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二级交通运输造价工程师考试真题例题及考点解析综合评述二级交通运输造价工程师考试是绵阳地区乃至全国交通建设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取得执业资格的重要途径,其考试内容紧密围绕交通运输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对绵阳考生而言,深入理解考试真题的命题规律和核心考点,是备考成功的关键。真题不仅是检验知识掌握程度的试金石,更是洞察考试趋势、明确复习方向的指南针。通过分析真题例题可以发现,考试注重对基础理论、法律法规、计价规范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的综合考查,尤其强调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考点覆盖广泛,从基础的工程构造、工程材料,到核心的工程计量、定额应用、费用构成,再到综合的项目决策、招投标、合同管理及成本控制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因此,备考不能仅停留在死记硬背,而应侧重于对造价原理的深刻理解、对计价依据的灵活运用以及对工程实践的模拟分析。本解析将结合典型例题,对高频考点进行深入剖析,旨在帮助考生构建系统化的知识框架,提升解题能力和应试水平,为顺利通过考试奠定坚实基础。
工程造价构成与计算
工程造价的构成是交通运输造价知识体系的基石,也是历年考试的重点。考生必须熟练掌握我国现行建设工程造价构成的具体内容、计算方法以及各项费用之间的逻辑关系。
例题1:某新建二级公路项目,其建筑安装工程费中的直接费为8000万元,措施费费率为5%,企业管理费费率为8%,利润率为7%(以直接费与措施费、企业管理费之和为基数),规费综合费率为6%(以人工费为基数,该项目人工费占直接费的比例为15%),增值税税率为9%。试计算该项目的建筑安装工程费。
考点解析:本题核心考点是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详细构成与逐项计算。解题的关键在于清晰理解各项费用的计取基数和计算顺序。
- 计算步骤:
- 1.计算措施费:措施费 = 直接费 × 措施费率 = 8000 × 5% = 400万元。
- 2.计算企业管理费:企业管理费 = (直接费 + 措施费) × 企业管理费率 = (8000 + 400) × 8% = 672万元。
- 3.计算利润:利润 = (直接费 + 措施费 + 企业管理费) × 利润率 = (8000 + 400 + 672) × 7% = 9072 × 7% = 635.04万元。
- 4.计算规费:首先计算人工费,人工费 = 直接费 × 人工费占比 = 8000 × 15% = 1200万元。然后计算规费 = 人工费 × 规费率 = 1200 × 6% = 72万元。
- 5.计算税前造价:税前造价 = 直接费 + 措施费 + 企业管理费 + 利润 + 规费 = 8000 + 400 + 672 + 635.04 + 72 = 9779.04万元。
- 6.计算增值税:增值税 = 税前造价 × 增值税率 = 9779.04 × 9% = 880.11万元。
- 7.计算建筑安装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 = 税前造价 + 增值税 = 9779.04 + 880.11 = 10659.15万元。
此考点要求考生不仅会计算,更要理解每一项费用的经济含义和计取条件,避免基数混淆。在实际考试中,可能会变换费用的构成项或计取方式,但基本原理不变。
工程定额的应用与换算
定额是确定工程造价的核心依据,其应用与换算是考查考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中之重。题目往往要求根据施工条件、设计图纸或材料变化对定额进行灵活调整。
例题2:某桥梁钻孔灌注桩工程,设计桩径为1.2米,桩长为25米,地层主要为砂砾石层。根据相关预算定额,桩径1.0米以内、桩长20米以内的钻孔灌注桩基价为350元/立方米。定额规定,当桩径超过1.0米时,人工和机械台班消耗量乘以系数1.15;当桩长超过20米时,人工和机械台班消耗量乘以系数1.08。试计算该钻孔灌注桩的调整后基价(不考虑材料价差调整)。
考点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定额的套用和系数调整。考点在于识别调整条件、确定调整系数以及正确的计算顺序。
- 解题思路:
- 1.识别调整因素:题目中明确给出了两个调整条件:桩径1.2米 > 1.0米,需要调整;桩长25米 > 20米,需要调整。
- 2.确定调整系数:根据定额规定,桩径调整系数为1.15,桩长调整系数为1.08。当同时存在多个调整系数时,通常的做法是连乘(除非定额另有规定)。
- 3.计算综合调整系数:综合调整系数 = 桩径调整系数 × 桩长调整系数 = 1.15 × 1.08 = 1.242。
- 4.应用调整系数:定额调整主要针对人工和机械台班消耗量,这些消耗量的价值已包含在定额基价中。
因此,调整后的基价 = 原基价 × 综合调整系数 = 350元/立方米 × 1.242 = 434.7元/立方米。
此考点要求考生对定额的说明、规则和工作内容非常熟悉,能够准确判断何时需要调整以及如何调整。常见的调整情形还包括施工方法改变、运距增减、材料代换等。
工程量清单计价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是当前工程招投标和价款结算的主流方式,其相关知识是考试的必考内容。重点在于清单项目的划分、工程量计算规则以及综合单价的组成与分析。
例题3:根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在路基土石方工程中,“挖一般土方”项目的工程量应按什么规则计算?其综合单价通常应包含哪些费用?
考点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理论结合实践的题目,考查对清单计价规范核心内容的掌握程度。
- 工程量计算规则:“挖一般土方”的工程量应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即按开挖前的天然密实体积计算。这一点至关重要,它区别于定额计价中可能考虑的松方体积或压实方体积。考生必须牢记不同清单项目的计量规则,这是准确计价的前提。
- 综合单价组成:综合单价是指完成一个规定清单项目所需的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利润以及一定范围内的风险费用。具体到“挖一般土方”项目,其综合单价应包含:
- 人工挖土或机械挖土的费用。
- 土方开挖所需的机械(如挖掘机、推土机)台班费。
- 为完成挖土工作所发生的企业管理费和利润。
- 招标文件中约定的、由承包人承担的土方开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如轻微的地质条件变化)所对应的费用。
掌握工程量清单计价,要求考生能够清晰区分分部分项工程项目、措施项目、其他项目、规费和税金,并理解它们在不同计价阶段(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结算价)的作用和计算方法。
建设项目投资估算与财务评价
此部分内容侧重于项目前期的经济分析,考查考生对资金时间价值、投资估算方法和项目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评价指标的理解与应用。
例题4:某拟建公路项目,初期建设投资为50000万元,预计项目运营期20年,年均运营收入为8000万元,年均运营成本为3000万元。忽略残值,设基准收益率为8%。试计算该项目的静态投资回收期和财务净现值(FNPV),并判断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考点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静态和动态财务评价指标的计算与决策规则。
- 静态投资回收期(Pt)计算:
- 年净现金流量 = 年运营收入 - 年运营成本 = 8000 - 3000 = 5000万元。
- 静态投资回收期 Pt = 总投资 / 年净现金流量 = 50000 / 5000 = 10年。
- 判断:静态投资回收期越短,表明项目投资回收能力越强。通常需要与行业基准投资回收期比较,本题未给出,但10年相对于20年的运营期来说,可以初步认为可行。
- 财务净现值(FNPV)计算:
- FNPV是将项目整个计算期内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按基准收益率折算到建设期初的现值之和。
- 计算过程:这是一个等额年金系列现值计算问题。FNPV = -50000 + 5000 × (P/A, 8%, 20)。需要查年金现值系数表或用公式计算,(P/A, 8%, 20) ≈ 9.8181。
- FNPV = -50000 + 5000 × 9.8181 = -50000 + 49090.5 = -909.5万元。
- 判断:财务净现值大于或等于零时,项目在经济上可行。本题FNPV为负值(-909.5万元 < 0),因此,从动态财务评价的角度,该项目不可行。
此考点揭示了静态评价指标(如投资回收期)未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局限性,而动态指标(如FNPV、FIRR)更能科学地反映项目的真实经济效益。考生需熟练掌握这些指标的计算公式、经济含义和评价标准。
合同管理与工程结算
合同价款约定、调整和结算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是造价工程师的核心工作之一。考试常涉及合同类型、价款调整事件(如变更、索赔、价差调整)的处理原则和计算方法。
例题5:某公路施工合同采用单价合同。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业主提供了错误的地质资料,导致承包人需要进行合同范围外的额外软基处理工作。经监理工程师确认,该项工作需要增加费用50万元,且导致关键线路上的工期延误15天。承包人就此事宜应如何提出主张?其费用索赔通常包括哪些内容?
考点解析:本题考查工程索赔的识别与处理程序,是合同管理部分的典型考题。
- 承包人的主张:承包人应就此事件向业主(监理工程师)提出工期和费用索赔。主张的依据是业主未能按合同约定提供准确的地质资料,构成了业主方的违约行为,承包人有权要求补偿。
- 索赔程序:承包人应在合同规定的时限内(通常为索赔事件发生后28天内),向监理工程师提交索赔意向通知书。随后,应收集和整理支持性材料,如监理工程师的指令、会议纪要、施工记录、费用计算明细等,并在规定期限内提交正式的索赔报告。
- 费用索赔内容:针对这50万元的额外软基处理工作,费用索赔应包括:
- 直接费:完成额外工作消耗的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
- 管理费:因完成额外工作而增加的企业管理费,通常可按直接费的一定比例计取,或按工期延误情况计算现场管理费。
- 利润:如果该额外工作属于合同范围外的“新增工程”,承包人通常可以索赔利润。
- 工期延误费用:由于延误15天是业主责任所致,且发生在关键线路上,承包人还可以索赔这15天内的现场管理费、机械设备租赁费、人员窝工费等停工损失。
处理索赔问题的关键是分清责任归属、遵守合同程序、提供有效证据和进行合理的费用计算。考生需要熟悉《标准施工招标文件》等合同范本中关于变更和索赔的条款。
交通运输工程专业技术知识
本部分考查的是作为交通运输造价工程师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如道路、桥梁、隧道等工程的构造、施工工艺、常用材料等,这些知识直接影响工程量的计算和定额的准确套用。
例题6:简述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的主要类型及其适用条件。在计算其造价时,应重点考虑哪些因素?
考点解析:此题将专业技术知识与造价计算相结合,要求考生不仅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如何计价”。
- 主要类型及适用条件:
- 沥青混凝土(AC):最常用的类型,适用于各等级公路的面层。按其粒径可分为粗粒式、中粒式、细粒式等,分别用于下面层、中面层和上面层。
- 沥青玛蹄脂碎石(SMA):具有高温抗车辙、低温抗开裂、耐磨损、水稳定性好等优点,主要用于高等级公路、机场道面、重交通道路的表面层。
- 沥青碎石(AM):孔隙率较大,排水性好,但强度和耐久性不如AC,一般用于公路的基层或低级路面的面层。
- OGFC(开级配沥青磨耗层):具有大孔隙结构,排水和抗滑性能极佳,主要用于需要高排水的表面层,如雨天较多的地区。
- 造价计算重点考虑因素:
- 结构层次与厚度:不同层次、不同厚度的面层需分别计算工程量并套用相应定额。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不同型号的沥青、骨料、矿粉的比例直接影响材料价格,是影响造价的关键因素。
- 施工工艺:是厂拌摊铺还是现场拌和?摊铺的宽度和厚度?是否需要特殊的压实工艺?这些都会影响人工、机械的消耗量。
- 拌和与运输距离:沥青混合料拌和站到施工现场的距离直接影响运输费用。
- 施工环境与措施:如在低温季节施工,可能需要采取保温措施,从而增加费用。
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是造价工程师能够准确理解设计意图、合理计算工程量、正确套用定额的根本保证。
通过对以上几个核心板块的真题例题与考点解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绵阳二级交通运输造价工程师考试要求考生建立一个从宏观投资决策到微观工程量计算,从理论基础到合同实践的全面、立体化的知识体系。备考过程应是一个不断将分散知识点串联成网、并通过大量练习提升应用能力的过程。考生应密切关注行业最新政策、规范的变化,并结合绵阳地区交通工程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方能在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