外呢,还需注意土石方类别的划分、天然密实方与压实方的换算等衍生考点。
(二) 定额套用与费用计算类例题
例题模拟:某桥梁工程需预制并安装C50混凝土预应力T梁,梁长30m,每片梁的混凝土设计方量为28m³。根据《公路工程预算定额》,预制T梁的相关定额子目为“4-7-10-1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定额单位为10m³实体。已知该定额子目的人工消耗量为25.6工日/10m³,C50混凝土消耗量为10.20m³/10m³,钢材(预应力)消耗量为1.050t/10m³。若工程量为10片梁,请计算完成此预制工作所需的总人工工日、C50混凝土总体积和预应力钢材总重量。
考点解析:
- 考点1:定额的理解与套用。这是造价实务的核心考点。考生必须清楚定额的组成结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消耗量)、计量单位以及工作内容。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定额单位“10m³实体”的含义,它表示完成10立方米实体混凝土构件所需消耗的资源量。
- 考点2:工程量的换算。首先计算10片梁的混凝土总实体工程量:28m³/片 × 10片 = 280m³。然后,将总工程量除以定额单位,得到定额的“工程量倍数”:280m³ / (10m³/单位) = 28(个单位)。
- 考点3:资源消耗量的计算。
- 总人工工日 = 定额人工消耗量 × 工程量倍数 = 25.6 工日/单位 × 28 单位 = 716.8 工日。
- C50混凝土总体积 = 定额混凝土消耗量 × 工程量倍数 = 10.20 m³/单位 × 28 单位 = 285.6 m³(注意定额消耗量已包含损耗,计算结果为需拌和或采购的总量)。
- 预应力钢材总重量 = 定额钢材消耗量 × 工程量倍数 = 1.050 t/单位 × 28 单位 = 29.4 t。
- 备考提示:此类题目要求考生对定额手册非常熟悉,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对应子目,并注意定额说明中的调整规则(如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时的调整、运距调整等)。计算过程务必细心,单位换算要准确。
(三) 综合单价分析类例题
例题模拟:某港口码头堆场铺面工程,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其中一项清单项目为“现浇混凝土面层,厚度30cm,C30混凝土”。已知信息如下:人工预算单价为120元/工日;C30商品混凝土到工地价为450元/m³;其他材料费综合按主材费的5%计取;机械使用费根据定额计算后为15元/m²;管理费费率按直接费的10%计取,利润费率按直接费与管理费之和的8%计取。风险费用暂不考虑。试计算该清单项目的综合单价(元/m²)。
考点解析:
- 考点1:综合单价的组成。综合单价 = 人工费 + 材料费 + 施工机具使用费 + 管理费 + 利润 + 风险费用。本题给出了部分费用的计算基础,需要理清计算顺序。
- 考点2:费用计算过程。本题需按单位面积(1m²)计算。
- 首先计算每平方米的混凝土消耗量:1m² × 0.3m = 0.3 m³。
- 人工费:需要根据定额确定人工消耗量(本题未直接给出,假设通过定额查得为0.5工日/m²),则人工费 = 0.5工日/m² × 120元/工日 = 60元/m²。
- 材料费:主材费(C30混凝土)= 0.3 m³/m² × 450元/m³ = 135元/m²。其他材料费 = 135元/m² × 5% = 6.75元/m²。材料费合计 = 135 + 6.75 = 141.75元/m²。
- 施工机具使用费:题目已给出为15元/m²。
- 直接费 = 人工费 + 材料费 + 机具费 = 60 + 141.75 + 15 = 216.75元/m²。
- 管理费 = 直接费 × 管理费率 = 216.75元/m² × 10% = 21.675元/m²。
- 利润 = (直接费 + 管理费) × 利润率 = (216.75 + 21.675) × 8% = 238.425 × 8% ≈ 19.074元/m²。
- 综合单价 = 直接费 + 管理费 + 利润 = 216.75 + 21.675 + 19.074 ≈ 257.50元/m²。
- 备考提示:综合单价分析是清单计价的核心,计算链条长,逻辑关系紧密。考生必须清晰掌握各项费用的计取基数和费率,计算过程建议列出清晰步骤,避免一步错步步错。
于此同时呢,要关注地方造价管理部门发布的最新费率标准。
(四) 合同价款调整与索赔类案例分析题
例题模拟(简述背景):施工单位中标承建一段高速公路路面工程,合同为工程量清单单价合同。施工期间,发包人因优化线形设计,下发工程变更指令,取消原合同中15万平方米的沥青混凝土面层(综合单价为85元/m²),同时新增10万平方米的同类型面层(但投标时此单价不平衡,施工单位认为新单价应为95元/m²)。
除了这些以外呢,因变更导致施工单位已进场专用摊铺设备闲置一个月,发生折旧费与保管费共5万元。施工单位就此提出费用索赔。请问:(1)变更涉及的价款应如何调整?(2)施工单位的设备闲置费索赔是否成立?如成立,金额是多少?
考点解析:
- 考点1:工程变更估价原则。根据标准合同条款,已标价工程量清单中有适用于变更工程的单价,应采用该单价。若没有适用但有类似于变更工程的单价,可参照类似单价。若没有适用或类似,则由承包人提出,发包人确认。本案中,取消部分直接按原单价扣减。新增部分,因是“同类型”面层,通常应参照原单价85元/m²,除非能证明施工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导致成本显著增加。施工单位认为的新单价需要有充分依据支撑。
- 考点2:费用索赔的成立条件与计算。索赔成立需同时满足:非承包人原因、造成了实际损失、有证据。本案中,变更是发包人原因造成。设备闲置是因变更取消工作量导致,属于发包人应预见的风险,因此索赔成立。闲置费的计算,通常按机械台班折旧费或租赁费,加上合理的保管费计算。题目已给出总费用5万元,若证据充分,此金额可纳入索赔。
- 备考提示:案例分析题综合性强,要求考生不仅懂计算,更要熟悉合同条款和相关法律法规。答题时,应先进行定性分析(是否成立、依据哪条),再进行定量计算。逻辑清晰、条理分明是得分关键。
基于以上考点分析,汕尾考生在备考二级交通运输造价工程师时,应制定科学合理的策略,突出重点,有的放矢。
1.夯实基础,双科并重
必须认识到《基础知识》和《专业实务》两科同等重要。《基础知识》是理论支撑,为《专业实务》的计算和应用提供法理依据和方法论指导。切不可因《专业实务》难度大而偏废《基础知识》的学习。要对教材进行系统性的精读,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
2.精通定额,强化计算
《交通运输工程造价实务》科目的重中之重是熟练掌握和运用定额。汕尾考生应备齐广东省现行的公路、水运工程预算定额、概算定额、机械台班费用定额以及编制办法。不能仅仅满足于看懂,要通过大量习题练习,达到快速准确套用、换算和调整定额的水平。计算能力是造价工程师的基本功,必须在平时加以强化。
3.关注地方特色与政策动态
广东省在交通运输工程建设方面有其特定的管理规定和计价政策。汕尾地区的项目可能涉及海洋环境、特殊地质条件等,这些都会在定额应用和费用计取上有所体现。考生需密切关注广东省交通运输工程造价管理站等机构发布的最新政策文件、补充定额、人工材料调整系数等动态信息,这些往往是命题的素材来源。
4.理论联系实际,提升案例处理能力
对于有条件的考生,应尽量争取参与实际的交通工程造价工作,将书本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对于缺乏实践经验的考生,则要通过研读高质量的案例分析辅导书、参加培训班等方式,模拟真实工作场景,学习如何识图、计量、套价、处理变更索赔等,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
5.模拟训练,掌控时间
在备考后期,应进行全真模拟考试训练。严格按照考试时间要求完成整套试卷,锻炼答题速度和临场心理素质。通过模拟考试查找知识盲点,及时查漏补缺。对做错的题目要深入分析原因,避免重复犯错。
四、 常见误区与避坑指南在备考和应试过程中,考生常会陷入一些误区,需要引以为戒。
- 误区一:重记忆轻理解。 造价考试不是文科考试,单纯背诵条文和公式效果甚微。必须理解概念的内涵外延、公式的推导逻辑、规定的制定背景,才能灵活应用。
- 误区二:重做题轻教材。 题海战术有必要,但必须以吃透教材为基础。教材是命题的根本依据,任何练习题都是对教材的演绎。脱离教材盲目刷题,犹如无源之水。
- 误区三:忽视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是复习的“路线图”,明确了考试的范围和要求。要紧扣大纲要求的知识点进行复习,避免浪费时间在超纲内容上。
- 误区四:计算器使用不熟练。 造价考试计算量大,允许携带指定型号的计算器。考生务必在考前熟练掌握自己计算器的各种功能(如存储、连乘、幂运算等),提高计算效率和准确性。
- 误区五:案例题答题不规范。 回答案例题时,要步骤清晰、计算过程完整、单位明确。即使最终结果错误,如果中间步骤正确,也可能获得部分分数。切忌只有答案没有过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